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五 (1)
卷第五 (1)
1. 卷第五
己酉新增衍義
白話文:
己酉年新增的醫案闡述與心得。
2. 伏龍肝
味辛,微溫。主婦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陶隱居云: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取搗篩,合葫塗癰,甚效。以灶有神,故號為伏龍肝。並以迂隱其名爾。今人又用廣州鹽城屑,以療漏血,瘀血,亦是近耳之土,兼得火燒之義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伏龍肝,單用亦可,味鹹,無毒。末與醋調塗癰腫。蕭炳云:釜月中墨,一名釜臍上墨。
陳藏器云:灶中土及四交道土,合末以飲兒,闢夜啼。日華子云:伏龍肝,熱,微毒。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兒夜啼。
圖經文具石灰條下。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灶下土。其伏龍肝,是十年以來灶額內火氣積,自結如赤色石,中黃,其形貌八稜,取得後細研,以滑石水飛遇兩遍,令乾,用熟絹裹卻,取子時安於舊額內一伏時,重研了用。聖惠方:治小兒臍瘡久不瘥,用伏龍肝敷之。外臺秘要:救急治心痛,冷熱。
伏龍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服,又方:治癰腫。伏龍肝以蒜和作泥塗,用布上貼之,如干,則再易。千金方:治風痱者,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方:伏龍肝五升,以水八升,和攪取汁飲之,能盡為善。又方:治諸腋臭。伏龍肝燒作泥敷之,立瘥。又方:治鬼魘不悟,取伏龍肝末鼻中。
又方:治中風,心煩恍惚,或腹中痛滿,或時絕而復甦者。取釜下土五升,搗末,以冷水八升和之,取汁盡服之。口已噤者,強開以筒灌之,使得下入,便愈,甚效。又方:發背欲死方:伏龍肝末,以酒調,厚敷其上,瘡口乾即易,不日平復。又方:小兒卒重舌。釜下土,苦酒和塗舌下。
又方:灸瘡痛腫,急痛。灶中黃土水煮,令熱淋渫之,即良。千金翼:治狂癲不識人。以水服伏龍肝方寸匕,日進三。肘後方:治諸疽發背及乳房。釜下土搗取末,雞子中黃和塗之,佳。簡要濟眾:治小兒丹毒從臍中起方:伏龍肝是年深灶下黃土,研為末,以屋漏水和如糊,敷患處,干即再敷,以瘥為度,用新汲水調亦得。廣利方治吐血,鼻衄不止。
伏龍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頓服。傷寒類要:妊娠熟病方:以水調伏龍肝一雞子許服之。又方:妊娠遭時疫熱病,令子不墮。灶下土,水和塗臍,干又塗之,以酒調亦妙。十全博救方:治子死腹中,其母氣欲絕,不出方:伏龍肝三錢匕,以水調下,其土當兒頭上戴出,甚妙。子母秘錄:小兒赤遊,行於身上下,至心即死。
伏龍肝末,和雞子白塗,干即易。又方:小兒尿灰瘡。伏龍肝和雞子白塗之。產寶:治胞衣不出。取灶下土一寸,研碎,用好醋調令相得,納於臍中。續取甘草湯三、四合服之,出。賈相公進過牛經,牛類、血者。取灶中黃土二兩,酒一升,煎候冷灌之,立瘥。楊氏產乳:療患時行,令胎不損。
白話文:
伏龍肝味辛微溫,主治婦女崩漏、吐血、下血、咳嗽氣逆,並能止血、消腫解毒。
陶弘景認為伏龍肝是灶膛底部長期受火燻的黃土。將其搗碎過篩,用胡麻油調和塗抹癰腫,療效甚佳。因灶中常被認為有神靈,故名伏龍肝,此名帶有隱晦之意。現代也有人用廣州鹽城產的土屑治療漏血、瘀血等症,因其也是長期受火氣燻烤的土,與伏龍肝有相似之處。 禹錫等人在《藥性論》中記載:伏龍肝單獨使用亦可,味鹹無毒,研末與醋調和塗敷癰腫。蕭炳稱之為釜底的黑色物質,也稱釜臍上墨。
