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一 (12)
卷第一 (12)
1. 梁·陶隱居序
凡煮湯,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二十兩藥,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為準。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好詳視之,不得令水多少。用新布,兩人以尺木絞之,澄去垽(魚靳切)濁,紙覆令密。溫湯勿令鐺器中有水氣,於熟湯上煮,令暖亦好。服湯寧令小沸熱易下,冷則嘔湧。
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勢力相及,並視人之強羸,病之輕重,以為進退增減之,不必悉依方說也。
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盡也。滓可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散服。
凡建中、腎瀝諸補湯,滓合兩劑,加水煮竭飲之,亦敵一劑新藥,貧人可當依此用,皆應先曝令燥。
凡合膏,初以苦酒漬令淹浹,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晬(祖對切,時者,周時也,從今旦至明旦。亦有隻一宿者。煮膏,當三上三下,以泄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使沸靜良久乃止,寧欲小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黃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色為度。
豬肪皆勿令經水,臘月者彌佳。絞膏亦以新布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可酒煮飲之。可摩之膏,膏滓則宜以敷病上,此蓋欲兼盡其藥力故也。
凡膏中有雄黃、硃砂輩,皆別搗細研如面,須絞膏畢乃投中,以物疾攪,至於凝強,勿使沉聚在下不調也。有水銀者,於凝膏中研令消散。胡粉亦爾。
凡湯酒中用大黃,不須細銼。作湯者,先以水浸令淹浹,密覆一宿。明旦煮湯,臨熟乃內湯中,又煮兩、三沸,便絞出,則勢力猛,易得快利。丸散中用大黃,舊皆蒸之,今不須爾。
凡湯中用麻黃,皆先別煮兩、三沸,掠去其沫,更益水如本數,乃內余藥,不爾,令人煩。麻黃皆折去節,令理通,寸銼之;小草、瞿麥五分銼之;細辛、白前三分銼之;丸散膏中,則細銼也。
凡湯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棗、梔子、栝蔞之類是也。用細核物,亦打破,山茱萸、五味子、蕤核、決明子之類是也。細花之物,正爾完用之,旋覆花、菊花、地膚子、葵子之類是也。米麥豆輩,亦完用之。諸蟲,先微炙之,唯螵蛸當中破炙之。生薑、射干皆薄切之。芒硝、飴糖、阿膠皆須絞湯畢,納汁中,更上火兩、三沸,烊盡乃服之。
凡用麥門冬,皆微潤抽去心。杏仁、桃仁,湯柔撻去皮。巴豆打破,剝其皮,刮去心,不爾,令人悶。石韋刮去毛。辛夷去毛及心。鬼箭削取羽皮。藜蘆剔取根微炙。枳實去其瓤,亦炙之。椒去實於鐺中微熬令汗出,則有勢力。礬石於瓦上若鐵物中,熬令沸,汁盡即止。礜石皆以黃土泥包使燥,燒之半日,令熟而解散。
白話文:
