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16)

1. 薰陸香

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伏屍。

陶隱居云:此合香家要用,不正入藥。唐本注云:形似白膠。出天竺、單于國。臣禹錫等謹按南方草木狀云:出大秦。在海邊,自有大樹生於沙中,盛夏樹膠流出沙上。夷人採取之,賣與賈人。注:《南方異物志》同。其異者,唯云狀如桃膠。

圖經文具沉香條下。

唐本薰陸香,微溫。去惡氣,惡瘡。出天竺國及邯鄲。似松脂,黃白色,天竺者多白,邯鄲者夾綠色,香不甚。梅師方治齒蟲痛不可忍。嚼薰陸香咽其汁立瘥。

白話文:

薰陸香性微溫,可以治療風水引起的腫脹,並去除惡氣和屍毒。

古籍記載,薰陸香主要用於製作香料,而非藥用。它的外形類似白膠,產自印度和單于國(古代地名)。據記載,它生長在海邊沙地的大樹上,盛夏時節樹膠會流到沙地上,當地人採集後賣給商人。另一種說法認為它形似桃膠。

相關記載也出現在沉香的圖經中。

唐代的本草書記載,薰陸香性微溫,能去除惡氣和治療惡瘡,產地包括印度和邯鄲。它像松脂,顏色呈黃白色,印度產的較白,邯鄲產的則帶點綠色,香味並不濃烈。古方記載,用薰陸香嚼碎後吞下汁液,可以快速治療牙蟲引起的劇烈牙痛。

2. 雞舌香

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陶隱居云:此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入藥。唐本注云:雞舌樹,葉及皮並似慄,花如梅花,子似棗核。此雌樹也。不入香用。其雄樹雖花不實,採花釀之以成香。出崑崙及交愛以南。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雞舌香,使,味辛,無毒。入吹鼻散子中用,殺腦疳。入諸香中,令人身香。齊民要術云:俗人以其似丁子,故為丁子香。

圖經文具沉香條下。

外臺秘要:療齲齒方:煮雞舌香汁,含之瘥。又方:療唇舌忽生瘡。雞舌香末,以綿裹含之瘥。抱朴子,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治目中之病。應邵漢官侍中,年老口臭,帝賜雞舌香含之。沈存中筆談:子集靈苑方論雞舌香,以為丁香母,蓋出陳氏《拾遺》。今細考之,尚未然。

按《齊民要術》云:雞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華子云:雞舌香治口氣。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又古方五香連翹湯用雞舌香。千金五香連翹湯無雞舌香,卻有丁香,此最為明驗。

新補本草又出丁香一條,蓋不曾深考也。今世所用雞舌香,乃乳香中得之,大如山茱萸,銼開中如柿核,略無氣味,用以治疾殊乖謬。

白話文:

雞舌香性溫和。可以治療水腫、去除體內惡氣、治療霍亂和心痛。

古籍記載,雞舌香主要用於製作香料,而非藥物。雞舌樹的葉子和樹皮都像栗子樹,花像梅花,果實像棗核,這是雌樹,不作香料使用。雄樹雖然開花但不結果,可以用它的花釀製成香料。雞舌香產於崑崙山及交趾以南地區。另有記載說雞舌香味辛,無毒,可用於鼻腔藥粉中治療腦疳,加入其他香料中,能使人體散發香味。民間因其外形像丁香而誤稱為丁香。

一些古籍醫書記載雞舌香的用途,例如用其煮水含漱治療齲齒和口舌生瘡,或與其他藥物一起治療眼疾。甚至有記載皇帝賜給大臣雞舌香含服以去除口臭。

有文獻認為雞舌香是丁香的母本,但經考證並非如此。實際上,古籍中所指的「雞舌香」與現代所指的「丁香」是同一種植物。古方中使用雞舌香的地方,現代方劑則多用丁香代替,這也佐證了兩者為同種植物的說法。

現在市面上所稱的雞舌香,多是從乳香中取得,形狀像山茱萸,剖開後內部像柿核,幾乎沒有氣味,用於治療疾病是錯誤的。

3. 藿香

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臣禹錫等謹按南州異物志云:藿香出海邊國,形如都梁,可著衣服中。南方草木狀云:味辛。榛生,吏民自種之,五、六月採曝之,乃芬爾。出交趾、九真諸國。日華子云:味辛。

圖經曰:藿香,舊附五香條,不著所出州土,今嶺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種植。二月生苗,莖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採之,曝乾,乃芬香,須黃色然後可收。又《金樓子》及《俞益期箋》皆云:扶南國人言:眾香共是一木。根便是梅檀,節是沉水,花是雞舌,葉是藿香,膠是薰陸。

詳《本經》所以與沉香等共條,蓋義出於此。然今南中所有,乃是草類。《南方草木狀》云:藿香,榛生,吏民自種之,正相符合也。范曄和香方云:零藿虛燥。古人乃以合薰香。《本經》主霍亂,心痛。故近世醫方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別說云謹按藿香《圖經》云:二月生苗,舊雖附五香條中,今詳枝梗殊非木類,恐當移入草部爾。

