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

1. 卷第十

己酉新增衍義

2. 附子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踒(烏臥切)躄,攣膝痛,腳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利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胎,為百藥長。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冬月採為附子,春採為烏頭。(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甘草、黃耆、人參、烏韭。)

白話文:

烏頭味辛甘,性溫熱,有大毒。可以治療風寒咳嗽、邪氣入侵、溫暖脾胃、金瘡、破除症結、積聚血塊、寒濕導致的腳麻痺、膝蓋疼痛、腳冷無力、行走困難、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抽筋、腹瀉、強健筋骨、增強陽氣。此外,還有墮胎的功效,是百藥之長。烏頭生長在犍為山谷和廣漢地區。冬季採收稱作附子,春季採收稱作烏頭。烏頭的配伍藥物為地膽,忌諱蜈蚣,畏懼防風、黑豆、甘草、黃耆、人參和烏韭。

陶隱居云:附子,以八月上旬採,八角者良。凡用,三建皆熱灰微炮令拆,勿過焦,唯姜附湯生用之。俗方每用附子,皆須甘草、人參、生薑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附子醋浸,削如小指,納耳中,去聾。去皮炮令拆,以蜜塗上炙之,令蜜入內,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圖經文具側子條下。

陳藏器云:附子,無八角,陶強名之。古方多用八角附子,市人所貨,亦八角為名。雷公云:凡使,先須細認,勿誤用。有烏頭、烏喙、天雄、側子,木鱉子。烏頭少有莖苗,長身烏黑,少有旁尖。烏喙皮上蒼,有大豆許者,孕八、九個,周圍底陷,黑如烏鐵。宜於武火中,炮令皴坼,即劈破用。

白話文:

陶隱居說:附子,應該在八月上旬採收,八角形的附子品質最佳。凡是用附子,都要用熱灰微火炮製,使其裂開,不可過於焦黑,只有姜附湯可以生用。民間方劑每每使用附子,都需要搭配甘草、人參、生薑來制其毒性,這就是正確的用法。

現在根據陳藏器本草記載:附子可以用醋浸泡,削成小指大小,放入耳中,可以治療耳聾。去皮後用火炮製,使其裂開,用蜜塗在上面炙烤,讓蜜滲入內部,含在嘴裡,不要吞下汁液,可以治療喉痹。

圖經文具中「側子」條目下,陳藏器說道:附子並非一定有八角,陶隱居強加了一個「八角」的說法。古方中多使用八角附子,市面上販售的附子,也多以八角命名。雷公說:凡是用附子,都要仔細辨認,不要誤用。有烏頭、烏喙、天雄、側子、木鱉子,這些藥物容易混淆。烏頭很少有莖苗,長條形烏黑色,很少有旁尖。烏喙的皮上是蒼白色,有如大豆般大小的塊狀物,有八九個,周圍底部凹陷,黑如烏鐵。烏頭、烏喙要用武火炮製,使其裂開,然後再劈開使用。

天雄身全矮,無尖,周匝四面有附,孕十一個,皮蒼色即是天雄。宜炮皴拆後,去皮尖底用。不然,陰制用並得。側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顆附子,如棗核者是,宜生用。治風疹神妙。木鱉子,只是諸喙、附、雄、烏、側中毗槵者,號曰木鱉子,不入藥中用。若服,令人喪目。

若附子底平有九角,如鐵色,一個個重一兩,即是氣全,堪用。夫修事十兩,於文武火中炮令皴坼者去之,用刀刮上孕子,並去底尖,微細劈破,於屋下午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於中一宿。至明取出,焙乾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雜木火,只用柳木最妙。若陰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東流水並黑豆浸五日夜,然後漉出,於日中曬令乾用。凡使,須陰制去皮尖了,每十兩,用生烏豆五兩,東流水六升。

白話文:

天雄整體短小,沒有尖端,四周有附著物,總共孕育了十一個,皮色為蒼色的就是天雄。適合先經過烘烤、剝皮處理後使用。否則,可以陰乾使用。側子是附子旁邊的小塊附著物,形狀類似棗核,應生食。它對於治療風疹非常有效。木鱉子,指的是諸喙、附子、天雄、烏頭和側子中的一種,稱為木鱉子,不適用於藥物用途。如果服用,會導致失明。

