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3)

1. 補骨脂

味辛,大溫,無毒。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及婦人血氣墮胎。一名破故紙。生廣南諸州及波斯國。樹高三、四尺,葉小似薄荷。其舶上來者最佳。(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婆固脂,一名破故紙。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濕,逐諸冷痹頑,止小便利,腹中冷。日華子云:興陽事,治冷勞,明耳目。南蕃者色赤,廣南者色綠。入藥微炒用。又名胡韭子。

圖經曰:補骨脂,生廣南諸州及波斯國,今嶺外山阪間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莖高三、四尺,葉似薄荷,花微紫色,實如麻子,圓扁而黑。九月採。或去胡韭子也。胡人呼若婆固脂,故別名破故紙。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於唐·鄭相國。自敘云:予為南海節度,年七十有五。

白話文:

婆固脂,又名破故紙,味辛溫,無毒。可用於治療五勞七傷、風寒虛冷、骨髓損傷、腎虛精漏以及婦女血氣不調、墮胎等症狀。原產於廣南諸州和波斯國,植株高三、四尺,葉子小巧,形似薄荷,其中舶來品品質最佳。

婆固脂味苦辛,能治男子腰痛、膝蓋冰冷、囊濕、驅除寒痹頑疾、止小便頻數、腹中寒涼。據說可以增強陽氣,治療虛勞,明目清耳。產自南方的婆固脂顏色偏紅,廣南產的則偏綠。入藥需微炒後使用。婆固脂又名胡韭子。

古籍記載,補骨脂生長於廣南諸州和波斯國,嶺南山間亦有產出,但品質不及舶來品。植株高三、四尺,葉子形似薄荷,花呈淡紫色,果實圓扁,形似麻子,顏色黑褐。九月採收。補骨脂又名胡韭子,胡人稱之為婆固脂,因此又名破故紙。現代人常用補骨脂與胡桃搭配服用,此法源於唐朝鄭相國。鄭相國自述,他在擔任南海節度使時,年逾七十五歲,曾用此法治病。

越地卑濕,傷於內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服乳石補益之藥,百端不應。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舶主李摩訶,知予病狀,遂傳此方並藥。予初疑而未服,摩訶稽顙固請,遂服之。經七、八日而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神驗。十年二月,罷郡歸京,錄方傳之。破故紙十兩,淨擇去皮洗過,搗篩令細,用胡桃瓤二十兩,湯浸去皮,細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蜜和,攪令勻如飴糖,盛於瓷器中。旦日以暖酒二合,調藥一匙服之,便以飯壓。

如不飲人,以暖熟水調亦可。服彌久則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添筋骨。但禁食芸臺、羊血,余無忌。此物本自外蕃隨海舶而來,非中華所有。蕃人呼為補骨鴟,語訛為破故紙也。《續傳信方》載其事,其義頗詳,故並錄之。

白話文:

我因長期居住在潮濕的南方,導致內外虛損,百病叢生,陽氣衰敗,服用各種補益藥物也無效。元和七年,訶陵國的船主李摩訶得知我的病情,便傳授給我這個方子和藥物。起初我懷疑不敢服用,摩訶再三懇請,我才勉強服用。七、八天後,我便感到藥效顯著。此後我經常服用,效果神奇。十年二月,我卸任回京,便將這個方子記錄下來,傳授給後人。取破故紙十兩,去除皮洗淨,搗碎過篩,加入胡桃瓤二十兩,用湯浸泡去皮,研磨成泥,再與破故紙粉末混合,用蜂蜜調和,攪拌均勻,製成飴糖狀,裝入瓷器中。每天早晨用溫酒兩合調服一匙藥,再用飯壓服。若不飲酒,可以用溫水調服亦可。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添筋骨。但忌食芸臺和羊血,其他食物則無忌。此物原本是從海外舶船上帶來的,非中華所有。番人稱之為補骨鴟,因語音訛傳而稱為破故紙。這件事記載於《續傳信方》,其中詳述了功效,故將其記錄下來。

海藥云:惡甘草。雷公云: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後漉出,卻用東流水浸三日夜,卻蒸。從巳至申出,日乾用。經驗後方:治腰疼神妙。用破故紙為末,溫酒下三錢匕。又方: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下元久冷,烏髭鬢,一切風病,四肢疼痛,駐顏壯氣。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干。

