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指南》~
1. 卷一
2. 第一編 辨舌總論
3. 第一章 辨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
4. 第一節 舌之構造
舌為動物司器官,在口中下頜上,乃一塊赤色筋肉質纖維所成。其中有多絲能自由運動,且以生津液。表面包以黏膜如皮,並浸口液之內,有多數小粒之隆起,即味覺之乳咀體,內含血管及與腦相連之味神經,滿布其中,以辨食味,而分布味神經及舌神經之小枝於其內。故舌能顯明內筋條,並腦線器具之情形,並行血法與生津液器具之情形,特能顯明消化器津液情形者,因舌與胞膜及消化器相接,為感覺最敏銳處也。
白話文:
[第一節 舌的構造]
舌是動物的一種器官,位於口腔的下頜上方,是由一塊紅色的肌肉纖維組成。舌頭內部有許多肌肉可以自由活動,並且負責產生唾液。舌頭表面覆蓋著類似皮膚的黏膜,浸泡在口腔的唾液之中,表面有眾多的小突起,這些就是用來感受味道的乳頭狀組織,內部含有血管和連結到大腦的味覺神經,遍佈整個舌頭,用來辨別食物的味道。
味覺神經和舌神經的小分支分佈在其內部。因此,舌頭能夠清晰地呈現出內部肌肉和與大腦連接的神經狀態,以及血液循環和產生唾液的器官狀態。特別的是,它能顯示消化器官唾液分泌的狀況,因為舌頭與消化器官相鄰,是身體感覺最敏銳的部分之一。
5. 第二節,舌之乳頭
舌乳頭當分三種(圖見前)
(一)絲狀乳頭,在舌旁及舌面,其上面有絲形突起之絨。
(二)蕈狀乳頭,散在絲狀乳頭之間,於舌尖為最多。
(三)輪廓乳頭,在舌根近旁,排列如人字形,較前數種為大,內藏味神經之末梢,曰味蕾。物質溶解後,觸於乳頭時,即透入內部,而刺激末器味神經,傳之於腦,故感覺其味。
白話文:
[第二節,舌的乳頭]
我們可以將舌上的乳頭分為三類:
(一) 絲狀乳頭:這些乳頭分佈在舌的兩側和舌面上,其表面有像絲線一樣的微小突起,稱為絨毛。
(二) 蕈狀乳頭:這些乳頭散佈在絲狀乳頭之間,尤其在舌尖部分最為密集。
(三) 輪廓乳頭:這些乳頭位於舌根附近,排列形狀似人字,比前面兩種乳頭都要大。這些乳頭內藏有味覺神經的末梢組織,被稱為味蕾。當物質溶解後,接觸到這些乳頭時,會滲入乳頭內部,刺激到味覺神經末梢,再由神經傳遞到大腦,從而使人能感受到味道。
6. 第三節 舌之脈管
舌之脈管,由舌臉及上咽頭之管而來。
白話文:
「舌頭的血管,是由舌部和上咽喉部位的血管供應而來。」
7. 第四節 舌之腦氣筋
即分布舌上之腦氣筋也。上連於腦,有司味神經及動舌神經之別,以司辨其運動舌體之用。蓋舌之腦筋,每半邊各三,即第五筋之司味枝,散於舌前端及邊之芒,並舌咽頭之舌枝。散於舌底與舌邊之嫩膜及大芒,並舌下筋散於舌之肌質。司味筋兩枝,乃尋常知覺兼司味之用。
其舌下者,乃運動舌之筋,司味筋之一,以供舌之芒與嫩膜,其全路之列俱深同下牙,先列於外後蹬肌之下,即牙筋之裡邊,與內牙床脈管之一枝相合,其中竅絲亦與此處相合而為尖角;後則此筋行於內後蹬肌與牙床枝裡邊之間,斜過舌邊咽頭上縮肌之上。
白話文:
