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5)

1. 紫礦騏驎竭

味甘、咸,平,有小毒。主五臟邪氣,帶下,止痛,破積血,金瘡生肉,與騏驎竭二物大同小異。

唐本注云:紫色如膠。作赤麖(音京)皮及寶鈿,用為假色,亦以膠寶物。云蟻於海畔樹藤皮中為之。紫礦樹名渴廩,騏驎竭樹名渴留,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吳錄謂之赤膠者。今按別本注云:紫礦、騏驎竭二物同條,功效全別。紫礦色赤而黑,其葉大如盤,礦從葉上出。

騏驎竭色黃而赤。味鹹,平,無毒。主心腹卒痛,止金瘡血,生肌肉,除邪氣。葉如櫻桃,三角,成竭從木中出,如松脂。(唐本先附)玉石部今移,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紫礦,無毒。治驢馬蹄漏,可熔補。又云騏驎竭,暖,無毒。得密陀僧良。治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者敷此藥,性急亦不可多使,卻引膿。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兩種中草藥:紫礦和騏驎竭。

紫礦,味甘、鹹,性平,具有微毒。它能治療五臟邪氣、婦女帶下、止痛、破除積血,對於金瘡傷口生長肉組織也有效。它與騏驎竭在某些特性上有相似之處。

唐本注記中提到,紫礦的顏色像膠一樣呈紫色。它可用於製作紅鹿皮或寶鈿,作為假色,也可以用膠和寶石製品。據說蟻蟲在海邊樹藤皮中製造它們。紫礦的樹被稱為渴廩,騏驎竭的樹則被稱為渴留,這就像蜜蜂製造蜂蜜一樣。從樹上切取後使用。吳錄稱它為赤膠。現按照其他版本的註解,紫礦和騏驎竭雖然在外形上相似,但功效完全不同。紫礦呈現紅黑色,葉子大如盤子,礦物從葉子上長出;騏驎竭則呈現黃紅色,味鹹,性平,無毒。

騏驎竭主要用於心腹急痛,止住金瘡出血,促進肉組織生長,清除邪氣。它的葉子像櫻桃,呈三角形,從樹中長出,類似松脂。騏驎竭的特性是溫和,無毒。與密陀僧結合效果更佳。它可以治療各種惡性瘡疥癬,對久治不愈的傷口,使用此藥時需注意不要過量,以免引發膿液。

圖經曰:騏驎竭,舊不載所生州土,今出南蕃諸國及廣州。木高數丈,婆娑可愛。葉似櫻桃而有三角。其脂液從木中流出,滴下如膠飴狀,久而堅凝乃成竭,赤作血色,故亦謂之血竭。採無時。其味鹹而氣腥者是。海母血不可用。真竭微咸而甘,作梔子氣味,舊說與紫礦大都相類,而別是一物,功力亦殊。

今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紫礦出真臘國,國人呼為勒佉。亦出波斯國。木高丈許,枝幹繁郁,葉似桔柚,冬不凋落。三月花開,不結子。每有霧露微雨沾濡,其枝條則為紫礦。波斯國使人呼及沙利,兩人說如此。而真臘國使人言:是蟻運土上於木端作窠,蟻壤為霧露所沾,即化為紫礦。

白話文:

圖經記載:騏驎竭,過去的文獻中未有記載其產地,現在主要在南洋諸國以及廣州出產。這種樹木高度達數丈,枝葉婆娑可愛,葉子形狀類似櫻桃但有三個角。它的油脂會從樹幹中流出,滴下時呈黏稠狀,經過一段時間凝固後成為騏驎竭,呈現血紅色,因此也被稱為「血竭」。沒有特定的採收時間,以鹹味且帶腥氣的為佳。海母血不能使用。真正的騏驎竭略帶鹹味和甜味,具有梔子的味道,以往的記載與紫礦大多相似,但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物種,功效也有所不同。

根據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所述:紫礦出自真臘國,當地人稱之為勒佉,也有出現在波斯國。這種樹的高度約有一丈,枝幹茂密,葉子類似橘柚,冬天不會凋落。在三月開花但不結果。當遇到霧、露或輕微的雨滴時,樹枝就會產生紫礦。波斯國的人稱之為沙利,而真臘國的人則表示是螞蟻運土到樹梢建造巢穴,螞蟻的泥土被霧露沾染後就變成了紫礦。

