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六 (19)
卷第六 (19)
1. 術
今白朮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崗上,葉葉相對,上有毛,方莖,莖端生花,淡紫碧紅數色,根作椏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根,曝乾。以大塊紫花者為勝,又名乞力伽。凡古方云術者,乃白朮也。非謂今之術矣。
唐本云:利小便,及用苦酒漬之。用拭面䵟𪒟,極效。聖惠方:治雀目,不計時月。和蒼朮二兩,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好羊子肝一個,用竹刀子批破,摻藥在內,麻繩纏定。以粟米泔一大盞,煮熟為度,患人先熏眼藥,氣絕即吃之。《簡要濟眾》亦治小兒雀目。
外臺秘要:療忽頭眩暈,經久不瘥,四體漸羸,食無味,好食黃土。術三斤,曲三斤,搗篩,酒和,並丸如梧桐子大,曝乾。飲服二十丸,忌桃、李、雀、蛤,日三服。千金方:治中風口噤不知人。術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療煩悶。白朮末,水調服方寸匕。
經驗方:烏髭鬢,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健。蒼朮不計多少,用米泔水浸三、兩日,逐日換水,候滿日取出,刮去黑皮,切作片子,曝乾,用慢火炒令黃色,細搗末,每一斤末,用蒸過茯苓半斤,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臥時溫熟水下十五丸。
別用術末六兩,甘草末一兩,拌和勻,作湯點之,下術丸妙。忌桃、李、雀、蛤及三白。又方:治內外障眼。蒼朮四兩,米泔浸七日,逐日換水後,刮去黑皮細切,入青鹽一兩同炒,黃色為度,去鹽不用,木賊二兩,以童子小便浸一宿,水淘焙乾,同搗為末。每日不計時候,但飲食蔬菜內,調下一錢匕服,甚驗。
梅師方:治心下有水。白朮三兩,澤瀉五兩銼,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服。集驗方:治毒氣攻疰,足脛久瘡不瘥。白朮為細末,鹽漿水洗瘡,干貼二日一換。可以負重涉險。凶年與老少代糧,人不能別之,謂之米脯。產寶:產後中風寒,遍身冷直,口噤不識人方:白朮四兩,以酒三升,煎取一升頓服。
荀子注《列仙傳》:劉涓子齊人,隱於岩山,餌術,能致風雨。《抱朴子·內篇》曰:南陽文氏,值亂逃壺山中,飢困欲死,有一人教之食術,遂不飢,數十年乃還鄉里,顏色更少,氣力轉勝,故術一名山精。神農藥經曰:必欲長生,常服山精。異術術草者,山之精也,結陰陽之精氣。
服之令人長生,絕谷致神仙。梁·庚肩吾答陶隱居齎術啟曰:味重金漿,芳逾玉液,足使坐致延生,伏深銘感。
衍義曰:蒼朮,其長如大小指,肥實,皮色褐,氣味辛烈,須米泔浸洗,再換泔,浸二日,去上粗皮。白朮粗促,色微褐,氣味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經》只言術,未見分其蒼、白二種也。只緣陶隱居言術有兩種,自此人多貴白者。今人但貴其難得,唯用白者,往往將蒼朮置而不用。
白話文:
現在的白朮生長在杭州、越州、舒州、宣州的高山山坡上,葉子兩兩相對,上面有毛,莖是方形的,莖的頂端開花,顏色有淡紫色、藍色、紅色等好幾種,根部像樹枝一樣分叉生長。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挖根部,曬乾。以大塊、開紫花的為最好,又叫乞力伽。凡是古代藥方裡提到的「術」,指的都是白朮,而不是現在說的蒼朮。
