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七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4)

1. 沙參

味苦,微寒,無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鬚,一名白參,一名識美,一名文希。生河內川穀及冤句、般陽續山,二月、八月採根,曝乾。(惡防己,反藜蘆。)

陶隱居云:今出近道。叢生,葉似枸杞,根白實者佳。此沙參人參是為五參,其形不盡相類,而主療頗同,故皆有參名。又有紫參,正名牡蒙,在中品。唐本注云:紫參、牡蒙,各是一物,非異名也。今沙參出華州為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花白色,根若葵根。藥性論云:沙參,臣。

能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日華子云:補虛,止驚煩,益心肺,並一切惡瘡疥癬及身癢,排膿,消腫毒。

圖經曰:沙參,生河內川穀及冤句、般陽續山,今出淄、齊、潞、隨州,而江、淮、荊、湖州郡或有之。苗長一、二尺以來,叢生崖壁間,葉似枸杞而有叉牙。七月開紫花,根如葵根,箸許大,赤黃色,中正白實者佳。二月、八月採根,曝乾。南土生者,葉有細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黏膠,此為小異。

古方亦單用。葛洪卒得諸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自汗出欲死者。搗篩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2. 白兔藿

味苦,平,無毒。主蛇虺、蜂蠆、猘狗、菜肉、蠱毒,鬼疰,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著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飲之即解。一名白葛。生交州山谷。

陶隱居云:此藥療毒,莫之與敵,而人不復用,殊不可解,都不聞有識之者,想當似葛爾,須別廣訪,交州人未得委悉。唐本注云:此草荊、襄間山谷大有,苗似蘿摩,葉圓厚,莖俱有白毛,與眾草異。蔓生,山南俗謂之白葛。用療毒有效。而交、廣又有白花藤,生葉似女貞,莖葉俱無毛,花白,根似野葛,云大療毒,而交州用根不用苗,則非藿也。用葉苗者,真矣。

二物療治,並如《經》說,各自一物,下條載白花藤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葉圓若蓴,今襄州北、汝州南崗上有。五月、六月採苗,日乾。

海藥云:主風邪熱極,宜煮白兔藿飲之。干則搗末,敷諸毒妙。

3. 徐長卿

味辛,溫,無毒。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益氣延年。一名鬼督郵。生泰山山谷及隴西。三月採。

陶隱居云: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今狗脊散用鬼督郵,當取其強悍宜腰腳,所以知是徐長卿,而非鬼箭、赤箭。唐本注云:此藥葉似柳,兩葉相當,有光潤,所在川澤有之。根如細辛,微粗長,而有臊(昔刀切)氣。今俗用代鬼督郵,非也。

鬼督郵別有本條在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苗似小麥,兩葉相對,三月苗青,七月、八月著子,似蘿摩子而小,九月苗黃,十月凋。生下濕川澤之間,今所在有之。八月採,日乾。

圖經曰:徐長卿,生泰山山岩谷及隴西,今淄、齊、淮、泗間亦有之。三月生青苗,葉似小桑,兩兩相當,而有光潤。七、八月著子,似蘿摩而小。九月苗黃,十月而枯,根黃色,似細辛微粗長,有臊氣。三月、四月採,一名別仙蹤。

雷公云:凡採得,粗杵,拌少蜜令遍,用磁器盛,蒸三伏時,日乾用。

4. 石龍芻

味苦,微寒,微溫,無毒。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鬼疰惡毒,補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殺鬼疰惡毒氣。久服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一名龍鬚,一名草續斷,一名龍珠,一名龍華,一名懸莞,一名草毒。九節多味者良,生梁州山谷濕地。五月、七月採莖,曝乾。

陶隱居云:莖青細相連,實赤,今出近道水石處,似東陽龍鬚以作席者,但多節爾。唐本注云:《別錄》云,一名方賓。主療蛔蟲及不消食爾。今按別本注云:《別錄》云微溫,今之服用能除熱,蓋不溫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莖如綖,叢生,俗名龍鬚草。今人以為席者,所在有之。

八月、九月採根,曝乾。陳藏器云:按龍鬚作席,彌敗有垢者,取方尺煮汁服之。主淋及小便卒不通。今出汾州,亦處處有之。

5. 薇銜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痹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痿癰腫,暴症,逐水,療痿蹶。久服輕身明目。一名糜銜,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無心,一名無顛。生漢中川澤及冤句、邯鄲。七月採莖、葉,陰乾。(得秦皮良。)

陶隱居云:俗用亦少。唐本注云:此草叢生,似茺蔚及白頭翁,其葉有毛,莖赤。療賊風大效。南人謂之吳風草,一名鹿銜草,言鹿有疾,銜此草瘥。又有大小二種,楚人猶謂大者為大吳風草,小者為小吳風草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婦人服之,絕產無子。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茺蔚,叢生,有毛,黃花,根赤黑也。

陳藏器云:一名無心草,非草無心者。南人名吳風草,方藥不用之。素問云黃帝曰:有病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風。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