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四 (15)
卷第四 (15)
1. 石膏
味辛、甘,微寒、大寒,無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隔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一名細石,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陶隱居云: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錢塘縣,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取之皆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塊,用之不及彼。《仙經》不須此。唐本注云: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而以未破為異。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
石膏生於石旁,其方解石不因石而生,端然獨處,大者如升,小者若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隨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為石膏,療風去熱雖同,而解飢發汗不如真者。臣禹錫謹按藥性論云:石膏,使,惡巴豆,畏鐵。能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煩渴,解肌,出毒汗。
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唇口乾焦。和蔥煎茶去頭痛。蕭炳云:石膏,臣。陳藏器云:陶云出錢塘縣中。按:錢塘在平地,無石膏,陶為錯注。蘇又注五石脂云:五石脂中又有石膏,似骨如玉堅潤,服之勝鍾乳。與此石膏,乃是二物同名耳,不可混而用之。日華子云:治天行熱狂,下乳,頭風旋,心煩躁,揩齒益齒。
通亮,理如雲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圖經曰石膏,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今汾、孟、虢、耀州,興元府亦有之。生於山石上,色至瑩白,其黃者不堪。此石與方解石絕相類,今難得真者,用時唯取未破者以別之。其方解石不附石而生,端然獨處,外皮有土及水苔色,破之皆作方稜。石膏自然明瑩如玉石,此為異也。
採無時。方解石舊出下品,《本經》云:生方山。陶隱居以為長石,一名方石,療體相似,疑是一物。蘇恭云:療熱不減石膏。若然,似可通用,但主頭風不及石膏也。又今南方醫家著一說云:按本草,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但方解石不因石,端然獨處。又云,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
又陶隱居謂:石膏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取之皆如棋子,此又不附石生也。二說相反,未知孰是。今詳石膏既與方解石肌理、形段、剛柔皆同,但以附石、不附石,豈得功力相異也。但意今之所用石膏、方解者,自是方解石,石膏乃別是一物爾。今石膏中,時時有瑩澈可愛,有縱理,而不方解者,好事者或以為石膏,然據本草,又似長石。又有議者以謂青石間,往往有白脈貫澈類肉之有膏肪者,為石膏,此又本草所謂理石也。
白話文:
石膏,味道辛辣、甘甜,藥性稍微寒冷或非常寒冷,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寒熱病症,心胸下方的氣逆上衝導致驚喘,口乾舌燥,呼吸困難,腹部堅硬疼痛,能去除邪鬼,促進產乳,治療金瘡外傷,能驅除時疫,治療頭痛身熱,三焦部位過熱,皮膚發熱,腸胃中有氣阻隔,能解肌發汗,止渴,治療煩躁、氣逆、腹脹、突然發作的喘息、咽喉發熱,也可以用來做藥浴。它又名細石,其中質地細膩、白色有光澤的品質最佳,黃色的則會使人小便淋漓不暢。產於齊山山谷以及齊盧山、魯蒙山等地,採集時間沒有限制。(雞蛋可以作為它的藥引,忌與莽草、馬目毒公等藥物同用。)
陶弘景說:二郡的山,指的是青州、徐州。現在錢塘縣出產的石膏,都在地下,雨後會時常自己冒出來,撿拾起來就像棋子一樣,其中白色透明的品質最好。彭城出產的也很好。近處地方出產的雖然大塊,但藥效不如那些。仙家經典不用這種。唐朝的註解說:石膏和方解石,外形很相似,區別在於石膏是未破碎的。現在市面上的人都用方解石來替代石膏,沒有見過真正的石膏。
石膏生長在石頭旁邊,而方解石不是因為石頭而生,而是獨立存在的,大的像量米的斗,小的像拳頭,有的在土裡,有的在溪水中,它外面的皮呈現土壤或水苔的顏色,破開後呈現方形的解理面,大的可達一尺見方。現在的人用這種來當石膏,雖然治療風熱的效果相同,但解飢發汗的效果不如真正的石膏。臣禹錫謹慎地根據藥性論記載:石膏的使藥是雞子,忌巴豆,畏鐵。能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欲裂,高燒皮膚像火燒一樣乾燥,煩渴,能解肌,排出毒汗。
主要作用是疏通胃中積結,消除煩悶,心下急迫,煩躁。治療口唇乾裂。和蔥一起煎茶可以去除頭痛。蕭炳說:石膏,為臣藥。陳藏器說:陶弘景說產於錢塘縣中。但錢塘位於平地,沒有石膏,陶弘景的說法是錯誤的。蘇頌在註解五石脂時說:五石脂中也有石膏,質地像骨頭和玉石一樣堅硬潤澤,服用後比鍾乳石更好。這裡所說的石膏,和我們現在說的石膏,是兩種同名的東西,不能混用。日華子說:能治療天行熱病引起的狂躁,下乳,治療頭風眩暈,心煩意亂,擦拭牙齒可以使牙齒更堅固。
其中質地通亮,紋理像雲母一樣的品質最好,又名方解石。
圖經說石膏,產於齊山山谷以及齊盧山、魯蒙山,現在汾州、孟州、虢州、耀州,興元府等地也有出產。生長在山石上,顏色非常瑩白,黃色的品質不好。這種石頭和方解石非常相似,現在很難得到真的石膏,使用時只能取未破碎的來區分。方解石不是附著在石頭上生長,而是獨立存在,外皮有土和水苔的顏色,破開後都呈現方形的稜角。石膏自然明亮瑩潤如玉石,這就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採集時間沒有限制。方解石以前被列為下品,《本經》說:產於方山。陶弘景認為它是長石,又名方石,治療疾病的功效相似,懷疑它們是同一種東西。蘇恭說:治療熱病的效果不亞於石膏。如果這樣,它們似乎可以通用,但治療頭風的效果不如石膏。現在南方醫家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本草記載,石膏和方解石外形非常相似,但方解石不是附著在石頭上生長,而是獨立存在。又說,現在市面上的人都用方解石來替代石膏,沒有見過真正的石膏。
陶弘景又說:石膏都在地下,雨後會時常自己冒出來,撿拾起來就像棋子一樣,這又說明它不是附著在石頭上生長的。這兩種說法相反,不知道哪種說法正確。現在詳細研究,石膏和方解石的肌理、形狀、硬度都相同,僅僅因為附著在石頭上或不附著在石頭上,難道功效就會不同嗎?我認為現在所用的石膏和方解石,其實都是方解石,真正的石膏是另外一種東西。現在的石膏中,時常有晶瑩剔透、紋理縱向、但不呈現方形解理面的,喜歡研究的人可能認為這是石膏,但根據本草記載,又好像是長石。還有議論說,青石之間,往往有白色脈絡貫穿,像肉裡面有脂肪一樣的,是石膏,這又像本草所說的理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