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五 (29)
卷第五 (29)
1. 甘露水
味甘美,無毒。食之潤五臟,長年不飢神仙,緣是感應天降祐兆人也。
白話文:
甘露水味道甘甜美味,沒有毒性。食用它可以滋潤五臟,使人長年不飢餓,如同神仙一般,這是因為得到了上天的感應和庇佑。
2. 繁露水
是秋露繁濃時也,作盤以收之,煎令稠可食之。延年不飢。五月五日取露草一百種,陰乾,燒為灰,和井花水,重煉令白,鹼醋為餅,腋下挾之,干即易,主腋氣臭,當抽一身間瘡出,即以小便洗之。《續齊諧記》云:司農鄧沼,八月朝入華山,見一童子以五彩囊承取柏葉下露,露皆如珠,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令人八月朝朝作露華明,像此也。
漢武帝時,有吉云國有吉云草,食之不死,日照草木有露,著皆五色,東方朔得玄露、青黃二露,各盛五合,帝賜群臣,老者皆少,病者皆除。東方朔曰:日初出處,露皆如糖可食。漢武帝《洞冥記》所載:今時人煎露亦如糖,久服不飢。《呂氏春秋》云: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
為水即味重於水也。
白話文:
繁露水
秋天露水豐沛的時候,用器皿收集露水,煎熬濃稠後就可以食用,能延年不飢。端午節那天,採集一百種露草,陰乾後燒成灰,和井水一起,反覆熬煉至潔白,再用鹼和醋做成藥餅,夾在腋下,乾燥後即可更換,主治腋下氣味臭,如果身體其他部位也長瘡,就用小便清洗。據《續齊諧記》記載:司農鄧沼,八月初一清晨上華山,看見一個童子用五彩囊盛裝柏樹葉下的露水,露水顆顆如珠,說是赤松真人用來明目的。人們可以在八月每天清晨收集露水,效仿這種做法。
漢武帝時期,吉云國有一種吉云草,吃了就不會死,太陽照射草木,草木上就出現五彩的露水。東方朔得到玄露和青黃兩種露水,各盛放五合(容量單位),漢武帝賜給群臣,結果老年人都返老還童,有病的人都痊癒了。東方朔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露水像糖一樣可以食用。漢武帝的《洞冥記》記載:現在人們煎熬露水也像糖一樣,長期服用不會飢餓。《呂氏春秋》記載:水ที่ดี的,有三危山上的露水。
這種露水,味道比普通水更濃郁。
3. 六天氣
服之令人不飢長年,美顏色,人有急難阻絕之處用之,如龜、蛇服氣不死,陽陵子明經言:春食朝露,日欲出時向東氣也;秋食飛泉,日沒時向西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並天玄地黃之氣,是為六氣。亦言平明為朝露,日中為正陽,日入為飛泉,夜半為沆瀣,及天地玄黃為六氣。
皆令人不飢,延年無疾者。人有墮穴中,穴中有蛇,蛇每日作此氣服之。其人既見蛇如此,依蛇時節,飢時便服。又即仿蛇,日日如之,經久漸漸有驗,即體輕健,似能輕舉,啟蟄之後,人與蛇一時躍出焉。
白話文:
六天氣:
吃了這種氣就能讓人不餓、長壽、容貌美麗。在緊急危難、受困無援時服用,就像龜蛇一樣服氣後不會死。陽陵子在《明經》中說:春天吃朝露,要在太陽將要升起時面向東方吸取;秋天吃飛泉,要在太陽下山時面向西方吸取;冬天吃沆瀣,要在北方半夜吸取;夏天吃正陽之氣,要在南方正午吸取。加上天地玄黃之氣,這就是六種氣。也有人說,清晨是朝露之氣,中午是正陽之氣,傍晚是飛泉之氣,半夜是沆瀣之氣,加上天地玄黃之氣,一共是六種氣。
這些氣都能讓人不餓、延年益壽、沒有疾病。曾經有人掉進洞穴裡,洞穴裡有條蛇,蛇每天都吸取這些氣來吃。那人見蛇這樣做,就依樣學樣,按照蛇吸氣的時節,肚子餓的時候就吸取這些氣。他日復一日地模仿蛇,時間久了果然見效,身體變得輕盈健康,好像能輕易地跳躍起來。等到動物出蟄之後,人和蛇同時一起從洞穴裡跳了出來。
4. 梅雨水
洗瘡疥,滅瘢痕。入醬令易熟,沾衣便腐,浣垢如灰汁,有異佗水。江淮以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月令土潤溽暑是五月中氣,過此節以後,皆須曝書。漢·崔實七夕曝書,阮咸焉能免俗,蓋此謂也。梅沾衣,皆以梅葉湯洗之脫也,余並不脫。
白話文:
梅雨水的功效是洗滌瘡疥,消除疤痕。它能使醬料容易煮熟,沾到衣服上會使衣服腐爛,洗滌污垢的效果如同灰汁一般,是一種奇特的水。長江以南地區,地氣低濕,尤其在五月上旬到下旬更加嚴重。農曆五月中氣是「土潤溽暑」,過了這個節氣之後,都必須把書籍曝曬。漢朝的崔實在七夕曝曬書籍,阮咸也不得不隨俗行事,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衣服沾染了梅雨,可以用梅葉湯清洗去除污漬,但我的衣服卻沒能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