卻用烏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聲絕,即播去,只取補骨脂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早辰溫酒、鹽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海藥書上說甘草對海藥有不好的影響。雷公說海藥性燥毒,使用時要先用酒浸泡一晚,濾出後再用東流水浸泡三晝夜,然後蒸熟。從巳時到申時取出,曬乾備用。經驗方中記載,海藥對治療腰痛效果極佳,可用破故紙研磨成粉末,溫酒送服三錢。另外還有一方,可治療男女五勞七傷、下元久寒、烏鬚鬢、各種風病、四肢疼痛、駐顏壯氣,方法是將補骨脂浸泡在酒中一晚後晾乾,再用烏油麻和炒至麻子聲消失,去除麻子,只取補骨脂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早起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二十丸。

2. 零陵香

味甘,平,無毒。主惡氣疰心腹痛滿,下氣。令體香,和諸香作湯丸用之,得酒良。生零陵山谷。葉如羅勒。《南越志》名燕草,又名薰草,即香草也。《山海經》云:薰草,麻葉方莖,氣如蘼蕪。可以止癘,即零陵香也。(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薰草,明目止淚,療泄精,去邪惡氣,傷寒頭疼。一名蕙草,生下濕地,三月採,陰乾。脫節者良。按:薰草,即蕙根也。葉如麻,兩兩相對,此即是零陵香也。日華子云:治血氣腹脹,酒煎服莖、葉。

白話文:

零陵香味甘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惡氣、心腹疼痛、腹脹、下氣,以及使人體散發香氣。可以與其他香料一起製成湯丸服用,佐酒更佳。零陵香生長在零陵山谷,葉子形狀像羅勒。根據《南越志》,零陵香又稱為燕草或薰草,也就是香草。《山海經》記載,薰草葉子形狀像麻葉,莖方,氣味像蘼蕪,可以止癘。

陳藏器認為,薰草可以明目止淚、治療泄精、去除邪惡之氣、緩解傷寒頭疼。薰草又名蕙草,生長在潮濕的土地上,三月採摘,陰乾後藥效更佳。脫節的薰草藥效最好。陳藏器認為,薰草即蕙根,葉子像麻葉,兩兩相對,就是零陵香。日華子則認為,零陵香可以治療血氣腹脹,可以用酒煎服莖葉。

圖經曰:零陵香,生零陵山谷,今湖嶺諸州皆有之,多生下濕地。葉如麻,兩兩相對,莖方,氣如蘼蕪,常以七月中旬開花,至香,古所謂薰草是也。或云蕙草,亦此也。又云:其莖、葉謂之蕙,其根謂之薰。三月採,脫節者良。今嶺南收之,皆作窟灶以火炭焙乾,令黃色乃佳。

江淮間亦有土生者,作香亦可用,但不及湖嶺者芬薰耳。古方但用薰草,而不用零陵香。今合香家及面膏、澡豆諸法皆用之,都下市肆貨之甚多。

唐本注:生水山間,可和諸香,煮汁飲之亦宜。合衣中香。海藥云謹按《山海經》生廣南山谷,陳氏云:地名零陵,故以地為名。味辛,溫,無毒。主風邪衝心,牙車腫痛,虛勞疳䘌。凡是齒痛煎含良。得升麻、細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氣喘。

衍義曰:零陵香,至枯乾猶香,人藥絕可用。婦人浸油飾發,香無以加,此即蕙草是也。

白話文:

零陵香原產於零陵山谷,現在湖嶺一帶都有,多生長在潮濕的低洼地。葉子像麻葉,兩兩相對生長,莖呈方形,散發著像蘼蕪一樣的香味。七月中旬開花,香味濃郁,古人所說的薰草就是它。有人說蕙草也是指它,還有說莖葉稱為蕙,根部稱為薰。三月採收,脫節的品質最好。嶺南地區收穫後,會用土窯炭火烘乾,直到呈黃色為佳。

