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3)

1. 半夏

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腹鳴,止汗,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有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一名守田,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示姑。

生槐里川穀。五月、八月採根,曝乾。(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

白話文:

射干味辛,性平,生時微寒,熟後溫熱,有毒。主治傷寒寒熱、胸悶腹痛、氣喘、喉嚨腫痛、頭暈、胸悶咳嗽、腹鳴、止汗、消除心腹胸膈痰熱積聚、咳嗽氣喘、胸悶疼痛、噁心嘔吐、消腫解毒、墮胎、治療痿黃病,使面色紅潤光澤。生用易致嘔吐,熟用則通便。使用時需以湯水浸泡,使藥性滑潤充分。射干又名守田、地文、水玉、示姑。

生長於山川谷地,五月、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即可使用。配伍射干的藥物是射干,忌用皂莢,畏懼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

陶隱居云:槐里屬扶風,今第一齣青州,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用之皆先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須生薑者,亦以制其毒故也。唐本注云:半夏,所在皆有。生平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勝,然江南者大,乃徑寸,南人特重之,頃來互用,功狀殊異。

問南人,說苗乃是由跋,陶注云:虎掌極似半夏,注:由跋乃說鳶尾,於此注中似說由跋,三事混淆,陶終不識。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熟可以下痰。又《圖經》云:苗一莖,莖端三葉,有二根相重,上小下大,五月採則虛小,八月採實大。採得當以灰裛二日,湯洗曝乾之。

白話文:

陶隱居說:槐樹屬於扶風郡,現在第一等產地在青州,吳地也有。以肉質白皙的槐樹為佳,不介意陳放久了,使用時都要先用熱水洗滌十次以上,讓表面的滑膩物質完全去除,否則會刺激人的咽喉。方劑中含有半夏,必須用生薑來配伍,也是為了制約其毒性。唐代本草注釋說:半夏,各地都有。生長在濕潤地方的,稱為羊眼半夏,圓形白色者為佳,但江南的半夏很大,直徑有一寸,南人特別重視它,近年來兩種半夏互相混用,功效差別很大。

問南人,說半夏的苗是「由跋」,陶注說:「虎掌極似半夏」。注釋又說:「由跋就是鳶尾」,在這個注釋中,似乎把「由跋」這三種東西混淆了,陶隱居最終也沒有識別出來。臣禹錫等謹慎考證蜀本說:熟半夏可以化痰。又《圖經》說:半夏的莖只有一根,莖端有三片葉子,有兩根互相重疊,上面小下面大,五月採收時比較虛小,八月採收時比較飽滿。採收後應該用草木灰覆蓋兩天,然後用熱水洗淨,曬乾備用。

藥性論云:半夏,使,忌羊血、海藻、飴糖,柴胡為之使,有大毒。湯淋十遍去涎方盡,其毒以生薑等分制而用之。能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新生者,摩塗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日華子云:味㿌、辛。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

圖經曰:半夏,生槐里川穀,今在處有之,以齊州者為佳。二月生苗一莖,莖端出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而光,江南者似芍藥葉。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黃肉白。五月、八月內採根,以灰裛二日,湯洗曝乾。一云五月採者虛小,八月採者實大。然以圓白,陳久者為佳。

白話文:

《藥性論》中記載:半夏具有使藥性,忌與羊血、海藻、飴糖同用,柴胡是它的使藥,但半夏本身毒性很大。需要將其用湯水浸泡十次,去除其黏液,才能盡除毒性。可以用生薑等量來解毒。半夏能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除胸中痰滿、降肺氣,主治咳嗽。新鮮的半夏可以塗抹在癰腫不消的部位,能去除瘤癭氣。體虛有痰氣的人,可以適量服用。

《圖經》記載:半夏生長於槐里川穀,現今各地都有,以齊州產的品質最好。二月發芽,一根莖,莖頂長出三片葉子,淺綠色,形狀類似竹葉但光滑,江南的半夏葉子則像芍藥葉。根部連續生長,上粗下細,外皮黃色,內部肉白色。五月和八月內採收根部,用灰燼覆蓋兩天,再用熱水清洗後晒乾。有人說五月採收的半夏空虛小,八月採收的半夏實大。但以圓白、陳久者為佳。

