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一 (10)
卷第十一 (10)
1. 仙茅
味辛,溫,有毒。主心腹冷氣不能食,腰腳風冷攣痹不能行,丈夫虛勞,老人失溺,無子,益陽道。久服通神強記,助筋骨,益肌膚,長精神,明目。一名獨茅根,一名茅瓜子,一名婆羅門參。《仙茅傳》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爾。生西域,又大庾嶺。亦云忌鐵及牛乳。二月、八月採根。(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治一切風氣,延年益壽,補五勞七傷,開胃下氣,益房事。彭祖單服法:以米泔浸去赤汁出毒後,無妨損。
圖經曰:仙茅,生西域及大庾嶺,今蜀川、江湖、兩浙諸州亦有之。葉青如茅而軟,復稍闊,面有縱理,又似棕櫚。至冬盡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梔子黃,不結實。其根獨莖而直,旁有短細根相附,肉黃白,外皮稍粗,褐色。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用。衡山出者花碧,五月結黑子。
謹按《續傳信方》敘仙茅云:主五勞七傷,明目,益筋力,宣而復補,本西域道人所傳。開元元年,婆羅門僧進此藥,明皇服之有效,當時禁方不傳。天寶之亂,方書流散,上都不空三藏始得此方,傳與李勉司徒、路嗣恭尚書、齊杭給事、張建封僕射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無效,及得此藥,其益百倍。
齊給事守縉雲,日少氣力,風繼作,服之遂愈。八、九月時採得,竹刀子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兩宿,陰乾搗篩,熟蜜丸如梧子。每旦空肚酒飲任使下二十丸。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減藥力也。《續傳信方》偽唐筠州刺史王顏所著,皆因國書編錄,其方當時盛行。故今江南但呼此藥為婆羅門參。
海藥云:生西域。粗細有筋,或如筆管,有節紋理。其黃色多涎。梵云呼為阿輸乾陁。味甘,微溫,有小毒。主風,補暖腰腳,清安五臟,強筋骨,消食。久服輕身,益顏色。自武城來,蜀中諸州皆有。葉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復補,無大毒,有小熱,有小毒。
主丈夫七傷,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陽不倦。用時竹刀切,糯米泔浸。雷公云:凡採得後,用清水洗令淨,刮上皮,於槐砧上用銅刀切豆許大,卻用生稀布袋盛,於烏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濕拌了蒸,從巳至亥,取出曝乾。勿犯鐵,斑人須鬢。
白話文:
仙茅味辛溫,有毒。主治心腹寒冷疼痛、無法進食,腰腳因風寒而引起的麻痺疼痛、行動不便;治療男子體虛勞損,老年人因失禁而引起的虛弱,以及不孕不育,壯陽補腎。長期服用能使人神清氣爽、記憶力增強,強健筋骨,滋養肌膚,精神充沛,明目。仙茅又名獨茅根、茅瓜子、婆羅門參。《仙茅傳》記載:十斤乳石的功效不及一斤仙茅,以此說明其藥效之強。仙茅產自西域和南嶺,忌鐵器和牛乳。二月、八月採收根部。