江淮地區也有生長的,可以用來製作香料,但香味不及湖嶺產的濃郁。古代藥方只用薰草,不用零陵香。現在香料店和製作面膏、澡豆等產品都會用到零陵香,市面上銷量很大。

古書記載,零陵香生長在山間水邊,可以和其他的香料一起使用,煮水喝也很不錯,也可以放在衣服裡增添香氣。根據《山海經》,零陵香產於廣南山谷,因為地名為零陵,所以以此命名。性溫味辛,無毒。可以治療風邪入心、牙齒腫痛、虛勞疳疾等症狀。牙痛時可以用它煎水含漱。與升麻、細辛搭配效果更好,但不能服用過多,會導致氣喘。

零陵香即使枯乾了也依然芳香,藥用價值很高。婦女可以用它浸泡香油來護髮,香味無與倫比。這正是蕙草。

3. 縮沙蜜

味辛,溫,無毒。主虛勞冷泄,宿食不消,赤白泄痢,腹中虛痛,下氣。生南地。苗似廉姜,形如白豆蔻,其皮緊厚而皺,黃赤色,八月採。(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縮沙蜜,君,出波斯國。味苦、辛。能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穀,溫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虛羸。方曰:熬末,以羊子肝薄切,用末逐片糝,瓦上焙乾為末,入乾薑末。飯為丸。日二服五十丸。又方:炮附子末、乾薑、厚朴、陳橘皮等分為丸,日二服四十丸。

白話文:

縮沙蜜性味辛溫,無毒。主要功效為治療虛勞、冷泄、宿食不消、赤白泄痢、腹中虛痛、下氣等症。生長於南方地區,外形像廉姜,形狀似白豆蔻,皮質緊厚且皺,呈現黃赤色,八月採收。縮沙蜜出產於波斯國,味苦辛,能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穀,溫暖脾胃,治療冷滑下痢不禁,虛羸。可將縮沙蜜熬成粉末,與羊子肝薄切片混合,放在瓦片上焙乾,研成粉末,再加入乾薑末,製成丸劑,每日服用兩次,每次五十丸。此外,亦可將炮附子、乾薑、厚朴、陳橘皮等分研成粉末製成丸劑,每日服用兩次,每次四十丸。

陳藏器云:縮沙蜜,味酸。主上氣咳嗽,奔豚鬼疰,驚癇邪氣,似白豆蔻子。嵩陽子曰:止痢。味辛、香。日華子云: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能起酒香味。

圖經曰:縮沙蜜,生南地,今唯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薑,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以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實,五、七十枚作一穗,狀似益智,皮緊厚而皺如慄文,外有刺,黃赤色。皮間細子一團,八漏,可四十餘粒,如黍米大,微黑色,七月、八月採。

海藥云:今按陳氏,生西海及西戎諸國。味辛,平,咸。得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等良。多從安東道來。孫尚藥治婦人妊娠偶因所觸或墜高傷打,致胎動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縮沙不計多少,熨斗內盛,慢火炒令熱透,去皮用仁,搗羅為末,每服二錢,用熱酒調下。須臾覺腹中胎動處極熱,即胎已安。神效。

白話文:

陳藏器說:縮沙蜜,味道酸。主要治療上氣咳嗽、奔豚鬼疰、驚癇邪氣,形狀像白豆蔻。嵩陽子說:可以止痢。味道辛辣,香氣濃郁。日華子說:可以治療一切氣病、霍亂轉筋、心腹痛,能讓酒味更濃郁。

圖經記載:縮沙蜜,生長在南方,現在只有嶺南山澤間才有。苗莖像高良薑,高三、四尺。葉子青綠色,長八、九寸,寬半寸左右。三月、四月在根部開花,五、六月結果,一穗有五、七十枚,形狀像益智,果皮緊密厚實,皺紋像栗子,表面有刺,顏色黃赤。果皮中包裹着一團細小的種子,有八個縫隙,大約有四十多粒,大小像黍米,顏色略帶黑色,七月、八月採收。

海藥記載:根據陳藏器說法,縮沙蜜生長在西海和西戎諸國。味道辛辣,性平,帶鹹味。與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等藥材相配效果更佳。大多數從安東道運來。孫尚藥用縮沙蜜治療婦女懷孕時因意外碰撞或從高處墜落而導致胎動不安、腹痛難忍的病症。不計數量,將縮沙蜜放入熨斗中,用小火慢慢炒至熱透,去除果皮,留下種子,搗碎過篩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服用後不久,就會感覺到胎動的地方非常熱,表示胎兒已經安穩了。效果非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