若附子底部平坦且有九個角,呈鐵色,每個重一兩,這是氣質完全的附子,可用於藥用。修飾十兩的附子,在文武火中烘烤至裂開,然後用刀颳去懷孕的種子,並去除底部和尖端,稍微細劈,於屋下午地上挖一個深度約一尺的坑,放於其中過夜。到第二天早晨取出,烘乾後使用。若要烘烤,請使用柳木火,避免混雜其他木料。若使用陰乾方式,則生食去尖皮,薄片切好後,用東流水和黑豆浸泡五夜,然後濾出,再在太陽下晾乾後使用。使用時,必須先去皮尖,每十兩需加入生烏豆五兩,東流水六升。

聖惠方:治疔瘡腫甚者。用附子末,醋和塗之,干即再塗。《千金翼方》同。外臺秘要:療偏風半身不遂,冷癖疰。附子一兩生用,無灰酒一升,上㕮咀納於酒中,經一七日,隔日飲之,服一小合,瘥。千金翼:治大風,冷痰癖,脹滿諸痹等病。用大附子一枚重半兩者,二枚亦得,炮之酒漬,春冬五日,夏秋三日。

服一合,以瘥為度。日再服,無所不治。又方:治口噤卒不開。搗附子末納管中,開口吹喉中,瘥。百一方:治卒忤,停屍不能言,口噤不開。生附子末置管中,吹納舌下,即瘥。經驗方:嘔逆翻胃。用大附子一個,生薑一斤,細銼煮研如麵糊,米飲下之。經驗後方:治大人久患口瘡。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附子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例如疔瘡腫痛、偏風半身不遂、冷癖疰、大風、冷痰癖、脹滿諸痹、口噤不開、卒忤、嘔逆翻胃以及口瘡等。具体用法包括:用附子末醋和塗於疔瘡腫痛处;附子酒浸後服用,可治偏風半身不遂等;附子炮酒後服用,可治大風、冷痰癖等;附子末吹入喉中,可治口噤不開;附子末吹入舌下,可治卒忤;附子與生薑煮成糊状服用,可治嘔逆翻胃。

生附子為末,醋、面調,男左女右貼腳心,日再換。又方:治熱病,吐下水及下利,身冷脈微,發躁不止。附子一枚去皮臍,分作八片。入鹽一錢,水一升,煎半升,溫服,立效。斗門方治翻胃。用附子一個最大者,坐於磚上,四面著火漸逼碎,入生薑自然汁中,又依前火逼干,復淬之,約生薑汁可盡半碗許,搗羅為末。用粟米飲下一錢,不過三服瘥。

又方:治元臟傷冷及開胃。附子炮過,去皮尖,搗羅為未,以水兩盞,入藥二錢,鹽、蔥、棗、姜同煎,取一盞,空心服。大去積冷,暖下元,肥腸益氣,酒食無礙。簡要濟眾:治腳氣連腿腫滿,久不瘥方:黑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搗為散,生薑汁調如膏,塗敷腫上。藥干再調塗之,腫消為度。

白話文:

將生附子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調和,男性貼在左腳心,女性貼在右腳心,每天更換一次。另外一種方法:治療發熱、嘔吐、腹瀉、身體冰冷、脈搏微弱、煩躁不安的症狀。取一個附子,去皮和臍,切成八片,加入一錢鹽,一升水,煎煮至半升,溫熱服用,效果顯著。斗門方治療胃翻。取一個最大的附子,放在磚塊上,四面用火慢慢逼烤,使其碎裂,然後放入生薑汁中,繼續用火烤干,再浸泡在生薑汁中,重複此過程,直到生薑汁剩下一半左右,將附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粟米湯送服一錢,一般不超過三服即可痊癒。