煎煮湯藥,要用小火,讓藥湯微微沸騰。用水量的多寡依照藥方而定,大致來說,二十兩的藥材,用一斗水,煮到剩下四升,以此為標準。如果是要藥效強的瀉藥,就要少放水多煮出藥汁;如果是要藥性滋補的補藥,就要多放水少煮出藥汁。務必仔細觀察,不要讓水量過多或過少。用新的布,兩個人用木尺絞乾藥汁,濾掉沉澱物和雜質,用紙蓋好密封。溫熱的藥湯不要讓鍋子裡有水氣,把煮好的藥湯再加熱溫一下也可以。喝湯藥寧可稍微熱一點,容易下嚥,冷了反而會想吐。
凡是說要分兩次或三次服用的藥,要讓藥效能夠銜接得上,並且要看人的身體強弱、病情的輕重來調整,增減服用劑量,不必完全按照藥方上的說明。
凡是浸泡藥酒,都要把藥材切細,用生絹袋裝好,放入酒中密封。根據天氣冷熱和浸泡時間長短,觀察藥酒的濃度,就可以把藥渣濾掉,不必等到酒都喝完。藥渣可以曬乾稍微搗碎,再泡酒喝,也可以直接服用。
凡是像建中湯、腎瀝湯等補藥,藥渣可以合併兩劑的分量,加水煮到湯汁快沒時喝掉,效果也相當於一劑新的藥,窮人可以依照這種方法使用。藥渣都要先曬乾。
凡是製作藥膏,一開始要用醋浸泡,讓藥材完全濕潤,不用加太多醋,密封蓋好不要洩氣。所謂「晬」,指的是一天的時間,從今天早上到明天早上。也有只泡一晚的。煮藥膏時,要三次加熱到沸騰,三次冷卻,來散發藥材的熱性,讓藥味能夠出來。加熱時要讓藥汁整個沸騰,然後停止加熱,讓沸騰的狀態靜止一下再加熱,寧可稍微沒有完全煮透。如果藥膏裡有薤白,要以兩頭稍微焦黃為準。如果有白芷、附子,也要讓顏色呈現稍微黃色為度。
豬油都不能沾到水,臘月的豬油最好。絞藥膏也要用新的布來絞。如果是可以服用的藥膏,藥渣也可以用酒煮過後飲用。如果是用來塗抹的藥膏,藥渣就適合敷在患處,這是為了要儘量發揮藥力。
凡是藥膏裡有雄黃、硃砂等藥材,都要另外搗碎研磨成粉末,等到藥膏絞好後再放入,用東西快速攪拌,直到藥膏凝固,不要讓粉末沉積在下面攪拌不均。如果有水銀,要等到藥膏凝固後再研磨讓它溶解散開。胡粉也一樣。
凡是湯藥或藥酒裡使用大黃,不需要切得很細。煮湯藥時,要先用水浸泡,讓藥材完全濕潤,密封蓋好過一夜。隔天早上煮湯藥,等到快煮好的時候再放入大黃,再煮兩三次沸騰,就可以把藥汁絞出來,這樣藥效會很猛烈,容易快速達到瀉藥的效果。丸散劑中用的大黃,以前都要蒸過,現在不需要這樣做。
凡是湯藥中使用麻黃,都要先另外煮兩三次沸騰,撈去上面的泡沫,再加入跟原本一樣的水量,然後再放入其他藥材,不然會讓人覺得心煩。麻黃都要折斷它的節,讓藥性能夠暢通,切成一寸的長度;小草、瞿麥切成五分長;細辛、白前切成三分長;丸散膏中則切成細末。
凡是湯藥中使用完整的藥材,都要把它們擘開,像是乾棗、梔子、栝蔞之類的。使用有核的藥材,也要把它們打破,像是山茱萸、五味子、蕤核、決明子之類的。使用細花的藥材,就直接完整的使用,像是旋覆花、菊花、地膚子、葵子之類的。米、麥、豆類也是完整的使用。各種蟲類,先稍微烤過,只有螵蛸要從中間剖開後烤。生薑、射干都要切薄片。芒硝、飴糖、阿膠都要等到藥湯絞好後,放入藥汁中,再加熱煮沸兩三次,讓它們溶解後再服用。
凡是使用麥門冬,都要稍微潤濕後去除它的心。杏仁、桃仁要用湯水揉搓後去皮。巴豆要打破,剝去它的皮,刮掉它的心,不然會讓人覺得胸悶。石韋要刮去毛。辛夷要去除毛和心。鬼箭要削取它的羽皮。藜蘆要剔除它的根,稍微烤過。枳實要去除裡面的瓤,也要烤過。花椒要取出裡面的籽,在鍋中稍微煎炒讓它出汗,這樣藥效才會強。礬石要在瓦片或鐵製的物品上煎熬到沸騰,汁液蒸發完就停止。礜石都要用黃土泥包裹,等泥土乾燥後,用火燒半天,讓它熟透後再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