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二 (10)
卷第十二 (10)
1. 乾漆
味辛,溫,無毒、有毒。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寒濕痹,療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蟲。
生漆,去長蟲。久服輕身耐老。生漢中川穀。夏至後採,干之。(半夏為之使,畏雞子,今又忌油脂。)
陶隱居云:今梁州漆最勝,益州亦有,廣州漆性急易燥。其諸處漆桶上蓋里,自然有乾者,狀如蜂房,孔孔隔者為佳。生漆毒烈,人以雞子和服之去蟲,猶有齧腸胃者。畏漆人乃致死。外氣亦能使身肉瘡腫,自別有療法。仙方用蟹消之,為水煉服,長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按漆性並急。
凡取時須荏油解破,淳者難得,可重重別制試之,上等清漆,色黑如瑿,若鐵石者好,黃嫩若蜂窠者不佳。《圖經》云:樹高二丈餘,皮白,葉似椿樗,皮似槐,花、子若牛李,木心黃。六月、七月刻取滋汁。出金州者最善也。藥性論云:乾漆,臣,味辛、咸。能殺三蟲,主女人經脈不通。
日華子云:治敷屍勞,除風。入藥須搗碎炒熟,不爾損人腸胃,若是濕漆,煎乾更好,或毒發,飲鐵漿並黃櫨汁及甘豆湯,吃蟹並可制。
圖經曰:乾漆、生漆,出漢中川穀,今蜀、漢、金、峽、襄、歙州皆有之。木高三、二丈,皮白,葉似椿,花似槐子若牛李,木心黃。六月、七月以竹筒釘入木中取之。崔豹《古今注》曰:以剛斧斫其皮開,以竹管承之。汁滴則成漆是也。乾漆,舊云用漆桶中自然乾者,狀如蜂房,孔孔隔者。
今多用筒子內乾者,以黑如瑿,堅若鐵石為佳。漆葉中藥,見《華佗傳》。彭城樊阿,少師事佗,求服食法。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方,云服之去三蟲,利五臟,輕身益氣,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年五百餘歲。漆葉所在有之。青黏生豐沛、彭城及朝歌。一名地節,一名黃芝。主理五臟,益精氣。
本出於迷人入山者,見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為佳,語阿,阿秘之。近者人見阿之壽而氣力強盛,怪之,以問所服食,阿因醉亂誤說,人服多驗。其後無復有人識青黏。或云即黃精之正葉者。神仙方乃有單服淳漆法,傳於世云。外臺秘要:療蛔蟲,心痛,噁心吐水。乾漆熬搗蜜和丸。
服十五丸,日再服。經驗方治婦人不曾生長,血氣,臟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氣元氣、小腸氣撮痛者。並宜服二聖丸:乾漆一兩為末,濕漆一兩,先將濕漆入銚子內,熬如一食飯間以來住火,與乾漆末一處拌和丸如半皂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吞下,無時。如元氣、小腸、膀胱氣痛,牙關緊急,但斡開牙關,溫酒化一丸灌下必安。
怕漆人不可服。簡要濟眾:治九種心痛及腹脅積聚滯氣。筒子乾漆二兩,搗碎炒煙出,細研,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熱酒下,醋湯亦得,無時服。杜壬:治小兒胃寒,蟲上諸證,危惡與癇相似。乾漆搗炒煙盡,白蕪荑等分,為細末。米飲調下一字至一錢。
席延賞:治女人經血不行及諸癥瘕等病。室女萬瘕丸:乾漆一兩為粗末,炒令煙盡,牛膝末一兩,以生地黃汁一升入銀器中熬,俟可丸,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加至三、五丸,酒飲下,以通利為度。抱朴子:內篇:淳漆不枯者,服之通神長生法。或以大蟹投其中,或以雲母水,或以玉水合之服,九蟲悉下,惡血從鼻出。
一年六甲,行廚至也。淮南子:漆見蟹而不幹。
衍義曰:乾漆,苦濕漆,藥中未見用,凡用者,皆乾漆耳。其濕者,在燥熱及霜冷時,則難乾。得陰濕,雖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苦沾漬人,以油治之。凡驗漆,唯稀者以物蘸起,細而不斷,斷而急收起。又塗於干竹上,蔭之速乾者,並佳。余如《經》。