還有一種方法:治療元氣虧損、寒氣入體和開胃。將附子炮製過後,去皮和尖端,搗碎過篩成粉末,取兩盞水,加入二錢藥粉,與鹽、蔥、棗、薑一起煎煮,取一盞空腹服用。可以驅除積寒,溫暖下焦,滋養腸胃,增強氣血,飲食無礙。簡要濟眾:治療腳氣導致腿部腫脹,長期不愈的方子:取一兩黑附子,去皮和臍,生用搗碎成散劑,用生薑汁調成膏狀,塗抹在腫脹處。藥膏幹了之後再調塗,腫消即可停止。

孫用和治大瀉霍亂不止。附子一枚重七錢,炮去皮臍,為末。每服四錢,水兩盞,鹽半錢,煎取一盞,溫服立止。張文仲療眼暴赤腫,磣痛不得開,又淚出不止。削附子赤皮末,如蠶屎,著眥中,以定為度。崔氏方療耳聾風,牙關急不得開方:取八角附子一枚,酢漬之三宿令潤,微削一頭納耳中,灸上十四壯,令氣通耳中,即瘥。孫兆口訣云治陰盛隔陽傷寒,其人必躁熱,而不欲飲水者是也。

宜服霹靂散:附子一枚,燒為灰存性,為末,蜜水調下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而汗出,乃愈。又方:治頭痛。附子炮,石膏煅,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茶、酒下半錢。修真秘旨:治頭風至驗。以附子一個,生去皮臍,用綠豆一合,同入銚子內,煮豆熟為度。

去附子服豆,即立瘥。每個附子,可煮五服,後為末服之。

白話文:

孙用和治疗严重的霍乱不止,用一枚重七钱的附子,炮制去皮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钱,用水两盏,盐半钱,煎煮至一盏,温热服用,立刻止住。张文仲治疗眼睛突然发红肿胀,疼痛难忍,无法睁开,还流泪不止。将附子的赤皮削下,研成如蚕屎般大小的粉末,放在眼角处,以适量为度。崔氏的方子治疗耳聋风,牙关紧闭无法张开,用一枚八角附子,用醋浸泡三天使其变软,轻轻削去一端,放入耳中,灸上十四壮,使热气流通耳中,即可痊愈。孙兆口诀说治疗阴盛隔阳的伤寒,患者必然躁热,而且不愿意喝水。

应该服用霹雳散:将一枚附子烧成灰烬,保存其药性,研成粉末,用蜜水调服,一剂即可痊愈。此方能够驱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发汗,就能痊愈。还有方子治疗头痛:将附子炮制,石膏煅烧,等量研成粉末。加入少许脑麝,用茶或酒送服半钱。修真秘旨:治疗头风非常有效。将一个附子,生去皮脐,用绿豆一合,一起放入锅中,煮到绿豆熟透为止。

吃完附子后食用绿豆,立刻就能痊愈。每个附子可以煮五剂,之后将剩余的附子研成粉末服用。

3. 烏頭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

射罔,味苦,有大毒。療屍疰症堅,及頭中風痹痛。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

臣禹錫等謹按中蠱通用藥云:射罔,溫,大熱。

烏喙(音諱),味辛,微溫,有大毒。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制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又墮胎。生朗陵山谷,正月、二月採,陰乾。長三寸以上為天雄。(莽草為之使,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

白話文:

【性質】此藥味辛、甘,溫度或大熱,具備強烈毒性。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和風寒所引起的不適,能促進出汗、祛除寒濕,對骨節疼痛、咳嗽、胸部冷痰、消化不良、腹部寒冷疾病、肚臍痛、肩背疼痛、難以彎腰等病症有效。它還可以消除眼睛疼痛,並能延長視力。此外,此藥具有墮胎功效。其濃縮液稱為「射罔」,能殺死禽獸。

【射罔】此藥味苦,具有強烈毒性。適用於治療屍癥、癥瘕,以及頭部風寒所引起的疼痛。別名包括奚毒、即子、烏喙。

【臣禹錫等謹按】中蠱通用藥物中提到:射罔的性質為溫和、大熱。

【烏喙】此藥味辛,溫度微熱,具有強烈毒性。適用於治療風濕病,特別是男性腎虛導致的陰囊瘙癢、寒熱交織、關節疼痛,能緩解腰部疼痛、行走困難,對於膿腫結塊也有療效。同時,它也具有墮胎作用。烏喙生長在朗陵的山谷中,一月、二月採收,陰乾後使用。長度超過三寸的烏喙被稱為「天雄」。

