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六 (24)
卷第六 (24)
1. 茺蔚子
味辛,甘,微溫、微寒,無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氣,療血逆大熱,頭痛心煩。久服輕身。
莖,主癮疹(上音癮,下音診)癢,可用浴湯。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一名貞蔚。
生海濱池澤。五月採。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葉如荏,方莖,子形細長、三稜。方用亦稀。唐本注云:搗茺蔚莖敷疔腫,服汁使疔腫毒內消。又下子死腹中,主產後血脹悶,諸雜毒腫、丹油等腫。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良。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此草,田野間人呼為郁臭草,本功外,苗、子入面藥,令人光澤。
亦搗苗敷乳癰惡腫痛者。又搗苗絞汁服,主浮腫,下水,兼惡毒腫。又按別本注云:其子狀如菥蓂子而稍粗大,微有陳氣,作煎及搗絞取汁服之,下死胎也。臣禹錫等謹按爾雅釋草注云:萑。今茺蔚也。葉似荏,方莖,白華,華生節間。又名益母。疏引劉歆曰:萑,臭穢。臭穢即茺蔚也。
日華子云:治產後血脹,苗、葉同功。乃益母草子也。節節生花如雞冠,子黑色,九月採。
圖經曰:茺蔚子,生海濱池澤,今處處有之。謹按《毛詩》云:中谷有蓷(他回切)。《爾雅》云:萑(音隹),蓷。郭璞云:今茺蔚也。葉似荏,方莖白華,華生節間。陸機云:《韓詩》及《三蒼》皆云,益母也。故曾子見之感恩。劉歆亦謂:蓷,臭穢。臭穢即茺蔚也。
今園圃及田野見者極多,形色皆如郭說,而苗葉上節節生花,實似雞冠子,黑色,莖作四方稜,五月採。又云九月採實,醫方中稀見用實者。唐天后煉益母草澤面法:五月五日採根苗具者,勿令著土,曝乾搗羅,以水和之,令極熟,團之如雞子大,再曝,仍作一爐,四旁開竅,上下置火,安藥中央,大火燒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養之,勿令絕。經一復時出之,瓷器中研治篩,再研三日,收之,使如澡豆法。
《廣濟方》:療小兒疳痢困垂死者,取益母草煮食之,取足,瘥止,甚佳。韋丹治女子因熱病胎死腹中,搗此草並苗令熟,以少許暖水和,絞取汁,頓服,良。又主難產,搗取汁七大合煎半,頓服,立下。無新者,以乾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又名郁臭草,又名苦低草。亦主馬齧,細切此草和醋炒,敷之良。
聖惠方:治婦人勒乳痛成癰。益母為末,木調塗乳上一宿,自瘥。生搗爛用之亦得。又方:治產後血不下。益母搗絞汁,每服一小盞,入酒一合,溫攪勻服。外臺秘要:治折傷內損有瘀血,每天陰則痛,兼治產婦諸疾神方:三月採益母草,一名負擔,一名夏枯草,洗擇令淨,於箔上攤曝令水乾,則用拔斷,可長五寸以來,勿用刀,即置鍋中,以水二碩以來,令草上水深二、三寸,煎煮,候益母爛,水三分減二,漉出草,取五、六斗汁,瀉入盆中,澄之半日以來,以綿濾取清汁,盆中滓澱盡棄之。其清汁於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以來如稀餳。
白話文:
茺蔚子
味道辛辣、甘甜,性質稍微溫熱或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增強精氣,消除體內水氣,治療血氣逆行導致的嚴重發熱、頭痛、心煩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
