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6)

1. 滷咸

味苦、咸,寒,無毒。主大熱、消渴、狂煩,除邪及下蠱毒,柔肌膚。去五臟腸胃留熱結氣,心下堅,食已嘔逆喘滿,明目目痛。生河東鹽池。

陶隱居云:是煎鹽釜下凝滓。唐本注云:滷咸既生河東,河東鹽不釜煎,明非凝滓。此是鹼土名滷咸,今人熟皮用之,斯則於鹼地掘取之。

圖經文具食鹽條下。

丹房鏡源云:滷鹽純制四黃,作焊藥。

白話文:

滷鹹味苦鹹,性寒,無毒。能治療大熱、消渴、煩躁不安等症狀,去除邪氣和蠱毒,使肌膚柔嫩。可以去除五臟六腑積聚的熱邪和氣滯,治療心窩部堅硬、吃完東西就嘔吐、呼吸困難、胸悶,以及眼睛明亮疼痛等症狀。產於河東鹽池。

陶弘景說:滷鹹是煎熬鹽時釜底凝結的雜質。唐代注釋說:既然滷鹹產於河東,而河東的鹽不用釜煎,說明它並不是釜底凝結的雜質。滷鹹是一種鹼性土壤的名稱,現在人們用它來熟皮革,是從鹼性土地裡挖取的。

圖經記載在食鹽條目下。

《丹房鏡源》記載:純淨的滷鹽可以製成四黃,用作焊接藥劑。

2. 漿水

味甘、酸,微溫,無毒。主調中,引氣宣和,強力通關,開胃止渴,霍亂泄痢,消宿食。宜作粥,薄暮啜之,解煩去睡,調理腑臟。粟米新熟白花者佳。煎令醋止嘔噦,白人膚體如繒帛。為其常用,故人不齒其功。冰漿至冷,婦人懷妊,不可食之,食譜所忌也。(新補)

外臺秘要:大妙去黑子方:夜以暖漿水洗面,以布揩黑子令赤痛,水研白檀香取濃汁以塗之,旦又復以漿水洗面,仍以鷹糞粉黑子。孫真人食忌:手指腫方:煎漿水和少鹽,熱漬之,冷即易。又方:食生脯臘過多,筋痛悶絕。煮細漿水粥,以少鷹糞末攪和,頓服三、五合。鷂子糞亦得。

兵部手集:救人霍亂,頗有神效。漿水稍醋味者,煎乾姜屑,呷之。夏月腹肚不調,煎呷之瘥。產寶云:孕婦令易產。酸漿水和水少許,頓服立產。楊氏產乳云:妊娠不得食漿水粥,令兒骨瘦不成人。

衍義曰:漿水,不可同李實飲,令人霍亂吐利。

白話文:

漿水味甘酸,性微溫,無毒。能調理脾胃,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力,通利關節,開胃止渴,治療霍亂、腹瀉和消化不良。建議熬成粥,傍晚飲用,能消除煩躁、助眠,調理五臟六腑。最好用新鮮成熟、顏色潔白的小米來熬製。如果用漿水煎煮至略帶醋味,可以止嘔吐。長期飲用,效果好到人們反而忽略了它的功效。冰鎮的漿水非常冰冷,孕婦不可食用,這是食譜中的禁忌。(新增內容)

《外台秘要》記載的大妙去黑子方:晚上用溫熱的漿水洗臉,然後用布擦拭黑痣至發紅疼痛,再將白檀香研磨成濃汁塗抹,第二天早晨再用漿水洗臉,最後用鷹糞粉敷在黑痣上。《孫真人食忌》記載的手指腫方:將漿水加少許鹽煎熱,熱敷患處,冷了就換新的。另一個方子:吃了太多生肉乾或臘肉,導致筋骨疼痛、昏厥,可以煮稀薄的漿水粥,加入少許鷹糞末攪拌均勻,一次服用三到五合。用老鷹糞也可以。《兵部手集》記載:治療霍亂,效果顯著。漿水略帶醋味,加入煎好的乾薑屑,服用。夏天肚子不舒服,煎煮後服用即可痊癒。《產寶》記載:孕婦服用可以促進分娩。將略帶酸味的漿水加少量水,一次服用,可以立即分娩。《楊氏產乳》記載:孕婦不可食用漿水粥,否則會導致孩子骨骼瘦弱,發育不良。

《衍義》說:漿水不可與李子一起食用,否則會導致霍亂和嘔吐腹瀉。

3. 井華水

味甘,平,無毒。主人九竅大驚出血,以水噀面,亦主口臭,正朝含之,吐棄廁下,數度即瘥。又令好顏色,和硃砂服之。又堪煉諸藥石,投酒醋令不腐。洗目膚翳,及酒後熱痢,與諸水有異,共功極廣。此水井中平旦第一汲者,《本經》注井苔條中略言之,今此重細解也。(新補)