【使用注意】使用烏喙時應小心,因為它具有強烈毒性,應避免過量使用。它與莽草相輔相成,但需注意它會與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芨、藜蘆產生反應。

陶隱居云:今採用四月烏頭與附子同根,春時莖初生。有腦形似烏鳥之頭,故謂之烏頭。有兩歧,共蒂狀如牛角,名烏喙。喙即烏之口也。亦以八月採,搗笮莖取汁,日煎為射罔。獵人以敷箭,射禽獸,中人亦死,宜速解之。唐本注云:烏喙,即烏頭異名也。此物同苗,或有三歧者,然兩歧者少。

縱夫雄、附子有兩歧者,仍依本名。如烏頭兩歧,即名烏喙,天雄、附子若有兩歧者,復云何名之?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烏頭一名莨,一名千秋,一名毒公,一名果負,一名耿子。神農、雷公、桐君、黃帝:甘,有毒。正月始生,葉厚,莖方中空,葉四四相當,與蒿相似。

白話文:

陶隱居說道:現在採用的四月烏頭和附子,同根生長,春天時莖剛長出來。烏頭長有腦袋,形狀像烏鴉的頭,所以稱為烏頭。烏頭有兩個分叉,共生於一個根莖,形狀像牛角,稱為烏喙。喙就是烏鴉的嘴巴。八月也採收烏頭,搗碎莖部取汁液,每天煎煮成射罔。獵人用它塗抹在箭頭上,射殺禽獸,如果射中人也會致死,要趕緊解毒。唐朝本草註解說:烏喙是烏頭的別名。這種植物同根生長,有的有三個分叉,但是只有兩個分叉的比較少。

即使是天雄、附子有兩個分叉,還是要依據原本的名字。就像烏頭有兩個分叉就叫做烏喙,天雄、附子如果有兩個分叉,又該怎麼命名呢?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查閱了吳氏的說法,他認為烏頭又叫做莨、千秋、毒公、果負、耿子。神農、雷公、桐君、黃帝都說烏頭味甘,有毒。正月開始生長,葉片厚實,莖方中空,葉子四個四個相對生長,跟艾蒿很像。

又云烏喙,神農、雷公、桐君、黃帝:有毒。十月採。形如烏頭,有兩歧,相合如烏之喙,名曰馬喙也。所畏、惡、使,盡與烏頭同。爾雅云:芨,董草。注:即烏頭也,江東呼為堇(音靳)。崔實四民月令云:三月可採烏頭。藥性論云:烏頭,使,遠志為之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熱,有大毒。

能治惡風憎寒,濕痹逆氣,冷痰包心,腸腹㽲痛,痃癖氣塊,益陽事,中風洗洗惡寒,除寒熱,主胸中痰滿,冷氣,不下食,治咳逆上氣,治齒痛,破積聚寒,主強志。又云烏喙,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熱。能治男子腎氣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治寒熱癰腫歲月不消者。

白話文:

烏喙,古籍記載有毒,十月採收。形狀像烏頭,分叉成兩半,合在一起像烏鴉的喙,因此得名馬喙。烏喙的忌諱、功效和烏頭相同。《爾雅》中記載,芨就是董草,也就是烏頭,江東地區稱之為堇。崔實的《四民月令》記載,三月可採收烏頭。《藥性論》記載,烏頭的使藥是遠志,忌諱豉汁,性味苦辛,大熱,有毒。

烏喙能治療惡風憎寒、濕痹逆氣、冷痰包心、腸腹疼痛、痃癖氣塊,增強陽事,中風惡寒,去除寒熱,主治胸中痰滿、冷氣、不思飲食,治療咳嗽逆氣上衝,治牙痛,破除積聚寒氣,增強意志力。此外,烏喙還能治療男子腎氣衰弱、陰汗,主治風溫濕邪引起的疼痛,治療寒熱癰腫久治不愈。