據《日華子》記載:仙茅能治療各種風疾,延年益壽,補益五勞七傷,開胃降氣,增強房事功能。彭祖單服仙茅的方法是:用淘米水浸泡去除紅色汁液,以去除毒性,這樣便可安全服用。
《圖經》記載:仙茅生長於西域和大庾嶺,如今蜀川、江湖、兩浙等地也有分佈。葉片青綠,像茅草一樣柔軟,略微寬闊,葉面有縱向紋理,也像棕櫚葉。冬天枯萎,春天重新生長。三月開花,花色如梔子花般黃色,不結果實。根莖單一而直,旁邊附著一些短小的細根,根肉呈黃白色,外皮較粗糙,呈褐色。二月、八月採收根部,曬乾備用。衡山產的仙茅花是碧綠色的,五月結果實,果實為黑色。
據《續傳信方》記載:仙茅主治五勞七傷,明目,強健筋骨,具有宣洩和補益的雙重功效,最初是西域道人傳授的藥方。開元元年,婆羅門僧人將此藥進獻給唐玄宗,玄宗服用後效果顯著,當時此方被列為禁方,不予傳播。天寶之亂後,方書流散,上都不空三藏才重新得到此方,並傳授給李勉、路嗣恭、齊杭、張建封等大臣服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路嗣恭長期服用金石藥物無效,服用仙茅後,效果提升百倍。齊杭在縉雲任職時,經常感到體力不足,風寒反覆發作,服用仙茅後痊癒。採收仙茅應在八、九月,用竹刀刮去黑色外皮,切成豆粒大小,用淘米水浸泡兩夜,陰乾後搗碎篩選,用熟蜜丸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空腹服用,用酒送服,每次二十丸。忌食牛乳和黑牛肉,以免減弱藥效。《續傳信方》是偽造的唐代筠州刺史王顏所著,因被編入國書,當時盛行,所以江南地區稱仙茅為婆羅門參。
《海藥》記載:仙茅產自西域,粗細不均,有筋絡,有的像筆管,有節和紋理,黃色,多涎液。梵語稱之為阿輸乾陁。味甘微溫,有小毒。主治風疾,溫補腰腳,清安五臟,強健筋骨,消食積。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容顏煥發。武城地區以及蜀中各州均有分佈。葉子像茅草,故名仙茅。味辛平,宣洩兼補益,毒性不大,略帶溫熱,也略帶毒性。主治男子七傷,明目益耳,強健筋骨,填補骨髓,壯陽不倦。使用時應以竹刀切片,用糯米淘米水浸泡。雷公的方法是:採收後,用清水洗淨,刮去外皮,在槐木砧板上用銅刀切成豆粒大小,用生麻布袋盛裝,放入烏豆水中浸泡一夜,取出後用酒拌勻蒸煮,從巳時到亥時,取出曬乾。忌鐵器和斑人須鬢。
2. 羊桃
味苦,寒,有毒。主熛熱,身暴赤色,風水積聚,惡瘍,除小兒熱,去五臟五水大腹,利小便,益氣。可作浴湯。一名鬼桃,一名羊腸,一名萇楚,一名御弋,一名銚(音姚)弋。生山林川穀及生田野。二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子。小細,苦不堪啖,花甚赤。《詩》云:隰有萇楚者即此也。方藥亦不復用。唐本注云:此物多生溝渠隍塹之間。人取煮以洗風癢及諸瘡腫,極效。劍南人名細子根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平澤中。葉、花似桃,子細如棗核,苗長弱即蔓生,不能為樹。
今處處有,多生溪澗。今人呼為細子根,似牡丹。療腫,爾雅云:萇楚,銚弋。郭云:今羊桃也。釋云:葉似桃,花白,子如小麥,亦似桃。陸機云:葉長而狹,華紫赤色。其枝莖弱,過一尺引蔓於草上。今人以為汲灌,重而善沒,不如楊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熱灰中脫之,可韜筆管也。
陳藏器云:味甘,無毒。主風熱羸老。浸酒服之。生蜀川川穀中。草高一尺,葉長小,亦云羊桃根也。肘後方:治傷寒毒攻手足痛,煮羊桃汁漬之,雜鹽豉尤好。
