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5)

1. 葶藶

味辛、苦,寒、大寒,無毒。主癥瘕積聚積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音沸)癢,利小腹。久服令人虛。一名丁歷,一名蕇(音典)蒿,一名大室,一名大適。生藁城平澤及田野。立夏後採實,陰乾。得酒良。(榆皮為之使,惡殭蠶、石龍芮。)

陶隱居云:出彭城者最勝,今近道亦有。母則公薺,子細黃至苦,用之當熬。今按此藥亦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苗似薺苨,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黃,角生子黃細。五月熟,採子曝乾。藥性論云:葶藶,臣,味酸,有小毒。能利小便,抽肺氣上喘息急。

白話文:

葶藶,味道辛辣苦澀,性寒,甚至大寒,無毒。能治療癥瘕積聚、積氣、飲食寒熱等症狀,可以破堅逐邪、通利水道、排出膀胱積水、消除伏留熱氣,並治療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等症狀,還能利小腹。長期服用會導致身體虛弱。葶藶又名丁歷、蕇蒿、大室、大適,生長在藁城平澤和田野中。立夏後採收種子,陰乾保存,浸泡在酒中效果更佳。榆皮是葶藶的輔助藥材,忌與殭蠶、石龍芮同用。

陶隱居說:彭城產的葶藶品質最佳,如今近道處也有。葶藶的母本是薺菜,子實細小,顏色黃且苦,使用時需要熬制。現今考證,葶藶也能治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等症狀。臣禹錫等謹慎考證蜀地本草記載:葶藶的幼苗類似薺苨,春末生長,高達二、三尺,花朵呈黃色,果實呈黃色細長,五月成熟,採收果實曬乾。藥性論記載:葶藶,屬於臣藥,味道酸,略帶小毒,能利小便,抽肺氣,治療上喘息急促等症狀。

止嗽。爾雅云:蕇,亭歷。注:實、葉皆似芥,一名狗薺。日華子云:利小腸,通水氣虛腫。

圖經曰:葶藶,生藁城平澤及田野,今京東、陝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勝。初春生苗葉,高六、七寸,有似薺。根白,枝莖俱青。三月開花,微黃。結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長,黃色。立夏後採實,曝乾。《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許慎,鄭康成注:皆云靡草,薺、葶藶之屬是也。

至夏則枯死,故此時採之。張仲景治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葶藶炒黃色,搗末為丸,大如彈丸。每服用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之取二升,然後納一彈丸更煎,取一升,頓服之。支飲不得息亦主之。崔知悌方:療上氣咳嗽,長引氣不得臥,或遍體氣腫,或單面腫,或足腫,並主之。

白話文:

葶藶止咳功效與用法

止咳:

《爾雅》中記載:“蕇,亭歷。”注釋說:葶藶的果實和葉子都像芥菜,又名狗薺。

《日華子本草》中記載:葶藶可以利小腸,通水氣,治虛腫。

生長特性:

《圖經本草》記載:葶藶生長於藁城平澤和田野,如今京東、陝西、河北等地都有生長,以曹州產的品質最好。初春時節,葶藶會發芽長葉,高度約六七寸,形似薺菜。根部呈白色,枝莖均為青色。三月開花,花色微黃。結出果實,果實扁小,形似黍粒,略長,顏色黃色。立夏後採收果實,曬乾備用。

《月令》中記載:孟夏之月,草木枯萎。許慎和鄭康成都認為,所謂的靡草,就是指薺菜、葶藶之類的植物。

葶藶在夏季會枯死,因此需在夏季採收。

醫藥用途: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治療肺癰,患者喘息難以平臥,可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

葶藶炒至黃色,研磨成粉末,製成彈丸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煮至二升,再加入一丸藥繼續煎煮,取一升,一次服用。對於支氣管炎導致的呼吸困難、無法平臥,也有療效。

