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四 (30)
卷第四 (30)
1. 馬銜
無毒。主難產,小兒癇。產婦臨產時手持之,亦煮汁服一盞,此馬勒口鐵也。《本經》馬條注中,已略言之。(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本經難產通用藥云:馬銜,平。日華子云:古舊鋌者好,或作醫士針也。今據《本經》馬條注中都無說馬銜之事,不知此《經》所言何謂?今姑存云。
圖經文具鐵條下。
聖惠方:治馬喉痹,喉中深腫連頰,壯熱吐氣數者。用馬銜一具,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分為三服。
白話文:
馬銜無毒,可以治療難產和兒童癲癇。產婦生產時可以手持馬銜,也可以將其煎煮後服用一碗。馬銜指的是馬的嚼子(馬勒口鐵),《本經》馬條的註解中已有簡略記載。
有人考證《本經》中關於難產的常用藥物記載,提到馬銜性平。也有人說,舊的馬銜比較好,甚至有人用它來做針灸針。但根據現有的《本經》馬條註解,並沒有關於馬銜的記載,所以其功效來源不明,暫且保留此說法。
圖譜中記載馬銜是鐵條製成的。
《聖惠方》中記載,治療馬患喉痹,喉嚨深處腫脹連到面頰,伴隨高燒、呼吸急促時,可以用一個馬銜,加三大碗水煎煮至一碗半,分三次服用。
2. 礪石
無毒。主破宿血,下石淋,除癥結,伏鬼物惡氣。一名磨石。燒赤熱投酒中,飲之。即今磨刀石,取垽,敷蠼螋溺瘡,有效。又不欲人蹋之,令人患帶下,未知所由。又有越砥石,極細,磨汁滴目,除障暗,燒赤投酒中,破血瘕痛。功狀極同,名又相近,應是礪矣。《禹貢》注云:砥細於礪,皆磨石也。(新補,見陳藏器。)
白話文:
礪石無毒,可以治療陳舊血瘀、尿路結石、婦科腫塊,以及驅除邪氣。它也叫磨石。將燒紅的礪石投入酒中,飲用其酒。現在的磨刀石,取其粉末敷在蠼螋咬傷的瘡口上,有效。但不要讓人踩踏它,否則會導致女性患上帶下病,原因不明。還有一種叫做越砥石,質地極其細膩,磨成汁滴入眼睛,可以治療眼疾。將燒紅的越砥石投入酒中,可以治療血瘀引起的腹痛。礪石與越砥石的功效和名稱都非常相似,應當都是礪石的一種。《禹貢》的注釋說:砥石比礪石更細膩,都是磨石。
3. 石花
味甘,溫,無毒。酒漬服。主腰腳風冷,與殷孽同。一名乳花。
唐本注云:三月、九月採之。乳水滴水上,散如霜雪者,出乳穴堂中。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石花,治腰膝及壯筋骨,助陽。此即洞中石乳滴下凝結者。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衍義曰:石花,白色,圓如覆大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細紋起,以指撩之,錚錚然有聲。此石花也,多生海中石上,世亦難得,家中有一本,後又於大相國宮中見一本,其體甚脆,不禁觸擊。本條所注皆非。
白話文:
石花味甘、性溫,無毒。可以用酒浸泡後服用,可以治療腰腳風寒,與其他藥材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它也叫做乳花。
據唐代的注釋記載:石花在三月和九月採收。它是像霜雪一樣,從石頭的孔洞中滴落的乳狀液體凝結而成。唐代的注釋中也記載,日華子記載石花可以治療腰膝疼痛,強筋健骨,壯陽。它就是洞穴中石乳滴落凝結而成的。
圖譜中在石鐘乳的條目下有相關記載。
其他說明:石花是白色的,形狀像一個倒扣的大勺子,上面有許多枝條,每根枝條都粗糙不平,分叉如同鹿角。表面有細密的紋理,用手指觸摸會有錚錚的聲音。這種石花大多生長在海中的石頭上,非常稀有,我曾經在家中見過一個,後來又在相國寺中見過一個,它的質地非常脆弱,經不起碰撞。以上這些記載多有錯誤。
