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 (5)
卷第十 (5)
1. 葶藶
味辛、苦,寒、大寒,無毒。主癥瘕積聚積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音沸)癢,利小腹。久服令人虛。一名丁歷,一名蕇(音典)蒿,一名大室,一名大適。生藁城平澤及田野。立夏後採實,陰乾。得酒良。(榆皮為之使,惡殭蠶、石龍芮。)
陶隱居云:出彭城者最勝,今近道亦有。母則公薺,子細黃至苦,用之當熬。今按此藥亦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苗似薺苨,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黃,角生子黃細。五月熟,採子曝乾。藥性論云:葶藶,臣,味酸,有小毒。能利小便,抽肺氣上喘息急。
止嗽。爾雅云:蕇,亭歷。注:實、葉皆似芥,一名狗薺。日華子云:利小腸,通水氣虛腫。
圖經曰:葶藶,生藁城平澤及田野,今京東、陝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勝。初春生苗葉,高六、七寸,有似薺。根白,枝莖俱青。三月開花,微黃。結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長,黃色。立夏後採實,曝乾。《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許慎,鄭康成注:皆云靡草,薺、葶藶之屬是也。
至夏則枯死,故此時採之。張仲景治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葶藶炒黃色,搗末為丸,大如彈丸。每服用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之取二升,然後納一彈丸更煎,取一升,頓服之。支飲不得息亦主之。崔知悌方:療上氣咳嗽,長引氣不得臥,或遍體氣腫,或單面腫,或足腫,並主之。
葶藶子三升,微火熬,搗篩為散,以清酒五升漬之。冬七日,夏三日。初服如桃許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氣力,取微利一、二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滿,亦可以綿細絞。即服其葶藶單莖向上,葉端出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種苟芥草,葉近根下作奇,生角細長。
取時必須分別前件二種也。又《篋中方》治嗽含膏丸:曹州葶藶子一兩,紙襯熬令黑,知母一兩,貝母一兩,三物同搗篩,以棗肉半兩,別銷沙糖一兩半,同入藥中和為丸,大如彈丸。每服以新綿裹一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過三丸。今醫亦多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鬚子,真相似葶藶子,只是味微甘苦。葶藶子入頂苦。凡使,以糯米相合,於焙上,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單搗用。聖惠方:治上氣喘急,遍身浮腫。用甜葶藶一升,隔紙炒令紫色,搗令極細,用生絹袋盛,以清酒五升浸三日後,每服抄一匙,用粥飲調下,日三、四服。又方:治支飲久不瘥,大腹水腫,喘促不止。
用甜葶藶三兩,隔紙炒令紫色,搗如膏。每服丸如彈子大,以水一中盞,入棗四枚,煎至五分去滓,非時服。外臺秘要:治食飲不得息。葶藶子三兩,熬令黃,搗為末。以水三升煮,大棗三十枚,得汁一升納藥中。每服如棗大,煎取七合頓服。千金方:治腹脹積聚癥瘕。葶藶子一升熬,以酒五升浸七日。
日服三合。千金翼:治頭風。搗葶藶子,以湯淋取汁洗頭上。經驗方:河東裴氏傳經效,治水腫及暴腫。葶藶三兩,杵六千下,令如泥。即下漢防己末四兩,取綠頭鴨就藥臼中截頭瀝血於臼中,血盡,和鴨頭更搗五千下,丸如梧桐子。患甚者,空腹白湯下十丸,稍可者五丸,頻服,五日止。
此藥利小便,有效如神。梅師方:治遍身腫滿,小便澀。葶藶子二兩,大棗二十枚,以水一大升,煎取一小升,去棗,納葶藶於棗汁煎丸如梧子,飲下十丸。又方:治肺壅氣喘急不得臥。葶藶子三兩炒,大棗三十枚,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又煎取一升去滓,並,二服。簡要濟眾治小兒水氣腹腫,兼下痢膿血,小便澀。
葶藶子半兩,微炒搗如泥,以棗肉和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棗湯下,空心、晚後量兒大小,加減服之。續十全方治一切毒,入腹不可療及馬汗。用葶藶子一兩炒研,以水一升浸湯服,取下惡血。崔氏治水氣。葶藶三兩,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搗萬杵,若丸得如梧桐子,不須蜜和。
一服五丸,漸加至七丸,以得微利即佳。不可多服,令人不堪美食。若氣發,又服之。得利,氣下定即停。此方治水氣無比。蕭駙馬患水腫,唯服此得瘥。傷寒類要治腎癉唇乾,以葶藶主之。子母秘錄:治小兒白禿。葶藶搗末,以湯洗汔塗上。姚和眾治孩兒蛔蟲。葶藶子一分,生為末用,以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盡。