又《交州地誌》亦云:本州歲貢紫礦,出於蟻壤。乃知與血竭雖俱出於木,而非一物,明矣。今醫方亦罕用,唯染家所須耳。

海藥:紫礦,謹按《廣州記》云:生南海山谷。其樹紫赤色,是木中津液成也。治濕癢瘡疥,宜入膏用。又可造胡燕脂,余滓則主作家使也。又騏驎竭,謹按《南越志》云:是紫礦樹之脂也。其味甘、溫,無毒。主打傷折損一切疼痛,補虛及血氣,攪刺內傷血聚,並宜酒服。

欲驗真偽,但嚼之,不爛如蠟者上也。雷公云:騏驎竭,凡使勿用海母血,真似騏驎竭,只是味鹹並腥氣。其騏驎竭,味微咸、甘,似梔子氣是也。欲使,先研作粉重篩過,臨使,安於丸散或膏中,任使用,勿與眾藥同搗,化作飛塵也。聖惠方:產後血暈不知人及狂語。麟竭一兩,細研為末,非時溫酒調二錢匕。

白話文:

《交州地誌》也有提到:本州每年進貢紫礦,它出自於蟻壤。這表示紫礦和血竭雖然都來自於木質,但不是同一種物質,這是顯而易見的。現在醫學上很少使用紫礦,主要被染料業所需求。

海藥中對紫礦的描述是,根據《廣州記》的記載,它生長在南海的山谷裡。這種樹呈紫紅色,這是樹木中液體凝結而成的。紫礦可以治療濕疹、瘙癢、皮膚病,適合加入油膏中使用。此外,它還可以製造胡燕脂,剩下的廢料則用於家庭日常。騏驎竭,根據《南越志》的記述,是紫礦樹脂。它的味道甘甜、溫暖,無毒。它能治傷折、損傷引起的各種疼痛,補充虛弱以及血液問題,對於內部傷害和凝固的血塊,適合加入酒中服用。

要分辨真假,只需咀嚼,如果它不會像蠟一樣融化,那麼就是上等品。雷公指出,騏驎竭,在使用時不要使用海母血,因為它們的外觀非常相似,只是味道鹹且有腥味。騏驎竭的味道略帶鹹、甜,與梔子的氣味相似。在使用前,應先研磨成粉末,再過篩,最後將其添加到丸劑、散劑或膏狀物中,自由使用,但不要與其他藥物一起研磨,以免變為塵埃。聖惠方中提到,產後血暈,失去意識或狂言亂語,使用騏驎竭一兩,細研為末,隨時溫酒調二錢匕。

廣利方:治金瘡血不止兼痛,麟竭末敷之立止。賈相牛經:牛馬有漏蹄。以紫礦少許和豬脂,內入漏處,燒鐵篦烙之。酉陽雜俎:紫礦樹出真臘,國使沖都尉沙門陀沙尼拔陁陁言:蟻運土於樹下作窠,蟻壤得雨露,結而成紫礦,崑崙者善,波斯次。太清伏煉靈砂法:騏麟竭,出於西胡。

稟於熒惑之氣,生於湯石之陰,結而成質,紫礦形若爛石,其功亦能添益陽精,消陰滯氣。

衍義曰:紫礦,如糖霜結於細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則紅。今人用造綿煙脂,邇來亦難得。余如《經》。

白話文:

廣利方:對於金屬傷口出血且疼痛的狀況,使用麟竭粉末敷在傷口上,可以立即止血止痛。賈相牛經:牛馬可能會有漏蹄的情況,可以使用少量紫礦與豬油混合,塗抹在漏蹄處,再用燒熱的鐵篩烙在上面。酉陽雜俎:紫礦樹產自真臘國,國使沖都尉沙門陀沙尼拔陁陁說,螞蟻在樹下運土建巢,雨水和露水讓土塊凝固形成紫礦,其中崑崙產的最好,波斯次之。太清伏煉靈砂的方法:騏麟竭,源自西方胡地,吸收火星的氣息,在溫泉石的陰涼環境中生成,最終形成實體,紫礦外觀類似腐爛的石頭,它具有的功效是增加陽氣,消除陰滯氣體。

說明:紫礦,就像糖霜在細枝上結晶形成的堆積物,呈現紫黑色,研磨後會呈現紅色。現在的人用它來製作綿花煙脂,近來這種材料也較難取得。其他詳細資訊可以在經典中查找。

2. 龍腦香及膏香

味辛、苦,微寒(一云溫)、平,無毒。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日赤膚翳。出婆律國。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氣,明淨者善。久經風日或如雀屎者不佳。