莖:主要治療皮膚上的癮疹(發癢的紅疹),可以用來泡澡。它又被稱為益母、益明、大札、貞蔚。
生長在海邊或池塘邊。五月採收。
陶弘景說:現在各地都有。葉子像荏(一種植物),莖是方形的,種子細長呈三稜形。現在使用的情況很少。唐朝的藥典注釋說:將茺蔚的莖搗爛敷在疔瘡腫痛處,服用它的汁液可以使疔瘡腫毒從內部消散。又可以將死胎從腹中排出,主要治療產後血氣脹悶,以及各種毒腫、丹毒等腫痛。取汁像豆粒大小滴入耳朵中,可以治療耳膿。如果被毒蛇咬傷,敷上它效果很好。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這種草,鄉野間的人稱它為郁臭草,除了本來的功效外,將它的苗和種子加入到面藥中,可以使皮膚光澤。
也可以將它的苗搗爛敷在乳癰惡腫痛處。又將苗搗爛絞汁服用,主要治療浮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同時也能消除惡毒腫痛。另有藥典注釋說:它的種子形狀像菥蓂子但稍微粗大,帶有一點陳舊的氣味,煎煮或搗爛絞汁服用,可以將死胎排出。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查考《爾雅》中解釋草的注釋說:萑,就是現在的茺蔚。葉子像荏,莖是方形的,開白花,花長在莖節處。又名益母。文獻引用劉歆的話說:萑,氣味臭穢。臭穢指的就是茺蔚。
日華子說:治療產後血氣脹痛,它的苗和葉子功效相同。是益母草的種子。莖節上長出像雞冠一樣的花,種子是黑色的,九月採收。
《圖經》說:茺蔚子,生長在海邊或池塘邊,現在各地都有。謹慎地查考《詩經》說:山谷中有蓷(一種植物)。《爾雅》說:萑,就是蓷。郭璞說:現在的茺蔚就是。葉子像荏,莖是方形的,開白花,花長在莖節處。陸機說:《韓詩》和《三蒼》都說,就是益母。所以曾子看到它會心生感激。劉歆也說:蓷,氣味臭穢。臭穢指的就是茺蔚。
現在的園圃和田野間非常常見,外形和顏色都和郭璞所說的一樣,而且它的苗和葉子上,莖節處會長出像雞冠一樣的花,果實是黑色的,莖是四方形的,五月採收。又說九月採收果實,醫藥方劑中很少使用它的果實。唐朝武則天煉製益母草澤面的方法:在五月五日採收根和苗都完整的益母草,不要讓它們沾到泥土,曬乾後搗成粉末,用水調和,使其非常黏稠,捏成雞蛋大小的團狀,再次曬乾,然後製作一個爐子,四周開孔,上下放置木炭,把藥團放在中間,用大火燒一個煮飯的時間,然後去掉大火,留下小火慢燒,不要讓火熄滅。經過一段時間取出,在瓷器中研磨篩選,再研磨三天,收起來,使其像洗臉的澡豆一樣。
《廣濟方》記載:治療小兒疳痢病重垂死的情況,用益母草煮食,吃到痊癒為止,效果很好。韋丹治療女子因為熱病導致胎兒死在腹中的情況,將這種草和它的苗一起搗爛煮熟,用少量溫水調和,絞取汁液,一次性服用,效果很好。又可以治療難產,搗爛取汁七大合,煎煮一半後一次性服用,立刻可以將胎兒產下。如果沒有新鮮的,用一大把乾的,用水七合煎服。它又名郁臭草,又名苦低草。也可以治療馬咬傷,將這種草切碎和醋一起炒,敷在傷口上效果很好。
《聖惠方》:治療婦女因為乳汁阻塞導致乳房疼痛形成癰瘡。將益母草磨成粉末,用木屑調和塗在乳房上一夜,自然痊癒。也可以將新鮮的搗爛使用。另一個方子:治療產後惡露不下。將益母草搗爛絞汁,每次服用一小盞,加入一合酒,溫熱攪勻服用。《外臺秘要》記載:治療跌打損傷導致內傷有瘀血,在陰天就會疼痛,同時治療產婦各種疾病的神奇方子:三月採收益母草,又名負擔、夏枯草,洗淨後鋪在竹蓆上曬乾,然後用手拔斷,可以長到五寸左右,不要用刀,然後放入鍋中,加入兩碩的水,讓水沒過草二三寸,煎煮,等到益母草煮爛,水分減少三分之二,撈出草,取出五六斗汁液,倒入盆中,沉澱半天,用棉布過濾取出清汁,盆中的沉澱物全部丟棄。將清汁倒入小鍋中,用慢火煎煮,直到剩下一斗像稀粥一樣的濃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