崔知悌在方書中記載:葶藶可以治療上氣咳嗽,患者長期咳嗽,氣喘難以平臥,或全身氣腫,或單側臉腫,或腳腫,均可用葶藶治療。

葶藶子三升,微火熬,搗篩為散,以清酒五升漬之。冬七日,夏三日。初服如桃許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氣力,取微利一、二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滿,亦可以綿細絞。即服其葶藶單莖向上,葉端出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種苟芥草,葉近根下作奇,生角細長。

取時必須分別前件二種也。又《篋中方》治嗽含膏丸:曹州葶藶子一兩,紙襯熬令黑,知母一兩,貝母一兩,三物同搗篩,以棗肉半兩,別銷沙糖一兩半,同入藥中和為丸,大如彈丸。每服以新綿裹一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過三丸。今醫亦多用。

白話文:

將葶藶子三升用微火熬製,搗碎過篩,用五升清酒浸泡。冬天浸泡七天,夏天浸泡三天。初次服用時,取藥量如桃核大小,每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冬天晚上服二次。根據個人體質調整用量,以輕微通便為宜。如果病情急迫,不必等浸泡時間滿,可用細布包裹葶藶子,直接榨汁服用。辨別葶藶子時要注意,葶藶子單莖直立向上,葉尖長出角,角粗而短。還有一種苟芥草,葉片靠近根部生長成奇特形狀,角細而長,要將這兩種植物區分開來。

另外,《篋中方》記載了一個治療咳嗽的含膏丸方劑:取曹州葶藶子一兩,用紙襯著熬製至黑色,再加入知母一兩、貝母一兩,三味藥物一起搗碎過篩,再加入棗肉半兩,以及融化的沙糖一兩半,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彈丸。每次服藥時,用新棉花包裹一粒丸藥,含在口中慢慢吞咽唾液,病情嚴重者最多服三粒。現在很多醫生也使用這個方劑。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鬚子,真相似葶藶子,只是味微甘苦。葶藶子入頂苦。凡使,以糯米相合,於焙上,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單搗用。聖惠方:治上氣喘急,遍身浮腫。用甜葶藶一升,隔紙炒令紫色,搗令極細,用生絹袋盛,以清酒五升浸三日後,每服抄一匙,用粥飲調下,日三、四服。又方:治支飲久不瘥,大腹水腫,喘促不止。

用甜葶藶三兩,隔紙炒令紫色,搗如膏。每服丸如彈子大,以水一中盞,入棗四枚,煎至五分去滓,非時服。外臺秘要:治食飲不得息。葶藶子三兩,熬令黃,搗為末。以水三升煮,大棗三十枚,得汁一升納藥中。每服如棗大,煎取七合頓服。千金方:治腹脹積聚癥瘕。葶藶子一升熬,以酒五升浸七日。

白話文:

雷公說,使用葶藶子時,不要用帶紅色鬚的,因為它很像葶藶子,但味道微甘苦,而葶藶子則苦味強烈。使用葶藶子時,要與糯米一起焙,將糯米焙熟後去掉,單獨將葶藶子搗碎使用。

《聖惠方》記載,治療上氣喘急、全身浮腫,可以用甜葶藶一升,隔著紙炒至紫色,搗碎成細末,用生絹袋盛裝,浸泡在五升清酒中三天,每次服用一匙,用粥水調服,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另一個方子是治療久咳不愈、腹水腫脹、喘不過氣的,可以用甜葶藶三兩,隔著紙炒至紫色,搗成膏狀。每次服用如彈子大小的一丸,用水一中盞,加入四枚大棗,煎至五分去渣,非時服用。

《外臺秘要》記載,治療食飲不得休息,可用葶藶子三兩,熬至黃色,搗成粉末。用水三升煮沸,加入三十枚大棗,煮至剩下一升汁液,加入藥粉,每次服用如大棗大小,煎取七分頓服。

《千金方》記載,治療腹脹積聚、癥瘕,可以用葶藶子一升熬製,以酒五升浸泡七天。

日服三合。千金翼:治頭風。搗葶藶子,以湯淋取汁洗頭上。經驗方:河東裴氏傳經效,治水腫及暴腫。葶藶三兩,杵六千下,令如泥。即下漢防己末四兩,取綠頭鴨就藥臼中截頭瀝血於臼中,血盡,和鴨頭更搗五千下,丸如梧桐子。患甚者,空腹白湯下十丸,稍可者五丸,頻服,五日止。