衍義曰:葶藶,用子。子之味有甜、苦兩等,其形則一也。《經》既言味辛、苦,即甜者於復更入藥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泄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泄之義,其理甚明。《藥性論》所說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2. 桔梗
味辛、苦,微溫,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喉咽痛,下蠱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圖,一名白藥,一名梗草,一名薺苨。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二、八月採根,曝乾。(節皮為之使。得牡蠣、遠志,療恚怒。得硝石、石膏,療傷寒。畏白芨、龍眼、龍膽。)
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葉名隱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桔梗療蠱毒甚驗,俗方用此,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能解藥毒。所謂亂人參者便是。非此桔梗,而葉甚相似。但薺苨葉下光明、滑澤、無毛為異,葉生又不如人參相對者爾。唐本注云:人參,苗似互加闊短,莖圓,有三、四椏,椏頭有五葉。
陶引薺苨亂人參,謬矣。且薺苨、桔梗,又有葉差互者,亦有葉三、四對者,皆一莖直上,葉既相亂,唯以根有心、無心為別爾。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桔梗,臣,味苦,平,無毒。能治下痢,破血,去積氣,消積聚痰涎,主肺氣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及小兒驚癇。
日華子云:下一切氣,止霍亂轉筋,心腹脹痛,補五勞,養氣,除邪辟溫,補虛,消痰破癥瘕,養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痹,㿌毒。以白粥解。
圖經曰:桔梗,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今在處有之。根如小指大,黃白色。春生苗,莖高尺余。葉似杏葉而長橢,四葉相對而生,嫩時亦可煮食之。夏開花紫碧色,頗似牽牛子花,秋後結子。八月採根,細銼曝乾用。葉名隱忍。其根有心,無心者乃薺苨也。而薺苨亦能解毒,二物頗相亂。
但薺苨葉下光澤無毛為異。關中桔梗,根苗,頗似蜀葵根。莖細,青色。葉小,青色,似菊花葉。古方亦單用之。《古今錄驗》:療卒中蠱下血如雞肝者,晝夜出血石余,四臟皆損,唯心未毀,或鼻破待死者。取桔梗搗屑,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不能下藥,以物拗口開灌之,心中當煩,須臾自定,服七日止。
當食豬肝臛以補之,神良。《集驗方》:療胸中滿而振寒,脈數,咽燥,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是肺癰。治之以梧梗、甘草各二兩炙,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膿血則瘥。
雷公云: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咬之只是腥澀不堪。凡使,去頭上尖硬二、三分以來,並兩畔附枝子。於槐砧上細銼,用百合水浸一伏時,漉出,緩火熬令乾用。每修事四兩,用生百合五分搗作膏,投於水中浸。聖惠方:治馬喉痹並毒氣壅塞。用桔梗二兩去蘆頭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分溫三服。
又方妊娠中惡,心腹疼痛。用桔梗一兩細銼,水一中盞,人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非時溫服。外臺秘要治卒客忤停屍不能言者。燒桔梗二兩,末,米飲服,仍吞麝香如大豆許,佳。千金方:治喉閉並毒氣。桔梗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鼻衄方: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亦止吐下血。
百一方:若被打擊,瘀血在腸內。久不消,時發動者。取桔梗末,熟水下刀圭。經驗後方:治骨䐬風,牙疼腫。桔梗為末,棗穰和丸如皂子大,綿裹咬之。腫則荊芥湯漱之。簡要濟眾: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兩半,搗羅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子母秘錄治小兒卒客忤死。
燒桔梗末,三錢匕飲服。杜壬治上焦有熱,口舌咽中生瘡,嗽有膿血。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食後細呷之,亦治肺壅。梅師方:治卒蠱毒,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桔梗搗汁,服七合佳。