又雞舌香,補註引《藥性論》及《齊民要術》,《圖經》引《三省故事》及《千金》,皆謂是母丁香。又引《抱朴子》用入眼方,則其說自相矛盾。若《藥性論》謂入香中,令人身香及為丁子香,則可以為母丁香。若《抱朴子》為可入眼,則丁香恐非宜入眼。若含香者,則丁香含之,口中熱臭不可近,蓋嘗試之。

若以乳香中所揀者含之,雖無香味,卻得口中無臭,以其無味,故有諸淡利九竅之理。諸方多用治小兒驚癇,亦欲達九竅也。又下條丁香注所說用丁香,自當用母者,然未知其果否也。又薰陸、乳香,《圖經》有云:今人無復別者。今按西出天竺、單于,南出波斯等國,西來者色黃白,南來者色赤紫。

《圖經》稱木生海邊沙上,盛夏木膠出,則是日久相重疊者,不成乳頭,雜以土石,其成乳者,是新出,未雜沙石也。薰陸,總名也。乳者,是薰陸之乳頭也。今松脂、楓脂中,亦皆如是者多矣。

白話文:

藿香性溫和。可以治療風水引起的腫脹,去除惡氣,以及治療霍亂和心痛。

古籍記載,藿香產自沿海國家,外形像都梁木,可以放在衣服裡。南方一種草本植物,味道辛辣,人們普遍種植,五月六月採收曬乾,香氣撲鼻。產地包括交趾、九真等國。

圖經記載:藿香以前被列入五香之列,但未記載產地,如今嶺南地區廣泛種植。二月發芽,莖葉茂密叢生,葉子像桑葉但更小更薄,六月七月採收曬乾,香氣濃郁,需等到葉子變黃才能收穫。另有文獻記載,扶南國人認為多種香料都來自同一種樹木,根是梅檀,節是沉水香,花是雞舌香,葉是藿香,樹脂是薰陸香。

《本經》將藿香與沉香列在一起,大概就是基於這種說法。但如今南方地區的藿香都是草本植物。《南方草木狀》記載:「藿香,榛生,吏民自種之」,與此相符。古人用藿香製作香料。本經記載藿香主治霍亂、心痛,因此近世醫方常用它治療脾胃吐逆。

圖經記載藿香二月發芽,雖然以前與五香歸為一類,但仔細觀察其莖葉,並非木本植物,應當歸入草本類。

關於雞舌香,多種文獻記載其為母丁香,但也有文獻記載其可入眼藥方,這與丁香的特性相矛盾。若作為香料,則可以是母丁香;若可入眼,則丁香恐怕不宜入眼。丁香含在口中,氣味辛辣難聞。但乳香中挑選出來的則沒有臭味,反而能去除口臭,因其味淡,故有通利九竅的作用。許多藥方用它治療小兒驚癇,也是為了通利九竅。丁香藥方中所用的丁香,應當是母丁香,但此說法尚待考證。

關於薰陸香和乳香,現今已難以區分。薰陸香產自天竺、單于等國,西來的顏色黃白,南來的顏色赤紫。《圖經》記載其生長在海邊沙灘上,盛夏時節分泌樹脂,時間久了,樹脂就會堆疊在一起,與泥土石塊混雜,而新分泌的樹脂則稱為乳香。薰陸香是總稱,乳香是薰陸香的樹脂。松脂、楓脂等也有類似情況。

4. 詹糖香

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伏屍。

陶隱居云:此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入藥。唯療惡核毒腫。詹糖出晉安、岑州。上真淳者難得,多以其皮及蠹蟲屎雜之,唯軟者為佳。餘香無真偽,而有精粗爾。唐本注云:詹糖樹似桔。煎枝為香,似沙糖而黑。出交、廣以南。云詹糖香治惡瘡,去惡氣。生晉安。

圖經文具沉香條下。

白話文:

詹糖香微溫,可以治療風水引起的腫毒,去除惡氣和伏屍(指屍毒)。

陶弘景說:這種香料大多是香料業者使用,並不常用於藥物。但它可以治療惡性的腫毒。詹糖產於晉安和岑州,上等的純淨詹糖很難得到,大多數是用樹皮和蟲屎混雜的,柔軟的比較好。其他的香料沒有真偽之分,只有精粗之別。唐代的註解說:詹糖樹像橘子樹,將枝條煎熬製成香料,顏色像砂糖但發黑,產於交州、廣州以南。詹糖香可以治療惡瘡,去除惡氣,產於晉安。

(圖經記載在沉香的條目下)

5. 檀香

陶隱居云:白檀消熱腫。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主心腹霍亂,中惡,鬼氣,殺蟲。白檀樹如檀,出海南。日華子云:檀香,熱,無毒。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濃煎服,水磨敷外,腎並腰腎痛處。

圖經文具沉香條下

白話文:

檀香:陶弘景說:白檀能消除熱腫。臣禹錫等人謹按陳藏器所說:主治心腹絞痛、霍亂、中惡(中邪)、鬼氣(邪氣)及殺蟲。白檀樹木如同檀香木,產於海南。日華子說:檀香性熱,無毒,可治心痛、霍亂、腎氣引起的小腹疼痛。可濃煎內服,也可研磨成水狀外敷在腎臟及腰腎疼痛處。 (圖經文中記載於沉香條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