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九·傷寒上 (4)
卷第九·傷寒上 (4)
1. 太陽病雜療法第七
二十證,方一十三首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而吐,此為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見結胸悶中。)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方: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一枚,擘),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飴,溫服一升。嘔家不可服,以甘故也。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劫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方:
桂枝,生薑(切),蜀漆(各三兩,洗去腥),甘草(二兩,炙),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一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方:
桂枝(五兩),芍藥,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桂滿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瀉奔豚氣也。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方:
桂枝(一兩),甘草,龍骨,牡蠣(各二兩,熬)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傷寒,加溫針,必驚。
太陽病六七日,出表證續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堅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宜下之,以抵當湯。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堅,小便不利者,為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須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
抵當湯方:
大黃(二兩,破六片),桃仁(二十枚,去皮尖,熬),虻蟲(去足翅,熬),水蛭(各三十枚,熬)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抵當丸方: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五枚,去皮尖,熬),虻蟲(去足翅,熬),水蛭(各二十枚,熬)
上四味,搗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取一丸,取七合服,晬時當下,不下更服。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見柴胡湯門。)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了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當自愈。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而煩,其背微惡寒,白虎湯主之。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白虎湯主之。
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又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立夏後至立秋前得用之,立秋後不可服,春三月病常苦裡冷,白虎湯亦不可與之,與之即嘔利而腹痛,諸亡血及虛家,亦不可與白虎湯,得之則腹痛而利,但當溫之。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與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芍藥,甘草(各二兩,炙),大棗(一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半夏(半升,洗),生薑(一兩半,切)
上二味,加入前方中即是。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方:
黃連,甘草(炙),乾薑,桂枝,人參(各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分五服,晝三夜二服。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下已脈浮而緊,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朮附子湯主之。方:
桂枝(四兩),附子(三枚,炮),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朮附子湯方:於前方中去桂,加白朮四兩即是。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復服之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附子術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法當加桂四兩,以大便堅,小便自利,故不加桂也。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炮),白朮(三兩),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即止,能食汗止復煩者,將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後服六七合愈。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方:
甘草四兩,炙,桂枝,生薑(各三兩,切),麥門冬(去心,半升),麻子仁(半升),人參阿膠(各二兩),大棗(三十枚擘),生地黃(一斤,切)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消烊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太陽病雜療法第七
共二十種病症,對應十三種藥方。
中風發熱,發燒六七天不退,而且感到煩躁,有表證也有裡證,口渴想喝水,但水一喝下去就吐出來,這是水逆的現象,用五苓散來治療。(藥方見結胸悶中篇)
傷寒二三天,感到心悸和煩躁的,用小建中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桂枝三兩,炙甘草二兩,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一枚(剖開),麥芽糖一升。
以上六味藥材,加水七升,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加入麥芽糖,溫熱服用一升。有嘔吐的人不能服用,因為麥芽糖是甜的。
傷寒,脈象浮現,醫生用火針等方法強行發汗,導致陽氣虛脫,出現驚恐發狂,臥立不安的情況,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桂枝、生薑(切片)、蜀漆(各三兩,洗去腥味),炙甘草二兩,牡蠣(熬過)五兩,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剖開)。