白話文:
乾漆味辛溫,性味有毒性與無毒性之分。主治外傷、補益中氣、修復筋骨、滋養腦髓、安定五臟、治療各種急症、風寒濕痺、咳嗽、瘀血、痞塊、腰痛、女性疝氣、利小腸、驅除蛔蟲。
生漆則能治蟲患,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產於漢中川穀,夏至後採收曬乾。配伍半夏,忌食雞蛋和油脂。
陶弘景說:梁州的漆質量最好,益州也有,廣州的漆性急易燥。漆桶蓋內自然乾燥的漆,狀如蜂房,孔洞分明的質量最佳。生漆毒性猛烈,有人用雞蛋解毒,但仍會損傷腸胃,對漆過敏的人甚至會致死。生漆外敷也能引起皮膚腫脹,另有療法。仙方則用蟹肉煉水服用,以求長生。據《蜀本注》記載,漆性都比較急燥。
採集時需用麻油稀釋,純淨的乾漆難得,需反覆檢驗。上等乾漆色黑如鐵石,黃嫩如蜂窩狀的質量較差。《圖經》記載:漆樹高約二丈餘,樹皮白,葉似椿樹或臭椿,樹皮似槐樹,花果似牛李,木心黃色。六月、七月刻取汁液。金州所產最佳。 《藥性論》記載:乾漆味辛鹹,能殺三種蟲,主治婦女經脈不通。
《日華子本草》記載:乾漆能治療屍勞,祛風。入藥需搗碎炒熟,否則會損傷腸胃。若為濕漆,煎乾更好。若中毒,可用鐵漿、黃櫨汁和甘豆湯解毒,食用螃蟹亦可解毒。
《圖經本草》記載:乾漆、生漆產於漢中川穀,今蜀、漢、金、峽、襄、歙州皆有。樹高二三丈,樹皮白,葉似椿樹,花似槐樹,果實似牛李,木心黃色。六月、七月用竹筒釘入樹中取汁。崔豹《古今注》記載:用鋒利的斧頭砍開樹皮,用竹管承接汁液,滴落的汁液便是漆。乾漆,古人指漆桶中自然乾燥的,狀如蜂房,孔洞分明的。
現在多用竹筒內乾燥的,色黑如鐵石,堅硬者為佳。《華佗傳》記載漆葉入藥。彭城樊阿年輕時跟隨華佗學習,向他請教養生方法,華佗傳授他漆葉青黏散方,說服用此方能去三蟲,益五臟,輕身益氣,使人不白髮。樊阿照做,活了五百多歲。漆葉各地皆有,青黏生長在豐沛、彭城及朝歌。又名地節,又名黃芝,能調理五臟,益精氣。
本方源於迷路入山的人見到仙人服用,告知華佗,華佗認為此方很好,告訴樊阿,樊阿秘而不宣。後來人們見樊阿長壽且精力旺盛,感到奇怪,詢問他服用的藥物,樊阿酒醉後不小心說出,很多人服用後驗證有效。之後便無人再認識青黏。有人說青黏就是黃精的嫩葉。神仙方中有單獨服用純漆的長生法流傳於世。《外臺秘要》記載:乾漆能治療蛔蟲、心痛、噁心嘔吐。將乾漆熬煮搗碎,加蜜製成丸劑。
每次服用十五丸,一日二次。經驗方:治療婦女未生育,血氣、臟腑疼痛難忍,以及治療元氣不足、小腸氣絞痛,宜服用二聖丸:乾漆一兩研末,濕漆一兩,先將濕漆放入鍋中熬至飯熟時間,停火,與乾漆末混合製成如半粒皂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溫酒送服,隨時可服。如元氣、小腸、膀胱氣痛,牙關緊閉,只需掰開牙關,用溫酒化開一丸灌服即可。
對漆過敏者不可服用。《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九種心痛及腹部脅肋積聚氣滯。取筒內乾燥的乾漆二兩,搗碎炒至煙盡,研細,用醋煮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熱酒或醋湯送服,隨時可服。《杜壬方》記載:治療小兒胃寒,蟲積等症,症狀危重與癇症相似。乾漆搗碎炒至煙盡,與白蕪荑等量研成細末,用米湯調服,每次一至一錢。《席延賞方》記載:治療婦女經血不通及各種癥瘕。室女萬瘕丸:乾漆一兩研成粗末,炒至煙盡,牛膝末一兩,用生地黃汁一升,放入銀器中熬製,待可製成丸藥,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加至三至五丸,酒送服,以通利為度。《抱朴子內篇》記載:純淨未乾的漆,服用可通神長生。可將大蟹投入漆中,或用雲母水或玉水混合服用,可驅除九種蟲,排出惡血。
一年懷孕六次,行廚至也。《淮南子》記載:漆遇見蟹則不乾。《衍義》記載:乾漆即乾燥的生漆,藥方中未見濕漆的記載,凡是使用漆的,都是乾漆。濕漆在乾燥炎熱或霜凍時難以乾燥,陰濕環境下,即使寒冷的月份也易乾燥,這是物質的特性。濕漆沾染皮膚,可用油脂治療。檢驗漆的質量,稀釋的漆可用物體蘸取,細而不斷,斷而迅速收回的為佳。也可塗於乾燥的竹子上,陰乾速度快的為佳。其餘詳見《經》。