云合糯(一作粳)米炭、相思子貯之則不耗。膏主耳聾。

唐本注云:樹形似杉木。言婆律膏,是樹根下清脂。龍腦,是根中干脂。子似豆蔻,皮有錯甲,香似龍腦。味辛。尤下惡氣,消食散脹滿,香人口。舊云出婆律國。藥以國為名,即杉脂也。江南有杉木,未經試。或方土無脂,猶甘蕉無實。(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龍腦香樹,出婆利國,呼為個不婆律,亦出波斯國。樹高八丈,大可六、七圍,葉圓而背白,無花實。

白話文:

此物味道為辛與苦,性質微寒(或溫),無毒,具有調理心腹邪氣,緩解風濕積聚,改善耳聾,明確視力,祛除臉部紅斑及膚斑的功效。產自婆律國。外觀類似白松脂,具有杉木氣息,潔淨的品質最佳。長時間暴露在風日之下或呈如雀屎狀的品質則不佳。

建議將合糯(一種糯米)炭與相思子一同儲存,可以保持其品質不變。其油脂部分可用於治療耳聾。

根據唐朝本草記載,該樹的形狀類似杉木。婆律膏指的是樹根下清潔的脂質,龍腦則是樹根中乾燥的脂質。其種子類似豆蔻,皮上有錯綜的紋路,香氣類似龍腦,味道為辛。特別能去除惡臭,有助消化,緩解脹滿,並能讓人口感清香。舊說認為它產自婆律國,藥品以其產地命名,實際上就是杉脂。江南地區也有杉木,但未經試驗。或者有些地方可能沒有脂質,就像甘蕉沒有果實一樣。

以上信息源自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提到龍腦香樹產自婆律國,也被稱為個不婆律,同時也在波斯國有產。該樹高達八丈,粗度約六、七圍,葉片圓形且背面呈白色,無花無實。

其樹有肥有瘦,瘦者出龍腦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波斯斷其樹剪取之,其膏於樹端流出,斫樹作坎而承之。入藥用有別法。南海藥譜云:龍腦油,性溫,味苦。本出佛誓國。此油從樹所取,摩一切風。陳藏器云:相思子,平,有小毒。通九竅,治心腹氣,令人香,止熱悶,頭痛,風痰,殺腹臟及皮膚內一切蟲。

又主蠱毒,取二七枚末服,當吐出。生嶺南。樹高丈餘,子赤黑間者佳。

圖經曰:龍腦香,出婆律國,今唯南海番舶賈客貨之。相傳云:其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圍,如積年杉木狀,旁生枝,葉正圓而背白,結實如豆蔻,皮有甲錯,香即木中脂。似白松脂,作杉木氣。膏乃根下清液耳,亦謂之婆律膏。段成式《酉陽雜俎》說:此木有肥瘦,瘦者出龍腦香,其香在木心。

白話文:

該樹有肥厚與細瘦之分,細瘦的樹會產出龍腦香,而肥厚的則會產出婆律膏。香氣藏在樹木的中心部分。波斯人會砍伐樹木並剪下龍腦香,而婆律膏則會從樹木的末端自行流出來,他們會在樹上挖坑來接取它。在藥物使用上有不同的方法。《南海藥譜》記載:龍腦油性溫,味苦。它源自佛誓國。這種油是從樹木中提取的,可以舒緩一切風寒症狀。陳藏器提到相思子,其性平和,但有輕微毒性。它可以打通九個孔穴,治療心腹之氣,讓人聞後感到香氣,能止熱、解悶、緩解頭痛、風痰,並且殺死腹臟以及皮膚內的所有寄生蟲。

此外,對於蠱毒,只需要取相思子二十七枚研磨後服用,便可以吐出毒素。這種植物生長在嶺南地區,樹高約一丈餘,果實呈現紅黑相間的色澤,其中較佳者。圖經描述龍腦香來自婆律國,現在只由南海的貿易商販售。據傳,這棵樹高達七至八丈,粗大到可達六至七圍,外觀類似老杉木,側面生長枝葉,葉片圓形且背面為白色,結果時像豆蔻一樣,皮膚呈有如甲片般的紋理,香氣就像白松脂,具杉木的氣味。而婆律膏則是根部下方清液的產物,也被稱為婆律膏。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提到,這棵樹有肥瘦之分,細瘦的樹會產出龍腦香,而香氣就藏在樹木的心部。

波斯斷其木剪取之。肥者出婆律膏,其膏於木端流出,斫木作坎而承之。兩說大同而小異。亦云南海山中亦有此木,唐天寶中交趾貢龍腦,皆如蟬、蠶之形。彼人云:老根節方有之,然極難得。時禁中呼為瑞龍腦,帶之衣衿,香聞十餘步外,是後不聞有此。今海南龍腦,多用火,成片,其中亦容雜偽。

