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辨舌指南》~ 緒言

回本書目錄

緒言

1. 緒言

嘗觀近世科學家之學說,莫不先有理想,而後成實驗。醫學一道,何莫不然。如聽病有筒,診脈有表,探淋有管,度寒暑有針,食管、尿管、直腸各有探,耳目喉陰俱有鏡。此外醫家用器,不勝枚舉,皆可補耳力、目力、藥力所不及。較之我國之四診法,可謂精而細,約而明。

然亦只能辨其有形之實跡,不能察其無形之氣化。若我中醫望舌一端,用以察病,纖毫攸分,較之用器,尤為明著。陶保廉云:舌無隔膜,且為心苗,目視明澈,勝於手揣。林慎庵曰:觀舌為外症要務,以其能別虛實死生也。《利濟外乘》云:「欲知消化器之情形,可辨舌色如何,便知大略。

」周雪樵云:「舌膜與消化部各器具連,故能顯消化部之病,又與津液器循環器,亦有密切之關係。」《新靈樞》云:「舌與消化器有密切之關係,凡腸胃有病,必現於舌苔。」《舌鑑辨正》云:「舌居肺上,腠理與腸胃相連,腹中元氣熏蒸蘊釀,親切顯露,有病與否,昭然若揭。

」徐靈胎曰:「舌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徵,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驗苔以識邪之出入,有病與否,昭然若揭。」柯為良云:「凡舌上面有刺,刺中有腦蕊,能主嘗味,有苔可以察病。」劉吉人云:舌為胃之外候,以助輸送食物入食管胃脘之用。其舌體之組織,系由第五對腦筋達舌,其功用全賴此筋運動。

舌下有青紫筋二條,乃下焦腎脈上達。有穴二,名曰金津、玉液,所以生津液以濡舌質,拌化食物者也(見圖三)。舌之表面,乃多數極小乳頭鋪合而成,此乳頭極小微點,以顯微鏡窺之,則時見形如芒刺,摸之棘手,或隱或見,或大或小,或平滑,或高起,隨時隨症,變易不定。中醫以舌苔辨症者,苔即胃中食物腐化之濁氣,堆於乳頭之上,此明舌苔之所由生也。

常人一日三餐,故苔日亦三變,謂之活苔,無病之象也。其所以能變者,因飲食入胃時,將腐濁遏郁下降,故苔色一退,至飲食腐化,濁氣上蒸,苔色又生,胃中無腐濁,則苔薄而少,有腐濁則苔厚而多,此其常理也。嘉約翰云:凡各種重病,舌皆有苔。傷鳳發熱病,第一層時喉核生炎,舌上有一層白蜜色之苔,發熱病第二層,舌有厚黃色或黑色之苔,若胃腸中有燥糞,膽汁則逆流而上,其色即黃。苔色黑者,表明血中有炭氣,為有毒也。

血不清潔,生津不爽,並大便惡臭之時,舌有一層厚黑干舌,牙有黑垢,舌有紫色乾薹。惹厭之病將退,舌即漸變濕潤。黃疸病舌有膽汁色之苔;身虛泄血病,舌有濕苔;好飲酒,其舌上常有裂紋,則舌體多紫。其他病理,西醫重實跡,中醫重氣化,科學哲學,事實不同。惟辨舌苔參西衷中,義理皆同,然西醫不若中醫之精且細也。

蓋上古之言舌苔者,始自《內經》,繼則仲景、華佗。《素問》云:舌轉可治。《金匱》云:舌黃下之。《傷寒論》云:有舌白苔滑,及舌乾即下諸說。華佗《察色訣》云:舌卷黑者死。觀舌察病,自古有之,惟古人略而不詳耳。至元杜清碧之《金鏡錄》,始增至三十六舌,逮後《觀舌心法》,增廣至一百三十七舌。

張氏誕先,取《觀舌心法》,正其錯誤,削其繁蕪,共得一百二十舌,名曰《傷寒舌鑑》。而後西蜀王文選所編《活人心法》,內有《舌鑑》一卷,據云合張氏一百二十舌,《金鏡錄》三十六舌,正誼瘟疫十三舌,擇錄一百四十九舌,張氏之說,亦居其九。厥後梁特岩將王氏原文,逐條辨正,更為精密。

其他如《傷寒舌辨》一百三十五舌,徐洄溪《舌鑑》一百二十九舌,皆有可考。《脈理正義》《汪氏遵經》《傷寒折衷》,胡玉海《傷寒》一書,郭元峰《脈如》,周澂之《傷寒補例》《形色簡摩》《診家直訣》,葉氏《溫熱論》,《醫門棒喝》,馬氏《醫悟》等書,雖非辨舌專書,然皆各有經驗發明,猶當參考。

又如近出劉吉人《察舌辨證心法》,紹興醫會刊印流行,能獨具識見,多特別發明,為診斷上所需之常識,亦醫家必要之書也。他如何廉臣君刊行之《感症寶筏》,原名《傷寒指掌》,為吳坤安著,邵仙根評,其辨舌亦甚精確。何氏增入梁氏《辨正》,馬氏《醫悟》,更為完備。