此藥利小便,有效如神。梅師方:治遍身腫滿,小便澀。葶藶子二兩,大棗二十枚,以水一大升,煎取一小升,去棗,納葶藶於棗汁煎丸如梧子,飲下十丸。又方:治肺壅氣喘急不得臥。葶藶子三兩炒,大棗三十枚,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又煎取一升去滓,並,二服。簡要濟眾治小兒水氣腹腫,兼下痢膿血,小便澀。

白話文:

每天服用三合。千金翼中記載:治療頭痛。將葶藶子搗碎,用熱水沖泡取汁洗頭。經驗方:河東裴氏傳授的經方,有效治療水腫和突然發作的腫脹。取葶藶三兩,搗碎六千下,使其變成泥狀。加入防己末四兩,將綠頭鴨放在藥臼中砍頭,使其血流入藥臼中,血流盡後,將鴨頭和藥一起搗碎五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病情嚴重者,空腹用白湯服用十丸,病情較輕者服用五丸,多次服用,五天即可痊癒。

此藥有利尿作用,療效如同神靈。梅師方中記載:治療全身腫脹,小便不暢。取葶藶子二兩,大棗二十枚,用水一大升煎煮,取一小升,去掉大棗,將葶藶加入棗汁中煎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服用十丸。另一方:治療肺部阻塞,氣喘急促,無法平躺。取葶藶子三兩炒製,大棗三十枚,水三升煮大棗,取二升,再煎煮成一升,去除藥渣,混合一起,分兩次服用。簡要濟眾中記載:治療小兒水氣腹腫,同時伴有下痢膿血,小便不暢。

葶藶子半兩,微炒搗如泥,以棗肉和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棗湯下,空心、晚後量兒大小,加減服之。續十全方治一切毒,入腹不可療及馬汗。用葶藶子一兩炒研,以水一升浸湯服,取下惡血。崔氏治水氣。葶藶三兩,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搗萬杵,若丸得如梧桐子,不須蜜和。

一服五丸,漸加至七丸,以得微利即佳。不可多服,令人不堪美食。若氣發,又服之。得利,氣下定即停。此方治水氣無比。蕭駙馬患水腫,唯服此得瘥。傷寒類要治腎癉唇乾,以葶藶主之。子母秘錄:治小兒白禿。葶藶搗末,以湯洗汔塗上。姚和眾治孩兒蛔蟲。葶藶子一分,生為末用,以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盡。

白話文:

葶藶子半兩,微炒後研磨成泥狀,加入棗肉一起搗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紅棗湯送服,空腹或飯後服用,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調整用量。搭配十全方治療各種毒症,服用後不要馬上出汗。如果需要用葶藶子排毒,可以用一兩葶藶子炒研,浸泡在一升水中服用,幫助排出毒血。崔氏治療水腫的方法是用三兩葶藶子盛放在容器中,蒸熟後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不需要添加蜂蜜。每次服用五丸,逐漸增加到七丸,直到出現輕微的腹瀉效果即可,不可過量服用,以免影響食慾。如果出現水腫的症狀,可以再次服用。一旦出現腹瀉,水腫消退後即可停止服用。這個方法治療水腫無比有效。蕭駙馬患水腫,服用此藥後痊癒。傷寒類疾病中,如果出現腎臟虛弱、嘴唇乾燥的症狀,可以用葶藶子治療。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白禿,可以用葶藶子搗成粉末,用湯水洗頭後塗抹在頭皮上。姚和眾治療小兒蛔蟲的方法是用一分葶藶子研磨成粉末,用三合水煎煮,取一合,一天內服用完畢。

衍義曰:葶藶,用子。子之味有甜、苦兩等,其形則一也。《經》既言味辛、苦,即甜者於復更入藥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泄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泄之義,其理甚明。《藥性論》所說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白話文:

解釋如下:

「衍義」表示進一步的說明。「葶藶」是中藥名,主要使用其子部。子部有甜、苦兩種味道,但形狀相同。

經典中已經提到葶藶子的味道有辛、苦兩種,因此甜味的葶藶子也可以用於藥方。大體上,葶藶的主要作用是利水和排泄,所以長期服用會使人虛弱。這是因為它具有強烈的排泄功能,原理非常清楚明白。《藥性論》中對此有詳細的描述,只是沒有提到葶藶子的味道有酸。

2. 桔梗

味辛、苦,微溫,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喉咽痛,下蠱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圖,一名白藥,一名梗草,一名薺苨。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二、八月採根,曝乾。(節皮為之使。得牡蠣、遠志,療恚怒。得硝石、石膏,療傷寒。畏白芨、龍眼、龍膽。)

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葉名隱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桔梗療蠱毒甚驗,俗方用此,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能解藥毒。所謂亂人參者便是。非此桔梗,而葉甚相似。但薺苨葉下光明、滑澤、無毛為異,葉生又不如人參相對者爾。唐本注云:人參,苗似互加闊短,莖圓,有三、四椏,椏頭有五葉。

白話文:

此物味道為辛與苦,微溫,具小毒性。主要功能包括治療胸部及腹部疼痛,類似被刀刺般,以及腹部滿脹、腸鳴聲沈悶。它能平靜心神,舒緩驚恐與悸動,調理五臟與腸胃,補充血液和氣力,祛除寒熱、風濕病,暖胃助消化,治喉嚨與咽喉疼痛,排除腸內毒素。

該物又有許多別名,如「利如」、「房圖」、「白藥」(可能是指其顏色或形狀)、「梗草」、「薺苨」等。它生長在嵩山的高山上和冤句地帶。二月至八月時,可以採集根部,然後曬乾使用。

陶隱居提到,這物在附近道路處處可見,葉子稱為「隱忍」。二月至三月生長,可以煮食。桔梗對於治療腸內毒素非常有效,民間常用此藥,因此也被稱為薺苨。現在有另一種薺苨,能夠解藥毒,通常稱為「亂人參」,但這並非真正的桔梗,它的葉子外觀與人參類似,但薺苨的葉子下部分明亮、滑潤、無毛,而且生長方式也不如人參對照。唐本註解指出,人參的苗類可能比較寬短,莖是圓形,有三到四片葉,葉尖有五片葉。

陶引薺苨亂人參,謬矣。且薺苨、桔梗,又有葉差互者,亦有葉三、四對者,皆一莖直上,葉既相亂,唯以根有心、無心為別爾。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桔梗,臣,味苦,平,無毒。能治下痢,破血,去積氣,消積聚痰涎,主肺氣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及小兒驚癇。

日華子云:下一切氣,止霍亂轉筋,心腹脹痛,補五勞,養氣,除邪辟溫,補虛,消痰破癥瘕,養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痹,㿌毒。以白粥解。

圖經曰:桔梗,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今在處有之。根如小指大,黃白色。春生苗,莖高尺余。葉似杏葉而長橢,四葉相對而生,嫩時亦可煮食之。夏開花紫碧色,頗似牽牛子花,秋後結子。八月採根,細銼曝乾用。葉名隱忍。其根有心,無心者乃薺苨也。而薺苨亦能解毒,二物頗相亂。

白話文:

古人認為薺苨和人參是同一種植物,這是錯誤的。其實薺苨和桔梗雖然外觀相似,葉子數量和排列方式都可能不同,但主要區別在於根部是否有心。桔梗根有心,而薺苨則無心。桔梗味苦性平,無毒,能治療腹瀉、活血化瘀、消除積氣、化痰,並能治癒咳嗽、腹痛、嘔吐以及小兒驚厥等疾病。此外,桔梗還有其他功效,例如止瀉、止霍亂、消脹痛、補虛勞、補氣、驅邪避寒、補虛、化痰、破癥瘕、補血排膿、治療內漏和喉嚨腫痛等。桔梗生長在山谷和田野,根部像小指般粗,呈黃白色。春天的時候會長出莖,高約一尺,葉子像杏葉但更長,四片相對生長,嫩葉可以食用。夏天開紫藍色花,像牽牛花,秋天結果。八月採挖根部,切成細片曬乾使用。桔梗的葉子叫作隱忍。有心的根是桔梗,而無心的根則是薺苨,雖然薺苨也能解毒,但兩種植物容易混淆。

