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一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20)

1. 鼠麴草

味甘,平,無毒。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雜米粉作糗,食之甜美。生平崗熟地,高尺余,葉有白毛,黃花。《荊楚歲時記》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䉽,以壓時氣。山南人呼為香茅,取花雜櫸皮染褐,至破猶鮮。江西人呼為鼠耳草。(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藥草 鼠麴草 的性味、功效、形態、以及民間習俗:

味甘,平,無毒。 意思是鼠麴草的味道甘甜,性屬平和,無毒性。

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 說明鼠麴草具有調和脾胃、增強體力、止瀉止咳、化痰、預防時疫、治療熱咳等功效。

雜米粉作糗,食之甜美。 可以將鼠麴草與米粉混合製作成糕點,口感香甜。

生平崗熟地,高尺余,葉有白毛,黃花。 描述了鼠麴草的生長環境、高度、葉片和花朵的形態特徵。

《荊楚歲時記》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䉽,以壓時氣。 引述了《荊楚歲時記》中關於在三月三日採集鼠麴草汁液,加入蜂蜜製成粉末,稱為「龍舌䉽」,用於預防時疫的記載。

山南人呼為香茅,取花雜櫸皮染褐,至破猶鮮。 說明在山南地區,人們稱鼠麴草為「香茅」,並用其花朵與櫸樹皮混合製成染料,染出的顏色持久鮮豔。

江西人呼為鼠耳草。 記載了江西人將鼠麴草稱為「鼠耳草」。

(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最後一句說明此段文字是從陳藏器和日華子的著作中補充得來的。

2. 列當

味甘,溫,無毒。主男子五勞七傷,補腰腎,令人有子,去風血。煮及浸酒服之。生山南岩石上,如藕根。初生掘取陰乾。亦名慄當。一名草蓯蓉。(今附)

食醫心鏡主興陽事。慄當二斤,一名列當。搗篩畢,以酒一斗浸經宿,遂性飲之。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甘甜,性溫,無毒。它主要用於治療男性因過度勞累造成的各種疾病,可以補益腰腎,幫助生育,去除風寒血瘀。可以煮著吃,也可以浸泡在酒中飲用。它生長在山南的岩石上,形狀像藕根,初生時挖取陰乾即可。它也叫做慄當,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草蓯蓉。

《食醫心鏡》記載,這種藥材可以促進陽事。取慄當(也叫做列當)兩斤,搗碎過篩,用一斗酒浸泡一夜,然後飲用。

3. 馬勃

味辛,平,無毒。主惡瘡,馬疥。一名馬庀。生園中久腐處。

陶隱居云:俗人呼為馬𥧔勃。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敷諸瘡,用之甚良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此馬庀菌也。虛軟如紫絮,彈之紫塵出。生濕地及腐木上,夏秋採之。

衍義曰:馬勃,此唐·韓退之所謂牛溲、馬勃,俱收並蓄者也。有大如斗者,小亦如升杓。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調,呷,治喉閉咽痛。

白話文:

馬勃味辛,性平,無毒。可以治療惡瘡、馬癬。又名馬庀,生長在長期腐爛的園地中。

陶隱居記載,民間稱之為馬𥧔勃。它呈紫色,質地柔軟,外形像狗肺,彈之會散出粉末。用於敷瘡,效果甚佳。臣禹錫等查閱《蜀本圖經》,記載此為馬庀菌,質地柔軟,如紫色棉絮,彈之會散出紫色粉末。生長在潮濕的土地和腐木上,夏季秋季採收。

馬勃,即唐代韓愈所言的牛溲、馬勃,皆是可入藥之物。有大如斗者,小亦如升杓。去除外膜,以蜜揉拌,加少許水調和,服用可治喉嚨閉塞、咽喉疼痛。

4. 屐(音劇)屟(音燮)鼻繩灰

水服主噎哽,心痛胸滿。

今按別本注云:屐屟,江南有之,北人不識,以桐木為屐及屟也。用蒲為蒵,用麻穿其鼻也,久著腳者堪入藥用。(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取著經久遠欲爛斷者,水服之良。

白話文:

水服可以治療噎哽、心痛和胸悶。

據其他版本的註解說,屐屟是一種江南地區才有的鞋履,北方人不知道,是用桐木製作的。 蒲草做成的鞋底叫做蒵,用麻繩穿過鼻孔。長期穿著的屐屟可以用來入藥。

蜀本圖經記載,取長期穿著、快要腐爛的屐屟,用水服用效果最好。

5. 質汗

味甘、溫,無毒。主金瘡傷折,瘀血內損,補筋肉,消惡血,下血氣,女人產後諸血,結腹痛,內冷不下食。並酒消服之。亦敷病處。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淚、檉乳、地黃並熱血成之。(今附)

陳藏器云:蕃人試藥,取兒斷一足,以藥納口中,以足蹋之,當時能走者,至良。

白話文:

甘甜溫和,無毒。主要用於治療金瘡、骨折、瘀血內傷,補益筋骨、消除惡血,降解血氣,治療婦女產後各種出血、腹痛、內寒不食等症狀。可與酒一同服用,也可外敷患處。產自西蕃,形狀像凝固的血,當地人用甘草、松淚、檉乳、地黃等藥材煎煮而成。

據陳藏器記載,當地人驗藥時,會用斷了腿的孩童,將藥物放入口中,然後讓孩童踩踏,如果當時就能行走,證明藥物效果最佳。

6. 水蓼

主蛇毒,搗敷之。絞汁服,止蛇毒入內心悶。水煮漬捋腳,消氣腫。

唐本注云:葉似蓼,莖赤,味辛,生下濕水旁。今按別本注云:生於淺水澤中,故名水蓼。其葉大於家蓼,水挪食之,勝於蓼子。(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水蓼,味辛,冷,無毒。集驗方治腳痛。先以水蓼煮湯,令溫熱得所,頻頻淋洗,瘡干自安。

衍義曰:水葒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餘一半生用,同為末,好酒調二錢,日三服,食後、夜臥各一服。治瘰癧,破者亦治。水蓼,大率與水紅相似,但枝低爾。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麵作曲,變假其辛味。

白話文:

水蓼可以治療蛇毒。將水蓼搗碎敷在傷口上,也可以絞汁服用,能阻止蛇毒進入心臟導致胸悶。用清水煮水蓼,然後用它浸泡和揉搓患處,可以消腫散氣。水蓼的葉子像蓼草,莖呈紅色,味道辛辣,生長在潮濕的水邊。它的葉子比家蓼大,水蓼的果實可以食用,比蓼子更美味。水蓼性寒,味辛,無毒。可以用它煮水洗腳,治療腳痛。水蓼與水紅相似,但枝條較低。現在人們用它來浸泡酒,或者和麵做餅,利用它辛辣的味道。

7. 蕕草

味甘,大寒,無毒。主濕痹,消水氣。合赤小豆煮食之,勿與鹽。主腳氣,頑痹,虛腫,小腹急,小便赤澀,搗葉敷毒腫。又絞取汁服之。主消渴。生水田中。似結縷,葉長,馬食之。《爾雅》云:蕕,蔓於。注云:生水中,江東人呼為莤。證俗云:蕕,水草也。(新補,見陳藏器。)

衍義曰:蕕草,《爾雅》曰:莤(音猶),蔓於。《左傳》亦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者。是此草。

白話文:

蕕草(莤)

性味: 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 主治濕痺,消除水腫。

用法:

  • 與赤小豆一同煮食,忌鹽。
  • 主治腳氣、頑痺、虛腫、小腹急痛、小便赤澀,將葉搗碎敷於毒腫處。
  • 將葉絞汁服用,主治消渴。

生長環境: 生長於水田中。

外觀: 形狀類似結縷,葉子較長。馬匹喜食。

考證:

  • 《爾雅》記載:蕕,蔓於。
  • 注釋:生長於水中,江東人稱之為莤。
  • 民間俗語:蕕,水草也。
  • 陳藏器補注:蕕草,是《爾雅》中所稱的莤(音猶),蔓生於水中。《左傳》中也提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者”,指的就是這種草。

