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1)

1. 卷第二

己酉新增衍義

2. 序例下

謹按諸藥,一種雖主數病,而性理亦有偏著。立方之日,或致疑混,復恐單行經用,赴急抄撮,不必皆得研究。今宜指抄病源所主藥名,便可於此處療,若欲的尋,亦兼易解。其甘苦之味可略,有毒無毒易知,唯冷熱須明。今依本經、別錄,注於本條之下。其有不宜入湯酒,宜入湯酒者,今亦條於後矣。

(今詳,唐本以朱點為熱,墨點為冷,無點為平,多有差互;今於逐藥之下,依本經、別錄而注焉。)

凡墨蓋子下並唐慎微續添

療風通用

防風,(溫)

防己,(平,溫)

秦艽,(平,微溫)

白話文:

每個藥材雖然可能治癒多種疾病,但其藥性偏好也有不同。開處方時,可能會混淆,而且急於抄寫藥方,匆匆使用,不一定能仔細研究。現在應該直接標明治療疾病的主要藥材,以便直接在此處使用,若想深入了解,也容易理解。藥材的甘苦味道可以略去,有毒無毒也易辨別,但冷熱屬性必須明確。現在按照《本經》、《別錄》的記載,將冷熱屬性標註在藥材名稱下方。哪些藥材不宜入湯酒,哪些宜入湯酒,也一併列出。

(現今詳細說明,唐代版本用朱點表示熱性,墨點表示冷性,無點表示平性,但存在許多錯誤;現在我們在每個藥材下面,按照《本經》、《別錄》的記載標註冷熱屬性。)

所有墨蓋子下方的內容都是唐慎微續添

治療風邪通用藥

防風(溫)

防己(平,溫)

秦艽(平,微溫)

獨活,(平,微溫)

芎藭,(溫)

羌活,(平,微溫)

麻黃,(溫,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鹿藥,(溫)

天麻,(平)

海桐皮,(平)

蛜𧌴,(平)

威靈仙,(溫)

《藥對》:

楓香,(平。治疹癢毒。臣)

薏苡仁,(微寒。主風筋攣急,屈伸不得。君)

白話文:

獨活性平微溫,芎藭性溫,羌活性平微溫,麻黃性溫微溫。根據《蜀本》,鹿藥性溫,天麻性平,海桐皮性平,蛜𧌴性平,威靈仙性溫。《藥對》記載,楓香性平,主治疹癢毒;薏苡仁性微寒,主治風筋攣急,屈伸不得。

萎蕤,(平。治中風,曝熱,不能轉動者。君)

巴戟天,(微溫。治風邪氣,君)

側子,(大熱,治濕風,大風,拘急。使)

鱉頭血,(治口僻。臣)

山茱萸,(平。治風氣。臣)

淡竹瀝及葉,(大寒。主風癔疾。臣)

牛膝,(平。主風攣急。君)

細辛,(溫。主風攣急。君)

菖蒲,(溫。君,並桂心,大熱。吹鼻中,主風喑。君)

白話文:

萎蕤

,性平。主治中風、曝熱,導致不能轉動肢體的症狀。為君藥。

巴戟天

,性微溫。主治風邪引起的疾病。為君藥。

側子

,性大熱。主治濕風、大風、筋脈拘急的症狀。為使藥。

鱉頭血

,主治口眼歪斜。為臣藥。

山茱萸

,性平。主治風氣引起的疾病。為臣藥。

竹瀝和竹葉,性大寒。主治風癔疾。為臣藥。

牛膝

,性平。主治風寒引起的肢體攣急。為君藥。

細辛

,性溫。主治風寒引起的肢體攣急。為君藥。

菖蒲

,性溫。為君藥,與桂心(性大熱)一同吹入鼻中,主治風寒引起的失聲。為君藥。

梁上塵,(微寒。以小豆大吹鼻中,治中風。使)

葛根,(平。主暴光中風。臣)

白蘚皮,(寒。治風,不得屈伸,風熱。臣)

白薇,(大寒。治曝風身熱,四肢急滿,不知人。臣)

菊花,(平)

天門冬,(平,大寒)

附子,(溫,大熱)

杜若,(微溫)

麥門冬,(平,微寒)

羚羊角,(溫,微寒)

白話文:

梁上塵性微寒,取小豆大小吹入鼻中,可以治療中風。葛根性平,主治暴晒引起的風中。白蘚皮性寒,治風寒導致的肢體屈伸不利,以及風熱症。白薇性大寒,治曝晒引起的風熱,四肢僵硬腫脹,神志不清。菊花性平,天門冬性平微寒,附子性溫大熱,杜若性微溫,麥門冬性平微寒,羚羊角性溫微寒。

犀角,(寒,微寒)

藁本,(溫,微寒)

天雄,(溫,大溫)

黃耆,(微溫)

蒺藜子,(溫,微寒)

葈,(私以反),耳實,(溫),葉,(微寒)

狗脊,(平,微溫)

莽草,(溫)

柏子仁,(平)

蔓荊實,(微寒,微溫)

當歸,(溫,大溫)

烏喙,(微溫)

白話文:

犀角性寒,略帶寒性。

藁本性溫,略帶寒性。

天雄性溫,非常溫熱。

黃耆性微溫。

蒺藜子性溫,略帶寒性。

葈的根部性溫,葉子性微寒。

狗脊性平,略帶溫性。

莽草性溫。

柏子仁性平。

蔓荊實性微寒,也略帶溫性。

當歸性溫,非常溫熱。

烏喙性微溫。

萆薢,(平)

羊躑躅,(溫)

欒荊,(溫)

辛夷,(溫)

小天蓼,(溫)

乾蠍,(溫)

烏蛇,(溫)

天南星,(溫)

烏頭,(溫,大熱)

白花蛇,(溫)

酸棗仁,(平)

鼠黏子,(平)

牛黃,(平)

枳殼,(微寒)

牡荊,(微寒,平)

風眩

白話文:

萆薢性平,羊躑躅、欒荊、辛夷、小天蓼、乾蠍、烏蛇、天南星、烏頭性溫,烏頭偏熱,白花蛇性溫,酸棗仁性平,鼠黏子性平,牛黃性平,枳殼性微寒,牡荊性微寒或平,以上藥材可用于治療風眩。

菊花,(平)

飛廉,(平)

羊躑躅,(溫)

虎掌,(溫,微寒)

杜若,(微溫)

茯神,(平)

茯苓,(平)

白芷,(溫)

鴟頭,(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茯牛花,(平)

《藥對》:

芎藭,(溫。臣)

防風,(微溫。主頭眩顛倒,大風濕痹。臣)

人參,(微溫。主頭眩轉。君)

兔頭骨,(平。臣)

白話文:

菊花性平。

飛廉性平。

羊躑躅性溫。

虎掌性溫,微寒。

杜若性微溫。

茯神性平。

茯苓性平。

白芷性溫。

鴟頭性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茯牛花性平。

《藥對》:芎藭性溫,主治頭眩顛倒、大風濕痹。

防風性微溫,主治頭眩顛倒、大風濕痹。

人參性微溫,主治頭眩轉。

兔頭骨性平。

蔓荊實,(微寒)

薯蕷,(溫,平)

術,(溫)

蘼蕪,(溫)

頭面風

芎藭,(溫)

薯蕷,(溫,平)

天雄,(溫,大溫)

山茱萸,(平,微溫)

莽草,(溫)

辛夷,(溫)

牡荊實,(溫)

蔓荊實,(微寒,平,溫)

藁本,(溫、微溫,微寒)

蘼蕪,(溫)

葈耳,(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何首烏,(微溫)

《藥對》:

皂莢,(溫。主風眩。使)

巴戟天,(微溫。主頭面風。君)

白話文:

蔓荊實,性微寒。

薯蕷,性溫,平。

術,性溫。

蘼蕪,性溫。

頭面風,可用以下藥材:

芎藭,性溫。

薯蕷,性溫,平。

天雄,性溫,大溫。

山茱萸,性平,微溫。

莽草,性溫。

辛夷,性溫。

牡荊實,性溫。

蔓荊實,性微寒、平、溫。

藁本,性溫、微溫、微寒。

蘼蕪,性溫。

葈耳,性溫。

臣禹錫等人根據《蜀本》記載,何首烏性微溫。

《藥對》記載,皂莢性溫,主治風眩。巴戟天性微溫,主治頭面風。

白芷,(溫。主頭面風。臣)

防風,(溫。治頭面來去風氣。臣)

蜂子,(微寒,微溫)

杜若,(微溫)

葈耳實,(溫,葉,微寒)

中風腳弱

石斛,(平)

石鐘乳,(溫)

殷孽,(溫)

孔公孽,(溫)

石硫黃,(溫,大熱)

附子,(溫,大熱)

豉,(寒)

丹參,(微寒)

五加皮,(溫,微寒)

竹瀝,(大寒)

大豆,(平)

天雄,(溫,大溫)

白話文:

白芷性溫,主治頭面風症。防風性溫,治頭面來去風氣。蜂子性微寒或微溫。杜若性微溫。葈耳實根性溫,葉性微寒。中風腳弱可用石斛、石鐘乳、殷孽、孔公孽、石硫黃、附子、豉、丹參、五加皮、竹瀝、大豆、天雄等藥物治療。

側子,(大熱)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木防己,(平。治攣急。臣)

獨活,(微溫。主腳弱。君)

松節,(溫。治腳膝弱。君)

牛膝,(平。治痛痹。君)

胡麻,(平)

久風濕痹

菖蒲,(溫,平)

茵芋,(溫,微溫)

天雄,(溫,大溫)

附子,(溫,大熱)

烏頭,(溫,大熱)

蜀椒,(溫,大熱)

牛膝,(平)

天門冬,(平,大寒)

術,(溫)

丹參,(微寒)

石龍芮,(平)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出自中醫古籍《藥對》的記載,記載了各種藥材的藥性以及主治疾病。其中,木防己性平,主治筋攣急,是輔助藥物;獨活性微溫,主治腳弱,是主要藥物;松節性溫,主治腳膝弱,也是主要藥物;牛膝性平,主治疼痛痹症,也是主要藥物。胡麻性平。

針對久風濕痹,常用到的藥物還有:菖蒲(性溫、平)、茵芋(性溫、微溫)、天雄(性溫、大溫)、附子(性溫、大熱)、烏頭(性溫、大熱)、蜀椒(性溫、大熱)、牛膝(性平)、天門冬(性平、大寒)、術(性溫)、丹參(性微寒)、石龍芮(性平)。

  • 藥性描述僅供參考,具體用法用量需遵醫囑。
  • 藥材名稱後面的括號內標註了藥性,以及其在方劑中的作用。
  • 現代醫學認為,中藥的藥性複雜,不一定完全符合傳統的四性分類。

茵陳蒿,(平,微寒)

細辛,(溫)

松節,(溫)

側子,(大熱)

松葉,(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薏苡仁,(微寒。治中風,濕痹,筋攣,君)

羊躑躅,(溫。治風。使)

柏子仁,(平。治風濕痹。君)

獨活,(微溫。治風,四肢無力,拘急。君)

天門冬,(平,大寒)

葈耳實,(溫,葉,寒微)

蔓荊實,(微寒,微溫)

賊風攣痛

茵芋,(溫,微溫)

附子,(溫,大熱)

側子,(大熱)

麻黃,(溫,微溫)

芎藭,(溫)

白話文:

茵陳蒿性平微寒,細辛性溫,松節性溫,側子性大熱,松葉性溫。

根據《藥對》記載:薏苡仁性微寒,主治中風、濕痹、筋攣;羊躑躅性溫,主治風;柏子仁性平,主治風濕痹;獨活性微溫,主治風、四肢無力、拘急;天門冬性平大寒;葈耳實葉寒微,果實性溫;蔓荊實性微寒微溫。

賊風攣痛可用茵芋(性溫微溫)、附子(性溫大熱)、側子(性大熱)、麻黃(性溫微溫)、芎藭(性溫)等藥物治療。

杜仲,(平,溫)

萆薢,(平)

狗脊,(平,微溫)

白蘚皮,(寒)

白芨,(平,微寒)

葈耳,(溫)

豬椒,(溫)

石斛,(平)

漢防己,(平,溫)

暴風瘙癢

蛇床子,(平)

蒴藋,(溫)

烏喙,(微溫)

蒺藜子,(溫,微寒)

景天,(平)

茺蔚子,(微溫,微寒)

青葙子,(微寒)

楓香脂,(平)

白話文:

杜仲性平溫,萆薢性平,狗脊性平微溫,白蘚皮性寒,白芨性平微寒,葈耳性溫,豬椒性溫,石斛性平,漢防己性平溫,暴風瘙癢症可用蛇床子(性平)、蒴藋(性溫)、烏喙(性微溫)、蒺藜子(性溫微寒)、景天(性平)、茺蔚子(性微溫微寒)、青葙子(性微寒)、楓香脂(性平)等藥材治療。

藜蘆,(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烏蛇,(平)

《藥對》:

磁石,(寒。主中暴風。使)

枳實,(微寒。主大風,在皮膚中癢。君)

谷莖,(主身癮疹,煮水洗。臣)

枳殼,(微寒)

傷寒

麻黃,(溫,微溫)

葛根,(平)

杏仁,(溫)

前胡,(微寒)

柴胡,(平,微寒)

大青,(大寒)

龍膽,(寒,大寒)

白話文:

藜蘆性寒,微寒。烏蛇性平。磁石性寒,主治中風。枳實性微寒,主治大風,皮膚癢。谷莖主治身癮疹,煮水洗用。枳殼性微寒。傷寒時,麻黃性溫,微溫。葛根性平。杏仁性溫。前胡性微寒。柴胡性平,微寒。大青性大寒。龍膽性寒,大寒。

芍藥,(平,微寒)

薰草,(平)

升麻,(平,微寒)

牡丹,(寒,微寒)

虎掌,(溫,微寒)

術,(溫)

防己,(平,溫)

石膏,(微寒,大寒)

牡蠣,(平,微寒)

貝母,(平,微寒)

鱉甲,(平)

犀角,(寒,微寒)

羚羊角,(寒,微寒)

蔥白,(平)

生薑,(微溫)

豉,(寒)

人溺,(寒)

芒硝,(大寒)

白話文:

芍藥性平微寒,薰草性平,升麻性平微寒,牡丹性寒微寒,虎掌性溫微寒,術性溫,防己性平溫,石膏性微寒大寒,牡蠣性平微寒,貝母性平微寒,鱉甲性平,犀角性寒微寒,羚羊角性寒微寒,蔥白性平,生薑性微溫,豉性寒,人溺性寒,芒硝性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栝蔞,(寒。主煩熱渴,發黃。臣)

蔥根,(寒。主頭痛,發表。臣)

大黃,(大寒。使)

雄黃,(平。君)

白蘚皮,(寒。主時病,出汗。臣)

射干,(微溫。治時氣病,鼻塞,喉痹,陰毒。使)

茵陳蒿,(平,微寒。主發黃。臣)

梔子,(大寒。臣)

青竹茹,(微寒,主頭痛。臣)

寒水石,(大寒。主五內大熱。臣)

白話文:

臣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藥對》記載:

栝蔞,性寒,主治煩熱口渴、發黃。

蔥根,性寒,主治頭痛、發表。

大黃,性大寒,用作使藥。

雄黃,性平,用作君藥。

白蘚皮,性寒,主治時疫,出汗。

射干,性微溫,治時氣病,鼻塞,喉痹,陰毒,用作使藥。

茵陳蒿,性平微寒,主治發黃。

梔子,性大寒。

青竹茹,性微寒,主治頭痛。

寒水石,性大寒,主治五內大熱。

水牛角,(平。主溫病。使)

紫草,(寒。主骨肉中痛。臣)

葈耳,(微寒。臣)

虎骨,(平。主傷寒)

知母,(寒)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大熱)

凝水石,(寒,大寒)

石膏,(微寒,大寒)

滑石,(寒,大寒)

黃芩,(平,大寒)

知母,(寒)

白蘚皮,(寒)

玄參,(微寒)

白話文:

水牛角性平,主治溫病。紫草性寒,主治骨肉疼痛。葈耳性微寒。虎骨性平,主治傷寒。知母性寒。半夏生品微寒,熟品溫熱,大熱。凝水石性寒,大寒。石膏性微寒,大寒。滑石性寒,大寒。黃芩性平,大寒。知母性寒。白蘚皮性寒。玄參性微寒。

大黃,(寒,大寒)

沙參,(微寒)

苦參,(寒)

茵陳蒿,(平,微寒)

鼠李根皮,(微寒)

竹瀝,(大寒)

梔子,(寒,大寒)

蛇莓,(大寒。壬改切)

人糞汁,(寒)

白頸蚯蚓,(寒,大寒)

芒硝,(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梓白皮,(寒。除熱。使)

地膚子,(寒。主去皮膚中熱氣。)

小麥,(微寒。主胃中熱。使)

白話文:

大黃、沙參、苦參、茵陳蒿、鼠李根皮、竹瀝、梔子、蛇莓、人糞汁、白頸蚯蚓、芒硝、梓白皮、地膚子、小麥,這些藥材都屬於寒性藥材,其中大黃、竹瀝、梔子、蛇莓、白頸蚯蚓、芒硝屬於大寒,沙參、茵陳蒿、鼠李根皮、小麥屬於微寒,苦參、梓白皮、地膚子屬於寒性。

木蘭皮,(寒。主身大熱暴熱面皰。臣)