白話文:
羊桃味苦、性寒,有毒。能治療熛熱(高熱)、全身通紅、水腫、惡性腫瘍,以及小兒發熱;能去除五臟積水導致的大腹水腫,促進排尿,增強體力。可製成藥浴。羊桃別名鬼桃、羊腸、萇楚、御弋、銚弋。它生長在山林、溪谷和田野間,二月採收,陰乾。
古籍記載,羊桃常見於山野,外形很像家桃,但又不是山桃,果實細小,苦澀難以食用,花朵卻很紅。《詩經》中提到的「隰有萇楚」,指的就是它。但後世藥方中已很少使用了。另有記載說,羊桃多生長在溝渠、壕塹等地,人們用它煮水洗治風癢及各種瘡腫,效果很好,蜀地人稱之為細子根。 蜀地的古籍記載,羊桃生長在濕地,葉子和花朵像桃樹,果實細小如棗核,植株細長柔軟,以蔓生為主,長不成樹。
如今羊桃各地都有,多生長在溪澗旁。現代人稱之為細子根,外形類似牡丹。它能治療腫脹。古籍記載,羊桃的葉子像桃樹,花白色,果實像小麥,也像桃子;也有記載說它的葉子細長,花朵紫紅色,枝莖細弱,超過一尺就會攀附在其他草本植物上。現代人用它來製作汲水灌溉的工具,但它質地沉重容易沉沒,不如楊柳好用。羊桃根部切開皮後,放入熱灰中烤制,可以製作筆管。
另有記載,羊桃味甘,無毒,能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體弱衰老。可將其浸酒服用。生長在蜀地山谷中,植株高約一尺,葉子細小,也稱作羊桃根。還記載了用羊桃汁治療傷寒導致手足疼痛的偏方,將羊桃煮汁浸泡患處,加入鹽和豉效果更佳。
3. 鼠尾草
味苦,微寒,無毒。主鼠瘻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
一名葝(音勍),一名陵翹。生平澤中。四月採葉,七月採花,陰乾。
陶隱居云:田野甚多,人採作滋染皂。又用療下瘻,當濃煮取汁,今可丸服之,今人亦用作飲。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所在下濕地有之。葉如蒿,莖端夏生四、五穗,穗若車前,有赤、白二種花。七月採苗,日乾用之。爾雅云:葝,鼠尾。釋曰:可以染皂草也。一名鼠尾。
陳藏器云:鼠尾草,平。主諸痢。煮汁服,亦末服,紫花,莖、葉堪染皂。一名烏草,又名水青也。
圖經曰:鼠尾草,舊不載所出州土,云生平澤中,今所在有之,唯黔中人採為藥。苗如蒿,夏生,莖端作四、五穗,穗若車前,花有赤白二色。《爾雅》謂葝,鼠尾。云可以染皂草也。四月採葉,七月採花,陰乾。古治痢多用之。姚氏云:濃煮汁如薄飴。飲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
聖惠方:治久赤白痢不瘥,羸瘦。用鼠尾草搗為末,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
白話文:
鼠尾草味苦,性微寒,無毒。能治療鼠瘻(一種肛門疾病)引起的寒熱症狀,以及膿血便下痢不止的疾病。白花鼠尾草主治白色膿血便,紅花鼠尾草主治紅色膿血便。
它也叫葝(音同「勍」)、陵翹,生長在濕地中。四月採收葉子,七月採收花朵,陰乾備用。
古籍記載,鼠尾草在田野很常見,人們用它來製作染料和肥皂。也可以用來治療下痢和廔管,方法是將其濃縮煮汁服用,或製成丸藥服用。現在也有人將其泡茶飲用。 蜀地古籍記載,鼠尾草生長在潮濕的地方,葉子像艾蒿,夏天莖端會長出四五個穗狀花序,形狀像車前草,花有紅白兩種。七月採收全草,曬乾使用。《爾雅》中稱其為葝,也就是鼠尾,說它可以作為染料植物。