2. 五加皮
味辛、苦,溫、微寒,無毒。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躃,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男子陰痿,囊下濕,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久服輕身耐老。一名豺漆,一名豺節。五葉者良。生漢中及冤句。五月、七月採莖,十月採根,陰乾。(遠志為之使,畏蛇皮、玄參。)
陶隱居云:今近道處處有,東間彌多。四葉者亦好。煮根莖釀酒,主益人。道家用此作灰,亦以煮石,與地榆並有秘法。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樹生小叢,赤蔓,莖間有刺,五葉生枝端,根若荊根,皮黃黑,肉白骨硬。今所在有之。藥性論云:五加皮有小毒。能破逐惡風血,四肢不遂,賊風傷人,軟腳䐴(公對切)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濕,內不足,主虛羸,小兒三歲不能行,用此便行走。日華子云:明目,下氣,治中風,骨節攣急,補五勞七傷。
葉治皮膚風,可作蔬菜食。
圖經曰:五加皮,生漢中及冤句,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春生苗,莖、葉俱青,作叢。赤莖又似藤蔓,高三、五尺,上有黑刺。葉生五叉作簇者良。四葉、三葉者最多,為次。每一葉下生一刺。三、四月開白花,結細青子,至六月漸黑色。根若荊根,皮黃黑,肉白,骨堅硬。
五月、七月採莖,十月採根,陰乾用。蘄州人呼為木骨。一說今所用乃有數種。京師、北地者,大片類秦皮、黃柏輩,平直如板而色白,絕無氣味,療風痛頗效,余不入用。吳中乃剝野椿根為五加皮,柔韌而無味,殊為乖失。今江淮間所生乃為真者,類地骨,輕脆芬香是也。
其苗莖有刺類薔薇,長者至丈餘。葉五出,如桃花,香氣如橄欖。春時結實,如豆粒而扁,春青,得霜乃紫黑。吳中亦多,俗名為追風使,亦曰刺通。剝取酒漬以療風,乃不知其為五加皮也。江淮、吳中往往以為藩籬,正似薔薇、金櫻輩,一如上所說,但北間多不知用此種耳。
亦可以釀酒,飲之治風痹、四肢攣急。
陳藏器序:五加皮花者,治眼臃人,搗末酒調服,自正。雷公曰:今五加皮,其樹本是白楸樹。其上有葉如蒲葉者,其葉三花是雄,五葉花是雌。剝皮陰乾。陽人使陰,陰人使陽。外臺秘要:治服諸藥石後,或熱噤多向冷地臥,又不得食諸熱面、酒等方五加皮二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候石發之時便服,未定更服。楊氏產乳:療灶丹,從兩腳赤如火燒。
五加葉、根燒作灰五兩,取煅鐵家槽中水,和塗之。東華真人煮石經:舜常登蒼梧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偃息正道,此乃五加也。又異名曰金鹽。昔西域真人王屋山人王常言: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蓄金鹽。母何以得長壽?何不食石用玉豉。玉豉者,即地榆也。五加、地榆皆是煮石而餌得長生之藥也。
昔尹公度聞孟綽子、董士固共相與言曰: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寧得一斤地榆,安用明月寶珠。魯定公母單服五加酒,以致不死,臨隱去佯托死,時人自莫之梧耳。張子聲、楊建始、王叔才、於世彥等,皆服此酒而房室不絕,得壽三百年,有子二十人。世世有得服五加酒散,而獲延年不死者,不可勝計。
或只為散以代湯茶而餌之,驗亦然也。大王君謂五加云蓋天有五車之星精也。金應五湖,人應五德,位應五方,物應五車。故青精入莖,則有東方之液;白氣入節,則有西方之津;赤氣入華,則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則有北方之飴;黃煙入皮,則有戊己之靈。五神鎮生,相轉育成。