水中萍,(寒。主暴熱身癢。)

理石,(寒。君)

石膽,(寒。主肝臟中熱。臣)

牛黃,(平。主小兒熱癇,口不開。君)

羚羊角,(微寒。主熱在肌膚,臣)

垣衣,(大寒。主發瘡。)

白薇,(大寒。臣)

景天,(平。主身熱,小兒發熱驚氣。君)

升麻,(微寒。主熱毒。君)

龍齒角,(平。主小兒身熱。臣)

葶藶,(寒。主身暴熱,利小便。使)

藍葉實,(寒。主五心煩悶。君)

白話文:

這段古文描述了一些中藥材的性狀和功效,主要針對發熱、發炎、皮膚病等症状。其中,木蘭皮、水中萍、理石、石膽、羚羊角、垣衣、白薇、葶藶、藍葉實等藥材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高燒、皮膚病等症状。牛黃和景天則可以治療小兒高燒驚厥,升麻則可以治療熱毒。龍齒角可以治療小兒發熱。

蜣螂,(寒。主狂語,頭髮熱。使)

楝實,(寒。作湯浴通身熱主溫病。使)

荊瀝,(大寒。主胸中痰熱。臣)

勞復

鼠屎,(微寒)

豉,(寒)

竹瀝,(大寒)

人糞,(汁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大黃,(大寒)

蔥白,(平)

犀角,(寒)

防己,(平)

虎掌,(溫)

牡蠣,(微寒)

生薑,(微溫)

芒硝,(大寒)

鱉甲,(平)

柴胡,(平,微寒)

麥門冬,(平,微寒)

溫瘧

常山,(寒,微寒)

蜀漆,(平,微溫)

白話文:

蜣螂性寒,可治狂語、頭髮發熱。楝實性寒,可製成湯藥浴治全身發熱、溫病。荊瀝性大寒,可治胸中痰熱。勞復、鼠屎微寒,豉性寒,竹瀝性大寒,人糞汁性寒。

《蜀本》記載:大黃性大寒,蔥白性平,犀角性寒,防己性平,虎掌性溫,牡蠣性微寒,生薑性微溫,芒硝性大寒,鱉甲性平,柴胡性平微寒,麥門冬性平微寒。溫瘧可用常山(性寒微寒)、蜀漆(性平微溫)治療。

牡蠣,(平,微寒)

鱉甲,(平)

麝香,(溫)

麻黃,(溫,微溫)

大青,(大寒)

防葵,(寒)

豬苓,(平)

防己,(平,溫)

茵芋,(溫,微溫)

巴豆,(溫,生溫熟寒)

白頭翁,(溫)

女青,(平)

芫花,(溫,微溫)

白薇,(平,大寒)

松蘿,(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天靈蓋,(平)

白話文:

牡蠣性平微寒,鱉甲性平,麝香性溫,麻黃性溫微溫,大青性大寒,防葵性寒,豬苓性平,防己性平溫,茵芋性溫微溫,巴豆性溫,生溫熟寒,白頭翁性溫,女青性平,芫花性溫微溫,白薇性平大寒,松蘿性平,天靈蓋性平。

蕘花,(寒)

茵陳蒿,(平)

《藥對》:

龜甲,(平。臣)

小麥,(微寒)

羊躑躅,(溫。使)

白蘞,(微寒。主溫瘧寒熱。使)

蒴藋根,(溫。使)

當歸,(溫。主瘧寒熱。君)

竹葉,(平。合常山煮,主孩子久瘧極良。雞子黃和常山為丸,用竹葉湯下,主久瘧。)

桃仁,(平)

烏梅,(平)

白話文:

蕘花性寒,茵陳蒿性平。

龜甲性平,小麥性微寒。羊躑躅性溫,白蘞性微寒,主治溫瘧寒熱,蒴藋根性溫,當歸性溫,主治瘧寒熱,竹葉性平,與常山同煮,主治小兒久瘧,雞子黃與常山製成丸藥,用竹葉湯送服,主治久瘧。桃仁、烏梅性平。

雄黃,(平,大溫)

菖蒲,(溫)

莽草,(溫)

中惡

麝香,(溫)

雄黃,(平,寒,大溫)

丹砂,(微寒)

升麻,(平,微寒)

乾薑,(溫,大熱)

巴豆,(溫,生溫熟寒)

當歸,(溫,大溫)

芍藥,(平,微寒)

吳茱萸,(溫,大熱)

鬼箭,(寒)

桃梟,(微溫)

桃皮,(平)

桃膠,(微溫)

烏頭,(溫,大溫)

烏雌雞血,(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白話文:

雄黃性平,味大溫;菖蒲性溫;莽草性溫。中惡時,可用麝香,其性溫;雄黃性平,也有寒性和大溫性;丹砂性微寒;升麻性平,微寒;乾薑性溫,大熱;巴豆性溫,生品溫,熟品寒;當歸性溫,大溫;芍藥性平,微寒;吳茱萸性溫,大熱;鬼箭性寒;桃梟性微溫;桃皮性平;桃膠性微溫;烏頭性溫,大溫;烏雌雞血性平。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記載:…

海桐皮,(平)

肉豆蔻,(溫)

蓬莪朮,(溫)

《藥對》:

牛黃,(平。君)

芎藭,(溫。臣)

苦參,(寒。君)

梔子,(大寒。臣)

葈耳葉,(微寒。臣)

桔梗,(微溫。臣)

桃花,(平。使)

霍亂

人參,(微寒,微溫)

術,(溫)

附子,(溫,大熱)

桂心,(大熱)

乾薑,(溫,大熱)

橘皮,(溫)

厚朴,(溫,大溫)

白話文:

海桐皮性平,肉豆蔻性溫,蓬莪朮性溫。

藥對:牛黃性平,為君藥;芎藭性溫,為臣藥;苦參性寒,為君藥;梔子性大寒,為臣藥;葈耳葉性微寒,為臣藥;桔梗性微溫,為臣藥;桃花性平,為使藥。

霍亂可用人參(微寒微溫)、術(溫)、附子(溫大熱)、桂心(大熱)、乾薑(溫大熱)、橘皮(溫)、厚朴(溫大溫)等藥物治療。

香薷,(微溫)

麇舌,(微溫)

高良薑,(大溫)

木瓜,(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小蒜,(溫)

雞屎白,(微寒)

萹豆葉

雞舌香,(微溫)

豆蔻,(溫)

楠材,(微溫)

蓬莪朮,(溫)

肉豆蔻,(溫)

海桐皮,(平)

《藥對》:

吳茱萸,(大熱。臣)

丁香,(溫)

白話文:

香薷、麇舌性微溫,高良薑性大溫,木瓜性溫。根據《蜀本》記載,小蒜性溫,雞屎白性微寒,萹豆葉、雞舌香性微溫,豆蔻、楠材、蓬莪朮、肉豆蔻性溫,海桐皮性平。另外,《藥對》記載,吳茱萸性大熱,丁香性溫。

轉筋

小蒜,(溫)

木瓜,(溫)

橘皮,(溫)

雞舌香,(溫)

楠材,(微溫)

豆蔻,(溫)

香薷,(微溫)

杉木,(微溫)

萹豆,(微溫)

生薑,(微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朱字:乾薑溫;墨字;生薑微溫。若從朱字,則是乾薑,即不當言微溫;若從微溫,則是生薑,即當作墨字。然二姜俱不主轉筋,難以改正。)

嘔啘

厚朴,(溫,大溫)

香薷,(微溫)

麇舌,(微溫)

附子,(溫,大熱)

小蒜,(溫)

楠材,(微溫)

高良薑,(大溫)

白話文:

轉筋可用小蒜、木瓜、橘皮、雞舌香、楠材、豆蔻、香薷、杉木、萹豆、生薑等溫性藥材治療。嘔啘可用厚朴、香薷、麇舌、附子、小蒜、楠材、高良薑等溫性藥材治療。

木瓜,(溫)

桂,(大熱)

橘皮,(溫)

雞舌香,(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枇杷葉,(平)

麝香,(溫)

肉豆蔻,(溫)

《藥對》:

青竹茹,(微寒。主啘嘔。臣)

蘆根,(寒。生主啘。)

通草,(平。主啘。臣)

生蘡薁藤汁,(寒)

人參,(微寒,微溫)

丁香,(溫)

術,(溫)

大腹水腫

大戟,(寒,大寒)

甘遂,(寒,大寒)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部分中藥材的藥性,以及一些藥方。

藥性溫涼表

列出了各個藥材的溫寒属性,例如木瓜性溫、桂性大熱等等。

藥方注釋

則說明了醫家在研究藥方時,参考了哪些書籍,並針對某些藥材的功效做了注解。例如,青竹茹、通草都可以用来治疗呕吐,而蘆根则是生用时主治呕吐。

大腹水腫

指腹部积水肿胀的症状,而大戟和甘遂都是性寒的藥材,可用于治療此症。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部分中藥材和藥方的資訊,想要深入了解中醫藥知識,还需要进一步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澤漆,(微寒)

葶藶,(寒,大寒)

芫花,(溫,微溫)

巴豆,(溫,生溫熟寒)

豬苓,(平)

防己,(平,溫)

澤蘭,(微溫)

桑根白皮,(寒)

商陸,(平)

澤瀉,(寒)

郁李仁,(平)

海藻,(寒)

昆布,(寒)

苦瓠,(寒)

小豆,(平)

白話文:

澤漆性微寒,葶藶性寒或大寒,芫花性溫或微溫,巴豆性溫,生溫熟寒,豬苓性平,防己性平或溫,澤蘭性微溫,桑根白皮性寒,商陸性平,澤瀉性寒,郁李仁性平,海藻性寒,昆布性寒,苦瓠性寒,小豆性平。

瓜蒂,(寒)

蠡魚,(寒)

鯉魚,(寒)

大豆,(平)

蕘花,(寒,微寒)

黃牛溺,(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海松子,(小溫)

《藥對》:

香薷,(微溫。主水腫。臣)

穀米,(微寒。主逐水腫,利小便。臣)

通草,(平。主利水腫及小便。臣)

麥門冬,(微寒。臣)

椒目,(寒。主除風水滿。使)

柳花,(寒。主腹腫。使)

雄黃,(平。君)

白朮,(溫。逐風水結腫。君)

白話文:

瓜蒂性寒,蠡魚性寒,鯉魚性寒,大豆性平,蕘花性寒微寒,黃牛溺性寒。

根據《蜀本》記載,海松子性小溫。

《藥對》記載,香薷性微溫,主治水腫;穀米性微寒,主治逐水腫、利小便;通草性平,主治利水腫及小便;麥門冬性微寒;椒目性寒,主治除風水滿;柳花性寒,主治腹腫;雄黃性平,為君藥;白朮性溫,主治逐風水結腫,為君藥。

秦艽,(微溫。主下大水。臣)

腸澼下痢

赤石脂,(大溫)

龍骨,(平,微寒)

牡蠣,(平,微寒)

乾薑,(溫,大熱)

黃連,(寒,微寒)

黃芩,(平,大寒)

當歸,(溫,大溫)

附子,(溫,大熱)

禹餘糧,(寒,平)

藜蘆,(寒,微寒)

柏木,(寒)

雲實,(溫)

礬石,(寒)

阿膠,(平,微溫)

白話文:

秦艽性微溫,能治水腫;腸澼下痢可用赤石脂(性大溫)、龍骨(性平微寒)、牡蠣(性平微寒)、乾薑(性溫大熱)、黃連(性寒微寒)、黃芩(性平大寒)、當歸(性溫大溫)、附子(性溫大熱)、禹餘糧(性寒平)、藜蘆(性寒微寒)、柏木(性寒)、雲實(性溫)、礬石(性寒)、阿膠(性平微溫)等藥材治療。

熟艾,(微溫)

陟釐,(大溫)

石硫黃,(溫,大熱)

蠟,(微溫)

烏梅,(平)

石榴皮,(平)

枳實,(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使君子,(溫)

金櫻子,(平,溫)

《藥對》:

白石脂,(平。主水痢。臣)

牛角䚡,(溫。治痢。臣)

滑石,(寒。主澼下。君)

地榆,(微寒。止血痢。)

桂心,(大熱。主下痢。君)

吳茱萸,(溫,大熱。主冷下泄。臣)

白話文:

以上列出了中藥材的溫寒屬性,並引用了《蜀本》和《藥對》兩本書的記載。

  • 熟艾、蠟 等藥性偏溫和,微溫。
  • 陟釐、石硫黃 等藥性較熱,分別為大溫和大熱。
  • 烏梅、石榴皮 性質平和,屬平性。
  • 枳實 性質偏寒,屬寒性或微寒。

引文部分

  • 臣禹錫等根據《蜀本》記載,使君子性溫,金櫻子性平或溫。
  • 《藥對》記載,白石脂性平,主治水痢,屬臣藥;牛角䚡性溫,治痢,屬臣藥;滑石性寒,主治澼下,屬君藥;地榆性微寒,止血痢;桂心性大熱,主治下痢,屬君藥;吳茱萸性溫或大熱,主治冷下泄,屬臣藥。

注釋

  • 臣、君藥:中醫藥理中,根據藥物的功效及使用方式,將藥物分為君、臣、佐、使四類。君藥為主藥,臣藥輔助君藥,佐藥增強君臣藥功效,使藥引導藥物到達病灶。
  • 主治:表示藥物可以治療的病症。
  • 澼下:指腹瀉、洩瀉。

鯽魚頭,(溫。主下痢。)

厚朴,(溫,大溫。主下泄腹痛。臣)

白朮,(溫。主胃虛冷痢。君)

蜜,(平。主赤白痢。君)

龜甲,(平。主下泄。臣)

久蜆殼,(寒。主下痢。使)

薤白,(溫。主下赤白痢。臣)

白頭翁,(溫。主毒痢止痛。使)

蝟皮,(平。主赤白痢。臣)

蚺蛇膽,(寒。主下痢䘌蟲。使)

柏葉,(微溫。主血痢。君)

蒲黃,(平。主下血。臣)

白話文:

鯽魚頭性溫,能治腹瀉;厚朴性溫,可治腹瀉腹痛;白朮性溫,治胃虛寒引起的腹瀉;蜂蜜性平,治赤白痢;龜甲性平,治腹瀉;久蜆殼性寒,治腹瀉;薤白性溫,治赤白痢;白頭翁性溫,治毒痢止痛;蝟皮性平,治赤白痢;蚺蛇膽性寒,治腹瀉和腸道寄生蟲;柏葉性微溫,治血痢;蒲黃性平,治下血。

小豆花,(平。主下痢。使)

曲,(溫。主腹脹冷積下痢。臣)

豬懸蹄,(微寒。主下漏泄。使)

雞子,(平。主下痢。)

貝子,(平。主下血。)

白蘘荷,(微溫。主赤白痢。臣)

葛谷,(平。主十年赤白痢。臣)

青羊脂,(溫。主下血。臣)

蓯蓉,(微溫。主赤白下痢。臣)

赤白花鼠尾草,(微寒。主赤白下痢。使)

赤地利,(平)

桃花石,(溫)

白話文:

小豆花性平,能治腹瀉。曲性溫,能治腹脹、冷積和腹瀉。豬懸蹄性微寒,能治下漏泄。雞蛋性平,能治腹瀉。貝子性平,能治下血。白蘘荷性微溫,能治赤白痢。葛谷性平,能治長年赤白痢。青羊脂性溫,能治下血。蓯蓉性微溫,能治赤白痢。赤白花鼠尾草性微寒,能治赤白痢。赤地利性平,桃花石性溫。

大便不通

大黃,(寒,大寒)

巴豆,(溫,生溫熟寒)

石蜜,(平,微溫)

麻子,(平)

牛膽,(大寒)

豬膽,(微寒)

朴硝,(寒,大寒)

芒硝,(大寒)

大戟,(寒,大寒)

檳榔,(溫)

牽牛子,(寒)

郁李仁,(平)

小便淋

滑石,(寒,大寒)

冬葵子及根,(寒)

白茅根,(寒)

瞿麥,(寒)

白話文:

便秘可以用大黃、巴豆、石蜜、麻子、牛膽、豬膽、朴硝、芒硝、大戟、檳榔、牽牛子、郁李仁等藥物治療。

尿路感染可以用滑石、冬葵子及根、白茅根、瞿麥等藥物治療。

榆皮,(平)

石韋,(平)

葶藶,(寒,大寒)

蒲黃,(平)

麻子,(平)

琥珀,(平)

石蠶,(寒)

蜥蜴,(寒)

胡燕屎,(平)

衣魚,(溫)

亂髮,(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淋石,(暖)

《藥對》:

車前子,(寒,主淋。)

茯苓,(平。主淋,利小便。君)

黃芩,(大寒。主利小便。臣)

澤瀉,(寒。主淋,利三焦停水。君)

白話文:

榆皮性平。

石韋性平。

葶藶性寒,大寒。

蒲黃性平。

麻子性平。

琥珀性平。

石蠶性寒。

蜥蜴性寒。

胡燕屎性平。

衣魚性溫。

亂髮性微溫。

臣禹錫等人根據《蜀本》記載:

淋石性暖。

根據《藥對》記載:

車前子性寒,主治淋病。

茯苓性平,主治淋病,利小便,為君藥。

黃芩性大寒,主治利小便,為臣藥。

澤瀉性寒,主治淋病,利三焦停水,為君藥。

敗鼓皮,(平。主利小便。臣)

冬瓜,(微寒。主淋,小便不通。君)