《唐本草》說,白朮可以利尿,用苦酒浸泡後使用,用來擦拭臉上的黑斑和雀斑,效果非常好。《聖惠方》:治療夜盲症,不論時間長短。將白朮和蒼朮各二兩,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不限時間。取一個好的羊肝,用竹刀劃開,將藥粉摻入其中,用麻繩捆好。用一大碗米湯煮熟,讓患者先用藥蒸氣熏眼,等藥氣散盡後再吃羊肝。《簡要濟眾方》也用來治療小兒夜盲症。
《外臺秘要》:治療突然頭暈,很久都無法痊癒,身體逐漸消瘦,食慾不佳,喜歡吃黃土。用白朮三斤、酒麴三斤,搗碎篩成粉,用酒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曬乾。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忌吃桃子、李子、麻雀肉、蛤蜊,每天服用三次。《千金方》:治療中風導致口不能開、不認識人的情況。用白朮四兩,用三升酒煮到剩下一升,一次性服用。另外一個方子:治療心煩意亂。用白朮粉,用水調服一小勺。
《經驗方》:可以使鬍鬚烏黑,容顏不老,強壯筋骨,使耳聰目明,祛除風邪,滋潤皮膚。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輕體健。蒼朮不限用量,用米湯浸泡三兩天,每天換水,等時間到了就取出,刮掉黑皮,切成片曬乾,用小火炒至黃色,再仔細搗成粉末。每一斤蒼朮粉,用蒸過的茯苓半斤,用蜂蜜煉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天早上空腹或睡前,用溫熱的開水送服十五丸。
另外,用白朮粉六兩、甘草粉一兩,混合均勻,用湯水沖泡後送服白朮丸,效果很好。忌吃桃子、李子、麻雀肉、蛤蜊以及白色的食物。還有一個方子:治療內外眼疾。用蒼朮四兩,用米湯浸泡七天,每天換水,之後刮掉黑皮切細,放入青鹽一兩一同炒,炒至黃色,去除鹽不用,再加入木賊二兩,用童子小便浸泡一晚,用水淘洗後烘乾,一同搗成粉末。每天不限時間,只要在吃飯時,用湯匙調下一錢藥粉服用,效果非常好。
《梅師方》:治療心下有水。用白朮三兩,澤瀉五兩,切碎,加三升水煎煮到剩下一升半服用。《集驗方》:治療毒氣侵襲,導致腳脛部老瘡久久不癒。用白朮研成細末,用鹽水清洗瘡口,然後將藥粉敷在上面,兩天換一次藥。可以背負重物行走,不畏艱險。在饑荒年,可以給老人和小孩當作糧食,人們也分辨不出,稱之為「米脯」。《產寶》:治療產後中風,全身冰冷僵硬,口不能開、不認識人的情況:用白朮四兩,用三升酒煎煮到剩下一升,一次性服用。
荀子注《列仙傳》:劉涓子是齊國人,隱居在岩山中,服食白朮,能呼風喚雨。《抱朴子·內篇》說:南陽文氏,在亂世逃到壺山中,飢餓困乏瀕臨死亡,有一人教他吃白朮,就再也不覺得飢餓了,數十年後回到家鄉,容貌更加年輕,力氣更勝從前,所以白朮又名「山精」。《神農本草經》說:想要長生不老,就要經常服用山精。這種與眾不同的白朮草,是山中的精華,凝聚了陰陽的精氣。
服用它可以使人長生,絕食成仙。梁代的庚肩吾答謝陶隱居贈送白朮的信中說:白朮味道濃郁如同瓊漿,香氣勝過美玉,足以使人安坐而延年益壽,我非常感激。
《藥性衍義》說:蒼朮,長的像大小手指,肥厚結實,外皮呈褐色,氣味辛辣,必須用米湯浸泡洗淨,再換米湯浸泡兩天,去掉表面的粗皮。白朮外形粗短,顏色略微帶褐色,氣味也稍有辛辣、苦澀但不濃烈。古代的藥方和《本草經》只說到「術」,沒有區分蒼朮和白朮兩種。只因為陶弘景說術有兩種,從此以後人們大多看重白朮。現在人們只是看重白朮的難得,只用白朮,往往把蒼朮丟在一旁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