入藥唯貴生者,狀若梅花瓣,甚佳也。

海藥:謹按陶弘景雲:生西海律國,是波津樹中脂也。如白膠香狀。味苦、辛,微溫,無毒。主內外障眼,三蟲,治五痔,明目,鎮心,秘精。又有蒼龍腦,主風瘡䵟𪒟,入膏煎良。用點眼則有傷。《名醫別錄》云:婦人難產,取龍腦研末少許,以新汲水調服,立瘥。又唐太宗時,西海律國貢龍腦香,是知彼處出耳。

白話文:

波斯人會砍斷龍腦香樹,剪取樹枝。肥厚的樹枝會流出婆律膏,這種膏脂會從樹枝末端流出,人們會在樹枝上砍出凹槽來承接它。關於龍腦香的來源,有兩種說法,大體相同,但細節略有差異。也有傳說南海山區也有這種樹木,唐朝天寶年間,交趾國曾經進貢過龍腦香,形狀像蟬或蠶。當地人說,只有老樹根的節點才有龍腦香,而且非常稀少。當時宮中稱它為瑞龍腦,把它佩戴在衣襟上,香氣可以傳播到十幾步之外。之後就再也沒有聽說過這種龍腦香了。現在海南的龍腦香,大多是用火煉製而成,形狀像片狀,其中也容易摻雜假貨。

入藥時,只有生龍腦香才是最好的,它看起來像梅花的花瓣,品質非常好。

海藥:根據陶弘景的記載,龍腦香產於西海律國,是波津樹的樹脂,形狀像白膠香。它味苦辛,微溫,無毒。可以治療內外障眼、三蟲、五痔,還可以明目、鎮心、秘精。另外,還有蒼龍腦,可以治療風瘡和疥癬,可以加入膏藥煎煮。但如果用來點眼,可能會造成損傷。《名醫別錄》中記載,婦女難產時,可以取少許龍腦香研成粉末,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服,就能馬上痊癒。唐太宗時期,西海律國曾經進貢龍腦香,由此可知它確實產於那個地方。

經驗方:治急中風,目瞑牙噤,無門下藥者。以中指點散子揩齒三、二十,揩大牙左右,其口自開。始得下藥,龍腦、天南星等分為末,乳缽內研,自五月五日午時合出者,只用一字至半錢,名開關散。經驗後方:治時疾,發豌豆瘡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龍腦一錢,細研,旋滴豬心血,和丸如雞頭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湯下,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復發透,依常將息取安。

衍義曰:龍腦條中,與《圖經》所說各未盡。此物大通利關膈熱塞,其清香為百藥之先,大人、小兒風涎閉壅及暴得驚熱,甚濟用。然非常服之藥,獨行則勢弱,佐使則有功,於茶亦相宜,多則掩茶氣味,萬物中香無出其右者。西主抹羅短吒國,在南印度境,有羯布羅香。干如松株,葉異,濕時無香。

白話文:

治療中風昏迷、牙關緊閉、無法服藥的患者,可以用中指沾取散子摩擦牙齒二十次,左右摩擦大牙,患者的嘴巴就會張開。然後才能服用藥物,將龍腦和天南星等量研磨成粉末,五月五日午時研磨出來的粉末,每次用一字到半錢,稱為開關散。

治療時疾,發出豌豆瘡或赤瘡,瘡尚未成熟,患者心煩意亂、氣喘胡言、甚至出現幻覺,可以用龍腦一錢研磨成細粉,滴入豬心血,混合成像雞頭肉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紫草湯送服,很快就能安定心神睡覺,瘡也能成熟潰破。之後要按照常規調養身體。

龍腦的特性,《圖經》記載的並不完全。龍腦具有通利關竅、消除熱塞的作用,清香之氣在所有藥物中首屈一指,對於大人、小孩因風涎閉塞或突然驚熱所導致的疾病,效果非常顯著。但是龍腦並非日常服用的藥物,單獨使用藥力不足,需要和其他藥物配合才能發揮作用,也適合用來泡茶,但過多會掩蓋茶的香味。在香氣方面,龍腦無與倫比。抹羅短吒國位於南印度,產一種叫做羯布羅香的藥材,乾燥後像松樹枝,葉子與眾不同,濕潤時沒有香味。

採干之後,折之,中有香,狀類雲母,色如冰雪,此龍腦香也。蓋西方亦有。

白話文:

採集乾燥後,再彎折之,其中會散發出一種香氣,外觀形狀類似雲母石,顏色如同冰雪一般,這就是龍腦香。原來,西方地區也有這種物質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