千金方:治心悶汗出,不識人。新汲水和蜜飲之,甚妙。又方:欲產時,取井花水半升,頓一服。又方:治馬汗及毛入人瘡。腫毒熱痛,入腹害人。以冷水浸瘡,頓易,飲好酒立愈。又云井華水,服藥、煉藥並用之。梅師方:治眼睛無故突一、二寸者。以新汲水灌漬睛中,數易水,睛自入。又方:治卒驚悸,九竅血皆溢出。以井華水噀面當止,勿使知之。

衍義:井華水,文具半天河條下。

白話文:

井華水味甘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九竅出血、驚嚇出血等症狀,可用井華水漱口;也能治療口臭,早晨含漱後吐掉,重複幾次就能痊癒。此外,它還能使人容光煥發,與硃砂混合服用效果更佳。還能用於煉製藥物,加入酒醋可防止藥物腐敗。它還能洗滌眼翳,治療酒後熱痢,功效廣泛,與其他水不同。此水指的是清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本經》中井苔條略有提及,這裡詳細闡述。(新增內容)

《千金方》記載:治療心悶、出汗、神志不清,用新汲取的井水加蜜服用,效果甚佳。另有方劑:產婦臨產時,服用半升井華水。另有方劑:治療馬汗(一種皮膚病)及毛髮進入傷口引起的腫毒熱痛,甚至侵入腹腔,用冷井水浸泡患處,然後服用好酒,即可痊癒。井華水還可用於服用藥物和煉製藥物。梅師方劑記載:治療眼睛無故突出1-2寸,用新汲取的井水沖洗眼睛,多次換水,眼睛即可復位。另有方劑:治療突然驚嚇,九竅出血,用井華水漱口即可止血,不要讓患者知道。

井華水,文中與半天河(一種水)性質相似。

4. 菊花水

味甘,溫,無毒。除風補衰,久服不老,令人好顏色,肥健,益陽道,溫中,去痼疾。出南陽酈縣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為菊味。盛洪之《荊州記》云:酈縣菊水,太尉胡廣,久患風羸,常汲飲此水,後疾逐瘳。此菊甘美,廣後收此菊實播之京師,處處傳植。《抱朴子》云: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墮其中,歷世彌久,故水味為變。其臨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無不壽考。

故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傅袁隗皆為南陽太守,每到官,常使酈縣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為飲食。此諸公,多患風痹及眩冒,皆得愈。(新補)

衍義曰:菊花水,本條言南陽酈縣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為菊味,此說甚怪。且菊生於浮土上,根深者不過尺,百花之中,此特淺露,水泉莫非深遠而來。況菊根亦無香,其花當九月、十月間,只三、兩旬中,焉得香入水也?若因花而香,其無花之月合如何也?殊不詳。

水自有甘、淡、咸、苦,焉知無有菊味者?嘗官於永、耀間,沿干至洪門北山下古石渠中,泉水清澈。眾官酌而飲,其味與惠山泉水等,亦微香,世皆未知之。烹茶尤相宜。由是知泉脈如此,非緣浮土上所生菊能變泉味,博識之士,宜細詳之。

白話文:

菊花水

菊花水味甘性溫,沒有毒性。它能祛風補虛,長期飲用可以延年益壽,使人面色紅潤,身體強健,增強性功能,溫暖脾胃,去除久病積累的疾病。產於南陽酈縣北潭,水源遍佈芳香的菊花。菊花長在崖壁上,水因此帶有菊花的香味。盛洪的《荊州記》記載:酈縣的菊花水,曾讓久患風痺體虛的太尉胡廣,長期飲用後痊癒。這種菊花甘甜美味,胡廣後來採集菊花種子帶回京城種植,各地才開始廣泛栽種。

《抱朴子》記載:南陽酈縣山中,有一種甘甜的谷水,之所以甘甜,是因為山谷兩旁都生長著甘菊,菊花的花瓣掉入水中,經過長時間的浸泡,使水也變甜了。居住在山谷附近的居民,都不打井取水,都飲用這種甘甜的谷水,因此都長壽。

因此,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傅袁隗都曾擔任南陽太守,每次上任,都讓酈縣每月送來四十斛甘谷水作飲用水。這些官員,大多患有風痺和眩暈,都因此治癒了。

(補充說明)

進一步解釋:關於菊花水,文中提到南陽酈縣北潭水,水源都帶有香味,菊花長在崖壁上,水因此有了菊花的香味,這種說法很奇怪。況且菊花長在鬆軟的泥土上,根深至多不過一尺,在百花中,算是淺根的植物,而泉水卻來自地下深處。而且菊花根也沒有香味,菊花只在九月、十月開放,也就短短幾十天,怎麼可能把香味融入水中呢?如果水是因菊花而香,那麼沒有菊花開放的月份,水又該如何有香味呢?這一點說法並不詳盡。

水本身就有甘、淡、咸、苦不同的味道,怎麼能肯定沒有菊花味的水呢?我曾經在永、耀地區做官,沿著河流到洪門北山下古石渠,那裡的泉水清澈見底,眾官都曾飲用,味道和惠山泉水差不多,也略帶香味,但世人大多不知曉。用它烹茶尤其相宜。由此可知,泉水的味道來源於地下水脈,並不是因為生長在泥土表面的菊花改變了泉水的味道,有學識的人,應該仔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