這部分講的是分佈在舌頭上的腦神經。這些神經向上連接到大腦,可以分為負責味覺和控制舌頭運動的兩種,主要功能是判斷和控制舌頭的運動。舌頭上的腦神經,每一側有三條,就是第五條神經的味覺分支,分佈在舌頭前端和邊緣,以及舌頭和咽喉交接的部分。另一些神經則分佈在舌頭底部、舌邊的細膜以及大的突起,還有舌頭下面的神經則深入到舌頭的肌肉組織中。負責味覺的神經有兩條,通常負責感覺和味覺。
至於舌頭下面的神經,是負責舌頭運動的,也是其中一種負責味覺的神經,它們提供舌頭的細膜和敏感組織所需的營養。這些神經的整個路徑都深入到下排牙齒的位置,首先在外部後蹬肌下面排列,位於牙齒神經的內側,與內部牙齦的血管分支相接,其中的孔隙和線條也在這裡形成尖角;然後,這些神經在內部後蹬肌和牙齦分支之間斜向移動,穿過舌頭邊緣和咽喉的收縮肌上方。
8. 第五節 舌之骨與舌根
舌骨附列於喉與舌根之小骨,形U,以韌帶連於喉頭,只有一枚,為軀幹骨之一。舌根猶言舌本,謂舌之近喉處也。
白話文:
【第五節 舌之骨與舌根】
舌骨是位於喉部與舌根的一小塊骨頭,形狀像字母U,透過韌帶與喉部相連接,每個人僅有一塊,屬於軀幹骨骼的一部分。而所謂的舌根,也可以稱作舌本,指的是舌頭靠近喉部的那一部分。
9. 第六節 舌之細胞與神經
凡舌面有刺,名曰乳頭。其兩旁有小刺,名曰味蕾。內含細長之細胞,一個至十個,即味細胞,味細胞之下端,味神經伏焉。供給辨味之物質,變成液體,浸及味蕾,刺激神經,傳之於腦,遂生味覺(《心理學要覽》)。味神經、觸神經蔓布全身,而味神經惟口中有之。此神經歸宿於舌皮及口後部之皮肉,舌皮內有無數之小體,狀若花蕾,名曰味蕾。
味蕾展其外端於口內,其中心有細胞,細胞之末梢極細,視之宛如纖絨,因名曰絲綿梢。絲綿梢植立於味蕾之罅隙內,味神經達於味蕾,並於其細胞間分枝。食物未經溶解,則不能辨其味,必先溶化下降於味蕾內,圍繞絲絨細胞之梢,而後味神經傳至腦髓,告以所嘗之物為何味也。
白話文:
在這一節中,我們探討的是舌頭的結構和神經。舌面上的那些尖尖的突起,我們稱之為乳頭。而在這些乳頭的兩側,有些更小的突起,我們稱之為味蕾。味蕾內含有細長的細胞,數量從一個到十個不等,這些就是味細胞。味細胞的下端,連接著味覺神經。當一些可以辨識味道的物質轉變為液體,滲透到味蕾時,會刺激到神經,然後這些神經會將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而產生味覺。
味覺神經和觸覺神經遍佈全身,但味覺神經只存在於口腔。這些神經主要集中在舌頭表皮以及口腔後部的皮肉上。舌頭表皮內有無數的小組織,形狀像花蕾,我們稱之為味蕾。
味蕾的頂端在口腔內露出,中心有細胞,細胞的末端非常細微,看起來就像纖細的絨毛,因此被稱為絲綿梢。這些絲綿梢嵌在味蕾的縫隙中,味覺神經進入味蕾,在細胞之間分支。食物如果沒有溶解,我們是無法辨別其味道的,食物必須先溶解,滲入味蕾,包圍住那些絲綿梢細胞,這樣味覺神經才能將信息傳遞到大腦,告訴我們所嚐的食物是什麼味道。
10. 第七節,舌之唾液腺
唾液腺即分泌唾液腺之一,有耳下腺、頜下腺、舌下腺三對。末端各有球囊,如葡萄血管纏絡。其周圍如網,有排泄細管,常分泌唾液,滋潤口內。口含食物,則腺之機能,忽發分泌液甚多。又飢餓而見食物及感香氣,亦能流出唾液。耳下腺最大,在外耳之直下,別有管,開口於上頜面齒之近旁,以輸送唾液。