如辨舌十法,原書僅六法,自第七瓣暈起至第十,從《舌鑑辨正》補入。察舌八法,錄《舌鑑辨正》者十之八,馬氏《醫悟》者十之二。惟吳氏原書無此篇,為何君所增訂,亦嘉惠後人之盛心也。余願為表揚之。其餘辨舌之法,雖散見各書,然其間有博而不精,或略而不詳,且東鱗西爪,不易卒讀,猶不能盡備其書。

如《傷寒舌鑑》一書,近世雖已風行海內,然其斷病用藥,有非治溫暑時疫所宜,以致初學者,無入門之直徑,有有書不如無書之嘆。據炳章二十餘年臨證之實驗,無論內傷外感,以察舌為最有確憑,早有斯見。爰將古今名家醫書百五六十家,東西洋近譯醫書三十餘家,及各埠醫報雜誌三十餘種等書,廣搜博採,凡關於驗舌治病諸法,摘錄無遺。先後十年,積稿盈篋。

戊午春,悉心熏理以刪繁就簡,去粕存精,計存四冊。凡生理解剖之實質,則參用西法;氣化理想之經驗,則仍衷中醫。越時三載,稿凡五易。首總論,以明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與生苔種種之原理;二編總綱,以察形容、質本、神色、津液、苔垢、顏色之要領;三編證治,以識諸家察舌辨證之法,及舌病治法;四編各論,以別各舌病證之用藥,並附精繪十一色彩圖一百三十餘枚;五編雜論方案,以徵明辨舌察病之實據。釐訂六卷,列為三十二章,名曰《辨舌指南》。

茲將各章總目重述於下,俾明大要。

第一章,辨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分舌之構造,舌之乳頭,舌之脈管,舌之腦氣筋,舌之骨與舌根、舌之細胞與神經,舌之唾液腺,舌之能別味與發聲功用,為八節。第二章,辨舌之味覺神經之機能。第三章,辨舌審內臟經脈之氣化,分手少陰心,足少陰腎,足太陰脾,足陽明胃,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足厥陰肝,為七節。第四章,辨舌察臟腑之病理。

第五章,辨舌明體質稟賦之鑑別。第六章,辨舌生苔之原理。第七章,辨舌苔有根無根之鑑別。第八章,辨舌察時溫與伏熱。第九章,觀舌之心法。第十章,辨舌之形容。分軟硬、脹癟、戰痿、歪斜、舒縮、吐弄為六節。第十一章,辨舌之質本。分刺點、瓣暈、星斑、裂紋、凸凹、直橫為六節。

第十二章,辨舌之神氣。分濃淡、深淺、榮枯、老嫩為四節。第十三章,辨舌之精液。分潤燥、滑澀、腐膩、糙黏為四節。第十四章,辨舌之苔垢。分常變、觸染、偏全、薄厚、化退、滯郁為六節。第十五章,辨舌之顏色。分白苔、黃苔、紅色、絳色、灰色、黑色、紫色、青滑、藍色為十節。

第十六章,仲景察舌辨證法。第十七章,胡玉海察舌辨證法。第十八章,吳坤安察舌辨證歌。第十九章,察舌辨證之鑑別。分虛實、寒熱、真假、陰陽、順逆、生死為六節。第二十章,辨舌病證治之鑑別。

(甲)舌之體質病,分腫舌、木舌、重舌、舌菌、舌黃、舌疔、舌癰、舌瘡、舌衄、舌斷為十節;(乙)舌之功用病,分舌強、舌瘖、舌痹、舌麻、舌縱、舌齧、舌吐、舌短為八節。第二十一章,辨舌病之治療法。分舌病簡效方、舌病針灸法、舌病導引法,為三節。第二十二章,白苔類診斷鑑別法(計三十四舌)。

第二十三章,黃苔類診斷鑑別法(計二十五舌)。第二十四章,黑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十二舌)。第二十五章,灰舌類診斷鑑別法(計十四舌)。第二十六章,紅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二十舌)。第二十七章,紫舌類診斷鑑別法(計十三舌)。第二十八章,醬色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舌)。

第二十九章,藍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舌)。統計一百四十四舌,附彩圖一百二十二枚,墨圖六枚。第三十章,辨舌雜論補遺。第三十一章,察舌辨證醫案。第三十二章,辨舌證治要方。每篇列章分節,或由節再分子目,條分縷析,各有發明,須將各條互相參合,方能知其真理。能知綱要,則其變化自可類推隅反也。

且可認色分經,據證立方,先淺見而後精深,非敢貢高明之研究,第以為初學之導線。至於精益求精,密益加密,仍當參之診斷諸書,以窮其變,而達其微,庶幾審病用藥,靡有孑遺矣。是乎否乎,敢質博雅諸君,務乞指余之不逮,則余實厚幸矣。

中華民國九年九月重九日四明曹赤電炳章氏序于越城和劑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