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2)

1. 竹葉

䈽(音謹)竹葉。味苦,平、大寒,無毒。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

,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汁主風痓。

,通神明,輕身益氣。生益州。

竹葉,味辛,平,大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大寒。療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

皮茹,微寒。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苦竹葉及瀝,療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

竹筍(蜀本作諸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

白話文:

竹葉味苦,性平而寒,無毒。功效包括止咳逆上氣、治溢筋、急惡瘍、殺小蟲、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

竹葉根,可製成湯飲,具有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等功效。竹葉汁則可治風痓。

竹葉實,具有通神明、輕身益氣的功效。竹葉生長於益州。

竹葉味辛,性平而寒。功效包括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竹葉瀝,性寒。功效包括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

竹葉皮茹,性微寒。功效包括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苦竹葉及竹葉瀝,可治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

竹筍味甘,無毒。功效包括消渴、利水道、益氣。可長期食用。

陶隱居云:竹類甚多,此前一條云:是䈽竹,次用淡、苦爾。又一種薄殼者,名甘竹葉,最勝。又有實中竹、篁竹,並以筍為佳,於藥無用。凡取竹瀝,唯用淡、苦、䈽竹爾。竹實出藍田?舀而無實,而頃來斑斑有實,狀如小麥,堪可為飯。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苦筍,主不睡,去面目並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健人。諸筍皆發冷血及氣。

淡竹根煮取汁,主丹石發熱渴,除煩熱。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淡竹葉,味甘,無毒。主吐血,熱毒風,壓丹石毒,止消渴。竹燒瀝治卒中風,失音不語,苦者治眼赤。又云青竹茹,使,味甘。能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日華子云:淡竹並根,味甘,冷,無毒。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妊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莖葉同用。

白話文:

陶隱居說,竹子的種類很多,之前有一種叫做䈽竹,可以用來當藥材,味道淡苦。還有一種薄殼的竹子,叫做甘竹葉,是最好的藥材。另外還有實中竹和篁竹,它們的筍很美味,但藥用價值不高。如果要取竹瀝,只能用淡竹、苦竹和䈽竹。竹實原本產自藍田,以前沒有果實,近來卻長出了斑斑點點的果實,形狀像小麥,可以做飯吃。陳藏器在《本草》中記載,苦筍可以治療失眠,去除臉部和舌頭上的熱黃,治療消渴症,明目,解酒毒,除熱氣,強健體魄。所有的筍都具有發散寒氣和血氣的作用。

淡竹根煮汁,可以治療丹石引起的發熱口渴,解除煩熱。臣禹錫等人根據《藥性論》記載,淡竹葉味甘,無毒,可以治療吐血、熱毒風、丹石中毒、消渴症。用竹子燒出的竹瀝可以治療中風、失音不語,苦竹的竹瀝可以治療眼赤。此外,青竹茹味甘,可以止肺痿唾血、鼻衄,治療五痔。日華子說,淡竹和竹根味甘,性寒,無毒,可以消痰,治療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以及孕婦頭暈目眩、跌倒在地,可以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竹莖和竹葉可以一起使用。

又云苦竹,味苦,冷,無毒。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煩熱,發汗,治中風失音。作瀝功用與淡竹同。孟詵云:筍,寒。主逆氣,除煩熱,動氣發冷症,不可多食。越有蘆及箭筍,新者稍可食,陳者不可食。其淡竹及中母筍雖美,然發背悶腳氣。又云慈竹瀝療熱風。和食飲服之,良,蜀本圖經云:竹節間黃白者,味甘。

名竹黃。尤制石藥毒發熱。

圖經曰:䈽竹、淡竹、苦竹,《本經》並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竹之類甚多,而入藥者唯此三種,人多不能盡別。謹按《竹譜》䈽字音斤,其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勁,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細者可為笛。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然今之刺船者多用桂竹。

白話文:

古籍記載,苦竹味苦性寒,無毒。可治療失眠、止渴、解酒毒、消除煩熱、發汗,以及治療中風失語等症狀。其汁液的功效與淡竹相同。

孟詵指出,竹筍性寒,可以治療逆氣、消除煩熱,並改善氣虛發冷的症狀,但不可過量食用。特別是蘆筍和箭筍,新鮮的可以少量食用,陳舊的則不可食用。雖然淡竹筍和母竹筍美味,但容易導致背部疼痛和腳氣。

另外,慈竹汁液可以治療熱風,與食物或飲品一同服用效果更佳。

《蜀本圖經》記載,竹節間呈黃白色的部分,味甘,稱為竹黃。竹黃尤其善於解石藥毒引起的發熱。

《圖經》中提到,䈽竹、淡竹、苦竹,《本經》未記載其產地,現今各地皆有。竹類眾多,但入藥的僅此三種,一般人難以區分。

根據《竹譜》記載,䈽竹音讀為「斤」,竹身堅硬節間短促,圓形且質地堅韌,皮呈白色如霜,粗大的可用於製作船隻,細小的可做成笛子。苦竹有白色和紫色兩種。甘竹外形類似篁竹,生長茂盛,其實就是淡竹。不過現在用於製作船隻的,多數是用桂竹。

作笛者有一種,亦不名䈽竹。苦竹亦有二種:一種出江西及閩中,本極粗大,筍味殊苦,不可啖:一種出江浙,近地亦時有,肉厚而葉長闊,筍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筍,食品所最貴者,亦不聞入藥用。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南人以燒竹瀝者,醫家只用此一品,與《竹譜》所說大同而小異也。

竹實今不復用,亦稀有之。

陳藏器序:久渴心煩服竹瀝。食療淡竹上,甘竹次。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鬼疰,惡氣,殺小蟲,除煩熱。苦竹葉,主口瘡,目熱,喑啞。苦竹茹,主下熱壅。苦竹根,細銼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三服,大下心肺五臟熱毒氣。苦筍不發痰,淡竹瀝大寒。主中風,大熱,煩悶,勞復。

白話文:

製作笛子的竹子有一種,不叫苦竹。苦竹也有兩種:一種產於江西和福建,莖幹非常粗大,竹筍苦味極重,不能食用;另一種產於江浙地區,本地也偶爾能見到,肉厚葉長而寬,竹筍微苦,俗稱甜苦筍,是食物中最珍貴的,但沒有聽說過入藥。淡竹肉薄,竹節之間有粉末,南方人用它來燒製竹瀝,醫家只用這一種,與《竹譜》記載的內容大同小異。

竹子現在已經不再用於藥用,而且也很稀有。

陳藏器序言:久渴心煩服用竹瀝。食物中以淡竹最好,甘竹次之。主要功效是治療咳嗽、消渴、痰飲、喉痺、鬼疰、惡氣、殺滅小蟲、去除煩熱。苦竹葉,主要治療口瘡、目赤、失音。苦竹茹,主要治療下焦熱結。苦竹根,切細一斤,水五升,煮取汁液一升,分三次服用,能有效排出心肺五臟的熱毒氣。苦筍不生痰,淡竹瀝性寒,主要治療中風、高熱、煩躁不安、勞累過度等症狀。

淡竹茹主噎膈,鼻衄。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䈽,淡、苦、甘外,余皆不堪,不宜人。外臺秘要:療凡脫折折骨諸瘡腫者,慎不可當風及多自扇,若中風則發痓口噤,殺人。若已中風,覺頸項強,身中急速者,急服此方,竹瀝飲二、三升。若已口噤,以物強發納之。忌冷飲食及酒。

竹瀝卒煩難得,可合十許束並燒中央承取,投之可活。千金方:凡飲酒頭痛。以竹茹三兩,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令冷。納破雞子三枚攪調更煮三沸,飲之。又方: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苦竹茹四兩,以酢漬一宿,含之。又方:治齒間血出。以竹葉濃煮,與鹽少許,寒溫得所含之。

