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8)

1. 人參

相傳欲試上黨人參者,當使二人同走,一與人參含之,一不與,度走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者,其人參乃真也。李絳《兵部手集方》: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力垂死者,以上黨人參二大兩拍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熱頓服,日再。兼以人參汁煮粥與啖。

李直方:司勳徐郎中於漢南患反胃兩月餘,諸方不瘥,遂與此方,當時便定。瘥後十餘日發入京,絳每與名醫持論此藥,難可為儔也。又雜他藥而其效最著者,張仲景治胸痹,心中痞堅,留氣結胸,胸滿脅下,逆氣搶心,治中湯主之:人參、朮、乾薑、甘草各三兩,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

如臍上築者,為腎氣動,去朮加桂四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復其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者,加朮至四兩半;腹痛者,加人參至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至四兩半;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藥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此方晉宋以後至唐,名醫治心腹病者,無不用之,或作湯,或蜜丸,或加減,皆奇效。

胡洽治霍亂,謂之溫中湯。陶隱居《百一方》云:霍亂余藥乃可難求,而治中丸、四順、厚朴諸湯,不可暫缺,常須預合,每至秋月常齎。自隨唐·石泉公王方慶雲:治中丸以下四方,不唯霍亂可醫,至於諸病皆療,並須預排比也。其三方者:治中湯、四順湯、厚朴湯也。四順湯,用人參、附子、炮乾薑、甘草各二兩,切。

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半,分四服。若下不止,加龍骨二兩;若痛,加當歸二兩。厚朴湯見厚朴條。

海藥云:出新羅國所貢。又有手腳狀如人形,長尺余,以杉木夾定,紅線纏飾之。味甘,微溫。主腹腰,消食,補養臟腑,益氣安神,止嘔逆,平脈,下痰,止煩躁,變酸水。又有沙州參,短小不堪,採根用時,去其蘆頭,不去者吐人,慎之。雷公云:凡使,要肥大,塊如雞腿,並似人形者,採得陰乾,去四邊蘆頭並黑者,銼入藥中。夏中少使,發心痃之患也。

外臺秘要:治蜂、蠍螫人方:人參嚼以封之。千金方:開心,肥健人。人參一分,豬肪十分,酒拌和,服一百日。百日滿,體髓溢,日誦千言,肌膚潤澤,去熱風痰。肘後方:治卒上氣,喘急鳴息便欲絕。人參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經驗後方:治大人、小兒不進乳食,和氣去痰。

人參四兩,半夏一兩,生薑汁熬一宿,曝乾為末,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後生薑湯吞下。又方:治狗咬破傷風。以人參不計多少,桑柴火上燒令煙絕,用盞子合研為末,摻在瘡上,立效。勝金方:治吐血。以人參一味為末,雞子清投新汲水調下一錢服之。靈苑方:治咳嗽上氣,喘急,嗽血吐血。

白話文:

傳說要測試上黨人參的真假,應該讓兩個人一起走路,一個人含著人參,另一個人不含,大約走三、五里路後,不含人參的人一定會氣喘吁吁,而含人參的人則氣息平穩,這樣的人參才是真的。

李絳的《兵部手集方》記載:治療反胃嘔吐,食物才剛入口就吐出來,身體虛弱無力、瀕臨死亡的人,可以用上黨人參兩大兩(大約80克)拍碎,加水一大升(大約1000毫升),煮到剩四合(大約400毫升),趁熱一次喝完,一天兩次。同時用人參汁煮粥給病人吃。

李直方說:司勳徐郎中在漢南患反胃兩個多月,用各種方法都沒治好,後來用了這個方子,馬上就見效。病好後十幾天就動身進京了。李絳每次和名醫討論這個藥,都認為效果無與倫比。此外,人參搭配其他藥材,效果最顯著的,像張仲景治療胸痹(類似心絞痛),感到胸悶、心口堵塞,有氣滯留在胸腔,胸口脹滿,連帶脅下也脹滿,氣往上衝心,用「治中湯」來治療,藥方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各三兩(大約各40克),四種藥加水八升(大約8000毫升)煮到剩三升(大約3000毫升),每次服用一升(大約1000毫升),一天三次。