桑螵蛸,(平。主五淋,利小便。臣)

豬苓,(平)

石燕,(寒)

海蛤,(平)

木通,(平)

貝齒,(平)

小便利

牡蠣,(平,微寒)

龍骨,(平,微寒)

鹿茸,(溫,微溫)

桑螵蛸,(平)

漏蘆,(寒,大寒)

土瓜根,(寒)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順暢的問題。它包含多種藥材,包括利尿消腫的冬瓜,清熱利濕的桑螵蛸和木通,以及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牡蠣和龍骨等等。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小便不順暢,以及由此導致的各種身體不適。

注意

雞肶胵,(微寒)

雞腸草,(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菖蒲,(溫。止小便利。君)

蒟醬,(溫。主尿不節。臣)

山茱萸,(平)

溺血

戎鹽,(寒)

蒲黃,(平)

龍骨,(平,微寒)

鹿茸,(溫,微溫)

乾地黃,(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蔥涕,(平)

牛膝,(平)

車前子,(寒)

柏子並葉,(平,溫)

消渴

石英,(微溫)

白話文:

雞肶胵,(微寒)

雞腿肉,性微寒。

雞腸草,(微寒)

雞腸草,性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臣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藥對》一書:

菖蒲,(溫。止小便利。君)

菖蒲,性溫。主治小便不利。為君藥。

蒟醬,(溫。主尿不節。臣)

蒟醬,性溫。主治尿頻。為臣藥。

山茱萸,(平)

山茱萸,性平。

溺血

尿血。

戎鹽,(寒)

戎鹽,性寒。

蒲黃,(平)

蒲黃,性平。

龍骨,(平,微寒)

龍骨,性平微寒。

鹿茸,(溫,微溫)

鹿茸,性溫微溫。

乾地黃,(寒)

乾地黃,性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臣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蜀本》一書:

蔥涕,(平)

蔥涕,性平。

牛膝,(平)

牛膝,性平。

車前子,(寒)

車前子,性寒。

柏子並葉,(平,溫)

柏子與柏葉,性平溫。

消渴

口渴症。

石英,(微溫)

石英,性微溫。

石膏,(微寒,大寒)

茯神,(平)

麥門冬,(平,大寒)

黃連,(寒,微寒)

知母,(寒)

栝蔞根,(寒)

茅根,(寒)

枸杞根,(大寒)

小麥,(微寒)

䈽竹葉,(大寒)

土瓜根,(寒)

葛根,(平)

李根,(大寒)

蘆根,(寒)

菰根,(大寒)

冬瓜,(微寒)

馬乳,(冷)

牛乳,(微寒)

羊乳,(溫)

桑根白皮,(寒)

白話文:

石膏性微寒或大寒,茯神性平,麥門冬性平或大寒,黃連性寒或微寒,知母性寒,栝蔞根性寒,茅根性寒,枸杞根性大寒,小麥性微寒,䈽竹葉性大寒,土瓜根性寒,葛根性平,李根性大寒,蘆根性寒,菰根性大寒,冬瓜性微寒,馬乳性冷,牛乳性微寒,羊乳性溫,桑根白皮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茯苓,(平。主口乾。君)

理石,(寒。主口乾,消熱毒。君)

菟絲子,(平。主口乾,消渴。)

牛膽,(大寒。主渴利中焦熱。君)

苧汁,(寒。止渴。使)

古屋瓦苔,(寒。主消渴。)

兔骨,(平。治熱中消渴。臣)

豬苓,(平。主渴痢。使)

黃疸

茵陳蒿,(平,微寒)

梔子,(寒,大寒)

紫草,(寒)

白蘚皮,(寒)

生鼠,(微溫)

大黃,(寒,大寒)

豬屎,(寒)

瓜蒂,(寒)

栝蔞,(寒)

秦艽,(平)

白話文:

茯苓

,性平。主治口乾。屬於君藥。

理石

,性寒。主治口乾,消熱毒。屬於君藥。

菟絲子

,性平。主治口乾,消渴。

牛膽

,性大寒。主治口渴,利中焦熱。屬於君藥。

苧汁

,性寒。止渴。屬於使藥。

古屋瓦苔

,性寒。主治消渴。

兔骨

,性平。治熱中消渴。屬於臣藥。

豬苓

,性平。主治渴痢。屬於使藥。

茵陳蒿

,性平,微寒。

梔子

,性寒,大寒。

紫草

,性寒。

白蘚皮

,性寒。

生鼠

,性微溫。

大黃

,性寒,大寒。

豬屎

,性寒。

瓜蒂

,性寒。

栝蔞

,性寒。

秦艽

,性平。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黃芩,(大寒)

牡鼠,(微寒)

上氣咳嗽

麻黃,(溫,微溫)

杏仁,(溫)

白前,(微溫)

橘皮,(溫)

紫菀,(溫)

桂心,(大熱)

款冬花,(溫)

五味子,(溫)

細辛,(溫)

蜀椒,(溫,大熱)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生薑,(微溫)

桃仁,(平)

紫蘇子,(溫)

射干,(平,微溫)

芫花,(溫,微溫)

白話文: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黃芩,(性寒)

牡鼠,(性微寒)

治上氣咳嗽

麻黃,(性溫,微溫)

杏仁,(性溫)

白前,(性微溫)

橘皮,(性溫)

紫菀,(性溫)

桂心,(性大熱)

款冬花,(性溫)

五味子,(性溫)

細辛,(性溫)

蜀椒,(性溫,大熱)

半夏,(性平,生品微寒,熟品溫)

生薑,(性微溫)

桃仁,(性平)

紫蘇子,(性溫)

射干,(性平,微溫)

芫花,(性溫,微溫)

百部根,(微溫)

乾薑,(溫,大熱)

貝母,(平,微寒)

皂莢,(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蛤蚧,(平)

縮沙蜜,(溫)

《藥對》:

鍾乳,(溫。主上氣。臣)

獺肝,(平。主氣嗽。使)

烏頭,(大熱。主嗽逆上氣。使)

藜蘆,(微寒。主嗽逆。使)

鯉魚,(平。燒末主咳嗽。臣)

竹葉,(大寒。主嗽逆氣上。臣)

海蛤,(平。主上氣。臣)

石硫黃,(大熱。主氣嗽。臣)

白話文:

百部根性微溫,乾薑溫性,大熱。貝母性平,微寒,皂莢溫性。根據《蜀本》記載,蛤蚧性平,縮沙蜜溫性。《藥對》中,鍾乳溫性,主治上氣;獺肝性平,主治氣嗽;烏頭大熱,主治咳嗽逆上氣;藜蘆微寒,主治咳嗽逆;鯉魚性平,燒成末主治咳嗽;竹葉大寒,主治咳嗽逆氣上;海蛤性平,主治上氣;石硫黃大熱,主治氣嗽。

嘔吐

厚朴,(溫,大溫)

橘皮,(溫)

人參,(微寒,微溫)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麥門冬,(平,微寒)

白芷,(溫)

生薑,(微溫)

鉛丹,(微寒)

雞子,(微寒)

薤白,(溫)

甘竹葉,(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旋覆花,(溫)

白豆蔻,(大溫)

《藥對》:

附子,(大熱。主嘔逆。使)

竹茹,(微寒。主幹嘔。臣)

痰飲

大黃,(寒,大寒)

甘遂,(寒,大寒)

白話文:

嘔吐

厚朴 (溫,大溫):性溫,溫熱效果較強。

橘皮 (溫):性溫。

人參 (微寒,微溫):性微寒,或微溫。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性平,生半夏微寒,熟半夏溫。

麥門冬 (平,微寒):性平,微寒。

白芷 (溫):性溫。

生薑 (微溫):性微溫。

鉛丹 (微寒):性微寒。

雞子 (微寒):性微寒。

薤白 (溫):性溫。

甘竹葉 (大寒):性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旋覆花 (溫):性溫。

白豆蔻 (大溫):性大溫。

《藥對》:

附子 (大熱。主嘔逆。使):性大熱,主治嘔逆。使藥。

竹茹 (微寒。主幹嘔。臣):性微寒,主治乾嘔。臣藥。

痰飲

大黃 (寒,大寒):性寒,或大寒。

甘遂 (寒,大寒):性寒,或大寒。

芒硝,(大寒)

茯苓,(平)

柴胡,(平,微寒)

芫花,(溫,微溫)

前胡,(微寒)

術,(溫)

細辛,(溫)

旋覆花,(溫)

厚朴,(溫,大溫)

人參,(微寒,微溫)

枳實,(寒,微寒)

橘皮,(溫)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生薑,(微溫)

甘竹葉,(大寒)

蕘花,(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威靈仙,(溫)

《藥對》:

射干,(微溫。主胸中結氣。使)

烏頭,(大熱。主心中痰冷,不下食。使)

吳茱萸,(大熱。主痰冷,腹內諸冷。臣)

朴硝,(大寒。主痰滿停結。君)

白話文:

以上列出的中藥材,按照其性味分類,並附帶引文和藥物主治功效。

巴豆,(溫。主痰飲留結,利水穀,破腸中冷。)

高良薑,(大溫)

宿食

大黃,(寒,大寒)

巴豆,(溫,生溫熟寒)

朴硝,(寒,大寒)

柴胡,(平,微寒)

術,(溫)

桔梗,(微溫)

厚朴,(溫,大溫)

皂莢,(溫)

曲,(溫)

櫱,(溫)

檳榔,(溫)

腹脹滿

麝香,(溫)

甘草,(平)

人參,(微寒,微溫)

術,(溫)

乾薑,(溫,大熱)

百合,(平)

厚朴,(溫,大溫)

菴䕡子,(微寒,微溫)

枳實,(寒,微寒)

白話文:

巴豆性溫,主治痰飲停積、利水消食,並能破除腸道寒氣。高良薑性大溫。宿食指食物積滯。大黃性寒,大寒。巴豆性溫,生用溫熱,熟用寒涼。朴硝性寒,大寒。柴胡性平,微寒。術性溫。桔梗性微溫。厚朴性溫,大溫。皂莢性溫。曲性溫。櫱性溫。檳榔性溫。腹脹滿指腹部脹滿。麝香性溫。甘草性平。人參性微寒,微溫。術性溫。乾薑性溫,大熱。百合性平。厚朴性溫,大溫。菴䕡子性微寒,微溫。枳實性寒,微寒。

桑根白皮,(寒)

皂莢,(溫)

大豆黃卷,(平)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卷柏,(溫)

《蜀本》

蓽澄茄,(溫)

《藥對》:

忍冬,(溫。主腹滿。君)

射干,(微溫。主脅下滿急。使)

香葇,(微溫。主腹滿水腫。臣)

旋覆花,(溫。主脅下寒熱,下水。臣)

訶藜勒

草豆蔻

心腹冷痛

當歸,(溫,大溫)

人參,(微寒,微溫)

芍藥,(平,微寒)

桔梗,(微溫)

乾薑,(溫,大熱)

白話文:

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性寒,皂莢性溫,大豆黃卷性平。唐本記載卷柏性溫,蜀本記載蓽澄茄性溫。藥對記載忍冬性溫,主治腹滿,為君藥;射干性微溫,主治脅下滿急,為使藥;香葇性微溫,主治腹滿水腫,為臣藥;旋覆花性溫,主治脅下寒熱,下水,為臣藥。訶藜勒、草豆蔻用於治療心腹冷痛。當歸性溫,大溫;人參性微寒,微溫;芍藥性平,微寒;桔梗性微溫;乾薑性溫,大熱。

桂心,(大熱)

蜀椒,(溫,大熱)

附子,(溫,大熱)

吳茱萸,(溫,大熱)

烏頭,(溫,大熱)

術,(溫)

甘草,(平)

礜石,(大熱,生溫熟熱)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膃肭臍,(大熱)

肉豆蔻,(溫)

零陵香,(平)

胡椒,(大溫)

紅豆蔻,(溫)

《藥對》:

黃芩,(大寒。臣)

戎鹽,(寒。臣)

厚朴,(溫。臣)

萆薢,(平。臣)

芎藭,(溫。臣)

白話文:

桂心性味大熱。

蜀椒性味溫熱。

附子性味溫熱。

吳茱萸性味溫熱。

烏頭性味溫熱。

術性味溫。

甘草性味平和。

礜石性味大熱,生用溫性,熟用更熱。

臣禹錫等根據《蜀本》記載,膃肭臍性味大熱,肉豆蔻性味溫,零陵香性味平和,胡椒性味溫熱,紅豆蔻性味溫。

根據《藥對》記載,黃芩性味大寒,戎鹽性味寒,厚朴性味溫,萆薢性味平和,芎藭性味溫。

高良薑,(大溫)

蜂子,(平,微寒)

蓬莪朮,(溫)

蒜,(溫)

腸鳴

丹參,(微寒)

桔梗,(微溫)

海藻,(寒)

昆布,(寒)

半夏,(生微寒,熟溫)

心下滿急

茯苓,(平)

枳實,(寒,微寒)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術,(溫)

生薑,(微溫)

百合,(平)

橘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菴䕡子,(微寒。主心下堅。臣)

杏仁,(溫。主心下急滿。臣)

石膏,(大寒。主心下急。臣)

心煩

石膏,(微寒,大寒)

滑石,(寒,大寒)

白話文:

高良薑性溫,蜂子性平微寒,蓬莪朮性溫,蒜性溫,腸鳴,丹參性微寒,桔梗性微溫,海藻性寒,昆布性寒,半夏生則微寒,熟則溫,心下滿急,茯苓性平,枳實性寒微寒,半夏性平,生則微寒,熟則溫,術性溫,生薑性微溫,百合性平,橘皮性溫。

根據《藥對》記載,菴䕡子性微寒,主治心下堅硬;杏仁性溫,主治心下急滿;石膏性大寒,主治心下急痛;心煩,石膏性微寒大寒,滑石性寒大寒。

杏仁,(溫)

梔子,(寒,大寒)

茯苓,(平)

貝母,(平,微寒)

通草,(平)

李根,(大寒)

竹瀝,(大寒)

烏梅,(平)

雞子,(微寒)

豉,(寒)

甘草,(平)

知母,(寒)

尿,(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蘆薈,(寒)

天竺黃,(寒)

胡黃連,(平)

《藥對》:

王不留行,(平。主心煩。君)

石龍芮,(平。主心煩。君)

玉屑,(平。主胃中熱,心煩。君)

白話文:

以上列出了幾種中藥材的性味,以及一些藥物對症治療的用法。例如:杏仁是溫性的,梔子是寒性的,茯苓是平性的等等。而王不留行、石龍芮和玉屑都是平性的藥物,可以治療心煩,它們在處方中屬於君藥,也就是主要針對心煩的藥物。

雞肶胵,(微寒。除熱,主煩熱。臣)

寒水石,(大寒。主煩熱。臣)

藍汁,(寒。主煩熱。君)

楝實,(寒。主大熱狂。使)

廩米,(溫。止煩熱。臣)

敗醬,(微寒。主煩熱。臣)

梅核仁,(平。除煩熱。臣)

蒺藜子,(微寒。主心煩。臣)

龍齒角,(平。主小兒身熱。臣)

牛黃,(平。主小兒癇熱,口不開,心煩。君)

酸棗,(平。主心煩。)

積聚癥瘕

空青,(寒,大寒)

朴硝,(寒,大寒)

芒硝,(大寒)

白話文:

雞腿肉性微寒,能清熱解煩。寒水石性大寒,主治煩熱。藍汁性寒,主治煩熱。楝實性寒,主治高熱神志不清。廩米性溫,能止煩熱。敗醬性微寒,主治煩熱。梅核仁性平,能除煩熱。蒺藜子性微寒,主治心煩。龍齒角性平,主治小兒發熱。牛黃性平,主治小兒抽搐發熱,口不能張,心煩。酸棗性平,主治心煩。積聚症瘕可使用空青、朴硝、芒硝等性寒的藥物治療。

石硫黃,(溫,大熱)

粉錫,(寒)

大黃,(寒,大寒)

狼毒,(平)

巴豆,(溫,生溫熟寒)

附子,(溫,大熱)

烏頭,(溫,大熱)

苦參,(寒)

柴胡,(平,微寒)

鱉甲,(平)

蜈蚣,(溫)

赭魁,(平)

白馬溺,(微寒)

鮀甲,(微溫)

礜石,(大熱,生溫熟熱。一本作礬石。)(臣禹錫等謹按:礬石條,並無主療積聚癥瘕之文。一本作礬石者為非。)

芫花,(溫,微溫。)(臣禹錫等謹按:唐·蜀本作蕘花。今據《本經》蕘花破積聚癥瘕,而芫花非的主,當作蕘花。)

白話文:

石硫黃

性溫,性熱,非常熱。

粉錫

性寒。

大黃

性寒,非常寒。

狼毒

性平。

巴豆

生時性溫,性熱,熟時性寒。

附子

性溫,非常熱。

烏頭

性溫,非常熱。

苦參

性寒。

柴胡

性平,微寒。

鱉甲

性平。

蜈蚣

性溫。

赭魁

性平。

白馬溺

微寒。

鮀甲

微溫。

礜石

非常熱,生時性溫,熟時性熱。有一種說法是礬石,但此說法錯誤,因為礬石沒有治療積聚癥瘕的記載。

芫花

性溫,微溫。此處應為蕘花,因為唐代蜀本記載為蕘花。《本經》記載蕘花可以破積聚癥瘕,而芫花則無此功效。

鰡魚,(微溫。)(臣禹錫等謹按:唐本、蜀本云:鮀魚甲微溫,無此鰡魚一味,遍尋本草,並

無鰡魚。(上已有鮀甲,此鰡魚為文誤,不當重出。)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續隨子,(溫)

