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2)

1. 惡實

味辛,平。主明目,補中,除風傷。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久服輕身耐老。生魯山平澤。

陶隱居云:方藥不復用。唐本注云:魯山在鄧州東北。其草、葉大如芋,子殼似慄狀,實細長如茺蔚子。根主牙齒疼痛,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積血,主諸風癥瘕,冷氣。吞一枚,出癰疽頭。《別錄》名牛蒡。一名鼠黏草。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惡實根,蒸,曝乾,不爾,令人慾吐。

浸酒去風,又主惡瘡。子名鼠黏,上有芒,能綴鼠。味苦,主風毒腫,諸瘻。根可作茹食之,葉亦搗敷杖瘡,不膿,避風。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牛蒡亦可單用,味甘,無毒。能主面目煩悶,四肢不健,通十二經脈,洗五臟惡氣。可常作菜食之,令人身輕。子研末,投酒中浸三日,每日服三、二盞,任性飲多少。

除諸風,去丹石毒,主明目,利腰腳。又食前吞三枚,熟挪下,散諸結節,筋骨煩熱毒。又根細切如豆,面拌作飯食之,消脹壅。又莖、葉煮汁釀酒良。又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間習習如蟲行風,洗了慎風少時。又能拓一切腫毒。用根、葉入少許鹽花搗。

圖經曰:惡實即牛蒡子也,生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慄球,小而多刺。鼠過之則綴惹不可脫,故謂之鼠黏子,亦如羊負來之比。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秋後採子入藥用。根、葉亦可生搗,入少鹽花,以拓腫毒。又冬月採根蒸曝之入藥。

劉禹錫《傳信方》:療暴中風,用緊細牛蒡根,取時須避風,以竹刀或荊刀刮去土,用生布拭了。搗絞取汁一大升,和灼然好蜜四大合,溫分為兩服,每服相去五、六里。初服得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鄭中丞。鄭頃年至潁陽,因食一頓熱肉,便中暴風,外甥盧氏為潁陽尉,有此方,當時便服得汗,隨瘥,神效。又《篋中方》:風頭及腦掣痛不可禁者,摩膏主之。

取牛蒡莖葉,搗取濃汁二升,合無灰酒一升,鹽花一匙,頭煻火煎,令稠成膏,以摩痛處,風毒散自止。亦主時行頭痛,摩時須極力令作熱,乃速效。冬月無苗,用根代之,亦可。

雷公云:凡使,採之淨揀,勿令有雜子,然後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卻用布拭上,然後焙乾。別搗如粉用。食療雲根,作脯食之良。熱毒腫,搗根及葉封之。杖瘡、金瘡,取葉貼之,永不畏風。又,癱緩及丹石風毒,石熱發毒。明耳目,利腰膝,則取其子末之,投酒中浸經三日,每日欲三、兩盞,隨性多少。

欲散支節筋骨煩熱毒,則食前取子三、七粒,熟挪吞之,十服後甚良。細切根如小豆大,拌麵作飯煮食,尤良。又,皮毛間習習如蟲行,煮根汁浴之。夏浴慎風。卻入其子炒過,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聖惠方:治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用根搗絞取汁,不計時候,服一小盞,效。

外臺秘要: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馬藺子八分,搗為散。每空心暖水服方寸匕,漸加至一匕半,日再服。經驗方:治風熱閉塞咽喉,遍身浮腫。以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為末,熱酒調下一錢匕,立瘥。孫真人食忌主天行。以生牛蒡根搗取汁五大合,空腹分為兩服。服訖,取桑葉一大把炙令黃,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頓服,暖覆取汗,無葉用枝。

食醫心鏡:治熱攻心煩躁恍惚。以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後分為三服良。斗門方:治頭面忽腫,熱毒風內攻,或手足頭面赤腫,觸著痛。用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淨爛研,酒煎成膏,攤在紙上,貼腫處。仍熱酒調下一服,腫止痛減。王氏博濟:治瘡疱將出。以牛蒡子炒令熟,杵為末,每服一錢,入荊芥二穗,水一盞同煎至七分,放溫服。