如果肚臍上方有跳動的感覺,這是腎氣在動,要去除白朮,加桂枝四兩(大約60克);如果嘔吐嚴重,要去除白朮,加生薑三兩(大約40克);如果腹瀉嚴重,要恢復白朮的用量;如果心悸,要加茯苓二兩(大約30克);如果口渴,要增加白朮到四兩半(大約68克);如果腹痛,要增加人參到四兩半(大約68克);如果感到寒冷,要增加乾薑到四兩半(大約68克);如果感到脹滿,要去除白朮,加附子一枚。服用藥物後,大概過一頓飯的時間,喝一升左右的熱粥,讓身體微微溫熱,不要掀開衣被。這個藥方從晉朝、宋朝到唐朝,很多名醫都用來治療心腹疾病,無論是煮成湯藥、做成蜜丸,或增減藥材,都有很好的療效。

胡洽用這個方子治療霍亂,稱為「溫中湯」。陶弘景在《百一方》中說:霍亂發作時,其他藥可能很難找到,但「治中丸」、「四順湯」、「厚朴湯」這些藥絕不能缺少,平時就要先準備好,尤其到了秋天更要隨身攜帶。唐朝的石泉公王方慶說:「治中丸」以下的四個方子,不僅能治療霍亂,其他疾病也能治療,都要預先準備好。這三個方子是:「治中湯」、「四順湯」、「厚朴湯」。「四順湯」的配方是:人參、附子、炮乾薑、甘草各二兩(大約各30克),切碎。加水六升(大約6000毫升)煮到剩二升半(大約2500毫升),分四次服用。如果腹瀉不止,加龍骨二兩(大約30克);如果疼痛,加當歸二兩(大約30克)。「厚朴湯」的內容在厚朴的條目裡。

海藥記載:人參是新羅國(古代朝鮮半島)進貢的。人參有像人形的手腳,長一尺多(約30公分),用杉木夾住固定,再用紅線纏繞裝飾。味道甘甜,性微溫。主要治療腹部和腰部的疾病,幫助消化,滋養內臟,補氣安神,止吐,平穩脈搏,化痰,止煩躁,改善胃酸過多。還有一種沙州人參,短小不好用,採集人參根的時候,要去除蘆頭,如果不去除會讓人嘔吐,要小心。雷公說:使用人參時,要選擇肥大,像雞腿一樣粗,並且形狀像人形的,採摘後陰乾,去除四邊的蘆頭和黑色的部分,再切碎入藥。夏天要少用,容易引發心臟方面的疾病。

《外台秘要》記載:治療蜂、蠍螫傷的方子:用人參嚼爛後敷在傷口上。《千金方》記載:使人開心、身體強健的方子:人參一份(大約10克),豬油十分(大約100克),用酒拌勻,服用一百天。百日後,身體充滿精力,每天能背誦很多文字,皮膚光滑潤澤,去除熱風和痰。

《肘後方》記載:治療突然上氣、呼吸急促、發出鳴響,快要斷氣的症狀,用人參末服用一小匙(約2克),每天服用五、六次。《經驗後方》記載:治療大人小孩不吃奶或不吃飯,調和脾胃、去除痰液的方子。用人參四兩(約60克)、半夏一兩(約15克),用生薑汁熬製一晚,曬乾後磨成粉末,再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後服用十顆,用生薑湯送服。

還有一個方子:治療被狗咬傷引起的破傷風,用不限量的的人參,放在桑木柴火上燒到沒有煙,用杯子蓋住研磨成粉,敷在傷口上,馬上見效。《勝金方》記載:治療吐血,用人參單味藥磨成粉末,用雞蛋清加入剛打上的井水調和,服用一錢(約3克)。《靈苑方》記載:治療咳嗽、上氣、呼吸急促、咳血、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