陳藏器認為灶中之土和四個牆角交匯處的土,研末給小孩服用,可治夜啼。日華子記載:伏龍肝性熱微毒,主治鼻出血、腸風、帶下、血崩、遺精、尿血,並可催生、助產,以及治療小兒夜啼。
圖經記載伏龍肝與石灰相似。
雷斅記載:使用伏龍肝時,不可誤用灶下普通的土。真正的伏龍肝是灶膛內十年以上積累的火氣凝結而成,呈赤紅色,內部黃色,形狀呈八角形。採集後要細研,用滑石粉水飛磨兩遍,曬乾,用熟絹包裹,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放入舊灶膛內放置一會兒,再重新研磨使用。 《聖惠方》記載用伏龍肝敷治小兒臍瘡久治不癒。 《外台秘要》記載:急救心痛(無論寒熱),用伏龍肝末煮水服用一小匙,如果藥冷了,則用酒送服。另有方劑用伏龍肝與蒜泥調和敷貼癰腫,乾了再換。 《千金方》記載:治風痱導致不能言語、口噤、手足麻痺強直,用伏龍肝五升,加水八升,攪拌取汁服用,效果很好。另有方劑用伏龍肝燒成灰敷治腋臭,可迅速痊癒。另有方劑用伏龍肝末塞入鼻中治療鬼壓床(魘)。
另有方劑治療中風、心煩意亂、腹痛脹滿,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用釜下土五升,搗碎,加冷水八升攪拌,取汁服用。口噤者,用管子灌服。 治療發背危重症,用伏龍肝末和酒調和厚敷患處,瘡口乾了就換藥,很快就能痊癒。 治療小兒突然舌頭腫大,用釜下土和苦酒調和塗抹舌下。 治療灸瘡疼痛腫脹,用灶中黃土水煮熱後淋洗患處。 《千金翼》記載治療狂癲症,用水送服伏龍肝一小匙,每日三次。 《肘後方》記載治療各種疽、發背及乳癰,用釜下土研末,與雞蛋黃調和塗敷。 《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小兒丹毒從肚臍長出,用多年灶下黃土研末,用屋簷滴漏水調成糊狀敷患處,乾了再敷,直到痊癒為止,用新汲水調和也可。 《廣利方》治療吐血、鼻衄不止,用伏龍肝半升,加新汲水一升,淘洗取汁,加蜜服用。 《傷寒類要》記載治療妊娠期患病,用水調和伏龍肝一個雞蛋大小的量服用。另有方劑治療妊娠期患時疫熱病,防止胎兒流產,用灶下土加水調和塗抹肚臍,乾了再塗,用酒調和也很好。 《十全博救方》記載治療胎死腹中,產婦氣絕,用伏龍肝三錢,用水調服,胎兒會從產婦頭部排出。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丹毒,用伏龍肝末和雞蛋清塗抹,乾了就換。另有方劑治療小兒尿布疹,用伏龍肝和雞蛋清塗抹。 《產寶》記載治療胎盤不下,取灶下土一寸,研碎,用好醋調和,放入肚臍,再服用三、四合甘草湯,胎盤就能排出。 賈相公進獻的方劑,治療牛類疾病,用灶中黃土二兩,酒一升煎煮,放涼後灌服,迅速痊癒。 楊氏產乳方,治療時疫,保護胎兒,用伏龍肝末加水服用,並將藥末塗抹在肚臍上,乾了就換。 《丹房鏡源》記載:伏龍肝需經十年以上,在灶下挖一尺深,找到成片的紫紅色瓷狀物才能使用。伏砂縮賀,妙。賀即錫。
衍義曰:治療婦女血崩,用蠶砂一兩炒制,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研末,溫酒調服二、三錢,根據情況調整劑量。 文中提到東壁土,陳藏器認為是長期乾燥的東牆土。 詳細解釋:南牆土也向陽乾燥,為何不用?因為東牆先曬到早晨的太陽。太陽是真火,故能治療瘟疫。有人問:為何不用正午時分南牆的土,而用早晨東牆的土呢?因為火生之時,其氣最盛,《素問》說少火之氣壯,正午時分,火氣衰弱,故不用,實乃此理。有人問:如何知道太陽是真火?用水晶珠或心形凹銅鏡向陽照射,用艾草承接其光線,聚集之處會產生火焰,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