如瘡疹已出,更服亦妙。初虞世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二服。

衍義曰:惡實,是子也,今謂之牛蒡。未去萼時,又謂之鼠黏子,根謂之牛菜。疏風壅,涎唾多,咽膈不利。微炒,同入荊芥穗各一兩,甘草炙半兩,同為末。食後、夜臥湯點二錢服,當緩取效。子在萼中,萼上有細鉤,多至百十,謂之芒則誤矣。根長一、二尺,粗如拇指,煮爛為菜。

2. 水萍

味辛、酸,寒,無毒。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下氣。以沐浴,生毛髮。久服輕身。一名水花,一名水白,一名水蘇。生雷澤池澤。三月採,曝乾。

陶隱居云:此是水中大萍爾,非今浮萍子。《藥錄》云:五月有花,白花。即非今溝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非斯實也。唐本注云:水萍者,有三種,大者名蘋。水中又有荇菜,亦相似,而葉圓。水上小浮萍,主火瘡。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水萍有三種,大者曰蘋,葉圓闊寸許,葉下有一點如水沫,一名芣菜。

曝乾。與栝蔞等分,以人乳為丸,主消渴。搗絞取汁飲,主蛇咬毒入腹,亦可敷熱瘡。小萍子是溝渠間者。末敷面䵟,搗汁服之,主水腫,利小便。又人中毒,取萍子曝乾,末,酒服方寸匕。又為膏,長髮。《本經》雲水萍,應是小者。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蘋,蓱。其大者蘋。

注:水中浮蓱,江東謂之薸,陸機《毛詩義疏》云:其粗大者謂之蘋,小者曰薸。季春始生,可糝蒸為茹,又可苦酒淹以就酒。日華子云:治熱毒風,熱疾,熱狂,㶸腫毒,湯火瘡,風疹。

圖經曰:水萍,生雷澤地澤,今處處溪澗水中皆有之。此是水中大萍,葉圓闊寸許,葉下有一點,如水沫,一名芣菜。《爾雅》謂之蘋。其大者曰蘋是也。《周南詩》云:於以採蘋。陸機云:海中浮蘋粗大者謂之萍。季春始生,可糝蒸,以為茹。又可用苦酒淹,以按酒。三月採,曝乾。

蘇恭云:此有三種:大者曰蘋;中者荇菜,即下鳧葵是也。小者水上浮蘋,即溝渠間生者是也。大蘋,今醫方鮮用。浮萍,俗醫用治時行熱病,亦堪發汗,其有功。其方用浮萍草一兩,四月十五日者,麻黃去節、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臍皮各半兩,四物搗,細篩,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汗出乃瘥。又:治惡疾遍身瘡者,取水中浮萍濃煮汁,漬浴半日,多效。

此方甚奇古也。聖惠方:治少年面上起細疱,挪浮萍庵之,亦可飲少許汁,良也。又方:發背初得,毒腫焮熱,赤爛。搗和雞子清貼之,良。千金方:治中水毒,手足指冷即是,或至膝肘。以浮萍日乾,服方寸匕,瘥。千金翼: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以浮萍日乾末,服方寸匕,日一、二服,良。

孫真人食忌:五月取浮萍陰乾,燒煙去蚊子。又,主消渴,以浮萍汁服之。子母秘錄:熱毒,浮萍搗汁敷之令遍。高供奉採萍時曰歌:不在山,不在岸,採我之時七月半。選甚癱風與緩風,此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內下三丸,鐵幞頭上也出汗。

白話文:

水萍

水萍味辛酸,性寒,無毒。主治暴熱身癢,消除水腫,解酒,促進頭髮生長,止渴,降氣。用它沐浴,可促進毛髮生長。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水萍又名水花、水白、水蘇,生長在雷澤等池澤之中。三月採收,曬乾備用。