喉痧及感冒時,往往熱腫發脹,俗稱痄腮。頜下腺在下頜之內前部,舌下腺在口底黏膜之下,其輸送管皆開口於舌尖舌部之兩側。黏液腺由唾液腺分泌之液,亦曰口津,以潤舌面及潤濕口腔及消化食物之用。
(甲)唾液性質,唾液者,稀淡無色而黏滑之鹼液也。流出之始,有泡沫而透明,無何其上面清澄而生純白之沉澱物,以顯微鏡觀之,見微細之顆粉,少許之油球,及薄扁平之鱗形物,即口窩裡膜剝落之內皮細胞也。又有口中黏液膜所出之少許小球細胞混合之。
(乙)唾液效用,唾液以濕潤口內,言語及咀嚼時使舌易運動。又溶解有味物之分子,滲入舌之黏膜而覺其味。咀嚼之際,混淆於食物,使成易咽之軟塊。此皆唾液之效用也。
白話文:
[第七節,舌的唾液腺]
唾液腺是負責分泌唾液的器官,主要分為三對:耳下腺、頷下腺和舌下腺。每對腺體的末端都有一個像球狀的囊,內部充滿了像葡萄一樣纏繞的血管。這些腺體周圍像是網狀結構,並有許多排泄細管,不斷地分泌唾液,以保持口腔的濕潤。當嘴巴含著食物時,腺體的功能會突然增強,分泌大量的唾液。同樣的,當感到飢餓或聞到食物的香味時,也會刺激唾液的分泌。最大的耳下腺位於外耳下方,有一條專門的管道,開口在上頷牙齒的附近,負責運送唾液。
在喉痛或感冒時,這些腺體常常會因發炎腫大,俗稱為「痄腮」。頷下腺位於下頷骨的前部,舌下腺則位於口腔底部的黏膜下,它們的輸送管道都開口在舌尖和舌部的兩側。由唾液腺分泌的黏液,也稱作口津,主要作用是潤滑舌頭表面,以及濕潤口腔,幫助消化食物。
(甲) 唾液的性質:唾液是一種稀薄、無色且黏滑的鹼性液體。剛開始流出時,會有泡沫且透明,不久後,上方會變得清澈,並產生純白色的沉澱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微小的顆粒、少量的油滴,以及扁平的鱗狀物,這些都是口腔黏膜脫落的內皮細胞。此外,還有從口腔黏膜釋放出來的小球細胞混雜其中。
(乙) 唾液的作用:唾液可以濕潤口腔,使得說話和咀嚼時舌頭容易活動。同時,它可以溶解有味道的物質,使其分子滲入舌頭的黏膜,使人感知味道。在咀嚼食物時,唾液與食物混合,形成容易吞嚥的軟團。這些都是唾液的重要功能。
11. 第八節,舌之功用
舌字從干從口,干,干戈也。凡物入口,必干於舌,故舌之功用,為食物辨味及發聲。凡食物自口下於胃,謂之下咽。下咽有三期:第一期由口及口蓋之筋,送食物於咽喉;第二期由咽喉之筋,移於胃管;第三期由胃管之筋,下之於胃。
(一)別味,舌為味官,能辨食物之優劣。凡物有味者,無甘酸辛苦,皆溶解於水,惟金石不溶解,故多無味,但其味可溶而含於物,其物自具一種味之原質,然往往因多嘗和料(薑、桂、芥、辣等)及習慣食物,亦不克辨原嗜之味,亦反失其功用。味覺統常辨甘酸苦鹹四種,澀與辣乃為皮下筋之收縮,非真味覺。
謝氏《生理學》云:舌背感鹹味、苦味最敏,而此處之腦腺為第九對,與胃相感,食鹹與苦,每致嘔吐,職是故也。舌之兩旁,感甘酸最敏,而是處之腦腺為第五對,其分支至面部,故食酸則面現皺容。
