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四 (24)
卷第四 (24)
1. 孔公孽
味辛,溫,無毒。主傷食不化,邪結氣惡,瘡疽瘻痔,利九竅,下乳汁,男子陰瘡,女子陰蝕,及傷食病,常欲眠睡。一名通石,殷孽根也。青黃色。生梁山山谷。(木蘭為之使,惡細辛。)
陶隱居云:梁山屬馮翊郡,此即今鍾乳床也,亦出始興,皆大塊打破之。凡鍾乳之類,三種同一體,從石室上汁溜積久盤結者,為鍾乳床,即此孔公孽也。其以小巃嵸者,為殷孽,今人呼為孔公孽。殷孽復溜輕好者為鍾乳。雖同一類,而療體為異,貴賤懸殊。此二孽不堪丸散,人皆搗末酒漬飲之,甚療腳弱。
其前諸療,恐宜水煮為湯也。按今三種同根,而所生各處,當是隨其土地為勝爾。唐本注云:此孽次於鍾乳,如牛、羊角者,中尚孔通,故名通石。《本經》誤以為殷孽之根,陶依《本經》以為今人之誤,其實是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凡鍾乳之類有五種:一鍾乳、二殷孽、三孔公孽、四石床、五石花,雖同一體而主療有異。此二孽只可酒浸,不堪入丸散藥用,然甚療腳弱,腳氣。
石花、石床顯在後條。吳氏云:孔公孽,神農:辛。歧伯:咸。扁鵲:酸,無毒。色青黃。藥性論云:孔公孽,忌羊血,味甘,有小毒。主治腰冷,膝痹,毒風,男女陰蝕瘡。治人常欲多睡,能使喉聲圓亮。日華子云:孔公孽,味甘,暖。治癥結。此即殷孽床也。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青霞子:孽,輕身充肌。
白話文:
孔公孽是一種辛溫無毒的中藥。它主要治療食物積滯消化不良、邪氣阻塞、瘡瘍腫毒、痔瘡,還能通利九竅、催乳、治療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疾病,以及因食物積滯導致嗜睡的症狀。孔公孽又名通石,是殷孽的根部,呈青黃色,生長在梁山山谷。 木蘭是它的使藥,忌與細辛同用。
古籍記載,梁山位於馮翊郡,孔公孽就是現在所說的鍾乳石,也產於始興,都是從大塊鍾乳石中破碎得到。鍾乳石有三種,都是同一類物質,只是形成過程和形態略有不同:從石室頂部滴落的石汁長時間積聚凝結而成的大塊者稱為鍾乳床,也就是孔公孽;較小的塊狀者稱為殷孽,現代人稱之為孔公孽;而質地輕盈細膩的則稱為鍾乳。雖然同出一源,但療效和價值卻有很大差異。孔公孽和殷孽一般不入丸散,人們通常將其研磨成粉末,用酒浸泡後飲用,非常有效地治療腿腳無力。
以前的一些療法,可能適合用水煮成湯劑服用。現在看來,三種鍾乳石同根,但產地不同,其藥性可能與當地土壤有關。古籍記載,孔公孽的品質次於鍾乳,像牛羊角一樣,中間有孔洞,所以稱為通石。《本經》將其誤認為殷孽的根,陶隱居認為這是後人的誤解,其實不然。其他古籍記載,鍾乳石類共有五種:鍾乳、殷孽、孔公孽、石床、石花,雖然同出一體,但主治功效有所不同。孔公孽和殷孽只能用酒浸泡,不能入丸散藥中使用,但能有效治療腿腳無力、腳氣。
石花、石床的記載見於其他章節。不同醫家對孔公孽的性味記載不一,有辛、咸、酸等不同的說法,毒性也存在爭議,有的認為無毒,有的認為有小毒。其主要功效為治療腰冷、膝蓋疼痛、毒風以及男女陰蝕瘡,還能治療嗜睡,使嗓音圓潤洪亮。另有記載,孔公孽味甘性溫,可治療癥結。孔公孽也就是殷孽床。
圖經中將其列在石鐘乳條目下。
古籍中也記載,孔公孽能輕身健體。
2. 殷孽
味辛,溫,無毒。主爛傷瘀血,泄痢,寒熱,鼠瘻,癥瘕結氣,腳冷疼弱。一名姜石,鍾乳根也。生趙國山谷,又梁山及南海。採無時。(惡防己,畏術。)
陶隱居云:趙國屬冀州,此即今人所呼孔公孽,大如牛、羊角,長一、二尺左右,亦出始興。唐本注云:此即石堂下孔公孽根也。盤結如姜,故名姜石。俗人乃以孔公孽,為之誤爾。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殷孽,治筋骨弱,並痔瘻等疾及下乳汁。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白話文:
殷孽味辛性溫,無毒。能治療潰爛的傷口、瘀血、泄瀉、寒熱、鼠瘻(一種肛門疾病)、腹部腫塊積氣、腳冷痛無力。它也叫姜石,是鐘乳石的根。產於趙國的山谷,也出產於梁山和南海,全年皆可採集。(忌與防己同用,畏懼與術(白術)同用。)
陶弘景說:趙國屬於冀州,現在人們所說的孔公孽就是它,形狀像牛羊的角,長約一到二尺,也出產於始興。唐代的注釋說:這就是石洞下孔公孽的根。它的形狀盤結如同薑,所以叫做姜石。民間常把孔公孽誤認為是它。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本草》所載:殷孽能治療筋骨虛弱,以及痔瘡、鼠瘻等疾病,還能催乳。
(圖經記載在石鐘乳的條目下。)
3. 密陀僧
味鹹、辛,平,有小毒。主久痢,五痔,金瘡,面上瘢䵟,面膏藥用之。
唐本注云:形似黃龍齒而堅重,亦有白色者,作理石紋,出波斯國。一名沒多僧。並胡言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五痔:謂牡痔、酒痔、腸痔、血痔、氣痔。日華子云:味甘,平,無毒。鎮心,補五臟,治驚癇,嗽嘔及吐痰等。
圖經曰:密陀僧,《本經》不載所出州土。注云出波斯國。今嶺南、閩中銀銅冶處亦有之,是銀鉛腳。其初採礦時,銀、銅相雜,先以鉛同煎煉,銀隨鉛出。又採山木葉燒灰,開地作爐,填灰其中,謂之灰池。置銀、鉛於灰上,更加火大煅,鉛滲灰下,銀住灰上,罷火候冷出銀。
其灰池感鉛、銀氣,置之積久成此物。今之用者,往往是此,未必胡中來也。形似黃龍齒而堅重者佳。
雷公云:時呼密陀僧,凡使,搗令細,於瓷堝中安置了,用重紙袋盛柳蚛末,焙密陀僧堝中,次下東流水浸令滿,著火煮一伏時足,去柳末、紙袋,取密陀僧用。聖惠方治䵟𪒟斑點方:用密陀僧二兩,細研,以人乳調塗面,每夜用之。又方,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數不減。用密陀僧三兩,燒令黃色,研如粉。
每服醋、茶調下一錢匕,日三服。外臺秘要:令面生光方:以密陀僧用乳煎,塗面佳,兼治㾴鼻皰譚氏小兒方:療豆瘡瘢,面黶。以密陀僧細研,水調,夜塗之,明旦洗去,平復矣。別說云今考市中所貨,乃是用小瓷瓶實鉛丹煅成者,塊大者,尚有小瓶形狀。銀冶所出最良,而罕有貨者,外國者未嘗見之。
通治口瘡最驗。
衍義曰:密陀僧堅重,椎破如金色者佳。
白話文:
密陀僧味鹹辛,性平,微毒。主治久痢、五種痔瘡、金瘡(刀傷)、臉上疤痕,也用於製作臉部藥膏。
古籍記載其形似黃龍牙,堅硬沉重,也有白色者,帶有理石紋,產自波斯。也稱作「沒多僧」,都是外國語音譯。另有記載指出五種痔瘡分別為牡痔、酒痔、腸痔、血痔、氣痔。另一古籍記載其味甘,性平,無毒,能鎮心、補五臟,治療驚癇、咳嗽、嘔吐及吐痰等症。
圖經記載,《本經》未記載密陀僧產地,但注釋說產自波斯。現在嶺南、閩中銀銅冶煉的地方也有,是銀鉛冶煉的副產品。最初採礦時,銀銅混雜,先用鉛一起冶煉,銀隨鉛一起析出。再用燒過的樹葉灰建造爐子,將銀鉛放在灰上,用大火煅燒,鉛滲入灰中,銀則留在灰上,冷卻後取出銀。
爐中的灰因受鉛銀的氣息長時間累積而形成密陀僧。現在所用的密陀僧,大多是這樣產生的,未必都來自波斯。形似黃龍牙,堅硬沉重者為上品。
雷公炮製法:將密陀僧搗碎,放入瓷坩堝中,用重紙袋裝柳絮灰包裹坩堝,再將坩堝放入盛滿清水的鍋中煮沸一小時,取出柳絮灰和紙袋,即可使用。另有古方記載:用密陀僧研末,以人乳調和塗抹臉部,每晚使用,可治療斑點。又可用於治療赤白痢,每日服用三錢,以醋茶送服。還有古方記載,可用密陀僧與人乳煎煮塗抹臉部,令面容光澤,並可治療鼻皰。另有方子用於治療痘瘡疤痕和臉上黑斑,方法是將密陀僧研末,用水調和,夜間塗抹,次日清晨洗去,即可使皮膚平復。
現今市面上販售的密陀僧,大多是用小瓷瓶盛裝鉛丹煅燒而成,塊大的還能看出小瓷瓶的形狀。銀冶煉產出的密陀僧品質最好,但較少見,國外的則從未見過。
密陀僧治療口瘡效果極佳。
密陀僧堅硬沉重,敲碎後呈金黃色者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