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一 (3)
卷第十一 (3)
1. 牽牛子
味苦,寒,有毒。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陶隱居云:作藤生,花狀如藊豆,黃色。子作小房,實黑色,形如球子核。比來服之,以療腳滿氣急,得小便利,無不瘥。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易藥,故以名之。又有一種草,葉上有三白點,俗因以名三白草。其根以療腳下氣,亦甚有驗。唐本注云:此花似旋葍花,作碧色,又不黃,不似扁豆。
其三白草,有三黑點,非白也,古人秘之,隱黑為白爾。陶不見,但聞而傳之,謂實白點。(今注)此藥蔓生,花如鼓子花而稍大,作碧色,子有黃殼作小房,實黑,稍類蕎麥。比來服之,以療腳腫滿,氣急,利水道,無不瘥者。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苗蔓生,花碧色,子若蕎麥,三稜黑色。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性寒,有毒性。它可以治療下半身氣滯、腳部水腫、風毒,並促進排尿。
古代醫學家陶隱居記載:這種植物是藤蔓生長,花朵形狀像扁豆,顏色為黃色。果實像小房子,裡面有黑色的種子,形狀像球子核。近年來人們用它來治療腳部積水、呼吸急促,服用後都能順利排尿,效果顯著。這種藥材最初生長在田野,人們用牽牛來交換藥材,因此被命名為「牽牛」。還有一種草,葉子上長有三個白點,民間便以「三白草」稱呼它。它的根可以治療腳部氣滯,療效也十分顯著。唐代本草注釋中記載:這種植物的花朵像旋花,呈碧綠色,並非黃色,不像扁豆。
還有一種叫做「三白草」的植物,葉子上長有三個黑點,並不是白色的,古人把它隱藏起來,將黑色說成白色。陶隱居沒有親眼見過這種植物,只是聽說了才記載下來,所以說它的種子是白色的。實際上,這種植物是蔓生植物,花朵像鼓子花,但略大一些,顏色是碧綠色的。果實有黃色的殼,像小房子,裡面有黑色的種子,有點像蕎麥。近年來人們用它來治療腳部腫脹、呼吸急促,並促進排尿,效果都十分顯著。臣禹錫等人根據蜀本圖經記載:這種植物是蔓生植物,花朵呈碧綠色,果實像蕎麥,種子是黑色的。
九月以後收子。所在有之。藥性論云:牽牛子,使,味甘,有小毒。能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日華子云:味苦、㿌,得青木香、乾薑良。取腰痛,下冷膿,瀉蠱毒藥,並一切氣壅滯。
圖經曰:牽牛子,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二月種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繞籬牆,高者或三、二丈。其葉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紅帶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結實,外有白皮,里作球,每球內有子四、五枚,如蕎麥大,有三稜,有黑白二種,九月後收之。又名金鈴。
白話文:
牽牛子是一種常見藥材,一年四季皆可生長。根據《藥性論》記載,牽牛子性寒,味甘,略帶小毒,能治療腹痛積聚、便秘、水腫和墮胎。而《日華子》則記載,牽牛子味苦,性寒,宜與青木香、乾薑搭配使用,可治療腰痛、寒性膿腫、解毒,並能治療一切氣滯不通的病症。
牽牛子通常於二月播種,三月發芽,藤蔓攀爬籬笆牆壁,最高可達三、二丈。葉片呈青色,有三個尖角。七月開花,花朵帶有微紅色和碧綠色,形狀類似鼓子花,但尺寸更大。八月結果,果實外有白皮,內部呈球狀,每個球內有四、五顆種子,大小如蕎麥,呈三棱形,有黑白兩種顏色,九月後便可採收。牽牛子又名金鈴。
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盆甑草即牽牛子也。秋節後斷之,狀如盆甑,其中子似龜,蔓如山芋,即此也。