以上七味藥材,加水八升,先煮蜀漆,煮到剩二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另一種方法是用水一斗二升,煮到剩五升。)
如果用燒針強行發汗,導致針刺部位受寒,出現隆起發紅的硬塊,這一定會引起奔豚,氣從下腹部向上衝,要艾灸硬塊上一壯,同時服用桂枝加桂湯。
藥方如下:
桂枝五兩,芍藥、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剖開),炙甘草二兩。
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七升,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原本的方子是桂枝湯,現在桂枝加到五兩,加桂的原因是為了能降泄奔豚之氣。
如果因發熱而使用火針等方法治療,反而造成煩躁,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桂枝一兩,炙甘草、龍骨、牡蠣(熬過)各二兩。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五升,煮到剩二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八合,一天服用三次。
傷寒,如果再用溫針,一定會引起驚厥。
太陽病六七天,外在表證仍然存在,脈象微弱而沉,反而沒有結胸的現象,這個人卻出現發狂的情況,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如果少腹部脹滿堅硬,小便卻正常,這時排出淤血就會痊癒,原因是太陽經的病邪隨著經絡深入到體內,導致瘀熱在裡,應該用抵當湯來攻下。
太陽病,出現黃疸,脈象沉而結實,少腹堅硬,小便不暢的,是沒有淤血;如果小便正常,卻出現發狂,這是有淤血的表現,用抵當湯來治療。
傷寒有發熱,少腹脹滿,本應小便不通暢,現在反而正常,這是體內有淤血的表現,應該用藥攻下,不能用其他藥,宜用抵當丸。
抵當湯藥方如下:
大黃二兩(搗碎成六片),桃仁二十枚(去皮尖,炒過),虻蟲、水蛭各三十枚(去足翅,炒過)。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五升,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如果沒有通下,可以再服。
抵當丸藥方如下: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五枚(去皮尖,炒過),虻蟲、水蛭各二十枚(去足翅,炒過)。
以上四味藥材,搗碎做成四丸,加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用,大約經過一晝夜會通下,沒有通下可以再服。
婦人中風,發熱怕冷,月經剛來,過了七八天,發熱退了,但脈象變慢,身體涼了,胸脅下脹滿,像結胸的症狀,出現胡言亂語,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應該針刺期門穴,根據虛實情況進行治療。
婦人中風七八天,持續出現發冷發熱,發作有規律,月經剛結束的,這是熱邪侵入血室,體內一定有瘀血,所以像瘧疾一樣,發作有規律,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藥方見柴胡湯門)
婦人傷寒,發熱,月經剛來,白天意識清楚,晚上則胡言亂語,像是見到鬼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室,不要傷害胃氣和上二焦,病會自己痊癒。
傷寒沒有明顯的高燒,口乾舌燥,煩躁不安,後背稍微怕冷的,用白虎湯來治療。傷寒脈象浮現,發熱無汗,表證沒有解除,不能用白虎湯。口渴想喝水,但沒有表證的,用白虎湯來治療。
傷寒脈象浮而滑,這是因為表有熱,裡有寒,用白虎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搗碎),炙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米熟湯成,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另一個藥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搗碎),炙甘草二兩,人參三兩,粳米六合。
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米熟湯成,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這個藥方適合在立夏之後到立秋之前使用,立秋之後不能服用。春季三個月的病通常是體內寒冷,白虎湯也不能使用,用了會引起嘔吐、腹瀉和腹痛。各種失血和體虛的人,也不能用白虎湯,用了會引起腹痛和腹瀉,只能用溫補的方法。
太陽與少陽合病,出現腹瀉的,用黃芩湯治療;如果嘔吐的,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
黃芩湯藥方如下:
黃芩三兩,芍藥、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剖開)。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藥方:
半夏半升(洗過),生薑一兩半(切片)。
以上二味藥材,加入黃芩湯中即可。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痛,想嘔吐的,用黃連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黃連、炙甘草、乾薑、桂枝、人參(各三兩),半夏半升(洗過),大棗十二枚(剖開)。
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剩六升,去掉藥渣,溫熱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兩次。
傷寒八九天,風濕交織,身體疼痛煩躁,不能自己轉動身體,不嘔吐也不口渴,大便已經通下但脈象浮而緊的,用桂枝附子湯來治療。如果大便堅硬,小便正常的,用朮附子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桂枝四兩,附子三枚(炮製過),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剖開),炙甘草二兩。
以上五味藥材,加水六升,煮到剩二升,去掉藥渣,溫熱分三次服用。
朮附子湯藥方:在桂枝附子湯的基礎上,去掉桂枝,加入白朮四兩即可。服用一次後,如果覺得身體麻木,過半天再把剩下的藥服完,如果出現頭暈的感覺,不用奇怪。這是附子和白朮共同作用在皮膚中,排出水氣還沒完成的原因,應該再加桂枝四兩,但因為大便堅硬,小便正常,所以不加桂枝。
風濕交織,骨節疼痛煩躁,抽痛無法屈伸,靠近時疼痛加劇,出汗、呼吸急促,小便不暢,怕風不想脫衣服,或者身體稍微腫脹的,用甘草附子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炙甘草二兩,附子二枚(炮製過),白朮三兩,桂枝四兩。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六升,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三次。第一次服用後,如果稍微出汗就停止服用,能吃飯後,汗停了又煩躁的,將服用量改為五合,如果一升太多了,之後服用六七合即可痊癒。
傷寒脈象結代,心悸,用炙甘草湯來治療。藥方如下:
炙甘草四兩,桂枝、生薑(各三兩,切片),麥門冬(去心,半升),麻子仁半升,人參、阿膠(各二兩),大棗三十枚(剖開),生地黃一斤(切片)。
以上九味藥材,用清酒七升,水八升,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加入阿膠融化,溫熱服用一升,一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