京三稜,(平)

太陰玄精,(溫)

威靈仙,(溫)

《藥對》:

牡蒙,(平)

蜀漆,(平。主癥結癖氣。使)

貫眾,(微寒。主腸中邪氣積聚。使)

甘遂,(寒。主散癥結積聚。使)

天雄,(大熱。主破癥結積聚。使)

理石,(寒。主除熱結,破積聚。)

白話文:

藥物配伍對照:

牡蒙,性平。

蜀漆,性平。主治癥結、癖氣。

貫眾,性微寒。主治腸中邪氣積聚。

甘遂,性寒。主治散癥結、積聚。

天雄,性大熱。主治破癥結、積聚。

理石,性寒。主治除熱結、破積聚。

硝石,(寒。主破積聚堅結。君)

豬肚,(微溫)

鬼疰屍疰

雄黃,(平,寒,大溫)

丹砂,(微寒)

金牙,(平)

野葛,(溫)

馬目毒公,(溫,微溫)

女青,(平)

徐長卿,(溫)

虎骨,(平)

貍骨,(溫)

鸛骨,(大寒)

獺肝,(平)

芫青,(微溫)

白殭蠶,(平)

鬼臼,(溫,微溫。)(臣禹錫等謹按《神農本草》:鬼臼,一名馬目毒公。今此療鬼疰、屍疰藥,雙出二名,據本草說為重,當刪去一條。然詳陶隱居注:鬼臼條下,以鬼臼與馬目毒公為二物,及古方多有兩用處,今且並存之。)

白話文:

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鬼臼又名馬目毒公。現在治療鬼疰、屍疰的藥方中,這兩種藥名都出現了,根據本草記載,應當刪除其中一個。然而,仔細查閱陶弘景的注釋,他認為鬼臼和馬目毒公是兩種不同的藥物,並且古代藥方中也經常使用這兩種藥物,所以現在還是保留兩個名稱。

白鹽,(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言:鹽有食鹽、光明鹽、綠鹽、滷鹽、大鹽、戎鹽六條,並無白鹽之名。遍檢諸鹽,皆不主鬼疰、屍疰。唯食鹽主殺鬼蠱邪疰。又陶隱居注:戒鹽條下,述虜中鹽有九種。云白鹽、食鹽常食者,則白鹽乃食鹽之類。而食鹽主殺鬼蠱邪疰。疑此白鹽,乃食鹽耳。即當為溫,又不當為寒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天靈蓋,(平)

膃肭臍,(大熱)

《藥對》:

麝香,(溫,君。)

卷柏,(溫,臣。)

敗天公,(平,臣)

蚱蟬,(寒)

白話文:

白鹽性寒,不過《本經》中並沒有記載白鹽,只有食鹽、光明鹽、綠鹽、滷鹽、大鹽、戎鹽六種,而且所有鹽類都不主治鬼疰、屍疰。只有食鹽可以殺鬼蠱邪疰。陶隱居注中提到虜中鹽有九種,其中白鹽和食鹽是日常食用的,所以白鹽應該就是食鹽的別稱,應該屬於溫性,而非寒性。

天靈蓋性平。

膃肭臍性大熱。

麝香性溫,為君藥。

卷柏性溫,為臣藥。

敗天公性平,為臣藥。

蚱蟬性寒。

白蘚皮,(寒)

牛黃,(平)

龍齒,(平,微寒。)

雷丸,(寒,微寒。)

安息香,(平)

代赭,(寒)

驚邪

雄黃,(平,寒,大溫)

丹砂,(微寒)

紫石英,(溫)

茯神,(平)

龍齒,(平)

龍膽,(寒,大寒)

防葵,(寒)

馬目毒公,(溫,微溫)

升麻,(平,微寒)

麝香,(溫)

人參,(微寒,微溫)

沙參,(微寒)

桔梗,(微溫)

白薇,(平,大寒)

遠志,(溫)

白話文:

白蘚皮性寒,牛黃性平,龍齒性平微寒,雷丸性寒微寒,安息香性平,代赭性寒,驚邪不明確,雄黃性平寒大溫,丹砂性微寒,紫石英性溫,茯神性平,龍齒性平,龍膽性寒大寒,防葵性寒,馬目毒公性溫微溫,升麻性平微寒,麝香性溫,人參性微寒微溫,沙參性微寒,桔梗性微溫,白薇性平大寒,遠志性溫。

柏實,(平)

鬼箭,(寒)

鬼督郵,(平)

小草,(溫)

卷柏,(溫,平,微寒)

紫菀,(溫)

羚羊角,(寒,微寒)

鮀甲,(微溫)

丹雄雞,(微溫微寒)

犀角,(寒,微寒)

羖羊角,(溫,微寒)

茯苓,(平)

蚱蟬,(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縮砂蜜,(溫)

鬼臼

癲癇

龍齒角,(平)

牛黃,(平)

防葵,(寒)

牡丹,(寒,微寒)

白蘞,(平,微寒)

莨菪子,(寒)

白話文:

這段文字列舉了一些中藥材的性味,並注明了這些資訊出自於《蜀本》這本書。例如,柏實性平,鬼箭性寒,小草性溫,卷柏性溫、平、微寒等等。此外,還列出了縮砂蜜、龍齒角、牛黃、防葵、牡丹、白蘞、莨菪子等藥材的性味。

  • 現代中醫理論認為,藥物的性味是其藥性特徵的重要表現,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藥材。
  • 不同藥材的性味不同,作用也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和使用。
  • 了解中藥材的性味,可以更好地理解中醫藥理論,並幫助人們更好地使用中藥材來治療疾病。

雷丸,(寒,微寒)

釣藤,(微寒)

白殭蠶,(平)

蛇床子,(平)

蛇蛻,(平)

蜣螂,(寒)

白馬目,(平)

鉛丹,(微寒)

蚱蟬,(寒)

白狗血,(溫)

豚卵,(溫)

豬牛犬等齒,(平)

熊膽,(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蘆薈,(寒)

玳瑁,(寒)

《藥對》:

白馬懸蹄,(平。臣)

淡竹瀝,(大寒。臣)

蛇銜,(微寒。主寒熱。臣)

白話文:

以上列出的藥物,分别記載了它們在中醫理論中的性味。

  • 性寒:指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瀉火降逆的功效,適合治療熱症。
  • 性微寒:指藥物清熱作用較弱,適合治療輕微的熱症。
  • 性平:指藥物不寒不熱,適合治療寒熱並重的病症。
  • 性溫:指藥物具有溫陽補氣、散寒止痛的功效,適合治療寒症。
  • 性大寒:指藥物清熱作用最強,適合治療急性和嚴重的熱症。

此外,還列出了一些藥物的特殊功效,例如蛇銜具有主治寒熱的作用。

秦皮,(微寒,大寒)

頭髮,(溫)

雞子,(平。主發熱)

狗糞中骨,(平。臣)

露蜂房,(平。使)

白蘚皮,(寒。臣)

雀甕,(平。使)

甘遂,(寒。使)

升麻,(微寒。君)

大黃,(大寒。使)

銀屑,(平)

喉痹痛

升麻,(平,微寒)

射干,(平,微溫)

杏仁,(溫)

蒺藜子,(溫,微寒)

棘針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白棘一名棘針,不主喉痹痛。棘刺花條末云:又有棗針,療喉痹不通。此棘針字,當作棗針。

白話文:

秦皮性微寒或大寒,頭髮性溫,雞蛋性平,能治發熱。狗糞中骨性平,露蜂房性平,白蘚皮性寒,雀甕性平,甘遂性寒,升麻性微寒,大黃性大寒,銀屑性平。喉痹痛可用升麻(性平或微寒)、射干(性平或微溫)、杏仁(性溫)、蒺藜子(性溫或微寒)治療。棘針性寒,但根據《本經》記載,白棘又名棘針,不治喉痹痛。棘刺花條目末尾提到,棗針可以治療喉痹不通。因此,棘針應為棗針。

絡石,(溫,微寒)

百合,(平)

䈽竹葉,(大寒)

莽草,(溫)

苦竹葉,(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細辛,(溫)

《藥對》:

豉,(寒。治喉閉不通。使)

當歸,(溫。切,醋熬,敷腫上;亦主喉閉不通。君噎病)

羚羊角,(寒,微寒)

通草,(平)

青竹茹,(微寒)

頭垢,(微寒)

蘆根,(寒)

牛齝,(平)

舂杵頭細糠,(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鸕鷀頭,(微寒。主噎不通。)

貍頭骨,(溫)

獺骨,(平)

白話文:

絡石性溫微寒,百合性平,䈽竹葉性大寒,莽草性溫,苦竹葉性大寒。細辛性溫,豉性寒,治喉閉不通。當歸性溫,切片醋熬,敷腫上,亦主喉閉不通,治噎病。羚羊角性寒微寒,通草性平,青竹茹性微寒,頭垢性微寒,蘆根性寒,牛齝性平,舂杵頭細糠性平。鸕鷀頭性微寒,治噎不通。鯁,貍頭骨性溫,獺骨性平。

鸕鷀骨,(微寒)

齒痛

當歸,(溫,大溫)

獨活,(平)

細辛,(溫)

蜀椒,(溫,大熱)

芎藭,(溫)

附子,(溫,大熱)

莽草,(溫)

礬石,(寒)

蛇床子,(平)

生地黃,(大寒)

莨菪子,(寒)

雞舌香,(微溫)

車下李根,(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車下李根,郁李根也。)

馬懸蹄,(平)

雄雀屎,(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楓香脂,(平)

《藥對》:

金釵,(火燒針齒,痛即止。)

白話文:

鸕鶿骨性微寒,可用於治療齒痛。治療齒痛的其他藥物包括:當歸性溫,獨活性平,細辛性溫,蜀椒性溫熱,芎藭性溫,附子性溫熱,莽草性溫,礬石性寒,蛇床子性平,生地黃性大寒,莨菪子性寒,雞舌香性微溫,車下李根性寒,馬懸蹄性平,雄雀屎性溫。此外,《蜀本》記載楓香脂性平。民間偏方則以金釵火燒針齒,疼痛即止。

烏頭,(大熱。使)

白頭翁,(溫。使)

酒漬枳根,(微寒)

口瘡

黃連,(寒,微寒)

柏木,(寒)

龍膽,(寒,大寒)

升麻,(平,微寒)

大青,(大寒)

苦竹葉,(大寒)

石蜜,(平,微溫)

酪,(寒)

酥,(微寒)

豉,(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乾地黃,(平)

吐唾血

羚羊角,(寒,微寒)

白膠,(平,溫)

戎鹽,(寒)

柏葉,(微溫)

艾葉,(微溫)

水蘇,(微溫)

生地黃,(大寒)

白話文:

烏頭性大熱,白頭翁性溫,酒漬枳根性微寒,用來治療口瘡。黃連性寒或微寒,柏木性寒,龍膽性寒或大寒,升麻性平或微寒,大青性大寒,苦竹葉性大寒,石蜜性平或微溫,酪性寒,酥性微寒,豉性寒。

根據《藥對》記載:乾地黃性平,用來治療吐唾血;羚羊角性寒或微寒,白膠性平或溫,戎鹽性寒,柏葉性微溫,艾葉性微溫,水蘇性微溫,生地黃性大寒。

大小薊,(溫)

蠐螬,(微溫,微寒)

飴糖,(微溫)

茯龍肝,(微溫)

黃土,(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鐺墨《藥對》:

馬通,(微溫。使)

小麥,(微寒。使)

麥句姜,(寒。君。天名精也。)

牛膝,(平。治痛痹。君)

桑根白皮,(寒)

鼻衄血

礬石,(寒)

蒲黃,(平)

蝦蟆藍,(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天名精,一名蝦蟆藍。)

白話文:

小薊性溫,蠐螬性微溫或微寒,飴糖性微溫,茯龍肝性微溫,黃土性平。

根據《蜀本》記載,馬通性微溫,小麥性微寒,麥句姜性寒,是天名精,牛膝性平,可以治痛痹,桑根白皮性寒。

針對鼻衄血症,礬石性寒,蒲黃性平,蝦蟆藍性寒,又稱天名精。

雞蘇,(微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水蘇,一名雞蘇。)

大薊,(溫)

艾葉,(微溫)

桑耳,(平)

竹茹,(微寒)

蝟皮,(平)

溺垽,(平)

藍,(寒)

狗膽,(平)

燒亂髮,(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熱馬通,(微溫。敷頂止衄。使)

生地黃,(大寒)

鼻齆

通草,(平)

細辛,(溫)

桂心,(大熱)

蕤核,(溫,微寒)

薰草,(平)

瓜蒂,(寒)

耳聾

磁石,(寒)

白話文:

雞蘇性微溫。《本經》中記載水蘇,又名雞蘇。

大薊性溫。

艾葉性微溫。

桑耳性平。

竹茹性微寒。

蝟皮性平。

溺垽性平。

藍性寒。

狗膽性平。

燒亂髮性微溫。

根據《藥對》記載:

熱馬通性微溫,用於敷頭頂止鼻血。

生地黃性大寒。

鼻齆可用:

通草,性平。

細辛,性溫。

桂心,性大熱。

蕤核,性溫微寒。

薰草,性平。

瓜蒂,性寒。

耳聾可用:

磁石,性寒。

菖蒲,(溫,平)

蔥涕,(平)

雀腦,(平)

白鵝膏,(微寒)

鯉魚腦,(溫)

絡石,(溫,微寒)

白頸蚯蚓,(寒,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生麻油,(微寒,君)

烏賊魚骨,(微溫。臣)

土瓜,(寒)

烏雞膏,(寒)

龍腦,(微寒)

鼻息肉

藜蘆,(寒,微寒)

礬石,(寒)

地膽,(寒)

通草,(平)

白狗膽,(平)

白話文:

菖蒲性溫平,蔥涕性平,雀腦性平,白鵝膏性微寒,鯉魚腦性溫,絡石性溫微寒,白頸蚯蚓性寒大寒。

根據《藥對》記載:生麻油性微寒,為君藥;烏賊魚骨性微溫,為臣藥;土瓜性寒,烏雞膏性寒,龍腦性微寒。

鼻息肉可用藜蘆(性寒微寒)、礬石(性寒)、地膽(性寒)、通草(性平)、白狗膽(性平)等藥物治療。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細辛,(溫。君)

桂心,(大熱)

瓜蒂,(寒。臣)

雄黃,(平,大溫)

目赤熱痛

黃連,(寒,微寒)

蕤核,(溫,微寒)

石膽,(寒)

空青,(寒,大寒)

曾青,(小寒)

決明子,(平,微寒)

柏木,(寒)

梔子,(寒,大寒)

薺子,(溫)

苦竹葉,(大寒)

雞子白,(微寒)

鯉魚膽,(寒)

田中螺,(大寒)

車前子,(寒)

菥蓂子,(微溫)

白話文: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細辛,(溫性,屬於君藥)

桂心,(大熱性)

瓜蒂,(寒性,屬於臣藥)

雄黃,(性平,大溫性)

目赤熱痛

黃連,(寒性,微寒性)

蕤核,(溫性,微寒性)

石膽,(寒性)

空青,(寒性,大寒性)

曾青,(小寒性)

決明子,(性平,微寒性)

柏木,(寒性)

梔子,(寒性,大寒性)

薺子,(溫性)

苦竹葉,(大寒性)

雞子白,(微寒性)

鯉魚膽,(寒性)

田中螺,(大寒性)

車前子,(寒性)

菥蓂子,(微溫性)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細辛,(溫。明目。君)

銅青,(寒。主風爛淚出。)

秦皮,(微寒。主目赤熱淚出。)

石榴皮,(溫。主目赤痛,淚下。使)

白薇,(大寒。主目赤熱。臣)

目膚翳

秦皮,(微寒,大寒)

細辛,(溫)

真珠,(寒)

貝子,(平)

石決明,(平)

麝香,(溫)

馬目毒公,(溫,微溫)

伏翼,(平)

青羊膽,(平)

蠐螬汁,(微溫,微寒)

菟絲子,(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白話文:

我們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藥對》記載:

細辛,性溫,可以明目,是君藥。

銅青,性寒,可以治療風爛淚出。

秦皮,性微寒,可以治療目赤熱淚出。

石榴皮,性溫,可以治療目赤痛、淚下,是使藥。

白薇,性大寒,可以治療目赤熱,是臣藥。

治療目膚翳:

秦皮,性微寒,大寒。

細辛,性溫。

真珠,性寒。

貝子,性平。

石決明,性平。

麝香,性溫。

馬目毒公,性溫,微溫。

伏翼,性平。

青羊膽,性平。

蠐螬汁,性微溫,微寒。

菟絲子,性平。

我們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蜀本》:

石蟹,(寒)

《藥對》:

丹砂,(微寒)

聲音啞

菖蒲,(溫,平)

石鐘乳,(溫)

孔公孽,(溫)

皂角,(溫)

苦竹葉,(大寒)

麻油,(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通草,(平。利九竅,出聲。臣)

面皯皰

菟絲子,(平)

麝香,(溫)

熊脂,(微寒,微溫)

女萎,(平)

藁本,(溫,微寒)

木蘭,(寒)

梔子,(寒,大寒)

紫草,(寒)

白瓜子,(平,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白話文:

石蟹性寒,可治聲音啞。治療聲音啞的藥物還有丹砂(微寒)、菖蒲(溫平)、石鐘乳(溫)、孔公孽(溫)、皂角(溫)、苦竹葉(大寒)、麻油(微寒)、通草(平,利九竅,出聲)、菟絲子(平)、麝香(溫)、熊脂(微寒微溫)、女萎(平)、藁本(溫微寒)、木蘭(寒)、梔子(寒大寒)、紫草(寒)、白瓜子(平寒)。

蜂子,(微寒。君)

白蘞,(平。主光澤。)

白朮,(溫。君)

山茱萸,(平。臣)

冬瓜子,(平,寒)

白殭蠶,(平)

蜀葵花,(平)

白附子,(平)

發禿落

桑上寄生,(平)

秦椒,(溫,生溫熟寒)

桑根白皮,(寒)

麻子,(平)

桐葉,(寒)

豬膏,(微寒)

雁肪,(平)

馬鬐膏,(平)

白話文:

蜂子性微寒,白蘞性平,白朮性溫,山茱萸性平,冬瓜子性平寒,白殭蠶性平,蜀葵花性平,白附子性平,能治頭髮脫落。桑上寄生性平,秦椒性溫,生則溫熱,熟則寒涼,桑根白皮性寒,麻子性平,桐葉性寒,豬膏性微寒,雁肪性平,馬鬐膏性平,也能治療脫髮。

松葉,(溫)

棗根

雞肪,(臣禹錫等謹按《藥對》云:雞肪,寒。)

荊子,(微寒,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有蔓荊、牡荊,此只言荊子。據朱字,合是蔓荊子。又據《唐本》云:味苦、辛,故定知非牡荊子矣。)

滅瘢

鷹屎白,(平)

白殭蠶,(平)

衣魚,(溫)

白附子,(平)

密陀僧,(平)

金瘡

石膽,(寒)

薔薇,(溫,微寒)

地榆,(微寒)

艾葉,(微溫)

王不留行,(平)

白頭翁,(溫)

白話文:

松葉性溫,棗根、雞肪寒,荊子微寒或溫,滅瘢、鷹屎白、白殭蠶、衣魚、白附子、密陀僧性平,金瘡、石膽寒,薔薇溫或微寒,地榆微寒,艾葉微溫,王不留行、白頭翁性平。

釣樟根,(溫)

石灰,(溫)

狗頭骨,(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薤白,(溫。主金瘡,止痛,瘡中風,水腫。臣)

車前子,(寒。止血。)

當歸,(溫。君)

蘆竹籜,(寒。主金瘡,止肉。使)

桑灰湯,(平。臣)

蛇銜,(微寒。臣)

葛根,(平。臣)

水楊花,(寒)

突厥白,(寒)

蹻折

生鼠,(微溫)

生龜,(平)

生地黃,(大寒)

烏雄雞血,(平)

烏雞骨,(平)

李核仁,(平)

白話文:

釣樟根性溫。

石灰性溫。

狗頭骨性平。

臣禹錫等人謹慎查閱《藥對》:

薤白性溫,主治金瘡,止痛,瘡中風,水腫。

車前子性寒,主治止血。

當歸性溫,為君藥。

蘆竹籜性寒,主治金瘡,止肉,為使藥。

桑灰湯性平,為臣藥。

蛇銜性微寒,為臣藥。

葛根性平,為臣藥。

水楊花性寒。

突厥白性寒。

蹻折。

生鼠性微溫。

生龜性平。

生地黃性大寒。

烏雄雞血性平。

烏雞骨性平。

李核仁性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自然銅,(平)

木鱉子,(溫)

骨碎補,(溫)

無名異,(平)

《藥對》:

續斷,(微溫。臣)

瘀血

蒲黃,(平)

琥珀,(平)

羚羊角,(寒,微寒)

牛膝,(平)

大黃,(寒,大寒)

乾地黃,(寒)

朴硝,(寒,大寒)

紫參,(寒,微寒)

桃仁,(平)

虎杖,(微溫)

白話文:

臣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蜀本》記載:

自然銅(性平)

木鱉子(性溫)

骨碎補(性溫)

無名異(性平)

《藥對》記載:

續斷(性微溫。臣禹錫等人補充)

治療瘀血

蒲黃(性平)

琥珀(性平)

羚羊角(性寒,微寒)

牛膝(性平)

大黃(性寒,大寒)

乾地黃(性寒)

朴硝(性寒,大寒)

紫參(性寒,微寒)

桃仁(性平)

虎杖(性微溫)

茅根,(寒)

䗪蟲,(寒)

虻蟲,(微寒)

水蛭,(平,微寒)

蜚蠊,(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天南星

《藥對》:

鮑魚,(溫。主踒跌。)

飴糖,(微溫。去血病。臣)

神屋,(平。主血。)

菴䕡子,(微寒。主臟血,身中有毒,臣)

芍藥,(微寒。主逐賊血。)

鹿茸,(溫。主血流在腹。臣)

車前子,(寒。主瘀血痛。)

牡丹,(微寒。主除留血。使)

射干,(微溫。主除留血、老血。使)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中醫藥材的性狀和功效。茅根、䗪蟲、虻蟲、水蛭、蜚蠊都屬於寒性的藥材。而天南星的藥性沒有記載,其他的藥材則記載了其溫寒屬性以及主治的疾病或症狀。例如,鮑魚性溫,主治跌傷;飴糖性微溫,主治血病;神屋性平,主治血症等等。

藕汁,(寒。主消血。)

天名精,地菘是也。(寒)

火灼

柏白皮,(微寒)

生胡麻,(平)

鹽,(寒。)(臣禹錫等謹按:食鹽,溫。光明鹽,平。綠鹽,平。大鹽,寒。戎鹽,寒。並無主火灼之文,不知此果何鹽也。)

豆醬,(寒)

井底泥,(寒)

醋,(溫)

黃芩,(平,大寒)

牛膝,(平)

梔子,(寒,大寒)

癰疽

絡石,(溫,微寒)

黃耆,(微溫)

白蘞,(平,微寒)

烏喙,(微溫)

通草,(平)

敗醬,(平,微寒)

白芨,(平,微寒)

白話文:

藕汁性寒,能消血。天名精就是地菘,性寒。火灼。柏樹的白色樹皮性微寒。生胡麻性平。鹽性寒。豆醬性寒。井底泥性寒。醋性溫。黃芩性平,但大寒。牛膝性平。梔子性寒,但大寒。癰疽。絡石性溫,但微寒。黃耆性微溫。白蘞性平,但微寒。烏喙性微溫。通草性平。敗醬性平,但微寒。白芨性平,但微寒。

大黃,(寒,大寒)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玄參,(微寒)

薔蘼,(微寒)

鹿角,(溫,微溫)

蝦蟆,(寒)

土蜂子,(平)

伏龍肝,(微溫)

甘蕉根,(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礪石,(火燒於苦酒中焠,杵破,醋和貼之,即消。)

烏賊魚骨,(微溫。臣)

鹿茸,(溫。臣)

升麻,(微寒。貼諸毒。君)

赤小豆,(平。主貼腫易消。臣)

白話文:

大黃性寒,非常寒冷。半夏性平,生品微寒,熟品溫熱。玄參性微寒。薔蘼性微寒。鹿角性溫,微溫。蝦蟆性寒。土蜂子性平。伏龍肝性微溫。甘蕉根性寒,非常寒冷。

根據《藥對》記載:

礪石,火燒後放入苦酒中淬火,搗碎,用醋調和敷貼,可以消腫。

烏賊魚骨性微溫。

鹿茸性溫。

升麻性微寒,可以敷貼毒瘡。

赤小豆性平,可以敷貼腫脹,容易消散。

側子,(大熱。主癰腫。)

惡瘡

雄黃,(平,寒,大溫)

雌黃,(平,大寒)

粉錫,(寒)

石硫黃,(溫,大熱)

礬石,(寒)

松脂,(溫)

蛇床子,(平)

地榆,(微寒)

水銀,(寒)

蛇銜,(微寒)

白蘞,(平,微寒)

漏蘆,(寒,大寒)

柏木,(寒)

占斯,(溫)

雚菌,(平,微溫)

莽草,(溫)

青葙子,(微寒)

白芨,(平、微寒)

楝實,(寒)

及己,(平)

狼跋,(寒)

桐葉,(寒)

白話文:

側子性熱,主要治療癰腫。

惡瘡可以用以下藥物治療:

雄黃性平,寒,也有溫性。

雌黃性平,寒性較重。

粉錫性寒。

石硫黃性溫,熱性較重。

礬石性寒。

松脂性溫。

蛇床子性平。

地榆性微寒。

水銀性寒。

蛇銜性微寒。

白蘞性平,微寒。

漏蘆性寒,寒性較重。

柏木性寒。

占斯性溫。

雚菌性平,微溫。

莽草性溫。

青葙子性微寒。

白芨性平,微寒。

楝實性寒。

及己性平。

狼跋性寒。

桐葉性寒。

虎骨,(平)

豬肚,(微溫)

䕡茹,(寒,微寒)

藜蘆,(寒,微寒)

石灰,(溫)

貍骨,(溫)

鐵漿,(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野駝脂

《藥對》:

苦參,(寒。主諸惡瘡軟癤。君)

白石脂,(平。主疽痔惡瘡。臣)

蘩蔞,(平。主積年惡瘡。臣)

藁本,(溫。臣)

菖蒲,(溫。主風瘙。君)

艾葉,(微溫。苦酒煎,主除癬及下部瘡。臣)

槲皮,(平。臣)

葵根,(寒。君)

柳華,(寒。主馬疥惡瘡,煮洗立瘥。使)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中醫藥材的藥性。其中包括虎骨、豬肚、䕡茹、藜蘆、石灰、貍骨、鐵漿等藥材的寒熱性,以及苦參、白石脂、蘩蔞、藁本、菖蒲、艾葉、槲皮、葵根、柳華等藥材的藥性、主治和在藥方中的地位。

  • 君藥: 指方劑中主要的藥物,起著主要治療作用。
  • 臣藥: 指輔助君藥發揮療效的藥物。
  • 使藥: 指引導君藥、臣藥發揮作用的藥物。

說明

這段文字是中醫藥典籍中的片段,記載了古代中醫對藥材藥性的認識和應用。由於時代久遠,部分藥材名稱和用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和專業人士的指導進行理解和應用。

五加皮,(微寒。主疽瘡。使)

梓葉,(微寒。使)

苧根,(寒。主小兒赤丹。使)

谷葉,(平。洗之令生肉。臣)

篇竹,(平。主浸淫疥惡瘡。使)

天麻,(平。臣)

孔公孽,(溫。主男女陰蝕瘡。臣)

紫草,(寒。主小兒面上瘡。使)

馬鞭草,(平。主下部瘡。臣)

漆瘡

蟹,(寒)

茱萸皮,(溫,大熱)

苦芺,烏老切,(微寒)

雞子白,(微寒)

鼠查,(見杉材注)

白話文:

五加皮

性微寒,主治疽瘡。

梓葉

性微寒。

苧根

性寒,主治小兒赤丹。

谷葉

性平,用來洗滌傷口,可促進肉芽生長。

篇竹

性平,主治浸淫性疥瘡和惡瘡。

天麻

性平。

孔公孽

性溫,主治男女陰部潰爛瘡。

紫草

性寒,主治小兒面部瘡。

馬鞭草

性平,主治下部瘡。

性寒。

茱萸皮

性溫,大熱。

苦芺

讀音烏老切,性微寒。

雞子白

性微寒。

鼠查

見杉材註解。

  • 上述文字為中醫古籍中常見的藥物記載,包含藥物名稱、性味和主治。
  • "使"、"臣"等字為古籍中常見的用語,分別代表"功效"和"來源"。
  • "主" 代表"主治",即該藥物可以治療的疾病。
  • "性" 代表藥物的寒熱性質,例如"寒"代表性寒,"溫"代表性溫。
  • "平" 代表性平,即不寒不熱。
  • 括號內為藥物的性味或其他描述。

井中苔萍,(大寒)

秫米,(微寒)

杉材,(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石蟹,(寒)

漆姑葉,(微寒)

《藥對》:

芒硝,(大寒。敷漆瘡。君)

黃櫨木,(寒)

癭瘤

小麥,(微寒)

海藻,(寒)

昆布,(寒)

文蛤,(平)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貝母,(平,微寒)

通草,(平)

松蘿,(平)

連翹,(平)

白頭翁,(溫)

海蛤,(平)

白話文:

井中的苔蘚和浮萍,性寒。

秫米,性微寒。

杉木,性微溫。

臣禹錫等人謹慎查閱《蜀本》記載:

石蟹,性寒。

漆姑葉,性微寒。

《藥對》記載:

芒硝,性大寒,可以敷治漆瘡,主藥。

黃櫨木,性寒。

癭瘤

小麥,性微寒。

海藻,性寒。

昆布,性寒。

文蛤,性平。

半夏,生時性微寒,熟後性溫,性平。

貝母,性平,微寒。

通草,性平。

松蘿,性平。

連翹,性平。

白頭翁,性溫。

海蛤,性平。

生薑,(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玄參,(微寒。主散頸下腫核。臣)

杜蘅,(溫。臣)

瘻瘡

雄黃,(平,寒,大溫)

礜石,(大熱,生溫熟熱)

常山,(寒,微寒)

狼毒,(平)

側子,(大熱)

連翹,(平)

昆布,(寒)

貍骨,(溫)

王不留行,(平)

斑貓,(寒)

地膽,(寒)

鱉甲,(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蟾蜍,(寒。臣)

附子,(大熱。使)

漏蘆,(寒。主諸瘻。)

白礬,(寒,主瘻惡瘡瘰癧。使)

白話文:

  • 生薑:微溫性,有散寒、暖身的作用。

  • 玄參:微寒性,能散去頸部下的腫塊或結節。

  • 杜蘅:溫性,具清熱解毒之效。

  • 癰瘡:

  • 雄黃:平和、寒性,大溫性,適用於治療各種病症。

  • 礬石:大熱性,生時溫和,熟後變為熱性。

  • 常山:寒性,微寒性,能清熱解毒。

  • 狼毒:平性,可用於治療某些疾病。

  • 側子:大熱性,具強烈的溫熱效果。

  • 連翹:平性,能清熱解毒。

  • 昆布:寒性,有清熱利水的效用。

  • 豹骨:溫性,能補益筋骨。

  • 王不留行:平性,能活血通經。

  • 斑貓:寒性,能治療某些病痛。

  • 地膽:寒性,可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鱉甲:平性,能滋陰補肝。

  • 蟲蝦:寒性,臣錫等按照《藥對》所述。

  • 附子:大熱性,有強烈的溫補作用,並能輔助其他藥物。

  • 漏蘆:寒性,能治療各類膿瘍。

  • 白礬:寒性,適用於治療瘡瘍、惡性瘡、淋巴結炎等病狀。

以上所列藥物皆出自《藥對》,其性味及功能用途各有不同,應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指導使用。

雌黃,(平。主瘻疽惡瘡。臣)

車前子,(寒)

蛇銜,(微寒。主鼠瘻。臣)

蝦蟆,(寒)

五痔

白桐葉,(寒)

萹蓄,(平)

蝟皮,(平)

豬懸蹄,(平)

黃耆,(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五靈脂,(溫)

五倍子,(平)

《藥對》:

龜甲,(平。主五痔。臣)

赤石脂,(大溫。君)

柏木,(寒。主腸痔。)

榧子,(平。臣)

槐子,(寒。君)

蛇蛻,(平)

白話文:

雌黃性平,能治瘻疽惡瘡。車前子性寒。蛇銜性微寒,主治鼠瘻。蝦蟆性寒。五痔。白桐葉性寒。萹蓄性平。蝟皮性平。豬懸蹄性平。黃耆性微溫。五靈脂性溫。五倍子性平。龜甲性平,主治五痔。赤石脂性大溫。柏木性寒,主治腸痔。榧子性平。槐子性寒。蛇蛻性平。

臘月鴝鵒,(平。作屑,主五痔。)

鱉甲,(平。主五痔。臣)

腐木檽,(寒。臣)

竹茹,(微寒。臣)

葈耳,(微寒。臣)

槲脈,(平。燒作散,主痔。)

槐鵝,(微溫)

柏葉,(平)

艾葉,(微溫)

脫肛

鱉頭,(平)

卷柏,(溫,平,微寒)

鐵精,(微溫)

東壁土,(平)

蝸牛,(寒)

生鐵,(微寒)

青葙子,(微寒)

苦參,(寒)

蚺(音髯)蛇膽,(寒)

蝮蛇膽,(微寒)

白話文:

臘月裡的烏鴉,性平。研成粉末,可以治療五痔。

鱉甲,性平,可以治療五痔。

腐木中的菌類,性寒。

竹茹,性微寒。

葈耳,性微寒。

槲樹的葉脈,性平。燒成灰,可以治療痔瘡。

槐樹的果實,性微溫。

柏樹的葉子,性平。

艾葉,性微溫。

脫肛。

鱉頭,性平。

卷柏,性溫、平、微寒。

鐵精,性微溫。

東壁土,性平。

蝸牛,性寒。

生鐵,性微寒。

䘌(肛門脫出)。

青葙子,性微寒。

苦參,性寒。

蚺蛇的膽,性寒。

蝮蛇膽,性微寒。

大蒜,(溫)

戎鹽,(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艾葉煎,(微溫。臣)

馬鞭草,(平)