雷公云:草金零,牽牛子是也。凡使,其藥秋末即有實,冬收之。凡用曬乾,卻入水中淘,浮者去之,取沉者曬乾,拌酒蒸,從巳至未,曬乾,臨用舂去黑皮用。食療云:多食稍冷,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氣促坐臥不得。用牽牛子二兩,微炒搗細末,烏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餘沸去滓。
空心分為二服,水從小便中下。肘後方:治風毒腳氣,若脛已滿,捻之沒指者。取牽牛子搗,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取令小便利亦可止。斗門方:治風氣所攻,臟腑積滯。用牽牛子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後,長流水上洗半日,卻用生絹袋盛,掛於當風處令好乾。每日鹽湯下三十粒。
白話文:
牽牛子,又稱盆甑草,秋天收穫後,果實形狀像盆甑,裡面種子像龜,藤蔓像山芋。藥用時,秋末採收成熟果實,晒乾後用清水淘洗,去除漂浮的雜質,留下沉底的種子再晒乾,用酒拌蒸,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晒乾後,使用時去掉黑色的外皮。牽牛子性寒,食用後稍微涼一下,再搭配山茱萸服用,可以利水消腫。還可以治療水腫、氣喘、坐臥不便等症狀,方法是用牽牛子炒熟研成粉末,浸泡在牛尿中一夜,早上加入蔥白煎煮,去渣服用,可以利尿消腫。此外,牽牛子還可以治療風毒腳氣,方法是用牽牛子搗碎,做成蜜丸,用生薑湯送服,可以通便止痛。另外,牽牛子也可以治療風邪入侵導致的臟腑積滯,方法是用童子尿浸泡一夜,再用流水沖洗半日,用生絹袋裝好,掛在通風處晾乾,每天用鹽湯送服三十粒。
極能搜風,亦善消虛腫。久服令人體清爽。王氏博濟: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寒,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不蚛皂莢塗酥炙二兩,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又方:治產前滑胎。牽牛子一兩,赤土少許,研令細。
每覺轉痛頻,煎白榆皮湯調下一錢匕。又方:治男子、婦人五般積氣成聚。黑牽牛一斤,生搗末八兩。余滓於新瓦上炒令香熟,放冷再搗取四兩熟末十二兩拌令勻,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患積氣至重者三、五十丸,煎陳橘皮、生薑湯下,臨臥空心服之。如二更至三更已來藥行時效應未動,再與三十丸投之,轉下積聚之物。
白話文:
牽牛子非常有效地去除風邪,也能消除虛腫。長期服用可以使人體感覺清爽。王氏在《博濟》中記載:牽牛子可以治療三焦氣機不順暢,胸膈壅塞寒氣,頭昏目眩,流鼻涕、吐口水、痰多,精神不振等症狀。
利膈丸的製作方法是: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用皂莢塗抹酥油烤制二兩,研成粉末,用生薑汁煮成糊狀,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荊芥湯送服。
另外還有治療產前滑胎的方子:牽牛子一兩,赤土少許,研磨成細粉。每次感覺腹痛時,用白榆皮湯調服一錢匕。
還有一個方子可以用於治療男女五種積聚的氣滯:黑牽牛一斤,生搗成粉末八兩。剩下的渣滓放在新瓦上炒香熟透,放涼後再搗成四兩熟粉,與十二兩生粉混合均勻,加入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患有嚴重積聚的病人,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用陳橘皮、生薑湯送服,臨睡前空腹服用。如果服用後兩更至三更之間藥效沒有顯現,可以再服用三十丸,促進積聚物的排出。
常服十丸至十五丸行氣,甚妙。小兒十五以下至七歲以上,服五丸至七丸,年及五十以上不請服。簡要濟眾:治大便澀不通。牽牛子半生半熟,搗為散。每服二錢,煎薑湯調下。如未通再服,改以熱茶調下,量虛實,無時候,加減服。