衍義曰:桔梗,治肺熱氣奔促、嗽逆,肺癰排膿。陶隱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所謂亂人參者便是,非此桔梗也。《唐本》注云:陶引薺苨亂人參,謬矣。今詳之:非也。陶隱居所言,其意只以根言之,所以言亂人參。《唐本》注卻以苗難之,乃本注誤矣。
白話文:
桔梗
桔梗味辛、苦,性微溫,略帶小毒。主要用於治療胸脅疼痛如刀刺般劇烈,腹部脹滿腸鳴作響,驚恐導致氣短心悸,以及調理五臟六腑、補益氣血、去除寒熱風濕痺痛、溫暖中焦、促進消化、治療喉嚨疼痛、以及治療中蠱等症狀。桔梗別名利如、房圖、白藥、梗草、薺苨。它生長在嵩山的高山谷地及冤句地區。農曆二、八月採收其根部,曬乾備用。(以帶皮的桔梗為佳。與牡蠣、遠志搭配,能治療鬱怒;與硝石、石膏搭配,能治療傷寒。忌與白芨、龍眼、龍膽同用。)
陶弘景說:桔梗在各地都很常見,其葉名為隱忍。二、三月間發芽,可以煮食。桔梗治療中蠱的療效非常顯著,民間常用此藥,因此也稱它為薺苨。現在另有一種植物也叫薺苨,能解藥毒,它常被誤認為是人參,與桔梗的葉子十分相似,但薺苨葉背光滑、明亮、無毛,葉子生長方式也不同於人參相對生長的葉序。唐代本草注記載:人參的幼苗類似互生,葉片較寬而短,莖圓,有三、四個分枝,每個分枝頂端有五片葉子。
陶弘景將薺苨誤認為人參是錯誤的。而且薺苨和桔梗的葉子生長方式也有不同,有的互生,有的三、四片葉子成對生長,都只有一根莖直立向上,葉子生長方式相似,只能從根部是否有心來區分。臣禹錫等人謹慎考證《藥性論》記載:桔梗,味苦,性平,無毒。能治療下痢,活血化瘀,消除積氣,消散積聚的痰涎,主治肺氣虛弱導致的呼吸急促、咳嗽氣逆,消除腹部冷痛,治療食物中毒以及小兒驚癇。
日華子說:桔梗可以治療一切氣滯之症,止霍亂、轉筋,治療心腹脹痛,補益五勞七傷,養氣,祛除邪氣,溫補身體,補虛,消痰,破除癥瘕,養血,排出膿液,治療內漏及喉嚨腫痛、癰疽等症。可用白粥解毒。
圖經記載:桔梗生長在嵩山的高山谷地及冤句,現在各地都有。根部像小指那麼粗,黃白色。春天發芽,莖高約一尺多。葉子像杏葉,但更長更橢圓,四片葉子相對而生,嫩葉可以煮食。夏天開花,花朵紫碧色,很像牽牛花,秋天結果。八月採收根部,切碎曬乾使用。葉子稱為隱忍。根部有心的才是桔梗,無心的則是薺苨。而薺苨也能解毒,兩種植物很容易混淆。
但薺苨葉背光滑無毛,這是區別之處。關中地區的桔梗,根和苗很像蜀葵的根。莖細,青色。葉子小,青色,像菊花葉。古方也單獨使用桔梗。《古今錄驗》記載:治療因中蠱導致下血如雞肝,晝夜不停出血,四臟皆損,唯心臟未損,甚至鼻孔出血將死之人。可用桔梗搗碎,用酒送服一匙,每日三次。如果病人無法吞咽,可用工具撬開嘴巴灌服,心中會感到煩躁,但很快就會平靜下來,服用七日即可止血。
然後食用豬肝湯來補充營養,療效神奇。《集驗方》記載:治療胸中滿悶並伴有寒戰、脈搏頻數、咽喉乾燥、不渴、時常吐出濁唾液腥臭,長期吐出膿液像米粥一樣,這是肺癰。可用梧桐梗、甘草各二兩炙烤後,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分二次服用,早晚吐出膿血則痊癒。
雷敩說:使用桔梗時,不要用木梗代替,雖然外形相似,但咬起來只有腥澀味,難以下嚥。使用桔梗時,需去除頂端堅硬的二、三分,以及兩側的側枝。在槐木砧板上切碎,用百合水浸泡一晝夜,瀝乾,用文火慢熬至乾燥即可使用。每處理四兩桔梗,需用五分生百合搗成膏狀,放入水中浸泡。聖惠方記載:治療馬的喉嚨腫痛和毒氣阻塞。用桔梗二兩去蘆頭切碎,加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渣,不限時間,溫服三次。
另有一方治療孕婦食物中毒,心腹疼痛。用桔梗一兩切碎,加半盞水,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渣,隨時溫服。外臺秘要記載治療突然發病的驚癇,病人僵直不能言語。燒桔梗二兩研末,用米湯送服,同時吞服如大豆大小的麝香,療效很好。千金方記載:治療喉嚨阻塞和毒氣。用桔梗二兩,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一次服用。另有一方治療鼻出血:桔梗研末,用清水送服一匙,每日四、五次,也能止吐血和下血。
百一方記載:如果被打傷,瘀血積聚在腸內,久久不消,時常發作疼痛。用桔梗末,用溫開水送服。經驗後方記載:治療骨鯁風、牙痛腫脹。桔梗研末,與棗核一起做成皂子大小的丸藥,用棉布包裹咬在患處。腫脹時,用荊芥湯漱口。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痰嗽喘息不定。桔梗一兩半,搗碎過篩,用童子尿半升,煎煮至四合,去渣溫服。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突然發病的驚癇致死。
燒桔梗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送服。杜壬方記載:治療上焦有熱,口舌咽喉生瘡,咳嗽有膿血。桔梗一兩,甘草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飯後少量多次服用,也能治療肺氣壅塞。梅師方記載:治療突然發作的中蠱,下血如鵝肝,晝夜不止,臟腑損壞。用桔梗搗汁,服用七合,療效很好。
衍義記載:桔梗治療肺熱導致呼吸急促、咳嗽氣逆,肺癰排膿。陶弘景說:民間常用桔梗,因此也稱它為薺苨。現在另有一種薺苨,常被誤認為是人參,與桔梗不同。《唐本草注》說:陶弘景將薺苨誤認為人參是錯誤的。現在仔細考證,並非如此。陶弘景所說的是從根部來區分,所以說它像人參。《唐本草注》卻從苗來區分,這是本注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