但薺苨葉下光澤無毛為異。關中桔梗,根苗,頗似蜀葵根。莖細,青色。葉小,青色,似菊花葉。古方亦單用之。《古今錄驗》:療卒中蠱下血如雞肝者,晝夜出血石余,四臟皆損,唯心未毀,或鼻破待死者。取桔梗搗屑,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不能下藥,以物拗口開灌之,心中當煩,須臾自定,服七日止。

當食豬肝臛以補之,神良。《集驗方》:療胸中滿而振寒,脈數,咽燥,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是肺癰。治之以梧梗、甘草各二兩炙,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膿血則瘥。

白話文:

薺苨葉下光澤無毛,這點很特別。關中地區的桔梗,根部和苗都跟蜀葵根很像,莖細而青色,葉子小而青色,像菊花葉。古方裡也單獨使用桔梗。古今錄驗記載,治療中風蠱毒,導致血流不止如同雞肝,一天一夜出血不止,四臟皆受損,唯獨心臟未受損,鼻子可能破裂,眼看就要死去。用桔梗搗碎,以酒服用,每次服用一寸匕,一天三次。如果患者無法吞嚥藥物,可以用工具撬開嘴巴灌藥。服用後可能會感到心煩,但很快就會平靜下來,服用七天即可止血。之後應該食用豬肝湯來補益身體,效果很好。集驗方記載,治療胸部脹滿,伴有寒戰,脈搏快速,咽喉乾燥,不渴,時常吐出濁唾,腥臭味,久而久之還會吐出像稀飯一樣的膿,這是肺癰。治療方法是用梧桐梗和甘草各二兩,一起炙烤,加水三升,煮至一升,分兩次服用,早晚服用,可以止住膿血。

雷公云: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咬之只是腥澀不堪。凡使,去頭上尖硬二、三分以來,並兩畔附枝子。於槐砧上細銼,用百合水浸一伏時,漉出,緩火熬令乾用。每修事四兩,用生百合五分搗作膏,投於水中浸。聖惠方:治馬喉痹並毒氣壅塞。用桔梗二兩去蘆頭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分溫三服。

又方妊娠中惡,心腹疼痛。用桔梗一兩細銼,水一中盞,人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非時溫服。外臺秘要治卒客忤停屍不能言者。燒桔梗二兩,末,米飲服,仍吞麝香如大豆許,佳。千金方:治喉閉並毒氣。桔梗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鼻衄方: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亦止吐下血。

白話文:

雷公說:使用藥物時,不要使用木梗,它看起來很像桔梗,但咀嚼起來卻有腥澀不適的味道。使用時,應去除木梗的頂端及較硬的部分約二到三分長,並去掉兩側附著的枝葉。在檜砧上細細切碎,用百合水浸泡一小時,然後過濾取出,用慢火蒸乾。每次準備四兩藥材,需加入五分之一的生百合打成膏狀,然後投入水中浸泡。