衍義曰:牽牛子,諸家之說紛紛不一,陶隱居尤甚。言花狀如藊豆,殊不相當。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開,日西合。今注:又謂其中子類喬麥,亦非也。蓋有如木猴梨子,但黑色,可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別以麩,炒去皮尖者。桃仁末半兩,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溫水服三、二十丸,治大腸風秘,壅熱結澀。不可久服,亦行脾腎氣故也。
白話文:
經常服用十到十五丸可以行氣,效果很好。十五歲以下到七歲以上的兒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五十歲以上的人則不建議服用。簡單來說,牽牛子可以用來治療大便乾燥不通。將半生半熟的牽牛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薑湯調服。如果沒有通暢,可以再服用一次,改用熱茶調服。根據身體虛實情況,可以調整用量,沒有時間限制。
牽牛子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陶隱居的說法尤其不準確。他說牽牛子的花形狀像藊豆,完全不對。牽牛子的花朵像鼓子花,但顏色碧綠,早上開,晚上閉合。現在的註解中也說牽牛子的種子像喬麥,這也不正確。其實牽牛子的種子像木猴梨子,但顏色是黑色的,可以稍微炒一下,然後搗碎取粉一兩,再用麩皮炒去尖頭的種皮。將桃仁末半兩,用熟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溫水服用三、二十丸,可以治療大腸風秘結,也就是因為熱氣壅塞而導致大便乾燥不通。不過不能長期服用,因為它會影響脾腎氣。
2. 蓖(音卑)麻子
味甘、辛,平,有小毒。主水症。水研二十枚服之,吐惡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瘥則止。又主風虛寒熱,身體瘡癢,浮腫,屍疰惡氣,笮取油塗之。葉主腳氣,風腫不仁,搗蒸敷之。
唐本注云:此人間所種者,葉似大麻葉而甚大,其子如蜱(音卑),又名萆麻。今胡中來者,莖赤,樹高丈餘,子大如皂莢核,用之益良。油塗葉炙熱熨囟(音信)上,止衄尤驗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樹生,葉似大麻大數倍,子殼有刺,實大於巴豆,青黃色斑,夏用莖、葉,秋收子,冬採根,日乾。胡中來者,莖、子更倍大。
所在有之。又云:葉似葎草而厚大。莖赤,有節如甘蔗。日華子云:治水脹腹滿。細研水服,壯人可五粒。催生,敷產人手足心,產後速拭去。瘡痍疥癩亦可研敷。
圖經曰:蓖麻子,舊不著所出州郡,今在處有之。夏生苗,葉似葎草而厚大。莖赤有節如甘蔗,高丈許。秋生細花,隨便結實,殼上育刺,實類巴豆,青黃斑褐,形如牛蜱,故名。夏採莖、葉,秋採實,冬採根,日乾。胡中來者,莖子更大。崔元亮《海上方》:治難產及胞衣不下,取蓖麻子七枚,研如膏,塗腳心底,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不爾腸出,即用此膏塗頂,腸當自入。
白話文:
蓖麻在各地都有生長。它的葉子像葎草,但更厚更大。莖是紅色的,有節,像甘蔗一樣。據說,蓖麻可以治療水腫、腹脹,將它研磨成粉末,用水服用,體壯的人一次可以服用五粒。它也可以催生,將它敷在產婦的手足心,生產完後要立刻擦去。對於瘡痍、疥癩,也可以研磨成粉末敷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黑天赤利子,緣在地蔞上生,是顆兩頭尖有毒。藥中不用。其蓖麻子,形似巴豆,節節有黃黑斑點。凡使先須和皮用鹽湯煮半日,去皮取子,研過用。外臺秘要:治半身不遂,失音不語。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銅缽盛油,著酒中一日,煮之令酒、油熟,服之。
