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九 (7)
卷第九 (7)
1. 阿魏
味辛,平,無毒。主殺諸小蟲,去臭氣,破症積,下惡氣,除邪鬼蠱毒。生西蕃及崑崙。
唐本注云:苗、葉、根、莖酷似白芷。搗根汁,日煎作餅者為上,截根穿曝乾者為次。體性極臭而能止臭,亦為奇物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蕭炳云:今人日煎蒜白為假者,真者極臭,而去臭為奇物。今下細蟲極效。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阿魏出伽闍郍國,即北天竺也。
伽闍郍呼為形虞,亦出波斯國。波斯呼為阿虞。載樹長八、九尺,皮色青黃。三月生葉,葉形似鼠耳。無花實。斷其枝,汁出如飴,久乃堅凝,名阿魏。拂林國僧彎所說同。摩伽陀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日華子云:阿魏,熱。治傳屍,破症癖冷氣,闢溫治瘧,兼主霍亂,心腹痛,腎氣,溫瘴,御一切蕈菜毒。
白話文:
阿魏的藥性及來源
阿魏的味道辛辣,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殺滅各種小蟲,去除臭氣,破除積滯,排出惡氣,消除邪鬼蠱毒。它生長在西蕃和崑崙地區。
**唐本注釋:**阿魏的苗、葉、根、莖與白芷十分相似。將根部搗碎取汁,每日煎煮成餅狀的阿魏品質最好,將根部截斷穿孔曬乾的次之。阿魏本身氣味極其臭,卻能止臭,這也是它奇特之處。(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蕭炳所言:現今有人用蒜白煎煮來冒充阿魏,真正的阿魏氣味極臭,卻能去臭,這也是它奇特之處。如今用於治療細蟲效果極佳。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記載:阿魏產於伽闍郍國,即北天竺。
伽闍郍國人稱阿魏為形虞,它也產於波斯國,波斯人稱之為阿虞。阿魏生長成樹,高八、九尺,樹皮顏色青黃。三月時長出葉子,葉子形狀像老鼠的耳朵。沒有花朵和果實。折斷枝條,汁液流出如同飴糖,久而久之就會凝固,稱為阿魏。拂林國僧彎的說法與此相同。摩伽陀僧提婆說:阿魏是取其汁液,與米、豆屑混合製成。日華子說:阿魏性熱。它可以治療屍毒傳染,破除症癖冷氣,溫熱驅寒治療瘧疾,兼治霍亂、心腹疼痛、腎氣虛寒、溫瘴,以及一切蕈菜中毒。
圖經曰:阿魏,出西蕃及崑崙,今唯廣州有之。舊說苗、葉、根極似白芷。搗根汁,日煎作餅者為上,截根穿曝乾者為次。今廣州出者,云是木膏液滴釀結成。二說不同。謹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阿魏木,生波斯國,呼為阿虞。木長八、九尺,皮色青黃。三月生葉,似鼠耳,無花實。
斷其枝,汁出如飴,久乃堅凝,名阿魏。或云:取其汁和米、豆屑,合釀而成乃與今廣州所上相近耳。
海藥云謹按《廣志》云:生石崑崙國。是木津液,如桃膠狀。其色黑者不堪,其狀黃散者為上。其味辛,溫。善主於風邪鬼注,並心腹中冷,服餌。又云南長河中亦有阿魏,與舶上來者滋味相似一般,只無黃色。雷公云:凡使,多有訛偽。其有三驗:第一驗,將半銖安於熟銅器中一宿,明沾阿魏處白如銀,永無赤色。
白話文:
阿魏產自西蕃和崑崙山,如今只有廣州有產。古籍記載,阿魏的苗、葉、根都跟白芷很像。將根搗碎取汁,每天煎成餅狀的品質最好,把根切成段晒乾的品質次之。現在廣州產的阿魏,據說是用樹的汁液滴釀而成。兩種說法並不一致。據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阿魏樹生長在波斯國,當地人稱它為阿虞。樹高八九尺,樹皮青黃色。三月長出葉子,像老鼠耳朵,沒有花和果實。
砍斷樹枝,就會流出像糖漿一樣的汁液,時間久了就會凝固,這就是阿魏。也有人說,阿魏是用樹汁和米、豆屑一起釀造而成的,這跟現在廣州所產的阿魏很相似。
《廣志》記載,阿魏生長在石崑崙國,是樹木的津液,形狀像桃膠,黑色品質不好,黃色散狀的品質最好。阿魏味辛性溫,善於治療風邪鬼注、心腹冷痛等症狀。據說在南方的長河中也有阿魏,跟從海外運來的味道很像,只是沒有黃色。雷公說,阿魏容易被偽造,辨別真偽有三個方法:第一,將半銖阿魏放在熟銅器中過夜,如果阿魏沾過的地方呈現銀白色,沒有紅色,就是真品。
第二驗,將一銖置於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至明如鮮血色。第三驗,將一銖安於柚樹上,樹立干便是真。凡使,先於淨缽中研如粉了,於熱酒器上裛過,任入藥用。千金翼:屍疰惡氣,阿魏治之,神效。別說云謹按阿魏,《補註圖經》所說,合在木部,今二浙人家亦種,枝葉香氣皆同而差淡薄,但無汁膏爾。
白話文:
