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8)

1. 半天河

微寒。主鬼疰,狂,邪氣,惡毒。

陶隱居云:此竹籬頭水也,及空樹中水,皆可飲,並洗諸瘡用之。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半天河,在槐樹間者主諸風及惡瘡,風瘙疥癢,亦溫取洗瘡,今注《唐本》元在草部,今移。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半天河,單用。此竹籬頭水及高樹穴中盛天雨,能殺鬼精,恍惚妄語,勿令知之與飲,瘥。日華子云:平,無毒。主蠱毒。

外臺秘要:治身體白駁。取樹木孔中水洗之,搗桂屑,唾和敷駁上,日再。白駁者,浸淫漸長似癬,但無瘡也。

衍義曰:半天河水,一水也。然用水之義有數種,種各有理。如半天河水,在上天澤水也,故治心病、鬼疰、狂、邪氣、惡毒。臘雪水,大寒水也,故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溫疫、熱癇、丹石發、酒後暴熱、黃疸。井華水,清冷澄澈水也,故通九竅,洗目膚翳及酒後熱痢。

後世又用東流水者,取其快順疾速,通關下膈者也。倒流水者,取其迴旋留止,上而不下者也。

白話文:

半天河性微寒,可以治療鬼魅作祟、狂躁、邪氣入侵和惡毒病症。

古代文獻記載,竹籬邊上的水,以及樹洞裡積存的雨水,都屬於半天河水,可以飲用,也能用來清洗各種瘡瘍。槐樹間的半天河水,據說能治療各種風症和惡瘡、風瘙疥癢等皮膚病,溫熱後用來洗瘡效果更好。 單獨使用半天河水,據說能治療因鬼魅作祟引起的恍惚妄言,但要偷偷地給患者飲用,才能見效。也有文獻記載半天河水性平無毒,可治療蠱毒。

治療皮膚白斑的療法是:用樹木孔洞中的水清洗患處,再將桂樹的碎屑與唾液混合敷在白斑上,每日兩次。白斑是一種浸淫性皮膚病,慢慢擴展,類似於癬,但沒有潰瘍。

半天河水是一種,但其用途因水源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半天河水來自高處,因此能治療心臟病、鬼魅作祟、狂躁、邪氣入侵和惡毒病症。其他種類的水,例如臘雪水、井華水,則因其特性而有不同的療效。後世又根據水流方向,例如東流水、倒流水,來區分其用途和療效。

2. 熱湯

主忤死。先以衣三重,藉忤死人腹上,乃取銅器若瓦器盛湯著衣上,湯冷者去衣,大冷者換湯,即愈。又霍亂,手足轉筋。以銅器若瓦器盛湯熨之,亦可令蹋器使腳底熱徹,亦可以湯捋之,冷則易,用醋煮湯更良,煮蓼子及吳茱萸汁亦好。以錦絮及破氈角腳,以湯淋之,貴在熱徹。

又繰絲湯,無毒,主蛔蟲。熱取一盞服之,此煮繭汁,為其殺蟲故也。又燖豬湯,無毒,主產後血刺心痛欲死,取一盞溫服之。(新補見《抱朴子》、陳藏器。)

陳藏器云:凡初覺傷寒三日內,但取熱湯飲之,候吐則止,可飲一、二升,隨吐,汗出瘥。重者亦減半。又凍瘡不瘥者,熱湯洗之效。野人閒話《朱真人靈驗篇》:有病者,患風疾數年不較。掘坑令患者解衣坐於坑內,逐以熱湯上淋之。良久,復以簟蓋之,瘥。別說云:謹按《外臺秘要》有作甘爛水法:以木盆盛水,杓揚千百下,泡起作珠子五、六千顆,撇取治霍亂及入膀胱,治奔豚,藥用殊勝。《傷寒論》第三卷,亦有此法。

衍義曰:熱湯,助陽氣,行經絡。患風冷氣痹人,多以湯渫腳至膝上,厚覆使汗出周身。然別有藥,亦終假湯氣而行也。四時暴泄利,四肢冷,臍腹疼,深湯中坐,浸至腹上,頻頻作,生陽佐藥,無速於此。虛寒人始坐湯中必戰,仍常令人伺守。

白話文:

[熱湯]

熱湯可以治療忤逆之症。先用三層布蓋在忤逆症患者的腹部,然後用銅器或瓦器盛裝熱湯放在布上。湯涼了就換布,很涼了就換湯,這樣就能治癒。此外,霍亂伴隨手腳抽筋的情況,也可以用銅器或瓦器盛裝熱湯熨燙患處。也可以讓患者踩在盛滿熱水的器皿上,讓腳底熱透,或者用熱湯擦拭患處,冷了就換熱湯。用醋煮沸的熱湯效果更好,加入蓼子或吳茱萸汁也很好。用錦緞、破舊毛氈包裹患處,再用熱湯淋洗,關鍵是要讓患處徹底熱透。