陳藏器云:射罔本功外。主瘻瘡,瘡根結核,瘰癧,毒腫及蛇咬。先取藥塗肉四畔,漸漸近瘡,習習逐病至骨。瘡有熟膿及黃水出,塗之。若無膿水,有生血,及新傷肉破,即不可塗,立殺人。亦如殺走獸,敷箭鏃射之,十步倒也。日華子云:土附子,味㿌、辛,熱,有毒。

生去皮,搗濾汁澄清,旋添,曬乾取膏,名為射罔。獵人將作毒箭使用,或中者,以甘草、藍青、小豆葉、浮萍,冷水、薺苨,皆可御也。

圖經文具側子條下。

白話文:

陳藏器說:射罔原本用於外療。主要用於治療瘻瘍、瘡根結核、瘰癧、毒腫以及被蛇咬傷。在使用前,應先將藥物塗抹在離瘡口四周的健康組織上,然後逐步接近瘡口,持續地把病痛引向骨髓。如果瘡口有熟膿或黃水流出,可以塗抹藥物。但如果沒有膿液或黃水,而是新生血液或傷口處的新鮮組織破損,則不應塗抹藥物,否則會立即致人死亡。這就像射殺走獸一樣,需要將藥物敷在箭頭上,射擊時十步內即可倒地。

日華子說:土附子,味道苦辛,性熱,具有毒性。

生長時需去除皮層,後進行搗碎、過濾,取得清澄的汁液,再加入新的汁液,晾曬乾燥,得到的膏狀物就是射罔。獵人常將其製成毒箭使用,如果被毒箭傷害,可用甘草、藍青、小豆葉、浮萍、薺苨等與冷水混合,或是使用薺苨,都可以對抗射罔的毒性。

相關圖解和說明詳情請參照側子的條目。

聖惠方:治風,腰腳冷痹疼痛。用川烏頭三分去皮臍。生搗羅,釅醋調塗於故帛上敷之,須臾痛止。又方:治久疥癬方:用川烏頭七枚,生用搗碎,以水三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洗之。外臺秘要:治頭風頭痛。臘月烏頭一升,炒令黃,末之,絹袋盛,酒三升浸,溫服。

千金方:治耳鳴如流水聲,耳癢及風聲,不治久成聾。全烏頭一味,掘得承濕削如棗核大,塞耳。旦易夜易,不過三日愈。又方:治沙蝨毒,以射罔敷之佳。經驗方:治一切冷氣,去風痰,定遍身疼痛。益元氣,強精力,固精益髓,令人少病。

川烏頭一斤,用五升許大瓷缽子盛,以童子小便浸,逐日添注任令溢出,浸二七日,其烏頭通軟,揀去爛壞者不用,余以竹刀切破,每個作四片,卻用新汲井水淘七遍後浸之,每日換。七日通前浸二十一日,取出焙乾,其藥潔白,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鹽湯,酒下,少粥飯壓之。

白話文:

聖惠方:治療風寒引起的腰腿冷痛,可以用川烏頭三分,去除皮和臍,生搗研磨成粉,用濃醋調和後敷在舊布上,貼敷患處,很快疼痛就會停止。另一個方法:治療久治不愈的疥癬,可以用川烏頭七枚,生用搗碎,用三碗水煎煮成一碗,去渣,溫熱洗患處。

外臺秘要:治療頭風頭痛,可以用臘月採摘的烏頭一升,炒至黃色,研磨成粉,裝在絹袋裡,用三升酒浸泡,溫熱服用。

千金方:治療耳朵裡有流水聲、耳癢或風聲,但沒有久病成聾的,可以用全烏頭,挖出來後削成棗核大小,塞入耳朵。每天早晚各換一次,最多三日便可痊癒。另一個方法:治療沙蝨毒,用射罔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經驗方:治療一切寒氣,去除風痰,緩解全身疼痛,補充元氣,增強精力,固精益髓,讓人少生病。用川烏頭一斤,裝在五升左右的大瓷盆裡,用童子尿浸泡,每天添注尿液,讓它溢出,浸泡二十七天,直到烏頭軟化,挑出爛掉的部分不要,剩下的用竹刀切成四片,用新汲取的井水淘洗七遍後浸泡,每天換水。浸泡七天後再繼續浸泡二十一天,取出後烘乾,藥材就會變得潔白,研磨成粉,用酒煮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並用少許粥飯壓住。