另有記載說鼠尾草性平,能治療各種痢疾。可以煮汁服用,也可以研磨成粉末服用。紫花鼠尾草的莖葉可以製作染料。它也叫烏草、水青。
古籍中記載鼠尾草的產地不詳,只說生長在濕地,現在各地都有,但只有黔州地區的人們採集它入藥。植株像艾蒿,夏天開花,莖端長出四五個穗狀花序,形狀像車前草,花有紅白兩種。《爾雅》中稱其為葝,即鼠尾,說它可以作為染料植物。四月採收葉子,七月採收花朵,陰乾備用。古代治療痢疾常用此藥。古方記載,將其濃縮煮汁,濃稠度像稀薄的麥芽糖,每次服用五合(約合現代250毫升),每日三次,能有效治療痢疾。紅色膿血便用紅花鼠尾草,白色膿血便用白花鼠尾草。
另外一種療法是:治療久治不愈的赤白痢疾,導致患者消瘦的症狀,可將鼠尾草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合現代3.75克),不限時間,用粥水送服。
4. 女青
味辛,平,有毒。主蠱毒,逐邪惡氣,殺鬼,溫瘧,闢不祥。一名雀瓢。蛇銜根也。生朱崖。八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若是蛇銜根,不應獨生朱崖。俗用是草葉,別是一物,未詳孰是。術云:帶此屑一兩,則疫癘不犯,彌宜識真者。唐本注云:此草即雀瓢也。葉似蘿摩,兩葉相對。子似瓢形,大如棗許,故名雀瓢。根似白薇。生平澤。莖、葉並臭。其蛇銜根,都非其類。又《別錄》云:葉嫩時似蘿摩,圓端大莖,實黑,莖、葉汁黃白。
亦與前說相似。若是蛇銜根,何得苗生益州,根在朱崖,相去萬里余也?《別錄)云:雀瓢白汁,主蟲蛇毒,即女青苗汁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女青,使,味苦,無毒。能治溫瘧寒熱,蛇銜為使。
圖經文具蛇銜條下。
肘後方:闢瘟病。正月上寅日,搗女青末,三角縫囊盛,系前帳中,大吉。子母秘錄:治小兒卒腹皮青黑赤,不能喘息。即急用此方,並治吐痢卒死,用女青末納口中酒服。亦治大人。紫靈南君南嶽夫人內傳治卒死。搗女青屑一錢,安喉中。以水或酒送下,立活也。
白話文:
女青味辛、性平,有毒。主治蠱毒,驅除邪惡之氣,殺鬼,治療瘧疾,避邪。又名雀瓢,是蛇銜根,生長在朱崖(地名)。八月採收,陰乾。
陶弘景說:如果是蛇銜根,不應該只生長在朱崖。民間使用的這種草葉,是另一種植物,究竟哪一種是真正的女青,還不清楚。古籍記載:攜帶一兩克女青的碎末,就能避疫,因此辨識真偽尤為重要。唐代的注釋說:這種草就是雀瓢,葉子像蘿摩,兩葉相對,果實像瓢,大小像棗子,因此叫做雀瓢。根莖像白薇,生長在濕地,莖葉都有臭味。所謂的蛇銜根,並不是同類植物。《名醫別錄》記載:葉子嫩的時候像蘿摩,莖圓而粗壯,果實黑色,莖葉的汁液呈黃白色。
這與之前的說法相似。如果是蛇銜根,怎麼可能苗生長在益州,根卻在朱崖,相隔萬里呢?《名醫別錄》說:雀瓢的白汁可以治療蟲蛇咬傷,就是女青的汁液。臣禹錫等人謹慎考證《藥性論》記載:女青味苦,無毒,可以治療瘧疾的寒熱症狀,蛇銜是它的輔藥。
圖經記載中將蛇銜附於女青條目下。
《肘後方》記載:可以預防瘟疫。正月上寅日,將女青搗成末,用三角形的布縫成袋子盛裝,繫在帳篷前面,可以帶來好運。《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腹部青黑赤腫,呼吸困難。緊急情況下使用此方,也治療吐瀉而死,將女青末放入口中,用酒送服。大人也可以使用。紫靈南君南嶽夫人內傳記載治療暴亡的方法:將一錢重的女青末放入口中,用水或酒送服,就能立即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