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七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5)

1. 雲實

味辛、苦,溫,無毒。主泄痢腸澼,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寒熱,消渴。

,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殺精物,下水。燒之致鬼。久服輕身通神明,益壽。一名員實,一名雲英,一名天豆。生河間川穀。十月採,曝乾。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子細如葶藶子而小黑,其實亦類莨菪。燒之致鬼,未見其法術。唐本注云:雲實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黃黑似豆,故名天豆。叢生澤旁,高五、六尺。葉如細槐,亦如苜蓿。枝間微刺。俗謂苗為草雲母。陶云似葶藶,非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細槐,花黃白。其莢如大豆,實青黃色,大若麻子。今所在平澤中有。五月、六月採實。

圖經曰:雲實,生河間川穀。高五、六尺,葉如槐而狹長,枝上有刺。苗名臭草,又名羊石子草。花黃白色,實若麻子大,黃黑色,俗名馬豆。十月採,曝乾用。今三月、四月採苗,五月、六月採實,實過時即枯落。治瘧藥中多用之。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粗搗,相對拌渾顆橡實,蒸一日後出用。

白話文:

雲實味辛、苦,性溫,沒有毒性。主治泄瀉、痢疾、腸胃脹滿,能殺死蟲、蠱毒,去除邪氣,止痛,消除寒熱,治療消渴症。

它的花可以治療看見鬼怪精魅等症狀,但吃太多會讓人發狂亂跑,能殺死精魅,並能利尿。燒它可以驅鬼。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通達神明,增益壽命。雲實別名員實、雲英、天豆,生長在河間的河流和山谷中。十月採收,曬乾備用。

陶弘景說:現在各地都有雲實。它的種子細小如葶藶子,但更小更黑,果實也類似莨菪。書上說燒它可以驅鬼,但具體方法未見記載。唐代的注釋說:雲實大小像黍米或大麻子,黃黑色,像豆子,所以叫天豆。它叢生在澤地旁,高五、六尺。葉子像細小的槐樹葉,也像苜蓿葉。枝條上有細小的刺。民間稱它的苗為草雲母。陶弘景說它像葶藶,這是錯誤的。臣禹錫等人謹慎考證蜀地本草圖經記載:葉子像細小的槐樹葉,花是黃白色的。它的莢果像大豆,種子青黃色,大小像麻子。現在各地平原澤地都有。五月、六月採收種子。

圖經記載:雲實生長在河間的河流和山谷中。高五、六尺,葉子像槐樹葉但較狹長,枝條上有刺。它的苗叫做臭草,也叫羊石子草。花是黃白色的,果實像麻子那麼大,黃黑色,俗稱馬豆。十月採收,曬乾使用。現在三月、四月採收它的苗,五月、六月採收種子,種子過了季節就會枯萎掉落。治療瘧疾的藥方中常用到它。

雷公說:使用雲實時,採收後要粗略搗碎,與橡實拌勻,蒸一天後再使用。

2. 王不留行

味苦、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瘻乳,婦人難產。久服輕身,耐老增壽。生泰山山谷,二月、八月採。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人言是蓼子,亦不爾。葉似酸漿,子似菘子。而多入癰瘻方用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菘藍等,花紅白色,子殼似酸漿,實圓黑似菘子,如黍粟。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曬乾。藥性論云:王不留行能治風毒,通血脈。日華子云:治發背遊風、風疹,婦人血經不勻及難產。

根、苗、花、子並通用,又名禁宮花,剪金花。

圖經曰:王不留行,生泰山山谷,今江浙及並河近處皆有之。苗莖俱青,高七、八寸以來。根黃色如薺根。葉尖如小匙頭,亦有似槐葉者。四月開花,黃紫色,隨莖而生,如松子狀,又似豬藍花。五月內採苗莖,曬乾用。俗間亦謂之剪金草。河北生者,葉圓花紅,與此小別。

張仲景治金瘡,八物王不留行散,小瘡粉其中,大瘡但服之,產婦亦服。《正元廣利方》療諸風痙,有王不留行湯最效。

雷公云:凡採得拌渾蒸,從巳至未,出,卻下漿水浸一宿,至明出,焙乾用之。梅師方:治竹木針刺在肉中不出,疼痛。以王不留行為末,熟水調服方寸匕,即出。

白話文:

王不留行味甘苦,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止血、消痛、排出刺物、治療風濕痺痛和內寒、止心煩、鼻出血、癰疽惡瘡、乳癰以及婦女難產。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健體,延年益壽。它生長在泰山山谷,二、八月採收。

現在各地都有王不留行,但它與蓼子不同。葉子像酸漿,種子像白菜子,常用於治療癰疽和瘻管。葉子也像菘藍,花是紅白色,果殼像酸漿,種子圓黑,像白菜子,大小如黍粟。各地都有,三月採收苗,五月採收種子,曬乾即可。王不留行可以治療風毒,通利血脈。它還能治療發背、遊走性風疹、婦女月經不調和難產。

王不留行的根、莖、葉、花、果實都能入藥,又名禁宮花、剪金花。它生長在泰山山谷,現在江浙和黃河附近地區也都有。莖葉青綠,高約七、八寸。根黃色,像薺菜根。葉子尖端像小湯匙,也有些像槐樹葉。四月開花,花黃紫色,沿莖生長,像松子,也像豬藍花。五月採收莖葉曬乾使用。民間也稱它為剪金草。河北地區生長的王不留行,葉子圓,花紅色,與其他地區略有不同。

