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五 (27)
卷第五 (27)
1. 不灰木
大寒。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敷身。出上黨。如爛木,燒之不燃,石類也。(今附)
圖經曰:不灰木,出上黨,今澤、潞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燃,以此得名。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亦名無灰木。採無時。今處州山中出一種松石,如松干而實石也,或云松久化為石,人家多取以飾山亭,及琢為枕。雖不入藥,然與不灰木相類,故附之。
陳藏器:燒要成灰,即斫破,以牛乳煮了便燒,黃牛糞燒之成灰。中和二年,於李宗處見傳。丹房鏡源云:不灰木煮汞。
白話文:
不灰木是一種生長在古代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的礦物,性質類似於石頭,顏色青白,像腐爛的木頭一樣,但燒不著火,因此得名「不灰木」。它也可能就是滑石的根部,在產滑石的地方都能找到,也叫「無灰木」,全年皆可採集。 有些地方產一種像松樹樹幹但實際上是石頭的松石,有人說這是松樹長時間變成的石頭,常被用來裝飾園林或製成枕頭。雖然它不入藥,但和不灰木很像,因此被記載在一起。 古代文獻記載,不灰木可以治療熱痱子,方法是將其磨成粉末,和棗葉、石灰一起敷在身上。 此外,古籍也記載了關於不灰木在煉丹方面的應用,例如用牛乳煮過再燒,或用黃牛糞燒才能使其變成灰燼,以及用於煉丹中與水銀一起熬製。
2. 蓬砂
味苦、辛,暖,無毒。消痰止嗽,破癥結,喉痹。及焊金銀用。或名硼砂。(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硇砂條下。
衍義曰:蓬砂,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鬲上痰熱,初覺便治,不能成喉痹,亦緩取效可也。南番者,色重褐,其味和,其效速。西戎者,其色白,其味焦,其功緩,亦不堪作焊。
白話文:
蓬砂味苦辛,性溫,無毒。能化痰止咳,消散腫塊,治療喉嚨阻塞。也可用於焊接金銀。蓬砂又名硼砂。
蓬砂含於口中,使其溶化生津,能治療喉嚨腫痛、咽喉痰熱,初期就治療效果最佳,還沒形成喉嚨阻塞也能緩慢見效。產自南方的蓬砂,顏色深褐,味道溫和,療效迅速;產自西方的蓬砂,顏色潔白,味道辛辣,療效緩慢,也不適合用於焊接。
3. 鉛霜
冷,無毒。消痰,止驚悸,解酒毒,療胸膈煩悶,中風痰實,止渴。(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鉛條下。
簡要濟眾:治室女月露滯澀,心煩恍惚。鉛白霜細研為散,每服一錢,溫地黃汁一合調下。
生乾地黃煎湯調服亦得。十全博救:治鼻衄方:鉛白霜為末,取新汲水調一字。
衍義曰:鉛霜,《圖經》已著其法,治上膈熱涎塞。塗木瓜失酸味,金剋木也。
白話文:
鉛霜性寒,無毒。具有消除痰液、止驚悸、解酒毒、治療胸膈煩悶、中風痰阻、止渴等功效。(據《日華子本草》記載)
使用方法記載於《圖經本草》。
簡要治療方法:治療女子月經不調、心煩意亂等症,可用鉛霜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熱的地黃汁一合調服。也可使用新鮮的地黃煎湯送服。
另一方劑:治療鼻出血,用鉛霜研末,用新汲取的水調成糊狀服用。
進一步說明:鉛霜的製作方法,《圖經本草》已有記載,可用於治療上焦熱痰阻塞。塗抹於木瓜上會使其失去酸味,這是因為金能克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