如冷氣稍盛,加丸數服之。經驗後方:治痢獨聖丸:川烏頭一個好者,柴灰火燒煙欲盡取出,地上盞子合,良久,細研,用酒,蠟丸如大麻子,每服三丸。赤痢用黃連、甘草、黑豆煎湯放冷吞下;如白,用甘草、黑豆煎湯放冷吞下;如瀉及肚疼,水吞下。每於空心服之,忌熱物。

梅師方:治蛇虺螫人,以射罔塗螫處,頻易。又方:治婦人血風虛冷,月候不勻,或即腳手心煩熱,或頭面浮腫頑麻。川烏頭一斤,清油四兩,鹽四兩,一處鐺內熬令裂。如桑椹色為度,去皮臍,五靈脂四兩,合一處為末,入臼中搗令勻後,蒸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鹽湯下二十丸,亦治丈夫風疾。

白話文:

如果感覺冷氣有點重,就多服用幾丸藥。治療痢疾的聖藥丸:用一個好的川烏頭,用柴灰火燒至煙快滅時取出,用盞子蓋住,放置一段時間,再細細研磨,用酒做成蠟丸,大小如大麻子,每次服用三丸。赤痢用黃連、甘草、黑豆煎湯放涼後服用;如果是白痢,就用甘草、黑豆煎湯放涼後服用;如果是拉肚子肚子痛,就用涼水服用。每次空腹服用,忌食熱物。

梅師方:治療蛇或虺咬傷,用射罔塗抹傷口,並頻繁更換。另外,治療婦女血風虛冷,月經不調,或手腳心發熱,或頭面浮腫麻木。用川烏頭一斤,清油四兩,鹽四兩,一起放在鍋裡熬煮至裂開,顏色像桑椹即可,去除皮和臍,加入五靈脂四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放入臼中搗勻,再用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像梧桐子。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二十丸,也可以治療男性風疾。

又方:補益元藏,取飲食,壯筋骨。二虎丸:烏頭、附子各四兩,釅醋浸三宿,取出切作片子,穿一小坑,以炭火燒令通赤,用好醋三升,同藥傾入熱坑子內,盆合之,經一宿取出,去砂土,用好青鹽四兩,研與前藥同炒,令赤黃色,杵為末,醋、麵糊丸如梧子大。空心冷酒下十五丸,鹽湯亦得,婦人亦宜。

又方:療癱緩風,手足嚲曳,口眼喎斜,語言蹇澀,履步不正,神驗。烏龍丹:川烏頭去臍了,五靈脂各五兩,右為末,入龍腦、麝香研令細勻,滴水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薑汁研化,次暖酒調服之,一日兩服,空心、晚食前服。治一人只三十丸,服得五、七丸,便覺抬得手,移得步,十丸可以自梳頭。

白話文:

此外,還有個補益元氣、強健筋骨的方子,叫做二虎丸:將烏頭、附子各取四兩,浸泡在濃醋中三天,取出切成片狀,在每片上鑽個小洞,用炭火燒至通紅,再將三升好醋和藥材一起放入熱坑中,用盆蓋住,放置一夜後取出,去砂土,加入四兩研磨好的精鹽,與藥材一起炒至赤黃色,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冷酒送服十五丸,用鹽湯送服也行,婦女也適用。

另一個方子則是用來治療癱瘓、風寒痺痛,手腳麻木無力、口眼歪斜、言語遲鈍、步履不穩等症状,非常有效,叫做烏龍丹:將川烏頭去除臍部、五靈脂各取五兩,研磨成粉末,加入龍腦和麝香,研磨至細膩均勻,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先用生薑汁研化,再用溫酒調服,一天兩次,空腹或晚飯前服用。一人只需服用三十丸,服用五到七丸便能感覺到手脚抬得起來,能行走,服用十丸就能自行梳頭。