其平澤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又由跋絕類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許,根如雞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亂。半夏主胃冷嘔噦,方藥之最要。張仲景治反胃嘔吐,大半夏湯: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二升和,揚之一百二十遍,煮取三升半,溫服一升,日再。亦治膈間支飲。

又主嘔噦,谷不得下,眩悸。半夏加茯苓湯: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切,以水七升,煎取一升半,分溫服之。又主心下悸。半夏麻黃丸:二物等分,篩末蜜丸,大如小豆。每服三丸,日三。其餘主寒厥赤丸,四逆嘔吐。附子粳米湯乃傷寒方:用半夏一升,洗去滑,焙乾,搗末,小麥面一升,合和,以水搜令熟,丸如彈丸,以水煮令面熟則藥成。初吞四、五枚,日二,稍稍增至十五枚,旋煮旋服,覺病減,欲更重合亦佳。

白話文:

半夏是一種藥材,個頭很小,叫做羊眼半夏。還有一種與半夏相似的植物,長得比較高,根像雞蛋那麼大,常在樹林底下生長,有人說這就是虎掌的幼苗,很容易混淆。半夏主要用來治療胃寒嘔吐,是常用藥材之一。張仲景治反胃嘔吐,用半夏、人參和白蜜,煮成藥湯,一天喝兩次,也可以治療膈間積水。

半夏還可以用來治療嘔吐、食物難以下嚥、頭昏眼花、心悸等症狀。用半夏、生薑、茯苓煮成藥湯,可以緩解這些症狀。另外,半夏與麻黃混合製成丸藥,可以治療心悸。半夏還可以用於治療寒厥、四逆嘔吐等症狀,例如傷寒的附子粳米湯,就用半夏、小麥混合製成丸藥,每天服用幾次,直到病症減輕。

禁食餳與羊肉。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白傍芁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微酸,不入藥用。若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將半夏投於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隙涎,若洗不淨,令人氣逆,肝氣怒滿。聖惠方:治時氣,嘔逆不下食。用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生薑一兩同銼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

分二服,不計時候溫服。又方:治蠍瘻五孔皆相通。半夏一分為末,以水調敷之。經驗後方:正胃。半夏二兩,天南星二兩,上以為末,用水五升,入罈子內,與藥攪勻,浸一宿,去清水,焙乾,重碾令細。每服水二盞,藥末二錢,姜三片同煎至八分,溫服,至五服效。斗門方:治胸膈壅滯,去痰開胃。

白話文:

禁食糕點和羊肉。

雷公說:使用半夏時,不要誤用白附子,它看起來像半夏,只是咬起來有點酸,不能入藥。如果要處理半夏四兩,可以用搗碎的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兩味攪拌在一起,然後把半夏放進去,洗三遍再用。半夏上有粘液,如果洗不乾淨,會讓人氣逆,肝氣鬱結。聖惠方:治療時氣、嘔吐、不思飲食。用半夏半兩,用湯浸洗七遍去除滑膩,生薑一兩一起切碎,用一大碗水煎至六分,去渣。分兩次服用,不限時間溫服。又一個方子:治療蠍子瘻,五個孔都相通。用半夏一分研成末,用水調和敷在患處。經驗後方:正胃。用半夏二兩,天南星二兩,研成末,用五升水,放入罈子裡,與藥粉攪拌均勻,浸泡一夜,去清水,烘乾,再研磨至細。每次服用兩碗水,藥末二錢,姜三片一起煎至八分,溫服,服五次見效。斗門方:治療胸膈阻塞,化痰開胃。

用半夏淨洗焙乾,搗羅為末,以生薑自然汁和為餅子,用濕紙裹,於慢火中煨令香熟。水兩盞,用餅子一塊如彈丸大,入鹽半錢,煎取一盞,溫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壓痰毒及治酒食所傷,其功極驗。簡要濟眾:治久積冷,不下食,嘔吐不止,冷在胃中。半夏五兩,洗過為末,每服二錢,白麵一兩,以水和搜,切作棋子,水煮麵熟為度。

用生薑、醋調和服之。古今錄驗治喉痹。半夏末方寸匕,雞子一枚頭開竅子,去內黃白,盛淳苦酒令小滿,納半夏末著中,攪和雞子內,以環子坐之,於炭上煎,藥成置杯中,稍暖咽之。錢相公篋中方治蠍螫人,取半夏以水研塗之立止。深師方:治傷寒病啘不止。半夏熟洗乾末之,生薑湯服一錢匕。