另外,煮繭液(繰絲湯)無毒,主治蛔蟲,熱的時候喝一盞即可。這是因為煮繭液可以殺蟲。還有燖豬湯,無毒,主治產後血瘀導致的心痛欲死,溫服一盞即可。(此段補充見《抱朴子》、陳藏器。)

陳藏器說:凡是初患傷寒三日之內,只要喝熱水,等到嘔吐停止即可。可以喝一到二升,根據嘔吐的情況,重症者可以減半。此外,凍瘡久治不愈者,用熱水洗也能見效。野人閒話《朱真人靈驗篇》記載:一位患者患風疾多年不見好轉,治療方法是挖個坑,讓患者脫衣坐在坑裡,然後用熱湯從上面淋下去。持續一段時間後,再用竹席蓋上,就能痊癒。另有記載:參考《外臺秘要》的甘爛水療法:用木盆盛水,用勺子攪拌上千次,直到水面上出現像珍珠一樣的小水珠(五、六千顆),撇取這些水珠可以治療霍亂和膀胱疾病,以及奔豚氣,藥效非常神奇。《傷寒論》第三卷也有記載這種方法。

衍義:熱湯可以溫補陽氣,疏通經絡。患有風寒痺症的人,常用熱水洗腳到膝蓋以上,然後蓋上厚厚的東西使全身出汗。其他藥物療效的發揮,也最終依靠熱湯的溫煦作用。如果四季出現腹瀉,四肢冰冷,肚臍和腹部疼痛,可以坐在熱水中,水位浸到腹部以上,反覆進行,配合溫補陽氣的藥物,沒有比這更快的治療方法。體虛怕冷的人初次坐在熱水中會發抖,需要有人在旁照料。

3. 白堊

(烏恪切)

味苦、辛,溫,無毒。主女子寒熱,癥瘕,月閉,積聚,陰腫痛,漏下,無子,泄痢。不可久服,傷五臟,令人羸瘦。一名白善。生邯鄲山谷。採無時。

陶隱居云:此即今畫用者,甚多而賤,俗方亦稀,《仙經》不須。臣禹錫等謹按唐本云:胡居士言,始興小桂縣晉陽鄉有白善。藥性論云:白堊,使,味甘,平。主女子血結,月候不通,能澀腸止痢,溫暖。蕭炳云:不入湯。日華子云:白善,味甘。治瀉痢,痔瘻,泄精,女子子宮冷,男子水臟冷,鼻洪,吐血。本名白堊,入藥燒用。

圖經文具代赭條下。

唐本余注云:此即今畫工用者,甚易得,方中稀用之,近代以白瓷為之。雷公云:凡使,勿用色青並底白者,先單搗令細,三度篩過了,又入缽中研之。然後將鹽湯飛過,浪干。每修事白堊二兩,用白鹽一分,投於鬥水中,用銅器物內,沸十餘沸了,然後用此沸了水飛過白堊,免結澀人腸也。

衍義文具代赭條下。

白話文:

白堊味苦辛,性溫,無毒。主要治療婦女寒熱、癥瘕(腹部腫塊)、月經閉止、腹部積聚、陰部腫痛、陰道漏下、不孕、泄瀉痢疾等。但不可長期服用,會損傷五臟,導致消瘦。白堊又名白善,產於邯鄲的山谷,全年皆可採集。

陶弘景認為,白堊就是現在畫家常用的那種,數量很多且價格便宜,民間方劑也很少使用,道家經典中也不需要它。據唐代本草書記載,胡居士說,始興小桂縣晉陽鄉也有白善。另有記載說白堊味甘,性平,能治療婦女血瘀、月經不通,並能收斂腸道、止瀉,具有溫暖的功效。蕭炳認為白堊不入湯劑。日華子則說白善味甘,能治療瀉痢、痔瘡、遺精,以及婦女子宮寒冷、男子腎臟寒冷、鼻出血、吐血等症。白堊入藥需燒制後使用。

圖經中關於白堊的記載與代赭石放在一起。

唐代本草書的註解說,白堊就是現在畫家常用的,很容易取得,但在藥方中很少使用,近代則常用白瓷代替。雷公則說,使用白堊時,不要用顏色發青或底部發白的,需先單獨搗碎研磨至細膩,過篩三次,再研磨,然後用鹽水漂洗,晾乾。每次用藥,取白堊二兩,白鹽一分,放入斗量的水中,用銅器加熱,煮沸十幾沸,再用煮沸的水漂洗白堊,以免刺激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