4. 桃花石
味甘,溫,無毒。主大腸中冷,膿血痢。久服令人肌熱,能食。
唐本注云:出申州鐘山縣,似赤石脂,但舐之不著舌者為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令人肥悅能食。南海藥譜云:其狀亦似紫石英,若桃花,其潤且光而重,目之可愛是也。
圖經曰:桃花石,《本經》不載所出州土。注云:出申州鐘山縣。今信州亦有之。形塊似赤石脂、紫石英輩。其色似桃花,光潤而體重,以舐之不著舌者為佳。採無時。陶隱居解赤石脂云:用義陽者,狀如豚腦,色鮮紅可愛。蘇恭以為非是,即桃花石也。久服肥人,土人亦以療痢,然則功用亦不相遠矣。
衍義曰:桃花石,有赤、白兩等。有赤地淡白點,如桃花片者,有淡白地、有淡赤點,如桃花片者。人往往鐫磨為器用,今人亦罕服食。
白話文:
桃花石味甘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大腸冰冷、膿血性痢疾。長期服用會使人體溫升高,食慾增加。
據唐代的書籍記載,桃花石產自申州鐘山縣,外觀類似赤石脂,但真品舔起來不會黏舌。 蜀地的書籍記載,服用桃花石能讓人肥胖、食慾好。南海的藥物典籍記載,桃花石的外觀也像紫石英,像桃花一樣,潤澤光亮且沉重,看起來很漂亮。
圖經記載:桃花石,《本經》沒有記載產地。注解說產自申州鐘山縣,現在信州也出產。形狀像赤石脂、紫石英,顏色像桃花,光潤而沉重,舔起來不黏舌的品質最好。沒有特定的採集季節。陶弘景解說赤石脂時說,用義陽的赤石脂,形狀像豬腦,顏色鮮紅漂亮。蘇恭認為那不是真正的赤石脂,而是桃花石。長期服用桃花石能使人肥胖,當地人也用它治療痢疾,所以功效大致相同。
桃花石有紅色和白色兩種。有的紅色石頭上有淺白色的斑點,像桃花的花瓣;有的淺白色石頭上有淺紅色的斑點,也像桃花的花瓣。人們常將它雕琢成器皿使用,現在很少有人服用它了。
5. 光明鹽
味鹹,甘,平,無毒。主頭面諸風,目赤痛,多眵淚。生鹽州五原鹽池下,鑿取之,大者如升,皆正方光徹。一名石鹽。(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亦呼為聖石。
圖經文具食鹽條下。
白話文:
光明鹽味鹹甘,性平,無毒。能治療頭面部各種風症,以及眼睛紅腫疼痛、眼屎多淚多的症状。產於鹽州五原鹽池地下,開鑿取得,大的像升斗那麼大,都是正方形的,晶瑩剔透。也稱為石鹽。(唐代以前的古籍記載)
臣禹錫等人謹慎考證蜀地本草注釋說:也稱它為聖石。
圖經中記載在食鹽條目下。
6. 石床
味甘,溫,無毒。酒漬服,與殷孽同一名乳床,一名逆石。唐本注云:陶謂孔公孽即乳床,非也。二孽在上,床、花在下,性體雖同,上下有別。鍾乳水下凝積,生如筍狀,漸長,久與上乳相接為柱也。出鍾乳堂中。採無時。(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石筍即是石乳下凝滴長者,與石花功同,一名石床。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白話文:
石床味甘性溫,無毒。可以加酒浸泡後服用。石床與殷孽(一種礦物)同名,也叫乳床或逆石。唐代的注釋說陶弘景認為孔公孽就是乳床,這是錯誤的。殷孽在上面,石床和石花在下面,雖然性質相似,但位置上下有別。鍾乳石的水滴向下凝結,形成像竹筍一樣的形狀,慢慢長大,時間久了就會與上面的鍾乳石連接成柱狀。產於鍾乳洞中,採集沒有特定時間。 日華子記載:石筍就是石乳向下凝結滴落而逐漸長成的,與石花的功效相同,也叫石床。 (此段文字出自圖經,位於石鐘乳條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