白話文:

淡竹茹主要用於治療噎膈和鼻出血。竹實可以疏通神經,使身體輕盈,增加體力。但除了淡、苦、甘這三個性質之外,其他都不適合人體使用。

外臺祕要指出,對於骨折、斷骨以及各種腫脹的傷口,應當小心避免在風吹或頻繁自扇的情況下,以防受風導致抽搐、口啞等症狀,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已經受風,出現頸部僵硬、身體急速反應的症狀時,應立即服用竹瀝飲(配方編號41367)二至三升。若口啞,需用物品輔助進食。避免食用冰冷食物、飲料以及酒精。

竹瀝飲難以即刻取得,可以將數捆竹材堆疊,燒至中心部分,收集竹汁,即可救急。千金方提到,對於喝酒後頭痛的問題,可以用三兩的淡竹茹加五升水煮沸,取出三升湯汁後去除渣滓,待湯汁冷卻,加入三個打碎的雞蛋攪拌,再煮沸三次,飲用。另一個配方,對於齒齦間有津液和血液不斷流出的情況,可以使用四兩苦竹茹,浸泡於酸水中過夜,含服。還有一個配方,針對齒間出血,可以使用竹葉濃煮,加上少量鹽,保持適宜的溫度後含服。

又方:齒血不止。刮生竹皮酢漬之,令其人解衣,乃別令一人,含噀其背上三過,並取茗草濃煮汁,適寒溫,含嗽之瘥。又方治時氣五、六日,心神煩躁不解。用竹瀝半盞,新水半盞,相和令勻。非時服。肘後方:治霍亂轉筋,心腹脹痛。濃煮竹葉湯五、六升,令灼已轉筋處。

又方傷寒五、六日以上者。作青竹瀝小煎,令減數數飲之,厚覆取汗。又方:卒失聲,聲噎不出。濃煮苦竹葉服之。又方:小兒身中惡瘡。煮取竹汁,日澡洗。葛氏方:卒消渴,小便多。作竹瀝恣飲,數日愈。孫真人食忌:卒得惡瘡不識者,燒苦竹葉和雞子黃敷。梅師方治產後身或強直,口噤面青,手足強反張。

白話文:

除了上述方法,還有治療牙齒出血不止的偏方:刮取竹皮用醋浸泡,讓患者解開衣服,另找一人含住竹皮,朝患者背部噴三次。同時用茗草煮濃汁,調至適宜的溫度,讓患者含漱,直到痊癒。

另一個偏方用於治療五、六天的心神煩躁:取竹瀝半杯,新水半杯,混合均匀,在非特定時間服用。

肘後方記載,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心腹脹痛的方法是:用竹葉煮成五、六升濃湯,趁熱敷在抽筋處。

另外,傷寒發病五、六天以上,可以用青竹瀝小煎,少量多次服用,並蓋好被子,促進出汗。

還有治療突然失聲、聲音嘶啞的偏方:用苦竹葉煮濃汁服用。

治療小兒身上惡瘡的偏方是:煮取竹汁,每天用竹汁洗澡。

葛氏方记载,治疗突然口渴、小便量多的方法是:用竹瀝大量飲用,數日即可痊愈。

孫真人食忌中記載,治疗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惡瘡,可以用燒過的苦竹葉和雞蛋黃混合敷在患處。

梅師方記載,治疗产后身体僵硬、口不能言、面色青白、手腳反伸的偏方。

飲竹瀝一、二升醒。又方:主妊娠恆若煩悶,此名子煩。竹瀝湯:茯苓三兩,竹瀝一升,水四升,合竹瀝煎取二升。分三服,不瘥重作,亦時時服竹瀝。又方治目赤眥痛如刺,不得開,肝實熱所致,或生障翳。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綿裹入竹瀝內浸一宿,以點目中數度,令熱淚出。

