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五 (6)
卷第五 (6)
1. 砒霜
今俗醫乃不究其理,即以所燒霜用,服之必吐下,因此幸有安者,遂為定法,爾後所損極多,不可不慎也。初取飛燒霜時,人在上風十餘丈外立,下風所近草木皆死。又多見以和飯毒鼠,若貓、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過於射罔遠矣。可不察之。又衡山所出一種,力差劣於信州者云。
衍義曰:砒霜,瘧家或用,才過劑,則吐瀉兼作,須濃研綠豆汁,仍兼冷水飲,得石腦油即伏。今信州鑿坑井,下取之。其坑常封鎖,坑中有濁綠水,先絞水盡,然後下鑿取。生砒謂之砒黃,其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謂石非石,謂土非土,磨研酒飲,治癖積氣有功。才見火,更有毒,不可造次服也。
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圖經》言大塊者,其大塊者已是下等,片如細屑者極下也。入藥當用如乳尖長者,直須詳謹。
白話文:
現在的民間醫生不研究藥理,直接拿燒製過的砒霜來用,吃了必定會上吐下瀉。有些人因此僥倖平安無事,就把它當成固定的用法。但之後因此受害的人非常多,不能不謹慎啊!當初燒製砒霜時,人要在上風處十幾丈外站立,下風處附近的草木都會枯死。也常見到用砒霜拌飯毒老鼠,如果貓、狗吃了毒死的老鼠也會死,它的毒性比射罔這種毒藥還強多了。難道能不仔細考察嗎?又聽說衡山出產的一種砒霜,藥力比信州產的差一些。
補充說明:砒霜,瘧疾患者有時會用到,但只要稍微過量,就會上吐下瀉,必須趕快濃磨綠豆汁,同時配著冷水喝,如果能得到石腦油就能解毒。現在信州開鑿坑井,下去採取砒霜。那些坑井常常是封鎖起來的,坑裡有混濁的綠色水,要先將水抽乾,然後才能下去開鑿採取。生的砒霜叫做砒黃,顏色像牛肉,有的帶有淡白色的紋路,說它是石頭又不是石頭,說它是土又不是土,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對治療癖積氣有功效。但只要遇到火,毒性會更強,不能隨便服用。
提取砒霜的方法:將生的砒霜直接放在火上,用器皿蓋住,讓砒霜的煙向上飄飛,附著在覆蓋的器皿上,然後凝結,一團團向下垂落,像乳汁一樣。尖長的是最好的,平短的次之。《圖經》上說大塊的,所謂的大塊已經是下等貨色,像細屑一樣的就更差了。入藥應該使用像乳汁一樣尖長的那種,一定要非常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