蛔蟲

薏苡根,(微寒)

雚菌,(平,微溫)

乾漆,(溫)

楝根,(微寒)

茱萸根,(溫,大熱)

艾葉,(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石榴根,(平。使)

檳榔,(溫。君)

鶴蝨,(平)

龍膽,(寒,大寒)

白話文:

大蒜性溫,戎鹽性寒。臣禹錫等根據《藥對》記載,艾葉煎性微溫,馬鞭草性平。蛔蟲可用薏苡根(微寒)、雚菌(平,微溫)、乾漆(溫)、楝根(微寒)、茱萸根(溫,大熱)、艾葉(微溫)等藥物治療。臣禹錫等根據《藥對》記載,石榴根性平,檳榔性溫,鶴蝨性平,龍膽性寒,大寒。

寸白

檳榔,(溫)

蕪荑,(平)

貫眾,(微寒)

狼牙,(寒)

雷丸,(寒,微寒)

青葙子,(微寒)

橘皮,(溫)

茱萸根,(溫,大熱)

石榴根,(平)

榧子,(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桑根白皮,(寒。臣)

虛勞

丹砂,(微寒)

空青,(寒,大寒)

石鐘乳,(溫)

紫石英,(溫)

白石英,(微溫)

磁石,(寒)

龍骨,(平,微寒)

茯苓,(平)

黃耆,(微溫)

乾地黃,(寒)

茯神,(平)

白話文:

檳榔性溫,蕪荑性平,貫眾性微寒,狼牙性寒,雷丸性寒或微寒,青葙子性微寒,橘皮性溫,茱萸根性溫或大熱,石榴根性平,榧子性平。桑根白皮性寒,丹砂性微寒,空青性寒或大寒,石鐘乳性溫,紫石英性溫,白石英性微溫,磁石性寒,龍骨性平或微寒,茯苓性平,黃耆性微溫,乾地黃性寒,茯神性平。

天門冬,(平,大寒)

薯蕷,(溫,平)

石斛,(平)

沙參,(微寒)

人參,(微寒,微溫)

玄參,(微寒)

五味子,(溫)

肉蓯蓉,(微溫)

續斷,(微溫)

澤瀉,(寒)

牡丹,(寒,微寒)

芍藥,(平,微寒)

牡桂,(溫)

遠志,(溫)

當歸,(溫,大溫)

牡蠣,(平,微寒)

五加皮,(溫,微寒)

白棘,(寒)

覆盆子,(平)

巴戟天,(微溫)

牛膝,(平)

杜仲,(平,溫)

柏實,(平)

白話文:

天門冬

性平,味甘,寒。

薯蕷

性溫,味甘,平。

石斛

性平,味甘。

沙參

性微寒,味甘。

人參

性微寒或微溫,味甘。

玄參

性微寒,味甘、苦。

五味子

性溫,味酸、甘。

肉蓯蓉

性微溫,味甘。

續斷

性微溫,味苦、甘。

澤瀉

性寒,味甘、淡。

牡丹

性寒或微寒,味苦、辛。

芍藥

性平或微寒,味酸、甘。

牡桂

性溫,味辛、甘。

遠志

性溫,味苦、甘。

當歸

性溫或大溫,味甘、辛。

牡蠣

性平或微寒,味鹹。

五加皮

性溫或微寒,味辛、甘。

白棘

性寒,味甘、苦。

覆盆子

性平,味甘、酸。

巴戟天

性微溫,味甘、辛。

牛膝

性平,味苦、甘。

杜仲

性平或溫,味甘、辛。

柏實

性平,味苦、甘。

桑螵蛸,(平)

石龍芮,(平)

石南,(平)

桑根白皮,(寒)

地膚子,(寒)

車前子,(寒)

麥門冬,(平,微寒)

乾漆,(溫)

菟絲子,(平)

蛇床子,(平)

枸杞子,(微寒)

大棗,(平)

枸杞根,(大寒)

麻子,(平)

胡麻,(平)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葛根,(平)

《蜀本》:

補骨脂,(大溫)

《藥對》:

甘草,(平。補益五臟,下氣,長肌肉,制諸藥。君)

黃雌雞,(平。主續絕。臣)

白話文:

桑螵蛸、石龍芮、石南性平,桑根白皮性寒,地膚子、車前子性寒,麥門冬性平微寒,乾漆性溫,菟絲子、蛇床子性平,枸杞子性微寒,大棗性平,枸杞根性大寒,麻子、胡麻性平。

根據《唐本》記載,葛根性平;根據《蜀本》記載,補骨脂性大溫;根據《藥對》記載,甘草性平,具有補益五臟、下氣、長肌肉、制諸藥的功效,為君藥;黃雌雞性平,主續絕,為臣藥。

萎蕤,(平。補不足,除虛勞客熱,頭痛。君)

甘菊,(平。補中。益五臟。君)

紫菀,(溫。主勞氣。臣)

狗脊,(平。補益丈夫。臣)

藕實,(平,寒。補中養氣。君)

蜂子,(微寒。補虛冷。君)

蕪菁蘆菔,(溫。益五臟,輕身。君)

赤石脂,(大溫。主養心氣。君)

薔薇,(微寒。主五臟寒熱。君)

雲母,(平。主氣益精。君)

枳實,(微寒。主虛羸少氣。君)

防葵,(寒。君)

陰痿

白石英,(微溫)

白話文:

萎蕤性平,可以補益不足,去除虛勞引起的發熱和頭痛。甘菊性平,可以補益中氣,益五臟。紫菀性溫,可以治療勞累引起的氣短。狗脊性平,可以補益男性。藕實性平偏寒,可以補益中氣,滋養身體。蜂子性微寒,可以補虛寒。蕪菁蘆菔性溫,可以益五臟,輕身健體。赤石脂性溫熱,可以滋養心氣。薔薇性微寒,可以治療五臟寒熱。雲母性平,可以補氣益精。枳實性微寒,可以治療虛弱少氣。防葵性寒。陰痿是一種疾病。白石英性微溫。

陽起石,(微溫)

巴戟天,(微溫)

肉蓯蓉,(微溫)

五味子,(溫)

蛇床子,(平)

地膚子,(寒)

鐵精,(微溫)

白馬莖,(平)

菟絲子,(平)

原蠶蛾,(熱)

狗陰莖,(平)

雀卵,(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樗雞,(平。使)

五加皮,(微寒。主陰痿下濕。使)

覆盆子,(平。能長陰。臣)

牛膝,(平。主陰濕。君)

石南,(平,使)

白芨,(微寒。主陰痿,使)

白話文:

  • 陽起石:微溫性,用於壯陽、補腎。
  • 巴戟天:微溫性,有助於強壯筋骨、調理腎虛。
  • 肉蓯蓉:微溫性,常被用於滋補腎臟、壯陽。
  • 五味子:溫性,多用於調節五臟、安神、養心。
  • 蛇牀子:平性,常被用於清熱解毒、止癢。
  • 地膚子:寒性,多用於清熱利尿、消腫。
  • 鐵精:微溫性,用於補血、養心。
  • 白馬莖:平性,多用於清熱解毒、消炎。
  • 菌蔥子:平性,有調和藥物、增強藥效的作用。
  • 菟絲子:平性,常用於補腎、壯陽、調理生殖系統。
  • 原蠶蛾:熱性,多用於補腎壯陽、調理男性生理機能。
  • 狗陰莖:平性,用於壯陽、調理腎虛。
  • 雀卵:溫性,多用於調理女性生理機能、滋補。

參考《藥對》:

  • 榆雞:平性,可作為引導藥物使用。
  • 五加皮:微寒性,主治療男性陰虛、下身濕潤。可用作引導藥物。
  • 覆盆子:平性,能促進男性生殖器的生長。臣指在配伍中的次要角色。
  • 牛膝:平性,主治療男性陰虛、下身濕潤。作為主藥。
  • 石南:平性,可用作引導藥物。
  • 白芨:微寒性,主治療男性陰虛,可用作引導藥物。

小豆花,(平。主陰痿不起。使)

山茱萸,(平,微溫)

天雄,(溫,大溫)

陰㿉

海藻,(寒)

鐵精,(微溫)

貍陰莖,(溫)

狐陰莖,(微寒)

蜘蛛,(微寒)

蒺藜,(溫,微寒)

鼠陰,(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蝦蟆衣,(寒。主陰腫。)

地膚子,(寒)

槐皮,(煮汁,主陰腫。)

囊濕

五加皮,(溫,(微寒)

槐枝,(作槐皮)

柏木,(寒)

虎掌,(溫,微寒)

菴䕡子,(微寒,微溫)

白話文:

小豆花:具有平和性質,主要用於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使其恢復正常。

山茱萸:性平、微溫,用於調理。

天雄:性溫、大溫,用於調理。

陰痿:指男性性功能障礙。

海藻:性寒,用於治療相關症狀。

鐵精:性微溫,用於調理。

貍陰莖:性溫,用於調理。

狐陰莖:性微寒,用於調理。

蜘蛛:性微寒,用於調理。

蒺藜:性溫、微寒,用於調理。

鼠陰:性平,用於調理。

臣禹錫等人嚴格依照《藥對》:

蝦蟆衣:性寒,主要用於治療陰腫。

地膚子:性寒,用於治療相關症狀。

槐皮:煮製後的汁液,主要用於治療陰腫。

囊濕(可能為「囊」字有誤,具體含義不明)。

五加皮:性溫或微寒,用於調理。

槐枝:用於製造槐皮。

柏木:性寒,用於調理。

虎掌:性溫、微寒,用於調理。

菴䕡子:性微寒、微溫,用於調理。

蛇床子,(平)

牡蠣,(平,微寒)

泄精

韭子,(溫)

白龍骨,(平,微寒)

鹿茸,(溫,微溫)

牡蠣,(平,微寒)

桑螵蛸,(平)

車前子葉,(寒)

澤瀉,(寒)

石榴皮,(平)

獐骨,(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五味子,(溫。主泄精。臣)

棘刺,(寒。使)

菟絲子,(平。主精自出。君)

薰草,(平。臣)

石斛,(平。君)

鍾乳,(溫。臣)

麥門冬,(微寒。臣)

好眠

通草,(平)

孔公孽,(溫)

馬頭骨,(微寒)

白話文:

蛇床子、牡蠣、韭子、白龍骨、鹿茸、牡蠣、桑螵蛸、車前子葉、澤瀉、石榴皮、獐骨、五味子、棘刺、菟絲子、薰草、石斛、鍾乳、麥門冬、通草、孔公孽、馬頭骨。

牡鼠目,(平)

荼茗,(微寒)

沙參,(微寒)

不得眠

酸棗仁,(平)

榆葉,(平)

細辛,(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沙參,(微寒。臣)

乳香,(溫)

腰痛

杜仲,(平,溫)

萆薢,(平)

狗脊,(平,微溫)

梅實,(平)

鱉甲,(平)

五加皮,(溫,(微寒)

菝葜,(平,溫)

爵床,(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木鱉子,(溫)

《藥對》:

白話文:

牡鼠目、荼茗、沙參都性寒,可以用來治療失眠。酸棗仁、榆葉、細辛則性平或溫,也能幫助改善睡眠。沙參性寒,乳香性溫,可以治療腰痛。杜仲、萆薢、狗脊、梅實、鱉甲、五加皮、菝葜、爵床則性平或溫,也能緩解腰痛。木鱉子性溫,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疾病。

牡丹,(寒,微寒。使)

石斛,(平。君)

附子,(溫,大熱。使)

鹿角膠,(平,溫)

牛膝,(平)

鹿茸,(溫,微溫)

烏喙,(微溫)

續斷,(微溫)

婦人崩中

石膽,(寒)

禹餘糧,(寒,平)

赤石脂,(大溫)

牡蠣,(平,微寒)

龍骨,(平,微寒)

蒲黃,(平)

白殭蠶,(平)

牛角鰓,(溫)

烏賊魚骨,(微溫)

紫葳,(微寒)

桑耳,(平)

生地黃,(大寒)

柏木,(寒)

白茅根,(寒)

艾葉,(微溫)

鮀甲,(微溫)

白話文:

牡丹性寒微寒,石斛性平,附子性溫大熱,鹿角膠性平溫,牛膝性平,鹿茸性溫微溫,烏喙性微溫,續斷性微溫。婦女崩中,可用石膽性寒、禹餘糧性寒平、赤石脂性大溫、牡蠣性平微寒、龍骨性平微寒、蒲黃性平、白殭蠶性平、牛角鰓性溫、烏賊魚骨性微溫、紫葳性微寒、桑耳性平、生地黃性大寒、柏木性寒、白茅根性寒、艾葉性微溫、鮀甲性微溫等藥材治療。

鱉甲,(平)

馬蹄,(平)

白膠,(平,溫)

丹雄雞,(微溫,微寒)

阿膠,(平,微溫)

鬼箭,(寒)

鹿茸,(溫,微溫)

大小薊根,(溫)

馬通,(微溫)

伏龍肝,(微溫)

乾地黃,(寒)

代赭,(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柏葉,(微溫。酒漬,主吐血及崩中赤白。君)

續斷,(溫。臣)

淡竹茹,(微寒。臣)

白芷,(溫。主漏下赤白。臣)

蝟皮,(平。臣)

飴糖,(微溫。臣)

地榆,(微寒。主漏下赤血。)

月閉

鼠婦,(微溫,微寒)

白話文:

鱉甲性平,馬蹄性平,白膠性平溫,丹雄雞性微溫微寒,阿膠性平微溫,鬼箭性寒,鹿茸性溫微溫,大小薊根性溫,馬通性微溫,伏龍肝性微溫,乾地黃性寒,代赭性寒。柏葉性微溫,酒漬後可治吐血及崩中赤白,為君藥;續斷性溫,為臣藥;淡竹茹性微寒,為臣藥;白芷性溫,可治漏下赤白,為臣藥;蝟皮性平,為臣藥;飴糖性微溫,為臣藥;地榆性微寒,可治漏下赤血。鼠婦性微溫微寒,可治月閉。

䗪蟲,(寒)

虻蟲,(微寒)

水蛭,(平,微寒)

蠐螬,(微溫,微寒)

桃仁,(平)

貍陰莖,(溫)

土瓜根,(寒)

牡丹,(寒,微寒)

牛膝,(平)

占斯,(溫)

虎杖,(微溫)

陽起石,(微溫)

桃毛,(平)

白堊,(溫)

銅鏡鼻,(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白茅根,(寒。主血閉。臣)

大黃,(大寒,寒。治月候不通。使)

卷柏,(溫。臣)

生地黃,(大寒。君)

乾漆,(溫。治血閉。臣)

鬼箭,(寒。破陳血。使)

菴䕡子,(微寒。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17種中藥材的性味歸經,以及部分藥物的主治功效。其中,䗪蟲、虻蟲、水蛭等多為蟲類藥材,性寒或微寒,常用于活血化瘀,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疾病。桃仁、牡丹等則性平或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藥對》中記載了幾種藥材的配伍關係,例如白茅根和乾漆都是主治血閉的臣藥,大黃和鬼箭分別為使藥,生地黃則為君藥。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朴硝,(寒,大寒。君)

無子

紫石英,(溫)

石鐘乳,(溫)

陽起石,(微溫)

紫葳,(微寒)

桑螵蛸,(平)

艾葉,(微溫)

秦皮,(微寒,大寒)

卷柏,(溫,平,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列當,(溫)

《藥對》:

覆盆子,(平。臣)

白膠,(溫。君)

白薇,(大寒。臣)

安胎

紫葳,(微寒)

白膠,(平,溫)

桑上寄生,(平)

鯉魚,(寒)

烏雌雞,(溫)

蔥白,(平)

阿膠,(平,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

白話文:

朴硝性寒,無子;紫石英、石鐘乳溫;陽起石微溫;紫葳微寒;桑螵蛸平;艾葉微溫;秦皮性寒。卷柏溫、平、微寒。

《蜀本》記載列當性溫。

《藥對》記載覆盆子平;白膠溫;白薇大寒。

紫葳微寒,白膠溫、平,桑上寄生平,鯉魚寒,烏雌雞溫,蔥白平,阿膠溫、平。

生地黃,(大寒)

《蜀本》:

豬苓,(平)

《藥對》:

艾葉,(微溫)

墮胎

雄黃,(平,寒,大溫)

雌黃,(平,大寒)

水銀,(寒)

粉錫,(寒)

朴硝,(寒,大寒)

飛生蟲,(平)

溲疏,(寒,微寒)

大戟,(寒,大寒)

巴豆,(溫,生溫熟寒)

野葛,(溫)

牛黃,(平)

藜蘆,(寒,微寒)

牡丹,(寒,微寒)

牛膝,(平)

桂心,(大熱)

皂莢,(溫)

䕡茹,(寒,微寒)

躑躅,(溫)

鬼箭,(寒)

槐子,(寒)

白話文:

生地黃性寒。

《蜀本》記載:豬苓性平。

《藥對》記載:艾葉性微溫。

墮胎。

雄黃性平、寒、大溫。

雌黃性平、大寒。

水銀性寒。

粉錫性寒。

朴硝性寒、大寒。

飛生蟲性平。

溲疏性寒、微寒。

大戟性寒、大寒。

巴豆生溫熟寒。

野葛性溫。

牛黃性平。

藜蘆性寒、微寒。

牡丹性寒、微寒。

牛膝性平。

桂心性大熱。

皂莢性溫。

䕡茹性寒、微寒。

躑躅性溫。

鬼箭性寒。

槐子性寒。

薏苡,(微寒)