陶弘景說:這是水中的大萍,不是現在所說的浮萍。 《藥錄》記載:五月開花,花是白色的,這與現在溝渠裡生長的小浮萍不同。楚王渡江時所得的,也不是這種水萍。唐代本草注說:水萍有三種,大的叫做蘋。水中還有一種荇菜,也很相似,但葉子是圓的。水上生長的小浮萍,則能治療火傷。現在考證陳藏器《本草》所說:水萍有三種,大的叫做蘋,葉子圓形,寬約一寸,葉子下面有一點像水泡一樣的東西,又名芣菜。

曬乾後,與栝蔞等量,用人乳做成丸藥,主治消渴。搗碎絞汁飲用,主治蛇咬傷導致毒素入腹,也可敷治熱瘡。小浮萍即溝渠中生長的那種,磨成粉末敷面部黑斑,搗汁服用,主治水腫,利尿。又可治療中毒,將小浮萍曬乾磨粉,用酒送服一匙。此外,還可以製成膏劑,促進頭髮生長。《本經》中所記載的水萍,應該是那種小型的。臣禹錫等謹按《爾雅》所記:蘋,就是蓱。其中大的叫做蘋。

水中浮生的蓱,江東地區稱之為薸。陸機《毛詩義疏》說:較粗大的叫做蘋,小的叫做薸。春季末開始生長,可以煮熟當蔬菜吃,也可以用苦酒浸泡後佐酒。日華子說:水萍可以治療熱毒風、熱病、熱狂、癰腫毒、湯火傷、風疹。

圖經記載:水萍生長在雷澤等池澤,現在各地溪澗水中都有。這是水中的大萍,葉子圓形,寬約一寸,葉子下面有一點像水泡一樣的東西,又名芣菜。《爾雅》稱之為蘋。其中大的叫做蘋,就是這種。《周南詩》云:「於以採蘋。」陸機說:海中浮生的蘋,粗大的叫做萍。春季末開始生長,可以煮熟當蔬菜吃,也可以用苦酒浸泡後佐酒。三月採收,曬乾。

蘇恭說:水萍有三種:大的叫做蘋;中等的是荇菜,就是下鳧葵;小的就是水上浮萍,就是溝渠中生長的那種。大蘋,現在醫方很少使用了。浮萍,民間醫生用於治療流行性熱病,也有發汗作用。其藥方為:用浮萍一兩,四月十五日採摘的為佳,麻黃去節、根,桂枝心、附子炮裂去臍皮各半兩,四味藥搗碎,細篩,每次服用二錢,用半碗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間,趁熱服用藥渣一起服用,出汗後即可痊癒。又:治療全身瘡瘍,用水中浮萍濃煎取汁,浸浴半日,療效顯著。

這個方法很古老。《聖惠方》記載:治療少年人臉上長細小水泡,用浮萍塗抹,也可以飲用少量汁液,效果很好。又方:治發背初期,毒腫紅熱,潰爛,將浮萍搗爛和雞蛋清混合敷貼,效果良好。《千金方》記載:治療水中毒,手腳指頭冰冷,甚至蔓延至膝肘,用曬乾的浮萍服用一匙,可治癒。《千金翼》記載:治療小便不利,膀胱積水,用曬乾的浮萍磨粉,每次服用一匙,每日一到二次,效果良好。

孫真人《食忌》記載:五月採集浮萍陰乾,燒煙可驅蚊。又,主治消渴,用浮萍汁服用。《子母秘錄》記載:熱毒,用浮萍搗汁敷患處。高供奉採集水萍時的歌謠:不在山上,不在岸邊,採集的時間是七月十五。治療半身不遂和緩慢型中風,這些輕微風疾都不算什麼。豆蔻酒中放入三丸,即使頭戴鐵盔也能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