聖惠方:此方治療馬喉部疾病及毒氣阻塞。使用二兩桔梗去除根部,用水三大杯煮沸後,再煮至剩下一杯,濾掉藥渣,不分時間,溫服三杯。

另一個方子:針對懷孕期間感到不舒服、心腹疼痛的情況,使用二兩桔梗細細切碎,加水一大杯,加入三片生薑,煮至剩餘一半,再過濾掉藥渣,隨時溫服。

外臺祕要:對於突然發生的客忤症狀,導致無法說話的患者,燒二兩桔梗,研磨成粉,與米飲一起服用,同時吞下約一粒大麥的麝香,效果更佳。

千金方:此方治療喉部堵塞和毒氣。使用二兩桔梗,加水三升煮沸,取得一升濃縮液,一次服用。

另一個方子:針對鼻出血,使用桔梗研磨成粉,加水服用一茶匙大約的份量,每天四至五次,也能有效停止吐血或下血。

百一方:若被打擊,瘀血在腸內。久不消,時發動者。取桔梗末,熟水下刀圭。經驗後方:治骨䐬風,牙疼腫。桔梗為末,棗穰和丸如皂子大,綿裹咬之。腫則荊芥湯漱之。簡要濟眾: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兩半,搗羅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子母秘錄治小兒卒客忤死。

燒桔梗末,三錢匕飲服。杜壬治上焦有熱,口舌咽中生瘡,嗽有膿血。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食後細呷之,亦治肺壅。梅師方:治卒蠱毒,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桔梗搗汁,服七合佳。

白話文:

百一方:

若被打擊,瘀血在腸內,久不消,時發動者。
意思是:如果受到外力打擊,導致瘀血積聚在腸道內,時間久了仍然沒有消散,偶爾還會發作疼痛。

取桔梗末,熟水下刀圭。
治療方法:取桔梗研磨成粉末,用溫水送服,每次服用量為刀圭(古代藥量單位)

經驗後方:

治骨䐬風,牙疼腫。
治療:可以治療骨骼疼痛以及牙痛腫脹。

桔梗為末,棗穰和丸如皂子大,綿裹咬之。
方法:將桔梗研磨成粉末,加入去核的紅棗仁,混合成皂子大小的丸藥,用棉花包裹後含在口中。

腫則荊芥湯漱之。
如果腫脹,就用荊芥湯漱口。

簡要濟眾:

治痰嗽喘急不定。
治療:可以治療痰多咳嗽、呼吸急促、喘氣不穩定的症狀。

桔梗一兩半,搗羅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
方法:取一兩半的桔梗,研磨成粉末,用半升童子尿煎煮,取四合藥汁,去渣後溫服。

子母秘錄:

治小兒卒客忤死。
治療:可以治療小兒突然昏迷不醒,甚至死亡的疾病(客忤指小兒突然昏厥,多因受驚嚇所致)。

燒桔梗末,三錢匕飲服。
方法:將桔梗末用火燒烤後,取三錢匕(古代藥量單位)服用。

杜壬:

治上焦有熱,口舌咽中生瘡,嗽有膿血。
治療:可以治療上焦(胸部)有熱,口舌咽喉潰瘍,咳嗽伴有膿血的症狀。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食後細呷之,亦治肺壅。
方法:取一兩桔梗和二兩甘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取六分藥汁,去渣後溫服,飯後慢慢飲用。也可以治療肺部阻塞的症狀。

梅師方:

治卒蠱毒,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
治療: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蠱毒,伴隨大量血便,如鵝肝一般,晝夜不止,臟腑機能受損。

桔梗搗汁,服七合佳。
方法:將桔梗搗碎取汁,每次服用七合(古代容量單位)效果最佳。

衍義曰:桔梗,治肺熱氣奔促、嗽逆,肺癰排膿。陶隱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所謂亂人參者便是,非此桔梗也。《唐本》注云:陶引薺苨亂人參,謬矣。今詳之:非也。陶隱居所言,其意只以根言之,所以言亂人參。《唐本》注卻以苗難之,乃本注誤矣。

白話文:

衍義曰:桔梗,可以治療肺熱氣喘、咳嗽逆上,以及肺癰排膿。陶隱居說:民間常用的藥草叫做薺苨,就是桔梗。現在市面上還有另外一種叫做薺苨的藥草,就是俗稱「亂人參」的那一種,並不是真正的桔梗。《唐本》注釋說:陶隱居所說的「薺苨亂人參」是錯誤的。現在仔細考究,其實不然。陶隱居的意思只是說它們的根很像,所以才會說「亂人參」。《唐本》注釋卻以葉子不同來反駁,是注釋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