矍麥,(寒)

附子,(溫,大熱)

天雄,(溫,大溫)

烏頭,(溫,大熱)

烏喙,(微溫)

側子,(大熱)

蜈蚣,(溫)

地膽,(寒)

斑貓,(寒)

芫青,(微溫)

亭長,(微溫)

水蛭,(平,微寒)

虻蟲,(微寒)

䗪蟲,(寒)

螻蛄,(寒)

蠐螬,(微溫,微寒)

蝟皮,(平)

蜥蜴,(寒)

蛇蛻,(平)

蟹爪,(寒)

芒硝,(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欓根,(大熱。使)

白話文:

薏苡性微寒,矍麥性寒,附子性溫且大熱,天雄性溫且大溫,烏頭性溫且大熱,烏喙性微溫,側子性大熱,蜈蚣性溫,地膽性寒,斑貓性寒,芫青性微溫,亭長性微溫,水蛭性平且微寒,虻蟲性微寒,䗪蟲性寒,螻蛄性寒,蠐螬性微溫且微寒,蝟皮性平,蜥蜴性寒,蛇蛻性平,蟹爪性寒,芒硝性大寒。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欓根性大熱。

菵草,(溫,使)

牽牛子,(寒。使)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

虎掌,(溫,微寒)

鬼臼

代赭,(寒)

蚱蟬,(寒)

麝香,(溫)

桃仁,(平)

蕘花,(寒,微寒)

狼牙,(寒)

生鼠,(微溫)

難產

槐子,(寒)

桂心,(大熱)

滑石,(寒,大寒)

貝母,(平,微寒)

蒺藜,(溫,微寒)

皂莢,(溫)

酸漿,(平,寒)

蚱蟬,(寒)

螻蛄,(寒)

鼺(力水力佳二切)鼠,(微寒)

生鼠肝,(平)

白話文:

菵草性溫,牽牛子性寒,半夏生時微寒,熟時溫,虎掌性溫且微寒,鬼臼性寒,代赭性寒,蚱蟬性寒,麝香性溫,桃仁性平,蕘花性寒且微寒,狼牙性寒,生鼠性微溫,難產,槐子性寒,桂心性大熱,滑石性寒且大寒,貝母性平且微寒,蒺藜性溫且微寒,皂莢性溫,酸漿性平且寒,蚱蟬性寒,螻蛄性寒,鼺鼠性微寒,生鼠肝性平。

烏雄雞冠血,(溫)

弓弩弦,(平)

馬銜,(平)

敗醬,(平,微寒)

榆皮,(平)

蛇蛻,(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麻油,(微寒。治產難,胞不出。君)

澤瀉,(寒。治胞不出。)

牛膝,(平)

陳姜,(大熱)

豬脂酒,(各隨多少服,主產難,衣不出。)

飛生蟲,(平)

兔頭,(平)

海馬,(寒)

伏龍肝,(溫)

冬葵子,(寒)

產後病

乾地黃,(寒)

秦椒,(溫,生溫熱寒)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一些中藥材的性味和功效,以及一些藥方。其中包括烏雄(雞冠血)、弓弩弦、馬銜、敗醬、榆皮、蛇蛻等藥材。

接著列出了一些藥方,例如麻油、澤瀉、牛膝、陳姜、豬脂酒等,並說明它們的功效。

最後,還列出了一些用於治療產後病的藥材,例如乾地黃和秦椒,以及它們的性味。

需要注意的是

  • 古代中醫藥學理論和現代醫學存在差異,需要結合現代醫學知識來理解。

敗醬,(平,微寒)

澤蘭,(微溫)

地榆,(微寒)

大豆,(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大豆紫湯,(溫。治產後中風,惡血不盡痛。)

羖羊角,(微寒。燒灰酒服,主產後煩悶。臣)

羚羊角,(微寒。主產後血悶。臣)

鹿角散,(溫。主墮娠,血不盡。臣)

小豆散,(平。生產後血不盡,煩悶。臣)

三歲陳棗核,(平。治產後腹痛。使)

芍藥,(平,微寒)

白話文:

敗醬性平偏寒,澤蘭性溫,地榆性寒,大豆性平。

根據《藥對》記載:

大豆紫湯性溫,主要用於治療產後中風、子宮內殘留血液導致的疼痛。羖羊角性寒,用燒灰酒服用,可以治療產後煩悶。羚羊角性寒,可以治療產後血悶。鹿角散性溫,可以治療流產後子宮內殘留血液。小豆散性平,可以治療產後子宮內殘留血液和煩悶。三歲陳棗核性平,可以治療產後腹痛。芍藥性平偏寒。

注意

這段文字僅供參考,請勿自行使用藥物治療疾病。任何疾病都需要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當歸,(溫,大溫)

紅藍花,(溫)

豉,(寒)

下乳汁

石鐘乳,(溫)

漏蘆,(寒,大寒)

蠐螬,(微溫,微寒)

栝蔞,(寒)

土瓜根,(寒)

狗四足,(平)

豬四足,(小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葵子,(寒)

豬胰,(平。臣)

木通,(平)

中蠱

桔梗,(微溫)

鬼臼,(溫,微溫)

馬目毒公,(溫,微溫)

犀角,(寒,微寒)

斑貓,(寒)

芫青,(微溫)

葛上亭長,(微溫)

白話文:

當歸性溫,紅藍花性溫,豉性寒,能促進乳汁分泌。石鐘乳性溫,漏蘆性寒,蠐螬性微溫微寒,栝蔞性寒,土瓜根性寒,狗四足性平,豬四足性微寒。葵子性寒,豬胰性平,木通性平,桔梗性微溫,鬼臼性溫,馬目毒公性溫,犀角性寒,斑貓性寒,芫青性微溫,葛上亭長性微溫,可治療中蠱。

射罔,(大熱)

鬼督郵,(平)

白蘘荷,(微溫)

敗鼓皮,(平)

藍寶,(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赭魁,(平。使)

徐長卿,(溫。使)

羖羊角,(微寒。臣)

野葛,(溫。使)

羖羊皮,(平。使)

獺肝,(平。使)

露蜂房,(平。使)

雄黃,(平。君)

槲樹皮,(平)

臣禹錫等謹按序例所載外,《藥對》:主療如後

出汗

麻黃,(溫。臣)

杏仁,(溫。臣)

棗葉,(平。君)

白話文:

射罔,性熱。

鬼督郵,性平。

白蘘荷,性微溫。

敗鼓皮,性平。

藍寶,性寒。

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藥對》:

赭魁,性平。主治。

徐長卿,性溫。主治。

羖羊角,性微寒。臣藥。

野葛,性溫。主治。

羖羊皮,性平。主治。

獺肝,性平。主治。

露蜂房,性平。主治。

雄黃,性平。君藥。

槲樹皮,性平。

禹錫等人謹慎參考典籍記載之外,《藥對》記載:主治如下

出汗

麻黃,性溫。臣藥。

杏仁,性溫。臣藥。

棗葉,性平。君藥。

蔥白,(平。臣)

石膏,(大寒。臣)

貝母,(微寒。臣)

山茱萸,(平。臣)

葛根,(平。臣)

乾薑,(溫,大熱)

桂心,(大熱)

附子,(溫,大熱)

生薑,(微溫)

薄荷,(溫)

蜀椒,(溫,大熱)

豉,(寒)

止汗

乾薑,(溫,大熱。臣)

柏實,(平。君)

麻黃根並故竹扇末,臣)

白朮,(溫。君)

粢粉雜豆豉熬末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使)

牡蠣,(微寒,雜杜仲,(平,水服)

枳實,(寒,微寒)

白話文:

這個古代文字記載了一系列中藥的性味和藥性,以及一個止汗方。

其中包括一些常見的中藥,例如蔥白、石膏、貝母、山茱萸、葛根、乾薑、生薑等。

止汗方主要由乾薑、柏實、麻黃根、白朮等中藥組成,輔以其他藥物,根據其性味和藥性搭配使用,以達到止汗的目的。

松蘿,(平)

驚悸心氣

絡石,(溫,微寒。主大驚入腹。君。)

人參,(微寒,微溫。君)

茯苓,(平。君)

柏實,(平。君)

沙參,(微寒。臣)

龍膽,(大寒。主驚傷五內。君)

羖羊角,(微寒。臣)

桔梗,(微溫。臣)

小草,(溫。君)

遠志,(溫。君)

銀屑,(平。君)

紫石英,(溫。君)

肺痿

人參,(微寒,微溫。治肺痿。君)

天門冬,(大寒。治肺氣。君)

蒺藜子,(微寒。治肺痿。臣)

茯苓,(平,君)

白石英,(微溫。君)

薏苡仁,(微寒。主肺)

白話文:

松蘿,性平,可以治療驚悸心氣。

絡石,性溫微寒,主治大驚恐入腹,是君藥。

人參,性微寒微溫,是君藥。

茯苓,性平,是君藥。

柏實,性平,是君藥。

沙參,性微寒,是臣藥。

龍膽,性大寒,主治驚嚇傷了五臟,是君藥。

羖羊角,性微寒,是臣藥。

桔梗,性微溫,是臣藥。

小草,性溫,是君藥。

遠志,性溫,是君藥。

銀屑,性平,是君藥。

紫石英,性溫,是君藥。

肺痿的治療:

人參,性微寒微溫,治療肺痿,是君藥。

天門冬,性大寒,治療肺氣,是君藥。

蒺藜子,性微寒,治療肺痿,是臣藥。

茯苓,性平,是君藥。

白石英,性微溫,是君藥。

薏苡仁,性微寒,主治肺病。

麥門冬,(微寒。治肺痿。臣)

下氣

麻黃,(溫,微溫。臣)

杏仁,(溫。冷利。臣)

厚朴,(溫,大溫。臣)

橘皮,(溫。臣)

半夏,(平,生微寒熟溫。使)

白前,(微溫。臣)

生薑,(微溫。臣)

前胡,(微寒。臣)

李樹根白皮,(大寒。使)

蘇子,(溫。臣)

石硫黃,(溫,大熱。臣)

白茅根,(寒。臣)

蒺藜子,(微寒。臣)

蝕膿

䕡茹,(寒)

雄黃,(平,寒,大溫)

桔梗,(微溫)

龍骨,(微寒)

麝香,(溫)

白芷,(溫)

白話文:

麥門冬性微寒,能治肺痿,下氣;麻黃性溫,微溫;杏仁性溫,冷利;厚朴性溫,大溫;橘皮性溫;半夏性平,生則微寒,熟則溫;白前性微溫;生薑性微溫;前胡性微寒;李樹根白皮性大寒;蘇子性溫;石硫黃性溫,大熱;白茅根性寒;蒺藜子性微寒,能蝕膿;䕡茹性寒;雄黃性平,寒,大溫;桔梗性微溫;龍骨性微寒;麝香性溫;白芷性溫。

大黃,(大寒)

芍藥,(平,微寒)

當歸,(溫,大溫)

藜蘆,(寒)

巴豆,生溫熟寒)

地榆,(微寒)

女人血閉腹痛

黃耆,(微溫)

芍藥,(平,微寒)

紫參,(寒)

桃仁,(平)

細辛,(溫)

紫石英,(溫)

乾薑,(溫,大熱)

桂心,(大熱)

茯苓,(平)

女人血氣歷腰痛

澤蘭,(微溫)

當歸,(溫,大溫)

甘草,(平)

細辛,(溫)

柏實,(平)

牡丹,(寒,微寒)

牡蠣,(微寒)

女人腹堅脹

芍藥,(平,微寒)

黃芩,(大寒)

茯苓,(平)

白話文:

女人血閉腹痛可用大黃、芍藥、當歸、藜蘆、巴豆、地榆等藥材治療;女人血氣歷腰痛可用黃耆、芍藥、紫參、桃仁、細辛、紫石英、乾薑、桂心、茯苓等藥材治療;女人腹堅脹可用芍藥、黃芩、茯苓等藥材治療。

解百藥及金石等毒例

蛇虺百蟲毒

雄黃

巴豆

麝香

丹砂

乾薑

蜈蚣毒

桑汁及煮桑根汁

蜘蛛毒

藍青

麝香

蜂毒

蜂房

藍青汁

狗毒

杏仁

礬石

韭根

惡氣瘴毒

犀角

羚羊角

雄黃

麝香

喉痹腫邪氣惡毒入腹

升麻

犀角

射干

風腫毒腫

沉香

木香

薰陸香

雞舌香

麝香

紫檀香

百藥毒

甘草

白話文:

解百藥及金石等毒方法:

蛇、蠍、各種蟲類的毒素:

使用雄黃、巴豆、麝香、丹砂、乾薑、蜈蚣、桑汁(或煮過的桑根汁)、蜘蛛、藍青以及蜂毒。

蜂毒及蜂房:

使用藍青汁以及蜂毒。

狗的毒素:

使用杏仁、礬石和韭根。

惡氣瘴毒:

使用犀角、羚羊角、雄黃和麝香。

喉頭炎症、腫脹和惡性毒素進入腹部:

使用升麻、犀角、射乾。

風腫、毒腫:

使用沈香、木香、薰陸香、雞舌香和麝香。

紫檀香:

對於百藥的毒素,可以使用甘草來解毒。

薺苨

大小豆汁

藍汁

藍實

射罔毒

藍汁

大小豆汁

竹瀝

大麻子汁

六畜血

貝齒屑

葍根屑

蚯蚓屎

藕芰汁

野葛毒

雞子清

葛根汁

甘草汁

鴨頭熱血

豬膏(若已死口噤者,以大竹筒盛冷水,注兩脅及臍上,暖輒易之。口須臾開,開則納藥,藥入口,便活矣。用薺苨汁解之)

斑貓、芫青毒

豬膏

大豆汁

戎鹽

藍汁

鹽湯煮豬膏

巴豆

狼毒毒

白話文:

  1. 薺苨:薆苨,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功效的草藥。
  2. 大小豆汁:大、小豆汁,指的是用大、小豆熬製而成的汁液,常被用於調理各種疾病。
  3. 藍汁:藍色染料的提取液,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
  4. 藍實:藍的果實,含有天然色素和藥用價值,常被用於製藥。
  5. 射罔毒:射罔這種毒物,常被用來誘捕動物,也可用於中醫治療。
  6. 藍汁:同上,指的是藍色染料的提取液。
  7. 大小豆汁:同上,指的是用大、小豆熬製而成的汁液。
  8. 竹瀝:竹子蒸餾後的汁液,常被用於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9. 大麻子汁:大麻子研磨後的汁液,有安神止痛的功效。
  10. 六畜血:指豬、牛、羊、雞、鵝、兔等六種家畜的血液,常被用於療傷補血。
  11. 賿齒屑:貝殼研磨成的細末,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
  12. 葍根屑:薑根研磨成的細末,有解毒、止痛的功效。
  13. 蚓屎:蚯蚓的排泄物,有通便、利水的功效。
  14. 藕芰汁:蓮藕研磨成的汁液,有清熱涼血、養生滋陰的功效。
  15. 野葛毒:野葛這種植物的毒素,可用於制藥或療傷。
  16. 鳥子清:雞蛋的蛋白質部分,有清熱解毒、滋養肝腎的功效。
  17. 葛根汁:葛根研磨成的汁液,有解熱、降血糖的功效。
  18. 甘草汁:甘草研磨成的汁液,有調和藥性、護胃的功效。
  19. 鴨頭熱血:鴨頭的熱血,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
  20. 豬膏:豬油,可作為外敷膏藥使用,或用於調理某些疾病。
  21. 口須臾開,開則納藥,藥入口,便活矣:如果嘴巴很快打開,打開後立即服用藥物,藥物進入嘴裡,就會立刻恢復生命。
  22. 斑貓、芫青毒:斑貓、芫青這兩種蟲子的毒素,可用於制藥或療傷。
  23. 豬膏:同上,指的是豬油。
  24. 大豆汁:大豆研磨成的汁液,有調理身體、養生的功效。
  25. 戎鹽:一種鹹味的鹽類,常被用於調理身體、消毒。
  26. 藍汁:同上,指的是藍色染料的提取液。
  27. 鹽湯煮豬膏:用鹽水煮豬油,有消毒、調理身體的功效。
  28. 巴豆: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的藥物,可用於驅蟲、通便。
  29. 狼毒毒:狼毒這種植物的毒素,可用於制藥或療傷。

以上內容主要包含了各種草藥、食物、動物產品和化學物質在中醫中的應用,以及一些治療方法。但請注意,這些方法和物質在實際應用時需遵循專業中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

杏仁

藍汁

白蘞

鹽汁

木占斯

躑躅毒

梔子汁

巴豆毒

煮黃連汁

大豆汁

生藿汁

菖蒲屑汁

煮寒水石汁

藜蘆毒

雄黃

煮蔥汁

溫湯

雄黃毒

防己

甘遂毒

大豆汁

蜀椒毒

葵子汁

桂汁

豉汁

人溺

冷水

土漿

食蒜

雞毛燒吸菸及水調服

半夏毒

生薑汁

煮乾薑汁

礜石毒

大豆汁

白鵝膏

芫花毒

防己

防風

甘草

桂汁

烏頭、天雄、附子毒

白話文:

  1. 杏仁:指用於入藥的杏果核。
  2. 藍汁:可能指的是藍草提取的液體,常用於染色或藥用。
  3. 白蘞:可能是白蘞根,一種常用於清熱解毒的藥材。
  4. 鹽汁:從食鹽中提取的液體,可能用於調味或藥用。
  5. 木佔斯:未知,可能是指一種特定的植物或樹木。
  6. 躑躅毒:可能指的是某種有毒的植物,需謹慎使用。
  7. 梔子汁:從梔子中提取的液體,常用於清熱解毒。
  8. 巴豆毒:巴豆的毒性部分,需小心使用。
  9. 煮黃連汁:以黃連為原料煮出的液體,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10. 大豆汁:由大豆製成的液體,可用於調味或藥用。
  11. 生藿汁:由藿香草提取的液體,有芳香化滯、解表的作用。
  12. 菖蒲屑汁:由菖蒲草研磨後提取的液體,可能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
  13. 煮寒水石汁:以寒水石為原料煮出的液體,可能有清熱解毒的效果。
  14. 藜蘆毒:藜蘆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15. 雄黃:一種礦物質,常用於驅邪、殺蟲。
  16. 煮蔥汁:以蔥為原料煮出的液體,可能有散寒、通脈的效果。
  17. 溫湯:溫和的熱水,常用於泡腳、沐浴等。
  18. 雄黃毒:雄黃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19. 防己:一種草本植物,常用於治療關節疼痛。
  20. 甘遂毒:甘遂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21. 大豆汁:見上文第10項。
  22. 蜀椒毒:蜀椒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23. 葵子汁:由葵花籽提取的液體,可能有滋潤作用。
  24. 桂汁:由桂皮提取的液體,常用於調味或藥用。
  25. 豆豉汁:由豆豉(發酵的豆製品)提取的液體,有調味和藥用效果。
  26. 人溺:人尿,常被用於某些傳統療法中。
  27. 冷水:常溫或略低於室溫的水。
  28. 土漿:可能指的是泥土混合物,具體用途不明。
  29. 食蒜:食用大蒜,有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功效。
  30. 鳳毛燒吸菸及水調服:可能指的是用鳳毛燒製煙霧,然後用水調和後服用,具體用途不明。
  31. 半夏毒:半夏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32. 生薑汁:由薑根提取的液體,有暖胃、止痛的效果。
  33. 煮乾薑汁:由乾薑(薑的乾燥品)煮出的液體,可能有暖身、止痛的效果。
  34. 礬石毒:礜石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35. 大豆汁:見上文第10項。
  36. 白鵝膏:可能是一種膏狀藥物,具體成分和用途不明。
  37. 芫花毒:芫花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38. 防己:見上文第19項。
  39. 防風:一種草本植物,常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症狀。
  40. 甘草:一種常用的草本植物,常用於調和藥性、清熱解毒。
  41. 桂汁:見上文第24項。
  42. 豆豉汁:見上文第25項。
  43. 烏頭、天雄、附子毒:烏頭、天雄、附子的毒性部分,需謹慎使用。

以上內容主要來自中醫藥學中的藥物名稱和描述,提醒使用者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應謹慎,遵循專業醫生的指導,並避免自行混用或過量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或藥物交互作用。

大豆汁

遠志

防風

棗肌

飴糖

莨菪毒

薺苨

甘草汁

犀角

蟹汁

馬刀毒

清水

大戟毒

菖蒲汁

桔梗毒

白粥

杏仁毒

藍子汁

諸菌毒

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攪令濁,俄頃飲之(名曰地漿)。

防葵毒

葵根汁,(按:防葵,《本經》無毒,試用亦無毒。今用葵根汁,應是解狼毒浮者爾。臣禹)

錫等謹按《蜀本》云:防葵傷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故以解之。

野芋毒

白話文:

大豆汁、遠志、防風、棗肌、飴糖、莨菪毒、薺苨、甘草汁、犀角、蟹汁、馬刀毒、清水、大戟毒、菖蒲汁、桔梗毒、白粥、杏仁毒、藍子汁、諸菌毒。

  1. 用挖洞的方式製造一個坑,然後往裡面倒入水,用力攪拌使其混濁,等待一段時間後飲用(這種方法被稱為地漿)。
  2. 防葵毒、防葵根汁(根據《本經》記載,防葵無毒,實際使用也無毒,因此這裡可能是用防葵根汁來解除與防葵相關的毒性)。
  3. 若防葵傷害到火氣,則不適合服用,會使人感到神智迷糊,因此可以使用它來解毒。
  4. 野芋毒(這指的是野芋所含的毒性)。

土漿

人糞汁

雞子毒

淳醋

鐵毒

磁石

食諸肉馬肝漏脯中毒

生韭汁

韭根燒末

燒豬骨末

頭垢

燒犬屎酒服,豉汁亦佳

食金銀毒

服水銀數兩即出

鴨血

雞子汁

水淋雞屎汁

食諸魚中毒

煮橘皮

生蘆葦根汁

大豆汁

馬鞭草汁

燒末鮫魚皮

大黃汁

煮朴硝汁

食蟹中毒

生藕汁

煮乾蒜汁

冬瓜汁,(一云:生紫蘇汁,藕屑及煮乾蘇汁。)

食諸菜毒

白話文:

  1. 土漿 - 土的液體狀物質
  2. 人糞汁 - 人類排泄物的液體部分
  3. 鳥子毒 - 雞蛋的毒素
  4. 淳醋 - 精純的醋
  5. 鐵毒 - 鐵的有毒形式
  6. 磁石 - 一種具有強烈磁性的礦物
  7. 食諸肉馬肝漏脯中毒 - 食用其他肉類、馬肝、腐敗肉塊導致中毒
  8. 生韭汁 - 新鮮韭菜的汁液
  9. 韭根燒末 - 韭菜根經火烤後磨成的粉末
  10. 燒豬骨末 - 豬骨經過火烤後研磨成的粉末
  11. 頭垢 - 頭發上的污垢或油脂
  12. 燒犬屎酒服,豉汁亦佳 - 將狗屎燒成粉末後飲用,或是使用豆豉汁更佳
  13. 食金銀毒 - 食用金銀等貴金屬的毒性
  14. 服水銀數兩即出 - 服用一定量的水銀後,會立即排出體外
  15. 鴨血 - 鴨子的血液
  16. 鳥子汁 - 雞蛋的汁液
  17. 水淋雞屎汁 - 使用水稀釋的雞糞汁
  18. 食諸魚中毒 - 食用各種魚類導致中毒
  19. 煮橘皮 - 加熱後的橘子皮
  20. 生蘆葦根汁 - 新鮮蘆葦根的汁液
  21. 大豆汁 - 大豆製成的汁液
  22. 馬鞭草汁 - 馬鞭草的汁液
  23. 燒末鮫魚皮 - 鮫魚皮經過火烤後研磨成的粉末
  24. 大黃汁 - 大黃的汁液
  25. 煮朴硝汁 - 加熱後的朴硝汁
  26. 食蟹中毒 - 食用螃蟹導致中毒
  27. 生藕汁 - 新鮮蓮藕的汁液
  28. 煮乾蒜汁 - 加熱後的乾蒜汁
  29. 冬瓜汁 - 冬瓜的汁液
  30. 食諸菜毒 - 食用各種蔬菜導致中毒

甘草

貝齒

胡粉三種末水和服之

小兒溺、乳汁服二升佳

飲食中毒心煩滿

煮苦參汁飲之,令吐出即止

服石藥中毒

白鴨屎汁

人參汁

服藥過劑悶亂者

吞雞子黃

藍汁

水和胡粉

地漿

蘘荷汁

粳米粉汁

豉汁

乾薑

黃連屑

飴糖

水和葛粉飲

服藥食忌例

有術,勿食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魚鮓等物。

有藜蘆,勿食貍肉。

有巴豆,勿食蘆筍羹及野豬肉。

白話文:

甘草、貝齒、胡粉三種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服用。小兒溺水,喝兩升乳汁最好。飲食中毒,心煩意亂,可以用苦參煮水喝,催吐出來就止住了。服用礦物藥中毒,可以用白鴨屎汁、人參汁解毒。服用藥物過量,感到悶亂,可以吞雞蛋黃。藍汁、水調和的胡粉、地漿、蘘荷汁、米粉汁、豉汁、乾薑、黃連屑、飴糖、水調和的葛粉飲都可以解毒。服用藥物時,忌食桃、李、雀肉、芫荽、大蒜、青魚鮓等食物。如果藥方中有藜蘆,忌食貍肉。如果藥方中有巴豆,忌食蘆筍羹和野豬肉。

有黃連、桔梗,勿食豬肉。

有地黃,勿食蕪荑。

有半夏、菖蒲,勿食飴糖及羊肉。

有細辛,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臣禹錫謹按《唐本》並《傷寒論》、《藥對》又云:勿食海藻。)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陸,勿食犬肉。

有常山,勿食生蔥、生菜。

有空青、硃砂,勿食生血物。

有茯苓,勿食醋物。有鱉甲,勿食莧菜。

有天門冬,勿食鯉魚。

白話文:

服用黃連和桔梗時,不要吃豬肉。服用地黃時,不要吃蕪荑。服用半夏和菖蒲時,不要吃飴糖和羊肉。服用細辛時,不要吃生菜。服用甘草時,不要吃菘菜,也不要吃海藻。服用牡丹時,不要吃生胡荽。服用商陸時,不要吃犬肉。服用常山時,不要吃生蔥和生菜。服用空青和硃砂時,不要吃生血。服用茯苓時,不要吃醋。服用鱉甲時,不要吃莧菜。服用天門冬時,不要吃鯉魚。

服藥,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雜生菜。又不可食諸滑物果實等。又不可多食肥豬、犬肉、油膩、肥羹、魚膾、腥臊等物。

服藥,通忌見死屍及產婦淹穢事。

凡藥不宜入湯酒者

硃砂,(熟入湯)

雄黃

雲母

陽起石,(入酒)

鍾乳,(入酒)

銀屑

孔公孽,(入酒)

礜石,(入酒)

礬石,(入酒)

石硫黃,(入酒)

銅鏡鼻

白堊

胡粉

鉛丹

滷咸,(入酒)

石灰,(入酒)

藜灰

上一十七種石類

野葛

狼毒

毒公

鬼臼

莽草

巴豆

躑躅

蒴藋,(入酒)

皂莢,(入酒)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食用大量生薑和大蒜,以及各種黏滑的水果和食物。同樣地,也應避免過量食用肥豬、狗肉、油膩食物、肥肉、魚片、腥臭的食物。

服用藥物時,應避免接觸已死的屍體及產婦分娩後的不潔事務。

對於不能加入湯或酒中的藥物:

硃砂(需熟後加入湯中)

雄黃

雲母

陽起石(需加入酒中)

鍾乳(需加入酒中)

銀屑

孔公孽(需加入酒中)

礜石(需加入酒中)

礬石(需加入酒中)

石硫黃(需加入酒中)

銅鏡鼻

白堊

胡粉

鉛丹

滷鹹(需加入酒中)

石灰(需加入酒中)

藜灰

以上十七種石類藥物

野葛

狼毒

毒公

鬼臼

莽草

巴豆

躑躅

蒴藋(需加入酒中)

皁莢(需加入酒中)

雚菌

藜蘆

䕡茹

貫眾,(入酒)

狼牙

蕪荑

雷丸

鳶尾

蒺藜,(入酒)

女苑

葈耳

紫葳,(入酒)

薇銜,(入酒)

白芨

牡蒙

飛廉

蛇銜

占斯

辛夷

石南,(入酒)

虎掌

枳實

虎杖,(入酒單浸)

蘆根

羊桃,(入酒)

麻勃

苦瓠

瓜蒂

陟釐

雲實

狼跋,(入酒)

槐子,(入酒)

地膚子

青葙子

蛇床子,(入酒)

茺蔚子

菥蓂子

王不留行

菟絲子,(入酒)

白話文:

雚菌、藜蘆、䕡茹、貫眾(入酒)、狼牙、蕪荑、雷丸、鳶尾、蒺藜(入酒)、女苑、葈耳、紫葳(入酒)、薇銜(入酒)、白芨、牡蒙、飛廉、蛇銜、占斯、辛夷、石南(入酒)、虎掌、枳實、虎杖(入酒單浸)、蘆根、羊桃(入酒)、麻勃、苦瓠、瓜蒂、陟釐、雲實、狼跋(入酒)、槐子(入酒)、地膚子、青葙子、蛇床子(入酒)、茺蔚子、菥蓂子、王不留行、菟絲子(入酒)。

上四十八種草木類

蜂子

蜜蠟

白馬莖

狗陰莖

雀卵

雞子

雄鵲

伏翼

鼠婦

樗雞

螢火

蠮螉

殭蠶

蜈蚣

蜥蜴

斑貓

芫菁

葶長

地膽

虻蟲

蜚蠊

螻蛄

馬刀

赭魁

蝦蟆

蝸牛

生鼠

生龜,(入酒)

諸鳥獸,(入酒)

蟲魚膏、骨、髓、膽、血、屎、溺

上二十九種蟲獸類

尋萬物之性,皆有離合,虎嘯風生,龍吟云起,磁石引針,琥珀拾芥,漆得蟹而散,麻得漆而湧,桂得蔥而軟。樹得桂而枯,戎鹽累卵,獺膽分杯。其氣爽有相關感,多如此類,其理不可得而思之。至於諸藥,尤能遞為利害,先聖既明有所說,何可不詳而避之。時人為方,皆多漏略。

白話文:

上四十八種草木類

蜂子、蜜蠟、白馬莖、狗陰莖、雀卵、雞子、雄鵲、伏翼、鼠婦、樗雞、螢火、蠮螉、殭蠶、蜈蚣、蜥蜴、斑貓、芫菁、葶長、地膽、虻蟲、蜚蠊、螻蛄、馬刀、赭魁、蝦蟆、蝸牛、生鼠、生龜(用酒浸泡)、各種鳥獸(用酒浸泡)、蟲魚的膏脂、骨頭、骨髓、膽汁、血液、糞便、尿液。

上二十九種蟲獸類

觀察各種事物的本性,都具有相互作用的關係。例如,老虎吼叫會引起風,龍吟會使雲層上升,磁石吸引針,琥珀可以吸附細小的東西,漆遇到螃蟹會使螃蟹散開,麻遇到漆會膨脹,桂皮遇到蔥會變得柔軟,樹木遇到桂皮會枯萎,戎鹽會使雞蛋腐爛,獺膽可以使酒杯分開。

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這種關係微妙而複雜,很難用邏輯思維去理解。同樣,藥物之間也存在相互影響,有些藥物可以相輔相成,有些則會互相抵消。古代聖賢已經對這些關係有所了解,我們應該仔細研究,不可輕視。現在有些人配藥時,往往會忽略這些關係,導致藥效不佳。

若舊方已有,此病亦應改除。假如兩種相當,就其輕重,擇而除之。傷寒赤散,吾常不用藜蘆。斷下黃連丸,亦去其乾薑而施之,無不效。何忽強以相憎,苟令共事乎,相反為害,深於相惡。相惡者,謂彼雖惡我,我無忿心,猶如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此有以制伏故也。

相反者,則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今畫家用雌黃、胡粉相近,使自黯妒。粉得黃即黑,黃得粉亦變,此蓋相反之證也。藥理既昧,所以不效,人多輕之。今按方處治,必恐卒難尋究本草,更復抄出其事在此,覽略看之,易可知驗。而《本經》有直云茱萸、門冬者,無以辨山、吳,天、麥之異,咸宜各題其條。

白話文:

如果舊有的方劑已經有效,這個病症也應該改掉。如果兩種藥效相當,就依據輕重來選擇去除。傷寒的赤散方,我平常就不使用藜蘆。斷下黃連丸,也去掉乾薑再使用,效果都很好。為什麼要強行把互相相剋的藥材放一起?就算它們能共同發揮作用,相互剋制所帶來的危害,比單純互相厭惡更嚴重。互相厭惡的意思是,雖然一方厭惡另一方,但我們沒有怨恨之心,就像牛黃厭惡龍骨,但龍骨加上牛黃反而效果更好,這是因為牛黃能制伏龍骨的緣故。

互相剋制則是指彼此相互敵對,絕對不能放在一起。就像畫家使用雌黃和胡粉,因為它們彼此相近,就讓它們互相嫉妒。粉加上黃就會變黑,黃加上粉也會變色,這就是互相剋制的表現。不懂藥理,所以效果不好,很多人輕視它。現在要根據方劑來治療疾病,一定會擔心難以深入研究本草,所以特地把這些事情抄錄下來放在這裡,簡單瀏覽就能明白驗證。而《本經》中直接寫茱萸、門冬,沒有區分山茱萸、吳茱萸,天門冬、麥門冬的差異,應該分別標記清楚。

又有亂誤處,譬如海蛤之與鮀甲,畏惡正同。又有諸芝使薯蕷,薯蕷復使紫芝。計無應如此,不知何者是非?亦且並記,當更廣驗正之。又《神農本經》相使,正各一種,兼以《藥對》參之,乃有兩三,於事亦無嫌。其有云相得共療某病者,既非妨避之禁,不復疏出。

白話文:

還有一些混亂錯誤的地方,例如海蛤和鮀甲,它們的禁忌和功效卻很相似。還有像諸芝配薯蕷,薯蕷又配紫芝,計算起來好像都應該這樣,但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這兩種說法都應該記錄下來,以後再廣泛驗證。又《神農本經》中關於藥物配伍,每種藥物只記載了一種配伍,而《藥對》裡則會有兩種或三種,這樣也並無妨礙。如果有說某兩種藥物一起能治療某種疾病,既然不是禁忌或避忌,就不用再單獨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