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13)

1. 杜仲

味辛、甘,平、溫,無毒。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腳中痠疼不欲踐地。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思仙,一名思仲,一名木綿。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採皮。(惡蛇蛻皮、玄參。)

陶隱居云: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會稽上虞縣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狀如厚朴,折之多白絲為佳。用之,薄削去上皮,橫理切令絲斷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深山大谷。樹高數丈,葉似辛夷。折其皮多白綿者好。今所在大山皆有。藥性論云:杜仲,味苦。

能治腎冷䐴(公對切)腰痛也。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日華子云:暖。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圖經曰: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今出商州、成州、峽州近處大山中亦有之。木高數丈,葉如辛夷,亦類柘,其皮類厚朴,折之內有白絲相連。二月、五月、六月、九月採皮用。江南人謂之檰。初生葉嫩時採食。主風毒腳氣及久積風冷,腸痔下血亦宜。乾末作湯。謂之檰芽。

花、實苦澀,亦堪入藥。木作屐。亦主益腳。《篋中方》主腰痛補腎湯:杜仲一大斤,五味子半大升,二物切,分十四劑,每夜取一劑,以水一大升,浸至五更,煎三分減一,濾取汁,以羊腎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腹頓服,用鹽、酢和之亦得。此亦見崔元亮《海上方》,但崔方不用五味子耳。

雷公云:凡使,先須削去粗皮,用酥蜜和作一兩炙之盡為度,炙乾了細銼用。凡修事一斤,酥二兩,蜜三兩,二味相和,令一處用也。聖惠方治卒患腰腳疼痛,補腎。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用羊腎二對,細切去脂膜,入藥中煮,次入薤白七莖,鹽、花椒、薑、醋等如作羹吃。空腹食之。

肘後方腰背痛。杜仲一斤,切,酒二升,漬十日。服三合。勝金方治婦人胎臟不安,併產後諸疾,宜服杜仲丸。瓦上干,於木臼中搗為末,煮棗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爛嚼以糯米飲下。

2. 楓香脂

味辛、苦,平,無毒。主癮疹風癢,浮腫齒痛。一名白膠香。其樹皮,味辛,平,有小毒。主水腫,下水氣,煮汁用之。所在大山皆有。

唐本注云:樹高大,葉三角。商洛之間多有。五月斫樹為坎,十一月採脂。(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楓香、脂、皮其三條,主治稍異。注云:按王瓘《廣軒轅本紀》云:黃帝殺蚩尤於黎山之丘,擲其械於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化為楓木之林。《爾雅》:楓,欇欇,似白楊而有歧。

其脂入地千年為琥珀。《圖經》云:樹高大,木肌理硬,葉三角而香。爾雅疏云:《說文》云:楓木厚葉弱枝,善搖。一名欇欇。郭云:葉圓而歧有香,今之楓香是也。南方草木狀曰:楓香樹,子大如鴨卵。二月花乃連著實,八、九月熟,曝乾可燒。唯九真郡有之。陳藏器云:楓皮本功外,性澀,止水痢。

蘇云下水腫,水腫非澀藥所療,蘇為誤爾。又云有毒,轉明其謬。水煎止下痢為最。日華子云:楓皮,止霍亂,刺風,冷風。煎湯浴之。

圖經曰:楓香脂,舊不載所出州郡,云所在大山皆有,今南方及關陝多有之。似白楊,甚高大。葉圓而作歧,有三角而香。二月有花,白色。乃連著實,大如鴨卵。八月、九月熟,曝乾可燒。《南方草木狀》曰:楓實唯九真有之。用之有神,乃難得之物。其脂為白膠香,五月斫為坎,十一月採之。

其皮性澀,止水痢。水煎飲之。《爾雅》謂楓為欇欇,言天風則鳴欇欇也。《說文解字》云:楓木,厚葉弱枝善搖。漢宮殿中多植之。至霜後,葉丹可愛,故騷人多稱之。任昉《述異記》曰:南中有楓子鬼。楓木之老者為人形,亦呼為靈楓,蓋瘤癭也。至今越巫有得之者,以雕刻鬼神,可致靈異。

沉香條有楓香云,療風癮疹癢毒。與此相類,即一物也。

簡要濟眾:治吐血不止。白膠香不以多少,細研為散。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陶隱居云:楓樹上菌,食之令人笑不止,以地漿解之。通典南蠻記:楓脂為之琥珀,在地上旁不生草木,深忽八、九尺,大如槲,削去皮成焉。初如桃膠,成乃堅。宋齊丘化書云:老楓化為羽人。

衍義曰:楓香,與松脂皆可亂乳香,尤宜區別。楓香微黃白色,燒之尤見真偽。兼能治風癮疹癢毒。水煎,熱炸洗。

3. 女貞實

味苦、甘,平,無毒。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

生武陵川穀,立冬採。

陶隱居云:葉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與秦皮為表裡。其樹以冬生而可愛。諸處時有。《仙經》亦服食之。俗方不復用,市人亦無識者。唐本注云:女貞,葉似枸骨及冬青樹等。其實九月熟,黑似牛李子。陶云與秦皮為表裡,誤矣。然秦皮葉細冬枯,女貞葉大冬茂,殊非類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樹高數丈,花細青白色,採實曬乾。今山南、江南皆有之。

陳藏器云:女貞似枸骨。按枸骨樹如杜仲,皮堪浸酒,補腰腳令健。枝、葉燒灰淋取汁,塗白癜風。亦可作稠煎敷之。木肌白似骨,故云枸骨。《詩·義疏》云:木杞,其樹似慄。一名枸骨。理白滑,其子為木虻子。可合藥,木虻在葉中卷葉,如子羽化為虻,非木子。又云冬青,其葉堪染緋,子浸酒去風血補益,木肌白有紋作象齒笏,冬月青翠,故名冬青。

江東人呼為凍生。李邕又云:出五臺山。葉似椿,子赤如郁李,微酸,性熱。與此亦小有異同,當是兩種冬青。日華子云:冬青皮,涼,無毒。去血,補益肌膚。

圖經曰:女貞實,生武凌川穀,今處處有之。《山海經》云:泰山多真木,是此木也。其葉似枸骨及冬青,木極茂盛,凌冬不凋,花細青白色。九月而實成,似牛李子。立冬採實,曝乾。其皮可以浸酒。或云:即今冬青木也。而冬青木肌理白,紋如象齒,道家取以為簡,其實亦浸酒,去風補血。

其葉燒灰,面膏塗之。治癉瘃殊效,兼滅瘢疵。又李邕云:五臺山冬青,葉似椿,子如郁李。微酸,性熱,與此小有同異,當是別有一種耳。又嶺南有一種女貞,花極繁茂而深紅色,與此殊異,不聞中藥品也。枸骨木多生江、浙間,木體白似骨,故以名。南人取以旋作合器甚佳。

《詩·小雅》云:南山有枸。陸機云:山木,其狀如櫨。一名枸骨。理白可為函板者是此也。皮亦堪浸酒,補腰膝。燒其枝葉為灰,淋汁塗白癜風。亦可作煎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