第二個驗證方法,將一銖重的阿魏放入五斗草的汁液中浸泡一夜,到第二天早上就會變成鮮血的顏色。第三個驗證方法,將一銖重的阿魏放在柚樹上,如果樹枝直立起來,就證明是真品。使用阿魏時,要先用乾淨的缽將它研磨成粉末,再用熱酒器加熱,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使用。根據《千金翼》記載,阿魏可以治療屍疰惡氣,效果非常顯著。《補註圖經》記載,阿魏屬於木本植物,現在浙江一帶的人家也種植這種植物,它的枝葉都帶有香氣,但比真正的阿魏略淡,而且沒有汁膏。
2. 高良薑
大溫。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陶隱居云: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形氣與杜若相似,而葉如山姜。唐本注云:生嶺南者,形大虛軟,江左者細緊。味亦不甚辛,其實一也。今相與呼細者為杜若,大者為高良薑。此非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高良薑,味辛,溫。下氣益聲,好顏色。煮作飲服之,止痢及霍亂。
又按別本注云:二月、三月採根,曝乾。味辛、苦,大熱,無毒。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高良薑,使。能治腹內久冷,胃氣逆嘔吐,治風破氣,腹冷氣痛,去風冷痹弱,療下氣冷逆衝心,腹痛吐瀉。日華子云:治轉筋瀉痢,反胃嘔食,解酒毒,消宿食。
白話文:
高良薑性溫,可以治療因寒冷引起的各種病症,包括暴冷、胃寒逆氣、霍亂腹痛等。古人觀察到高良薑的功效與杜若相似,但葉子像山姜。嶺南產的高良薑較大且柔軟,江左產的則較小且緊實,但其實功效相同。現代人將較小的稱為杜若,較大的稱為高良薑,這是錯誤的。高良薑味辛溫,能下氣益聲,美容養顏,煮水服用可以止痢、治霍亂。高良薑在二月、三月採收根部,曬乾後可以入藥。其味辛苦,性大熱,無毒。它能治療腹內久冷、胃氣逆嘔吐、風寒痹痛、腹冷氣痛等病症,還能下氣溫中,治療腹痛吐瀉。此外,高良薑還可治療轉筋瀉痢、反胃嘔食,解酒毒,消宿食等。
圖經曰:高良薑,舊不載所出州土,陶隱居云出高良郡,今嶺南諸州及黔、蜀皆有之,內郡雖有而不堪入藥。春生,莖、葉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許。花紅紫色如山姜。二月、三月採根,曝乾。古方亦單用,治忽心中惡,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塊,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為末,煎湯常飲之佳。
聖惠方:治霍亂、吐利、腹痛等疾。高良薑一兩銼,水三大盞,煎取二盞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粥食之。外臺秘要:備急霍亂吐利方:火炙高良薑令焦香。每用五兩,打破,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亦治腹痛氣惡。蘇恭云:凡患腳氣,每旦任意飽食,午後少食,日晚不食。
白話文:
古籍記載,高良薑原產地不明,陶隱居說它產於高良郡,如今嶺南各州以及黔州、蜀州都有,但內地的產量較差,不適合入藥。春天生長,莖葉像生薑但更大,高約一到兩尺。花為紅色或紫色,像山姜。二月、三月採收根部,曬乾。古方單獨使用高良薑,可以治療突然心口不適,吐清水的症狀。取像骰子大小的薑塊含在口中,吞下唾液,很快就會痊癒。如果氣味太重,可以含著咽下,或者和草豆蔻研磨成粉,煎湯常飲。
《聖惠方》記載,高良薑可以治療霍亂、嘔吐、腹痛等疾病。將一兩高良薑切片,加三大碗水煎煮至兩碗半,去渣,加入兩合粳米煮粥食用。 《外臺秘要》記載,高良薑可以緊急治療霍亂、嘔吐,將高良薑放在火上烤至焦香,每次取五兩,敲碎,用一升酒煮沸三到四次,一次喝完。也可以治療腹痛、氣悶。蘇恭說,患腳氣的人,每天早上可以隨意吃飽,下午少吃,晚上不吃飯。
如飢,可食豉粥。若瞑不消,欲致霍亂者。即以高良薑一兩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盡即消。待極飢,乃食一碗薄粥。其藥唯極,飲之良。若卒無高良薑,母姜一兩代之,以清酒一升,煮令極熟,去滓食之。雖不及高良薑,亦大效矣。十全方:治心脾痛。以高良薑細銼,微炒杵末,米飲調下一錢匕,立止。
白話文:
如果肚子餓了,可以吃點豆豉粥。如果吃飽了卻消化不良,感覺要引起霍亂,就用高良薑一兩打碎,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喝完,馬上就會好。等非常餓了,再吃一碗稀粥。這個藥方非常有效,喝下去就好。如果臨時沒有高良薑,可以用生薑一兩代替,加清酒一升,煮到非常熟,去渣喝掉。雖然效果不如高良薑,但也非常有效。治療心脾疼痛,可以用高良薑切碎,微炒研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一錢匕,馬上就能止痛。