食醫心鏡:理心煩悶,益氣方,止渴。苦筍熟煮,任性食之。又苦竹筍主消渴,利水道,下氣,理風熱,腳氣。取蒸煮食之。又䈽竹筍,主消渴,風熱,益氣力,發氣脹,蒸煮炒任食。簡要濟眾:頭瘡。大筍,竹葉燒為灰,量瘡大小,用灰調生油敷,入少膩粉佳。兵部手集:治發背,頭未成瘡及諸熱腫痛。

白話文:

飲用竹瀝一到二升可以清醒神智。又一種方法:主要針對懷孕期間經常感到煩躁,這種情況被稱為「子煩」。竹瀝湯(藥方編號41364):茯苓三兩,竹瀝一升,加四升水一起煮沸,取二升濃汁。分三次服用,若無效可再製,同時可經常飲用竹瀝。又一種治療方法針對眼睛紅腫、眼瞼疼痛,感覺像是有異物刺入,無法張開,這是肝臟實熱導致的,也可能引起眼結膜炎。使用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包裹後放入竹瀝中浸泡一夜,用來點眼,以促進熱淚流出。

《食醫心鏡》中提到,對於心神煩躁、疲勞的狀況,可以使用補氣的方子,並能止渴。食用熟煮的苦筍,可以任意食用。苦筍還具有消渴、利尿、下氣、治風熱、腳氣的功效,可蒸煮後食用。又一種竹筍(即篩竹筍)可以消渴、治風熱、增強體力、促進腹脹的發育,可以蒸煮或炒食。《簡要濟眾》中指出,對於頭部傷口,可以用大筍和竹葉燒成灰,根據傷口大小,使用適量的灰調和生油敷上,加入少量膩粉效果更佳。《兵部手集》中有一種方法治療發背,對於尚未形成傷口的頭部感染以及各種熱性腫痛都有療效。

以青竹筒角之,及掘地作坑貯水,臥以腫處,就坑子上角之,如綠豆大,戢戢然出,不止,遍匝腰肋。又方:治瘡。慈竹筍籜灰油和塗之妙。又方:治中風口噤,服淡竹瀝一升。又方:治湯火灼爛,竹中蟲蚛末敷之良。又方:小兒口噤體熱者。竹瀝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兒新生慎不可逆加針灸,忍痛動其五脈,因之成癇。

是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無此疾,可審之。又方: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膿,涕黏。淡竹瀝一合服,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廣利方:治金瘡,中風口噤欲死。竹瀝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姚氏方:卒齒痛。取苦竹燒一頭,一頭得汁,多揩齒上,瘥。

白話文:

用青竹筒的尖角,或是挖個坑洞裝滿水,把腫脹的地方浸泡在坑洞裡,在坑洞上方的竹筒尖角處,會冒出像綠豆一樣大小的氣泡,這些氣泡不斷地冒出來,遍布腰部和肋骨。

還有個方法可以治療瘡傷:用慈竹筍的莖皮燒成灰,與油混合塗抹在瘡傷上,效果很好。

另外,可以用淡竹瀝來治療中風口噤,服用一升淡竹瀝。

治療湯火灼傷,可以用竹子裡面的蟲蛀粉末塗抹傷口,效果很好。

如果小兒口噤體熱,可以用兩合溫熱的淡竹瀝,分三次或四次服用。新生兒要謹慎,不可隨意針灸,因為忍痛會影響五脈,容易導致癲癇。

因此,農村孩子們沒有經過任何治療,自然就會痊癒,這可以作為證據。

還有個方法可以治療小兒和成人咳嗽、氣短、胸中吸氣聲、咳嗽時吐出痰涎,甚至咳出臭膿,痰黏的情況:服用一合淡竹瀝,一天三次或五次,成人則服用一升。

廣利方:治療刀傷,中風口噤快要死亡的情況,服用半升溫熱的淡竹瀝。

姚氏方:治療突然發生的牙痛,將苦竹的一端燒掉,另一端會流出汁液,用汁液多次塗抹牙齒,即可痊癒。

傷寒類要:治交接勞復,卵腫,腹中絞痛,便欲死。刮竹皮一升,以水三升,煮五沸,絞去滓。頓服。《梅師方》同。子母秘錄:治胎動,取甘竹根煮汁服。又方安胎,取竹瀝服之。又方:治妊娠八月、九月,若墮樹或牛馬驚傷,得心痛。青竹茹五兩切,以酒一升,煎取五合頓服。

不瘥,再服之。又方:小兒癇。刮青竹茹三兩,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兒口噤體熱病。又方:小兒頭瘡,耳上生瘡。竹葉燒末和豬脂塗上。又以雞子白敷之亦妙。產書:治妊娠誤有失墜,忽推築著疼痛。新青竹茹二合,以好酒一升,煮茹三、五沸,分作三度服。

白話文:

傷寒類要:

治交接勞復,卵腫,腹中絞痛,便欲死。 刮取竹皮一升,加入水三升,煮至沸騰五次,濾去渣滓,一次服用。

《梅師方》同。

子母秘錄:

治胎動, 取甘竹根煮汁服用。

又方安胎, 取竹瀝服用。

又方:治妊娠八月、九月,若墮樹或牛馬驚傷,得心痛。 青竹茹五兩切碎,用酒一升煎煮至五合,一次服用。若未痊癒,可再次服用。

又方:小兒癇。 刮取青竹茹三兩,加入醋三升,煎煮至一升,濾去渣滓,服用一合。此方亦可治小兒口噤體熱病。

又方:小兒頭瘡,耳上生瘡。 將竹葉燒成灰末,與豬油混合塗抹患處。亦可用雞蛋清敷於患處,效果亦佳。

產書:

治妊娠誤有失墜,忽推築著疼痛。 取新鮮青竹茹二合,用好酒一升煮沸三至五次,分三次服用。

產寶:治妊娠因夫所動,困絕。以竹瀝飲一升,立愈。又方:治產後血氣,暴虛汗出。淡竹瀝三合,微暖服之,須臾再服。楊氏產乳:療瘡疥。燒竹葉為末,以雞子白和之塗上,不過三、四次,立瘥。又方:妊娠苦煩,此子煩故也。竹瀝不限多少,細細服之。又方:療胎動。

安胎方:甜竹根煮取濃汁飲之。姚和眾小孩夜後狂語。竹瀝每一歲兒連夜二合,服令盡之。李畋該聞集云:爆竹闢妖氣,鄰人有仲叟家為山魈所祟,擲瓦石,開戶牖,不自安。叟求禱之以佛經報謝,而妖祟彌盛。畋謂其叟曰:翁旦夜於庭落中,若除夕爆竹數十竿。叟然其言,爆竹至曉,寂然安帖,遂止。

白話文:

產寶:治療懷孕期間因丈夫的行為導致的身心極度疲憊,只需要喝一升的竹瀝,即可立即恢復。另一個方法:治療產後血氣不足、突然出汗的情況,使用三合的淡竹瀝,溫熱後服用,一小時後再服用一次。

楊氏產乳:治療皮膚病如瘡疥等。將竹葉燒成灰,與雞蛋清混合後塗抹患處,通常三到四次就能痊癒。另一個方法:對於懷孕期間感到煩躁的情況,即孩子在腹中造成的煩躁感,竹瀝的量不限,應少量多次服用。另一個方法:治療胎動。