白話文:

半夏洗淨烘乾,研磨成粉,用生薑汁混合成餅,用濕紙包好,慢火烘烤至香熟。取兩碗水,加入一顆彈丸大小的餅子和半錢鹽,煎煮至一碗,溫熱服用。可以治療胸膈壅塞、痰濁積聚,以及酒食所傷,功效極佳。簡要治療方法:治久積寒邪,食慾不振,嘔吐不止,寒邪停留在胃中。取半夏五兩,洗淨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兩白麵,用水和勻,切成棋子大小,用水煮至麵熟即可。用生薑、醋調和服用。古今驗方治喉痹:取半夏粉一寸,雞蛋一枚,打開雞蛋,去除蛋黃,放入少許苦酒,加入半夏粉,攪拌均勻,用環子固定雞蛋,放在炭火上煎煮,藥成後放入杯中,稍稍溫熱後服用。錢相公藥方治蠍子螫傷:取半夏用清水研磨塗抹患處,即可止痛。深師藥方:治傷寒病咳嗽不止。取半夏洗淨烘乾磨成粉,用生薑湯服用一錢。

子母秘錄:治小兒腹脹。半夏少許洗,搗末,酒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丸,生薑湯吞下。不瘥,加之,日再服。又若以火炮之為末,貼臍亦佳。又方:治五絕。一曰自縊,二曰牆壁壓,三曰溺水,四曰魘魅,五曰產乳。凡五絕,皆以半夏一兩,搗篩為末,丸如大豆,納鼻中愈。

心溫者,一日可治。產書:治產後運絕。半夏一兩,搗為末,冷水和丸如大豆,納鼻孔中即愈。此是扁鵲法。御藥院治膈壅風痰。半夏不計多少,酸漿浸一宿,溫湯洗五、七遍,去惡氣,日中曬乾,搗為末,漿水搜餅子,日中干之,再為末。每五兩入生腦子一錢,研勻,以漿水濃腳丸雞頭大。

白話文: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腹脹,可以用半夏洗淨搗成粉末,加入酒和成粟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丸,用生薑湯送服。若效果不佳,可加量,一天服用兩次。另外,可以用火炮研磨成粉末,貼在肚臍上也有效果。

同樣的書中,還記載治療五種急症的方法,包括自縊、被牆壁壓傷、溺水、魘魅(夢魘)和產乳。這五種急症都可以用半夏一兩搗成粉末,製成大豆大小的丸子,塞入鼻孔中治療。體溫正常的人,一天就能見效。

《產書》記載,治療產後氣血運行不暢,可以用半夏一兩搗成粉末,用冷水和成大豆大小的丸子,塞入鼻孔中即可治癒。這是扁鵲的醫法。

御藥院治療膈間壅塞、風痰,則用半夏不限量,浸泡在酸漿中一夜,用溫水洗五到七遍,去除異味,在太陽下曬乾,搗成粉末,用漿水和成餅狀,曬乾後再研成粉末。每五兩粉末中加入生腦子一錢,研磨均勻,用漿水調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

紗袋盛,通風處陰乾。每一丸,好茶或薄荷湯下。紫靈元君南嶽夫人內傳,治卒死。半夏末如大豆許,吹鼻中。

衍義曰:半夏,今人唯知去痰,不言益脾,蓋能分水故也。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制水。《經》曰:濕勝則瀉。一男子夜數如廁,或教以生薑一兩碎之,半夏湯洗,與大棗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時時呷,數日便已。

白話文:

將藥丸裝在紗袋裡,放在通風陰涼處陰乾。每次服用一丸,用好茶或薄荷湯送服。這是紫靈元君南嶽夫人內傳的治療猝死的秘方。取半夏末,大小如大豆,吹入鼻中。

半夏除了去痰,還具有益脾的作用,因為它能分水。脾臟厭惡濕氣,濕氣過重會使脾臟受阻,不能正常運化水液。《內經》說:「濕氣過盛則會導致腹瀉。」有一位男子夜裡經常上廁所,有人教他用生薑一兩,切碎後用半夏湯洗淨,再與大棗各三十枚,加水一升,放入瓷瓶中,慢火熬成濃湯,時時飲用,幾天後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