又方:治水氣。取蓖麻子去皮研,令熟水解得三合。清旦一頓服之盡,日中當下青黃水。千金方:治嶺南腳氣,從足至膝,脛腫滿,連骨疼者。蓖麻子葉切蒸薄裹,二、三易即消。肘後方:治一切毒腫疼痛不可忍者,搗蓖麻子敷之瘥。又方:產難。取蓖麻子二枚,兩手各把一枚,須臾立下。
白話文:
雷公說,使用藥材時,千萬別用黑天赤利子,因為它生長在蔞樹上,果實兩頭尖,有毒,藥用上不可使用。蓖麻子形狀像巴豆,表面有黃黑斑點。使用前必須先用鹽湯煮半日,去除外皮,取子研磨後方可使用。
《外台秘要》記載:治療半身不遂、失音不語,可以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將油倒入銅缽,浸在酒中一天,煮沸至酒和油都熟了,就可以服用。
另外,治療水氣可以用去皮的蓖麻子研磨,用熟水調和,服用三合,早上服用一次,中午就會排出青黃色的水。
《千金方》記載:治療嶺南腳氣,從腳到膝蓋腫脹,脛骨疼痛,可以將蓖麻子葉切碎蒸熟,用布包裹患處,反复使用兩三次就能消腫。
《肘後方》記載:治療各種毒腫疼痛難忍的病症,可以搗碎蓖麻子敷在患處,就能痊癒。另外,治療難產,可以取蓖麻子兩枚,分別握在雙手,很快就會順利生產。
經驗後方:治風疾鼻榻。蓖麻不拘多少,去皮拍為二斤,用黃連等分捶碎,二件用水一處浸七宿後,空心、日午、臥時只用浸者水吞下一片,水盡旋添勿令乾。服兩月後,吃大蒜豬肉試驗。如不發動,便是效也。若發動時,依前法再服,直候不發。如只腿脹,用針出毒物,累有神效。
修直秘旨治小兒丹瘤。蓖麻子五個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調塗之,甚效。杜壬治癘風,手指攣曲,節間痛不可忍,漸至漸落。方:蓖麻一兩去皮,黃連一兩銼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後,取蓖麻子一枚擘破,面東以浸藥水平旦時一服。漸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
白話文:
治療風疾鼻塞,可以將蓖麻去皮拍打成二斤,加入等量的黃連,一起搗碎,再用清水浸泡七天。每天早起空腹、中午和睡前,服用浸泡的藥水,並吃下一片浸泡過的蓖麻,水喝完後再添水,避免藥水乾掉。連續服用兩個月後,可以嘗試吃大蒜和豬肉。如果沒有發作,就表示藥物有效。如果發作了,就繼續按照原方法服用,直到不再發作。如果只有腿部腫脹,可以用針刺出毒物,效果顯著。
治療小兒丹瘤,可以將五顆蓖麻子去皮研磨成粉,加入一匙麵粉,用水調和後塗抹,效果很好。治療癘風,手指攣縮,關節疼痛難忍,逐漸加重,可以用去皮的蓖麻一兩,黃連一兩銼成豆狀,放入小瓶子中,加入一升水,一起浸泡。春夏季節浸泡三天,秋冬季節浸泡五天后,取出一粒蓖麻子掰開,面向東方,用浸泡的藥水在早晨服用。逐漸增加到四五粒,微利無妨。
瓶中水少更添。忌動風食,累用得效。又方:治咽中瘡腫。蓖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錢,同研,新汲水作一服,連進二、三服效。初虞世治湯火傷神妙。萆麻子、蛤粉等分末研膏。湯損用油調塗,火瘡用水調塗。
衍義曰:蓖麻子,作朵生,從下旋旋開花而上,從下結子,宛如牛身之蜱。取子妙熟,去皮,爛嚼,臨睡服三、二枚,漸加至十數枚。治瘰癧,必效。
白話文:
瓶子裡的水如果少了,就再添一些。要忌諱風寒食物,持續使用就會有效果。還有另一個方法:治療咽喉腫痛。蓖麻子一枚去掉外皮,朴硝一錢,一起研磨成粉,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成一服,連續服用兩到三服就會有效。以前虞世治治療湯火灼傷非常神奇。萆麻子、蛤粉等量研磨成粉,製成膏藥。燙傷用油調和塗抹,火傷用水調和塗抹。
衍義:蓖麻子,一朵一朵地生長,從底部逐漸向上開花,從底部開始結籽,就像牛身上的蜱蟲一樣。取成熟的蓖麻子,去掉外皮,充分咀嚼,睡前服用三到兩枚,逐漸增加到十多枚。治療瘰癧,一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