3. 百部根
微溫。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微寒。主咳嗽上氣。
陶隱居云:山野處處有,根數十相連,似天門冬而苦強,亦有小毒,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蝨。煮作湯,洗牛、犬蝨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種草似百部,但長大爾,懸火上令乾,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主暴嗽甚良,名為嗽藥。疑此是百部。
恐其土肥潤處,是以長大爾。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百部根,火炙浸酒,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百部,使,味甘,無毒。能治肺家熱,上氣咳逆,主潤益肺。日華子云:味苦,無毒。治疳蛔及傳屍,骨蒸勞,殺蛔蟲、寸白、蟯蟲,並治一切樹木蛀蚛,燼之亦可殺蠅蠓。
白話文:
百部性微溫,但古蜀本記載為微寒。它能治咳嗽和上氣。陶隱居說,百部在山野間隨處可見,根部相連生長,外形類似天門冬,但味道更苦且有毒性。可以用火烤後泡酒飲用,治療咳嗽,也能去蝨。將百部煮成湯,可以洗去牛、狗身上的蝨子。《博物志》記載,九真地區有一種草,外形像百部,但生長得更大,將它懸掛在火上曬乾,晚上取四五寸長切段,含在口中咽下汁液,不可讓他人知道,能有效治療劇烈咳嗽,稱為嗽藥。推測這種草可能就是百部,由於土壤肥沃濕潤,因此長得更大。陳藏器《本草》記載,百部根經火烤後浸酒,空腹飲用,可以驅除蟲蠶叮咬,治療疥癬瘡。藥性論記載,百部味甘,無毒,能治肺熱、上氣咳嗽,滋潤肺部。日華子則認為百部味苦,無毒,能治疳積、蛔蟲、傳屍、骨蒸勞,殺死蛔蟲、寸白蟲、蟯蟲,还能治樹木蛀蟲,其灰燼也能殺死蠅和蠓。
又名婆婦草。一根三十來莖。
圖經曰:百部根,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陝、齊、魯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黃白色,二月、三月、八月採,曝乾用。古今方書治嗽多用。葛洪主卒嗽。以百部根、生薑二物,各絞汁合煎,服二合。
張文仲單用百部根,酒漬再宿。大溫,服一升,日再。《千金方》:療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搗絞取汁,煎之如飴。服方寸匕,日三。驗。
唐本云:微寒,有小毒。雷公云:凡使,採得後,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數十條,於檐下懸令風吹,待土乾後,卻用酒浸一宿,漉出焙乾,細銼用。忽一窠自有八十三條者,號曰地仙苗。若修事餌之,可千歲也。外臺秘要:治誤吞錢。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再服。
白話文:
百部草,又叫婆婦草,一根莖上通常會長出三十多個枝條。百部根的產地過去沒有明確記載,現在江、湖、淮、陝、齊、魯等地都有。春天發芽,長成藤蔓,葉子大而尖長,很像竹葉,正面青綠色且光滑。根部像芋頭一樣,一叢通常有十五到十六個根,黃白色。二月、三月、八月可以採收,晒乾後使用。古今醫書都常使用百部來治療咳嗽。葛洪用百部根和生薑各取汁混合煎煮,每次服用兩合,可以治療久咳。張文仲單獨使用百部根浸泡在酒裡兩天,然後溫熱服用一升,一天兩次,可治久咳。千金方記載用百部根二十斤搗碎取汁,煎煮成飴糖狀,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三次,可以治療三十年咳嗽。唐本記載百部性微寒,有小毒。雷公說,使用百部時,採收後要先用竹刀劈開,去除心、皮、花,分成數十條,掛在屋簷下風乾,待泥土乾後,再用酒浸泡一晚,撈出烘乾,切碎使用。如果一根百部上有八十三個枝條,就被稱為地仙苗,服用這種百部可以延年益壽。外台秘要記載,誤吞錢幣可以服用百部根四兩,用酒浸泡一晚,溫熱服用一升,一天兩次。
續十全方治暴嗽。百部藤根搗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湯煎成膏咽之。抱朴子百部根,理咳嗽及殺蝨。
白話文:
繼續使用「十全方」來治療突然發作的咳嗽。取百部藤的根部,將其搗碎後提取自然汁液,與蜂蜜按照等量比例混合,再用沸水煎煮成膏狀,讓患者吞服。根據《抱樸子》的記載,百部根能夠治療咳嗽並殺滅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