張仲景用王不留行治療金瘡,在八物王不留行散中,小瘡用藥粉敷在傷口上,大瘡則服用藥物,產婦也可服用。在《正元廣利方》中,用王不留行湯治療各種風濕痙攣,效果最佳。

雷公說:採收後要拌勻蒸,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取出後用漿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取出曬乾使用。梅師的方劑中,用王不留行治療竹木針刺入肉中拔不出來,疼痛難忍的情況,將王不留行磨成粉末,用溫水調服一小匙,就能將針拔出。

3. 鬼督郵

味辛、苦,平,無毒。主鬼疰、卒忤中惡,心腹邪氣,百精毒,溫瘧疫疾,強腰腳,益膂力。一名獨搖草。

唐本注云:苗唯一莖,葉生莖端若傘(音傘),根如牛膝而細黑。所在有之。有必叢生,今人以徐長卿代之,非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徐長卿、赤箭之類。亦一名為鬼督郵,但主治不同,宜審用也。又《圖經》云:莖似細箭桿,高二尺以下。葉生莖端狀傘。蓋根橫而不生須,花生葉心,黃白色。二月、八月採根,所在皆有。

雷公云:凡採並細銼了,搗,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時,漉出用也。

白話文:

鬼督郵味辛苦,性平,無毒。能治鬼壓床、突然昏迷、中邪、心腹邪氣、各種毒素、溫疫、瘧疾,還能強健腰腳,增強體力。它也叫做獨搖草。

古籍記載,它只有一根莖,葉子長在莖頂,像一把傘一樣,根像牛膝但更細更黑,到處都有,通常叢生。現在有人用徐長卿代替它,這是錯誤的。

蜀地古籍記載,徐長卿和赤箭等藥物也稱為鬼督郵,但它們的功效不同,使用時需謹慎區分。另有記載說,鬼督郵的莖像細箭桿,高不到兩尺,葉子長在莖頂,像傘一樣。它的根橫向生長,沒有鬚根,花長在葉心,顏色黃白。 二月和八月採收它的根,各地都有。

雷公(古代著名醫家)說:採集鬼督郵後要切碎,搗爛,用生甘草水煮一小時,過濾後才能使用。

4. 白花藤

味苦,寒,無毒。主解諸藥、菜、肉中毒。酒漬服之,主虛勞風熱。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

唐本注云:苗似野葛而白花。根皮厚,肉白,其骨柔於野葛。(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有細毛,蔓生,花白。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厚。味苦,用根不用苗,凌冬不凋。

雷公云:凡使,勿用菜花藤,緣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酸澀,不堪用。其白花藤,味甘香,採得後去根細銼,陰乾用之。

五種唐本余

白話文:

白花藤味苦、性寒,無毒。能解各種藥物、蔬菜、肉類中毒。用酒浸泡後服用,可治療虛勞引起的風熱症。生長在嶺南、交州、廣州等地的平原地帶。

據唐代的本草書記載:它的莖葉像野葛,但花是白色的。根的皮厚,肉白色,質地比野葛更柔軟。

蜀地的本草書記載:葉子上有細毛,莖蔓生,花白色。根像牡丹根,質地柔軟,皮白而厚。味苦,只用根不用莖葉,冬天也不枯萎。

雷公(古代醫家)說:使用白花藤時,要注意區別它和菜花藤,因為兩種植物長得很像,但味道不同。菜花藤的味道酸澀,不能使用。真正的白花藤,味道甘香,採摘後去掉根部,切成細絲,陰乾後再使用。

5. 留軍待

味辛,溫,無毒。主肢節風痛,筋脈不遂,折傷瘀血,五緩攣痛。生劍州山谷,其葉似楠木而細長。採無時。

白話文:

留軍待味辛性溫,無毒。能治療肢體關節疼痛、筋脈不暢、骨折瘀血、肢體麻痺攣縮疼痛等症狀。此藥生長在劍州的山谷中,葉子形似楠木葉但更細長。全年皆可採集。

6. 地不容

味苦,大寒,無毒。主解蠱毒,止煩熱,闢瘴癘,利喉閉及痰毒。一名解毒子。生

山西谷。採無時。

圖經曰:地不容,生戎州。味苦,大寒,無毒。蔓生,葉青,如杏葉而大,厚硬,凌冬不凋,無花實。根黃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連,如藥實而圓大。採無時。能解蠱毒,闢瘴氣,治咽喉閉塞,鄉大亦呼為解毒子。

白話文:

地不容味苦、性寒,無毒。能解蠱毒,消除煩熱,預防瘴氣瘟疫,治療喉嚨阻塞和痰毒。也叫解毒子。生長在山西山谷,全年皆可採集。

古籍記載:地不容生長在戎州。味苦、性寒、無毒。植株蔓生,葉子青綠,像杏葉但更大更厚更硬,冬天也不枯萎,沒有花和果實。根是黃白色,外皮略粗糙呈褐色,根塊一個個連在一起,像藥材一樣圓滾滾的。全年皆可採集。能解蠱毒,驅除瘴氣,治療咽喉阻塞,民間也稱它為解毒子。

7. 獨用將軍

味辛,無毒。主治毒腫奶癰,解毒,破惡血。生林野,採無時,節節穿葉心生苗,其葉似楠,根並採用。

白話文:

獨用將軍味辛,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毒性腫脹、乳腺炎,能解毒,去除瘀血。它生長在山野林間,四季皆可採集。莖節之間穿插著葉子,葉心長出嫩芽,葉子形狀像楠木葉,根莖都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