安胎方:用甜竹根煮取濃厚的汁液飲用,有助於保胎。姚和眾的小孩晚上會出現狂妄的說話行為。對每一個一歲的孩子,每晚給予兩合的淡竹瀝,讓他們全部喝完。李畋曾聽說,爆竹能驅散邪氣。鄰居有一家姓仲的老人,他的家被山魈所擾,扔石塊開窗門,非常不安。老人請求通過唸佛經來報答,但邪靈反而更加猖獗。李畋告訴老人,每天在庭院中像除夕一樣燃放數十竿的爆竹。老人聽從了他的建議,直到天亮,環境平靜下來,邪靈終於停止了騷擾。

別說云:謹按舊稱竹實,鸞鳳所食。今近道竹間,時見開花,小白如棗花,亦結實如小麥子,無氣味而澀。江浙人號為竹實,以為荒年之兆,及其竹即死,信非鸞鳳之所食也。近有江南余千人來言:彼有竹實,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裹,味甘勝蜜,食之令人心膈清涼。生深竹林茂盛蒙密處。

頃因得之,但日以汁枯乾而味尚存爾。因知鸞鳳之食必非常食物也。

衍義曰:竹葉,凡諸竹與筍,性皆微寒,故知葉其用一致。《本經》不言筍及苦竹性,若取瀝作油,亦不必強擇也。張仲景竹葉湯,用淡竹,筍難化,不益脾。鄰家一小兒,方二歲,偶失照管壯熱、喘粗、不食、多睡、仰頭、呻吟、微嘔逆、瞑目、多驚,凡三、五日,醫作慢驚治之;治不對病,不愈。忽然其母誤將有巴豆食藥作驚藥,化五丸如麻子大,灌之。

白話文:

古人曾說:按照舊名稱,竹實是鵾鳩鳥的食糧。現在在靠近道路的竹林裡,常見到開花,花朵小白如棗花,也結出像小麥籽一樣的實物,卻沒有氣味且略帶苦澀。江浙地區的人稱它為「竹實」,認為這是饑荒的前兆,然而當竹子死亡後,確實證明它並非鵾鳩鳥的食物。

近來,有來自江南的1000多人來報道:他們那裡有「竹實」,大如雞蛋,竹葉層層包裹,味道甘甜勝過蜂蜜,食用後讓人的心肺感到涼爽。這種竹實生長在深邃茂密的竹林中。

近期我們得到了這種竹實,只不過每天用它的汁液浸泡乾燥,但味道仍存在。這使我們明白,鵾鳩鳥食用的物質必定不是普通食物。

延伸說明:竹葉,所有竹子和筍的特性都微寒,所以知道葉子的作用是一致的。《本經》未提及筍和苦竹的性質,如果提取汁液製成油,也不必強行選擇。張仲景的竹葉湯使用淡竹,筍難以消化,對脾臟沒有好處。鄰居家有一個兩歲的小孩,偶爾疏忽照顧導致高熱、呼吸困難、不想吃飯、睡眠多、仰頭、呻吟、輕微嘔吐、閉眼、容易驚醒,經過幾天,醫生用慢驚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治療方法不對症,病情沒有改善。後來,母親誤將含有【巴豆】的藥物作為驚癇藥,做成五顆像芝麻大小的丸子,灌了下去。

良久,大吐。有物噎於喉中,乳媼以指摘出之,約長三寸,粗如小指,乃三日前臨階曝者干箭筍。是夜諸證皆定,次日但以和氣藥調治,遂安。其難化也如此《經》曰:問而知之者謂之工。小兒不能問,故為難治,醫者當審慎也。

白話文:

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劇烈嘔吐,有東西卡在喉嚨中,奶媽用手指將它取出,約長三寸,粗如小指,是三天前在階梯上曬乾的竹筍。當晚所有症狀都平復了,隔天僅需服用調理藥物即可,孩子就痊癒了。這種情況的治療困難度如此之高。《經》中有雲:能通過詢問得知病情的人被稱為好醫生。由於小孩無法自己表達,所以治療起來比較困難,醫者應謹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