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四 (2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29)

1. 石蟹

味鹹,寒,無毒。主青盲、目淫、膚翳及丁翳,漆瘡。生南海。又云:是尋常蟹爾,年月深久,水沫相著,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飄出。又一般入洞穴,年深者亦然。皆細研水飛過,入諸藥相佐用之,點目良。(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石蟹,涼。解一切藥毒並蠱毒,催生,落胎,療血暈,消癰,治天行熱疾等。並熟水磨服也。又云浮石,平,無毒。止渴,治淋,殺野獸毒。

圖經曰:石蟹,出南海,今嶺南近海州郡皆有之。體質石也,而都與蟹相似。或云:是海蟹多年水沫相著,化而為石,每海潮風飄出,為人所得。又一種入洞穴,年深者亦然。醋磨敷癰腫,亦解金石毒。採無時。

衍義曰:石蟹,直是今之生蟹,更無異處,但有泥與粗石相著。凡用,須去其泥並粗石,只用蟹,磨合他藥,點目中,須水飛。又云:浮石水飛,治目中翳。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無出此石。石蟹條中雲:浮石,平,無毒。止渴,治淋,殺野獸毒,合於此條收入。

白話文:

石蟹味鹹性寒,無毒。主治青盲、眼疾、眼瞼上的障翳、漆瘡。產於南海。也有人說:它就是普通的螃蟹,經過長時間在水中,水沫附著,變成石頭,每逢海潮就會漂出來。還有一種是進入洞穴,時間久了也會變成石頭。都需研磨成細粉,用水飛去雜質後,再和其他藥物一起使用,點眼效果很好。

另據記載:石蟹性涼,能解一切藥物毒性和蠱毒,催生,墮胎,治療血暈,消腫,治療流行性熱病等。需煮熟後磨成粉服用。另有記載:浮石性平,無毒,能止渴,治療淋病,能解獸毒。

圖書記載:石蟹產於南海,現在嶺南沿海地區都有。它的質地像石頭,但形狀和螃蟹相似。有人說:這是海蟹經過多年,水沫附著,變成石頭的,每逢海潮就會被風吹出來,被人撿到。還有一種是進入洞穴,時間久了也會變成石頭。用醋磨碎後敷在癰腫處,也能解金石之毒。任何時候都可以採集。

另有記載:石蟹其實就是現在的螃蟹,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沾染了泥土和粗石。使用時,必須去掉泥土和粗石,只用蟹肉,磨碎後與其他藥物混合,點在眼睛裡,需要用水飛法處理。也有人說:用水飛法處理的浮石,能治療眼中障翳。現在民間用它磨擦皮膚上的污垢,沒有比它更好的了。石蟹條中記載:浮石性平,無毒,能止渴,治療淋病,能解獸毒,因此將其收錄在此。

2. 長石

味辛、苦,寒,無毒。主身熱,胃中結氣,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眇,下三蟲,殺蠱毒,止消渴,下氣,除脅肋肺間邪氣。久服不飢。一名方石,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生長子山谷及太山、臨淄。採無時。

陶隱居云:長子縣屬上黨郡,臨淄縣屬青州。俗方及《仙經》並無用此者。唐本注云:此石狀同石膏而厚大,縱理而長,紋似馬齒,今均州遼阪山有之,土人以為理石者,是長石也。

圖經曰:長石,生長子山谷及泰山、臨淄,今唯潞州有之。紋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此石頗似石膏,但厚大,縱理而長,為別耳。採無時。謹按《本經》理石、長石,二物二條,其味與攻效亦別。又云理石如石膏,順理而細。陶隱居云:理石亦呼為長理石。蘇恭云:理石皮黃赤,肉白,作斜理,不似石膏,市人刮去皮,以代寒水石,並當礜石。

今靈寶丹用長、理石為一物。醫家相承用者,乃似石膏,與今潞州所出長石無異,而諸郡無復出理石,醫方亦不見單用,往往呼長石為長理石。又市中所貨寒水石,亦有帶黃赤皮者,不知果是理石否?

白話文:

長石味辛、苦,性寒,無毒。主治身體發熱、胃中氣滯、四肢冰冷、促進排尿、通暢血脈、明目、去除眼翳、驅除腸道寄生蟲、殺死蠱毒、止渴、降氣、消除胸脅和肺部的邪氣。長期服用能使人感覺不到飢餓。長石也叫方石、土石、直石,紋理像馬齒,形狀方正而潤澤,呈玉色。生長在長子山谷以及泰山、臨淄等地,隨時可採集。

陶弘景說:長子縣屬上黨郡,臨淄縣屬青州。民間方劑和《仙經》都沒有記載使用這種藥物。唐代本草注說:這種石頭形狀和石膏相似,但較厚大,紋理縱向延伸,紋路像馬齒,現在均州遼阪山有這種石頭,當地人把它當作大理石,其實這就是長石。

圖經記載:長石生長在長子山谷以及泰山、臨淄,現在只有潞州有。紋理像馬齒,形狀方正而潤澤,呈玉色。這種石頭很像石膏,但較厚大,紋理縱向延伸,這是它們的區別。隨時可採集。仔細考究《本經》記載的理石和長石,這兩種藥物是不同的,其味道和功效也有區別。又說理石像石膏,紋理順暢而細膩。陶弘景說:理石也叫長理石。蘇恭說:理石外皮呈黃赤色,內部白色,紋理斜向,不像石膏,市面上人們刮去它的外皮,用來代替寒水石,也當作礜石使用。

現在靈寶丹中將長石和理石視為同一樣東西。醫家長期以來所使用的,與現在潞州出產的長石沒有區別,而各郡不再出產理石,醫方也不見單獨使用,往往把長石稱為長理石。此外,市面上出售的寒水石,也有一些帶有黃赤色外皮的,不知道是不是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