簡而言之,蕕草是一種生長於水田中的寒性草藥,具有消腫利濕、解毒消渴的功效,可與赤小豆一同煮食,或將葉子搗敷或絞汁服用。

8. 敗芒箔

無毒。主產婦血滿腹脹痛,血渴,惡露不盡,月閉,止好血,下惡血,去鬼氣疰痛癥結,酒煮服之。亦燒為末酒下,彌久著煙者佳。今東人作箔,多草為之。《爾雅》云:芒似茅,可以為索。(新補,見陳藏器。)

白話文:

【無毒。主產婦血滿腹脹痛,血渴,惡露不盡,月閉,止好血,下惡血,去鬼氣疰痛癥結,酒煮服之。亦燒為末酒下,彌久著煙者佳。今東人作箔,多草為之。《爾雅》雲:芒似茅,可以為索。(新補,見陳藏器。)】

這段中醫古文描述的是一種中藥,其特點是無毒,主要用於治療產婦因產後血量過多引起的腹脹疼痛、血渴、惡露未盡、月經停滯等症狀。它能幫助止住好血(正常血液),排出惡血(異常血液),消除因邪氣導致的胸腹疼痛和積結的病竈。此藥可用水煮後服用,或者先燒乾後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根據《爾雅》記載,這種藥物的外觀像茅草,可以做成繩索。現今東方地區的人們使用它時,多選擇草本材料。

9. 狗舌草

味苦,寒,有小毒。主蠱疥瘙瘡,殺小蟲。

唐本注云:葉似車前,無紋理,抽莖,花黃白細,叢生渠塹濕地。今按別本注云:疥瘙風瘡,並皆有蟲。為末和塗之即瘥。四月、五月採莖,曝乾。(唐本先附)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道苦,性寒,帶有微毒。它可以治療蠱毒、疥瘡、瘙癢,並能殺死小蟲。它的葉子像車前草,但沒有紋理,會抽莖,開黃白色的小花,生長在水渠和濕地。治療疥瘡、瘙癢、風瘡,這些病症都帶有蟲子,將草藥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即可痊癒。在四月、五月採集莖部,曬乾即可使用。

10. 海金沙

主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硝、硼砂共療傷寒熱狂。出黔中郡。七月收採。生作小株,才高一、二尺。收時全科於日中曝之,令小干紙襯,以杖擊之,有細沙落紙上,旋收之,且曝且擊,以沙盡為度。用之或丸或散。(新定)

圖經曰:海金沙,生黔中山谷,湖南亦有。初生作小株,高一、二尺。七月採得,日中曝令乾,以紙襯,擊取其沙,落紙上,旋曝旋擊,沙盡乃止。主通利小腸。亦入傷寒狂熱藥。今醫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方:海金沙一兩,臘麵茶半兩,二味搗碾令細。每服三錢,煎生薑甘草湯調下,服無時,未通再服。

白話文:

海金沙 的功效與用法

主治: 通利小腸。

適用於: 傷寒熱狂,可用梔子、馬牙硝、硼砂一同治療。

產地: 出自黔中郡,湖南亦有。

採收時節: 七月。

採收方法:

  • 生長時為小株,高度約一、二尺。
  • 收穫時,將整株在太陽下曝曬,以紙墊於下方。
  • 用杖擊打海金沙,使其細沙落下紙上。
  • 旋即繼續曝曬和擊打,直至沙子全部落下。
  • 可製成丸劑或散劑服用。

圖經記載:

海金沙生長於黔中山谷,湖南也有出產。初生時為小株,高約一、二尺。七月採收,在太陽下曝曬至乾,用紙襯底,擊打採集其沙,落於紙上,邊曝曬邊擊打,直至沙子全部落下。

功效: 通利小腸,亦可用於治療傷寒狂熱。

現代用法:

  • 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臘麵茶半兩,搗碎研細。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甘草湯送服,不限時服用,若未通則可再次服用。

註釋:

  • 括號內的文字為藥材名或方劑名,後面的數字為中藥材或方劑的編號,可以點擊連結查看更詳細的資訊。
  • 圖經:指古代醫藥典籍《本草圖經》。
  • 黔中郡:今貴州省遵義市。
  • 馬牙硝:即芒硝,一種瀉下藥。
  • 硼砂:一種化學物質,有消炎作用。
  • 臘麵茶:一種傳統的麵食,可用於緩和藥性。
  • 生薑甘草湯:一種常用藥方,具有解表和調和藥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