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六 (5)
卷第六 (5)
1. 菖蒲
衍義曰:菖蒲,世又謂之蘭蓀,生水次,失水則枯,根節密者氣味足。有人患遍身生熱毒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然至頸而止,黏著衣被,曉夕不得睡,痛不可任。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銼,日乾之,椿羅為末,布席上,使病瘡人恣臥其間,仍以被衣覆之。既不黏著衣被,又復得睡,不五、七日間,其瘡如失。
後自患此瘡,亦如此用,應手神驗。其石菖蒲根絡石而生者,節乃密,入藥須此等。
白話文:
有人說,菖蒲這種植物,世人又稱它為蘭蓀,它生長在水邊,如果失去水分就會枯萎,根部節與節之間緊密的,氣味就會比較濃郁。
曾經有人全身長滿熱毒瘡,疼痛但是不會癢,尤其手腳最為嚴重,但長到脖子就停止了,膿瘡會黏住衣服被子,早晚都不能睡覺,痛到無法忍受。有個鄉下人教他,用菖蒲三斗,切碎後曬乾,再用杵搗成粉末,鋪在蓆子上,讓長瘡的人隨意躺在上面,再用被子蓋住。這樣一來,不但不會黏住衣服被子,又能睡得著,不到五、七天,那些瘡就像消失了一樣。
後來我自己也長了這種瘡,也用這種方法,效果好到簡直神奇。而石菖蒲是根部纏繞著石頭生長的,節與節之間更緊密,入藥一定要用這種。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