用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嬰也。
白話文:
五加皮味辛、苦,性溫微寒,無毒。主治心腹疝氣、腹痛,能益氣、治療腳氣,以及小兒不會走路、疽瘡陰蝕、男子陽痿、陰囊潮濕、小便淋瀝不盡、婦女陰部瘙癢及腰脊疼痛、腿腳疼痛麻痺、肢體乏力虛弱等症狀。它能補益中氣、益精、強健筋骨、增強意志。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五加皮又名豺漆、豺節,五葉者最佳,生長在漢中和冤句。五月、七月採收莖,十月採收根,陰乾保存。(配伍遠志,畏忌蛇皮、玄參。)
古籍記載:五加皮現在各地都有,東邊更多。四葉的也很好。將根莖煮後釀酒,有益身體健康。道家常用它製成灰,也用它煮石,與地榆一起配合使用,有獨特的秘方。據記載,五加皮植株矮小叢生,莖赤色蔓生,莖上有刺,五片葉子生長在枝端,根像荊棘的根,皮呈黃黑色,肉白色,骨頭堅硬。現在各地都有。另有記載說五加皮略帶小毒,能破血行血,治療四肢麻痺、中風、腿軟腰痛、多年瘀血等症狀,主治痹濕、身體虛弱,小兒三歲還不會走路的,服用後即可行走。另有記載說五加皮能明目、降氣,治療中風、關節拘攣,以及五勞七傷。
葉子能治療皮膚風症,可作蔬菜食用。
古籍記載:五加皮生長在漢中和冤句,現在江淮、湖南等地也有。春天發芽,莖葉青綠色,叢生。紅色莖像藤蔓,高三五尺,莖上有黑色刺。五片葉子簇生在一起的最好,四葉、三葉的次之。每片葉子下面都生有一個刺。三四月開花,花白色,結細小的青色果實,到六月漸漸變黑。根像荊棘的根,皮黃黑色,肉白色,骨頭堅硬。五月、七月採收莖,十月採收根,陰乾後使用。蘄州人稱它為木骨。有人說現在使用的五加皮有好幾種。京師、北方地區的,葉片很大,像秦皮、黃柏,平直像木板,顏色發白,沒有氣味,治療風濕痛效果不錯,其他用途則不佳。吳地則將野椿根剝皮當作五加皮使用,柔軟無味,完全不同。現在江淮地區生長的才是真正的五加皮,類似地骨皮,輕脆芬香。
它的莖上有刺,像薔薇,長的可達一丈多。葉子五裂,像桃花,有橄欖般的香味。春天結果,像扁豆粒大小,春天青綠色,霜降後變成紫黑色。吳地也很多,俗稱追風使或刺通。剝皮後用酒浸泡治療風濕病,卻不知道它就是五加皮。江淮、吳地常把它當作籬笆,很像薔薇、金櫻子,就像上面說的這樣,只是北方地區多數人不知道使用這種。
也可以用它釀酒,飲用能治療風濕痹痛、四肢拘攣。
古籍記載:五加皮的花能治療眼睛腫痛,搗碎後用酒調服,即可痊癒。另有記載說:現在的五加皮,樹木本是白楸樹。上面有像蒲葦葉子的,三片葉子的花是雄花,五片葉子的花是雌花。剝皮陰乾。陽性體質的人用陰乾的,陰性體質的人用陽乾的。另有記載說:服用藥物後,或因發熱而張口不能說話,常臥於寒冷之地,又不能食用熱食、酒等,可用五加皮二兩,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待石膏發熱時服用,症狀未緩解可再服用。另有記載:治療產後丹毒,兩腳紅腫似火燒般疼痛,可用五加葉、根燒成灰五兩,加煅鐵槽中的水調和塗抹。另有記載:舜帝常登蒼梧山,說:「這裡的金玉香草,我用來休養生息,遵循正道,這就是五加。」又名金鹽。古人說:怎樣才能長壽?食用石頭和金鹽。母親怎樣才能長壽?食用石頭和玉豉。玉豉就是地榆。五加、地榆都是煮石後服用的長生藥。
古人說:寧可有一把五加皮,也不要金玉滿車;寧可有一斤地榆,也不要明月寶珠。魯定公的母親服用五加酒,得以長壽,臨死前假裝死亡,當時的人都不知道。許多人都服用五加酒,房事不衰,壽命達三百年,有二十個兒子。世世代代服用五加酒而延年益壽的人,數不勝數。
可以將它研磨成粉末代替茶飲用,效果也很好。古人認為五加皮是天上的五車星的精華。金與五湖相應,人與五德相應,位與五方相應,物與五車相應。所以青色的精華進入莖,就有東方的精液;白色的氣進入節,就有西方的津液;紅色的氣進入花,就有南方的光輝;黑色的精華進入根,就有北方的甘甜;黃色的煙氣進入皮,就有戊己之靈。五種神氣相生相克,互相滋養。
服用它的人能成仙,服食它的人能返老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