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13)

1. 甘草(國老)

所謂三百兩銀藥也。又常帶甘草十數寸隨身,以備緩急。若經含甘草而食物不吐者,非毒也。崔元亮《海上方》:治發背秘法,李北海云此方神授,極奇秘。以甘草三大兩,生搗,別篩末,大麥面九兩,於一大盤中相和攪令勻。取上好酥少許,別捻入藥,令勻,百沸水搜如餅劑,方圓大於瘡一分,熱敷腫上,以油片及故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膿水自出,未成腫便內消。

當患腫著藥時,常須吃黃耆粥,甚妙。又一法:甘草一大兩微炙,搗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橫一小刀子,置露中經宿,平明以物攪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瘡腫發背,皆可服,甚效。

雷公云:凡使,須去頭尾尖處,其頭尾吐人。每用切長三寸,銼劈破作六、七片,使瓷器中盛,用酒浸蒸,從巳至午,出曝乾細銼。使一斤,用酥七兩塗上,炙酥盡為度。又,先炮令內外赤黃用,良。外臺秘要:救急瘦疾。甘草三兩炙,每旦以小便煮三、四沸,頓服之,良。

百一方:小兒初生,未可與朱、蜜,取甘草一指節長炙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纏綿點兒口中,可得一蜆殼止,兒當快吐胸中惡汁,此後待兒飢渴,更與之。若兩服並不吐,盡一合止,得吐惡汁,兒智惠無病。又方:中蠱者,煮甘草服之,當痰出,若平生預服防蠱者,宜熟炙甘草煮服之。

凡中蠱毒即內消,不令吐痰,神驗。又方:食牛、羊肉中毒者,煮甘草汁服之一、二升,當愈。經驗方:崔宣州衍傳赤白痢方:甘草一尺,炙擘破,以淡漿水蘸三、二度,又以慢火炙之,後用生薑去皮半兩,二味以漿水一升半,煎取八合,服之立效。梅師方:治初得痢,冷熱赤白芨霍亂。

甘草一兩炙,豆蔻七個銼,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服。孫真人食忌:主一切傷寒。甘草如中指長,炙,細銼,取童子小便一升和煎取七合,空心服,日再服之。廣利方:治肺痿久咳嗽,涕唾多,骨節煩悶,寒熱。甘草十二分炙,搗為末,每日取小便三合,甘草末一錢匕,攪令散服。

御藥院治二、三日咽痛。可與甘草湯去滓,日三服。古今錄驗:治陰下濕癢。甘草一尺並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漬洗之,日三、五度,瘥。金匱玉函: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之令人狂亂,狀若中風,或吐。甘草煮汁,服之即解。又方:治誤飲饌中毒者。未審中何毒,卒急無藥可解。

只煎甘草、薺苨湯服之,入口便活。又方:治小兒撮口及發噤方:用生甘草一分細銼,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與兒服,令吐痰涎後,以乳汁點兒口中瘥。又方:治小兒中蠱欲死。甘草半兩銼,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作二服,當吐蠱出。又方:治小兒羸瘦惏惏方:甘草二兩,炙焦,杵為末,蜜丸如綠豆大。

白話文:

甘草(又稱國老)價值很高,有人說它相當於三百兩銀子的藥材。有些人會隨身攜帶十幾寸長的甘草,以備不時之需。如果含著甘草後吃東西沒有嘔吐,就表示食物沒有毒。

崔元亮的《海上方》記載一個治療背部癰瘡的秘方,李北海說是神仙傳授的,非常神奇。用三大兩甘草,新鮮搗爛,篩成粉末,混合九兩大麥粉,在大盤子中攪拌均勻。加入少許上好的酥油,再次攪拌均勻,用滾燙的開水調成麵糊狀,像餅一樣,大小比瘡口大一分,熱敷在腫脹處,用油紙或舊紙隔開讓它透氣,冷了就換。如果已經化膿,膿水就會流出;如果還沒化膿,腫脹就會消退。

在敷藥的同時,要常吃黃耆粥,效果非常好。還有另一種方法:將一大兩甘草稍微烤過,搗碎,用一大升水浸泡,在容器上橫放一把小刀,放在露天過夜,早上用東西攪拌出泡沫,吹出泡沫後服用。各種瘡腫和背部癰瘡都可以服用,效果很好。

雷公說:使用甘草時,必須去除頭尾尖端,因為頭尾會使人嘔吐。每次使用時,將甘草切成三寸長,劈開成六、七片,放在瓷器中,用酒浸泡蒸煮,從巳時(上午9點到11點)到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取出,曬乾後切碎。使用一斤甘草時,用七兩酥油塗抹,烤到酥油用完為止。或者先將甘草炮製到內外都呈現赤黃色再使用,效果更好。《外臺秘要》記載:治療因病導致的虛弱。用三兩炙甘草,每天早上用小便煮開三、四次後服用,效果很好。

《百一方》記載:新生兒不宜使用朱砂和蜂蜜,取一指節長的炙甘草,搗碎,用二合水煮成一合,用棉花沾取擦拭嬰兒口腔,約一蜆殼大小的量,嬰兒會吐出胸中的惡汁。之後等嬰兒飢渴時再餵。如果服兩次沒有嘔吐,就全部服用完一合,吐出惡汁,嬰兒就會變得聰明健康。另一個方子說:中了蠱毒的人,煮甘草服用,會吐痰。如果平時預防蠱毒,應該服用熟炙的甘草煮成的湯。

凡是中了蠱毒,都能使毒消散,不使人吐痰,非常靈驗。另一個方子說:如果吃牛羊肉中毒,煮甘草汁服用一、二升,就會痊癒。《經驗方》中崔宣州衍傳的赤白痢方:用一尺甘草,烤過後掰開,用淡漿水浸泡二、三次,再用慢火烤過,然後用半兩去皮生薑,將這兩種藥材和一升半漿水煎成八合,服用後立即見效。梅師的方子:治療剛開始發生的痢疾,不論冷熱赤白痢疾或霍亂,用一兩炙甘草,七個搗碎的豆蔻,用三升水煎成一升分服。孫真人的食忌:治療所有傷寒,用中指長的炙甘草,切細,用一升童子尿一起煎成七合,空腹服用,一天兩次。《廣利方》:治療肺痿引起的久咳、多涕唾、骨節煩悶、忽冷忽熱,用十二分炙甘草,搗成粉末,每天用三合小便,加入一錢匕的甘草末,攪拌均勻服用。

御藥院治療兩三天咽喉疼痛,可以用甘草湯,去渣後一天服用三次。《古今錄驗》記載:治療陰部濕癢,用一尺甘草切好,用五升水煮成三升,用藥水洗滌患處,一天三、五次,就會痊癒。《金匱玉函》記載:菜中有水莨菪,葉子圓而光滑,有毒,誤食會使人發狂,像中風一樣,或嘔吐。煮甘草汁服用就可以解毒。另一個方子說:治療誤食有毒食物,不知道中了什麼毒,情況危急又沒有藥可用,只需要煎煮甘草和薺苨湯服用,喝下去就能救活。《又方》:治療小兒撮口及發噤,用一分生甘草切細,用一盞水煎至六分,去渣後溫熱給嬰兒服用,讓嬰兒吐出痰涎後,用乳汁點在嬰兒口中就會好。《又方》:治療小兒中蠱將死,用半兩甘草切碎,用一盞水煎至五分,去渣後分兩次服用,就會吐出蠱蟲。《又方》:治療小兒瘦弱,用二兩烤焦的甘草,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