《新智囊》云:舌之尖端司辣及酸之味覺,舌背司甘及苦之味覺,舌根司燒肉及其他脂肪甚濃厚食物之味覺,且味覺有時與嗅覺、視覺、觸覺等相聯絡,聯絡嗅覺而感物之香味;聯絡觸覺而辨物之為水質或脂肪質;聯絡視覺而就物色之美惡,以知味之如何。
(二)發聲,舌者,聲音之機也。唐容川云:舌為心苗,言為心聲,故舌能辨音,究音之所由生則根於腎氣。蓋腎挾舌本,故先舌動而後能發音。橫骨者,神氣之所使,主發舌者也。橫骨在舌本,心藏神而開竅於舌,故橫骨為其所使,以為發音之機,以舌在口中作聲曰吒,語音不正曰疆挺。
以上辨舌之生理解剖及味覺功用,已略備大概,其他味覺神經之科學上實驗研究,下章引據霍令斯荷斯教授及和布芬勃葛博士之新發明詳辨之。
白話文:
[第八節,舌的功能]
舌這個字由'幹'和'口'組成,'幹'象徵著戰鬥。所有東西進入口中,都必須經過舌頭的接觸,因此,舌頭的功能主要是辨別食物的味道以及幫助發聲。食物從口進入胃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口腔和上顎的肌肉將食物推送到咽喉;第二階段是由咽喉的肌肉將食物移向食道;第三階段是由食道的肌肉將食物推送至胃部。
(一)辨別味道,舌頭是味覺器官,可以辨別食物的好壞。任何有味道的東西,不管是甜、酸、苦、辣,都可以溶解在水中,只有金屬和石頭無法溶解,所以通常沒有味道,但其味道可能溶於其他物質中,那些物質自然會有一種基本的味道。然而,因為常吃調味品(如薑、肉桂、芥末、辣椒等)和習慣性的食物,人們往往無法分辨原本喜愛的味道,反而喪失了舌頭的辨味功能。通常,味覺可以分辨出甜、酸、苦、鹹四種味道,澀和辣是因為皮下肌肉的收縮,並非真正的味覺。
謝氏在《生理學》中提到:舌頭背部對鹹味和苦味最敏感,這裡的腦腺是第九對,與胃部有聯繫,食用鹹或苦的食物,常常會導致嘔吐,這就是原因。舌頭兩側對甜和酸的味道最敏感,這裡的腦腺是第五對,其分支延伸到面部,所以吃酸的食物時,臉部會出現皺眉的表情。
《新智囊》指出:舌尖負責辨別辛辣和酸的味道,舌背負責辨別甜和苦的味道,舌根負責辨別燒烤肉類和其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味道。而且,味覺有時會與嗅覺、視覺、觸覺等感官聯繫在一起,與嗅覺聯繫,可以感受到食物的香氣;與觸覺聯繫,可以分辨出食物是液體還是脂肪;與視覺聯繫,可以根據食物的色彩來判斷其味道。
(二)發聲,舌頭是發聲的機制。唐容川說:舌頭是心臟的苗頭,言語是心靈的聲音,所以舌頭可以辨別聲音,進一步探究聲音的起源,則歸根於腎臟的氣息。因為腎臟控制舌頭的根部,所以在舌頭開始活動後才能發出聲音。橫骨是神氣的運作中心,負責控制舌頭。橫骨位於舌頭根部,心臟藏有神氣,並通過舌頭表現出來,因此,橫骨受到心臟的控制,作為發音的機制,舌頭在口中發出聲音叫做吒,發音不準確叫做僵硬。
以上對舌頭的解剖結構和味覺功能的描述已經大致齊全,關於味覺神經的科學實驗研究,我們將在下一章引用Hollingsworth教授和Wundt博士的新發現進行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