勝金方:治蠍蜇。烏頭末少許,頭醋調敷之。靈苑方:治馬汗入瘡,腫痛漸甚,宜急療之,遲則毒深難理。以生烏頭末敷瘡口,良久有黃水出,立愈。初虞世治陷甲,割甲成瘡,連年不瘥。川烏頭尖、黃柏等分,為末,洗了貼藥。修真秘訣治瀉痢。三神丸:草烏頭三兩,一兩生;一兩熟炒;一兩燒存性。

研為末,以醋、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服。瀉用井花水;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生薑甘草湯下。孫兆口訣治陰毒傷寒,手足逆冷,脈息沉細,頭疼腰重,兼治陰毒咳逆等疾。川烏頭、乾薑等分,上為粗散,炒令轉色,放冷再搗為細散。每一錢,水一盞,鹽一撮,煎取半盞,溫服。

白話文:

勝金方:治蠍蜇

**治蠍子蜇傷:**取烏頭末少許,用醋調和後敷在傷口上。

灵苑方:治馬汗入瘡

**治馬汗進入傷口,腫痛逐漸加重,應及時治療,拖延則毒深入難以處理。**用生烏頭末敷在傷口上,過了一段時間後,會出現黃色液體,病症即可痊癒。

初虞世治陷甲

**初虞世治治嵌甲(指甲嵌入肉中):**將指甲割開成傷口,多年未癒。取川烏頭尖和黃柏等量,研磨成粉末,洗淨後敷在傷口上。

修真秘訣治瀉痢

**治腹瀉痢疾:**用三神丸:草烏頭三兩,其中一兩生用,一兩炒熟,一兩燒至存性。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空腹服用。腹瀉用井水服用;赤痢(紅色痢疾)用甘草湯服用;白痢(白色痢疾)用乾薑湯服用;赤白痢(紅色和白色混合的痢疾)用生薑甘草湯服用。

孫兆口訣治陰毒傷寒

**孫兆口訣治陰寒邪氣引起的傷寒,症狀包括手腳冰冷、脈搏沉細、頭痛、腰沉重,並可治療陰寒邪氣引起的咳嗽逆氣等疾病。**取川烏頭和乾薑等量,研磨成粗粉,炒至顏色改變,放涼後再研磨成細粉。每次取一錢,用一碗水和一小撮鹽,煎至半碗,溫服。

古今錄驗:治癰攻腫,若有息肉突出者。烏頭五枚,以苦酒三升,漬三日,洗之,日夜三、四度。楊氏產乳療耳鳴無晝夜。烏頭燒作灰,菖蒲等分為末,綿裹塞耳中,日再用,效也。唐·李寶臣為妭人置堇於液,寶臣飲之即喑,三日死。唐·武后置堇於食,賀蘭氏食之,暴死。

衍義曰:烏頭、烏喙、天雄、附子、側子,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長短、似像而名之。後世補虛寒,則須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圓,大及半兩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風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熱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烏頭、附子之大略如此。餘三等,則量其材而用之。其炮製之法,經方已著。

白話文:

治療癰腫,如果長出息肉,可以用五枚烏頭,浸泡在三升苦酒中,浸泡三天,用它清洗患處,每天洗三到四次。楊氏產乳後耳朵鳴響,沒有晝夜之分,可以用烏頭燒成灰,與菖蒲等量研磨成粉,用棉花包裹塞入耳朵,一天使用兩次,有效果。唐朝李寶臣給人下毒,在酒裡放了烏頭,李寶臣喝了之後就啞了,三天後就死了。唐朝武則天在食物裡放了烏頭,賀蘭氏吃了之後,就暴死了。

烏頭、烏喙、天雄、附子、側子,這五種都是同一個植物,只是因為大小、長短、外觀不同而取了不同的名字。後世用來治療虛寒,就要用附子,而且要選取端正而圓的,重量達到半兩以上的,這樣藥效才完整,不至於過於猛烈。風寒疾病則多用天雄,也要選取大的,因為天雄尖角多熱性,不容易往下走,所以要用它來散寒。這就是烏頭、附子的主要用法。其他三種,則要根據它們的品質來使用。炮製方法,醫書上已經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