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九·傷寒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傷寒上 (3)

1. 太陽病用承氣湯法第五

九證,方四首

白話文:

九證

一證。脈洪大而滑數 脈搏洪大而流利、數快

二證。口渴。身熱而煩。脈洪數,或浮或沉 口渴、身體發熱且煩躁不安。脈搏洪數,或浮或沉

三證。舌有黃苔。滿口氣臭 舌頭上有黃色的苔垢,滿口都是臭氣

四證。小便短赤。脈數 小便量少、顏色發紅。脈搏數快

五證。舌尖紅。口乾而舌燥 舌尖發紅,口乾舌燥

六證。舌色紫。身冷而脈遲 舌頭發紫,身體發冷而脈搏緩慢

七證。寒熱往來。脈遲數不一 時而發冷、時而發熱。脈搏忽快忽慢,不一致

八證。吐血不止 吐血不止

九證。大便黑如漆。氣喘而身寒 大便顏色發黑如漆,氣喘吁吁、身體發冷

方四首

黃連阿膠湯 用於治療舌頭上有黃色苔垢、滿口氣臭等症狀

升麻葛根湯 用於治療身體發熱且煩躁不安、脈搏洪數等症狀

大柴胡湯 用於治療口渴、身體發熱且煩躁不安、脈搏洪數、或浮或沉等症狀

葛根湯 用於治療身體發冷、脈搏緩慢等症狀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宜小承氣湯。

白話文:

出汗後,感到寒冷,是身體虛弱的緣故。如果不出汗,但感到發熱,則是身體有實證(病邪較重),應調和胃氣。適合服用小承氣湯。

太陽病未解,其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汗出而解,但陽微者,先汗出而解,陰微者,先下之而解,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白話文:

太陽病還沒有完全解除,脈象既沒有浮脈(陽症),也沒有沉脈(陰症),一定會先振動,然後出汗才能解除。如果陽氣微弱,先出汗才能解除;如果陰氣微弱,先瀉下才能解除,可用承氣湯。(有人說也可以用大柴胡湯。)

傷寒十三日,過經而譫語,內有熱也,當以湯下之。小便利者,大便當堅,而反利,其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自利者,其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宜承氣湯。

白話文:

傷寒持續了十三天,病程經過了陽明經(大腸),出現了說胡話的症狀,說明體內有熱,應該用湯劑來瀉下。小便通暢的人,大便應該比較乾燥,但現在反而大便稀溏,脈象卻調和的,說明醫生用了丸藥來瀉下,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自然腹瀉的人,脈象應該是微弱而發冷的。現在脈象反而調和,說明體內還有實症,應使用承氣湯。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郁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宜承氣湯。

白話文:

得了太陽病,過後十多天,心窩裡溫熱想吐,胸中疼痛,大便卻變軟,肚子稍微脹滿,神情鬱鬱,略感煩悶。如果先前已經自己極力地嘔吐或拉肚子,應該服用承氣湯。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譫語者,下之愈,宜承氣湯。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調胃承氣湯主之。

傷寒吐後,腹滿者,承氣湯主之。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承氣湯方:

白話文: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

陽明和太陽兩經病症同時發生,太陽經的證狀已緩解,但依然發作潮熱,手腳出汗,大便困難,胡言亂語,此時宜用下法治療,承氣湯為合適的方劑。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

太陽病三日後,使用發汗法治療,汗出仍不退燒,持續發熱,此時宜用調胃承氣湯治療。

傷寒吐後,腹滿

傷寒病後嘔吐,導致腹脹,此時宜用承氣湯治療。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

太陽病吐、下、發汗治療後,仍有輕微煩躁,小便次數頻繁,大便乾結,此時可使用小承氣湯合用,則能痊癒。

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厚朴(八兩,炙),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白話文:

大黃(240 克) 厚朴(480 克,烤過) 枳實(5 個,烤過) 芒硝(18 克)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煎一沸,分再服,得下者止。

又方: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枳實(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再服,初服譫語即止,服湯當更衣,不爾盡服之。

又方:

大黃(四兩),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一沸,頓服。

白話文:

第一方:

四種藥材,用一斗水先煮兩味藥,煮至五升,放入大黃,再煮取兩升,去除藥渣,放入芒硝,再煮一沸,分兩次服用,服下後症狀減輕就停止服用。

第二方: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烤過)、枳實(大的三枚,烤過)

以上三味藥材,用四升水煮取一升二合,去除藥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初服時若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就停止服用,服用湯藥時要更換衣物,否則將湯藥全部服用完畢。

第三方:

大黃(四兩)、甘草(二兩,烤過)、芒硝(半兩)

以上三味藥材,用三升水煮取一升,去除藥渣,放入芒硝,再煮一沸,一次服用。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即愈。其外不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方

白話文:

太陽經的熱病,沒有好轉,熱邪積聚在膀胱裡,病人像發瘋了一樣,有便血,拉出便血後就會痊癒。但是如果外邪沒有解除,還不能使用驅邪攻下的方法,應該先解除外邪。外邪解除後,小腹部有急劇結實的情況,這時纔可以攻下,可以使用桃核承氣湯。

藥方: 桃核承氣湯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甘草(二兩,炙),芒硝(一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煎一沸,分溫三服。

白話文:

桃仁(50 顆,去皮尖) 大黃(240 克) 桂枝(120 克) 甘草(120 克,炒製) 芒硝(60 克)

將上述中藥材,以水七升煎煮,取二升半的藥液,去除雜質,加入芒硝,再煮沸一次,分成溫熱的三份,分次服用。

2. 太陽病用陷胸湯法第六

三十一證,方一十六首

白話文:

三十一證

方一十六首

  1. 勞傷發熱 方:柴胡桂枝湯

  2. 熱傷氣 方:清營湯

  3. 熱傷血 方:涼營湯

  4. 濕熱證 方:四妙湯

  5. 外感風寒表證 方:桂枝湯

  6. 外感寒濕表證 方:麻黃附子細辛湯

  7. 外感風熱表證 方:葛根黃芩黃連湯

  8. 外感濕熱表證 方:蒼朮茅根湯

  9. 表證已解,熱未盡 方:解肌湯

  10. 體虛受涼,發熱惡寒 方:平胃散

  11. 脾胃虛弱,飲食不化 方:理中湯

  12. 寒濕凝滯,脘腹脹痛 方:小建中湯

  13. 肝鬱氣滯,脅肋脹痛 方:柴胡疏肝湯

  14. 血瘀證 方:血府逐瘀湯

  15. 陰虛證 方:六味地黃丸

  16.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 方:十全大補湯

問曰: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其脈寸口浮,關上自沉,為結胸。何謂臟結?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下利,陽脈浮,關上細沉而緊,名為臟結。舌上白胎滑者,為難治。臟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夫十棗湯,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於陰而反汗之,因作痞。

白話文:

問: 什麼是結胸和臟結,它們有什麼表現?

答: 結胸:按壓感到疼痛,寸脈浮起,關脈沉下去。

臟結: 癥狀與結胸類似,但能正常飲食,有時會腹瀉。陽脈浮起,關脈細小、沉下去且緊澀,稱為臟結。舌苔白而滑膩,難以治療。臟結患者沒有陽氣虛弱的癥狀,不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人比較平靜,舌苔滑膩,不能使用攻伐性的治療。

如果服用十棗湯後反而導致腹瀉,熱邪入侵就會形成結胸;而如果熱邪從陰分發出後使用發汗療法,就會形成痞症。

結胸者,下之早,故令結胸。結胸者,其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即和,宜大陷胸丸。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之,下之即死。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死。

白話文:

結胸(胸部脹滿)的人,早早瀉下(就會好),所以現在讓他結胸(感到胸悶)。結胸的人,脖子也會僵硬,像患了柔風症(肌肉僵直性疾病)一樣。瀉下後就會好轉,適合服大陷胸丸(治療胸悶脹痛的中藥)。

結胸證

此證症狀齊全,如果煩躁不安,則會死亡。

脈象:

脈象浮大,不可用瀉下法治療,否則會導致死亡。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即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白話文:

太陽病,脈象浮動而快速。浮主風,快速主熱,浮動主疼痛,快速虛弱。症狀是頭痛發燒,微微冒汗,卻又覺得怕冷,說明病邪沒有解,大夫卻誤用瀉法,都會導致脈搏由快速變為遲緩,頭痛加重,頭暈目眩,胃中空虛,外邪侵入膈膜,導致呼吸急促煩躁,心中鬱悶煩亂,陽氣內陷入裏,胸腹因氣血凝滯而發硬,稱為結胸,可用大陷胸湯治療。

如果沒有結胸,只有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齊頸而止,小便不利,身體一定會發黃。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大陷胸湯主之。但結胸,無大熱,此為水結在胸脅,頭微汗出,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六七天,熱毒積聚在胸腔,脈搏沉緊,心窩疼痛,按壓像石頭一樣堅硬,使用大陷胸湯治療。

如果是單純胸腔積液,沒有高燒,這是因為體內水分積聚在胸脅部位,頭部微微出汗,使用大陷胸湯治療。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如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大陷胸湯主之。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大陷胸丸方:

白話文:

對於太陽病症,如果重用汗法和下法,導致五六天都沒有大便,舌頭發乾,口渴,下午出現輕微潮熱,從心窩以下的小腹出現堅硬疼痛,不能按壓,應使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心窩以下出現堅硬疼痛,稱為結胸,也應使用大陷胸湯治療。

大陷胸丸方

組成:

  • 乳香、沒藥、安息香、蘇合香、檀香、鬱金、乳沒、麝香、金箔

製法:

  1. 將乳香、沒藥、安息香、蘇合香、檀香、鬱金、乳沒等藥材搗碎成粉。
  2. 加入麝香和金箔,調勻製成丸劑。

用法:

口服,每日 1-2 丸,溫水送服。

功效:

  • 理氣活血,散寒止痛。
  • 適用於胸悶、心痛、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證。

大黃(八兩),葶藶子(熬),杏仁(去皮尖兩仁者),芒硝(各半升)

白話文:

大黃(8 兩) 葶藶子(經過熬製) 杏仁(去皮尖的兩顆仁) 芒硝(各半升)

上四味,和搗取如彈丸一枚,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一兩,水二升,合煮取一升,溫頓服一宿乃下。

白話文:

將前面四種藥材搗碎混合,做出一個像彈丸大小的藥球,再加入一錢匕的甘遂末和一兩白蜜,用水二升熬煮後取出一升藥水,溫熱後於晚上睡前服用,隔夜就會起效。

大陷胸湯方:

大黃(六兩),甘遂(末,一錢匕),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煎一兩沸,納甘遂末,分再服,得快利,止後服。

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即痛,其脈浮滑,小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大陷胸湯方

大黃(六兩),甘遂(研成細末,一錢匕),芒硝(一升)

以上三味藥,加入六升水,先煮大黃,取二升藥液,濾去渣滓,加入芒硝,煎煮沸騰一兩分鐘,再加入甘遂末,分兩次服用,達到快速通便的效果,然後停止服用。

主治

小陷胸,位於心下部位,按壓會疼痛,脈象浮滑,小陷胸湯主治。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蔞實(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黃連(4克) 半夏(200克,洗淨) 栝樓(一顆大顆)

用六升水將瓠瓜煮成三升,去除渣滓,加入藥物,再次煮沸,取二升,去除渣滓,分為三部分,溫服。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為挾熱利。

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結胸,心下堅,下利不復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

白話文:

太陽經病發作後兩三天,病患無法躺著睡,只想要起牀,心窩一定會感到堵塞,而病患的脈象又微弱,這是因為體內本來就有寒氣所致。如果你反過來使用瀉下的藥物,腹瀉停止後,病患一定會感到胸悶氣結;腹瀉還沒停止的話,病患會在四五天後病情加重,這叫做「挾熱利」,表示體內寒熱夾雜。

太陽病與少陽病併發,卻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導致腹中積滯,心下堵塞堅硬,下利不止,甚至水都不能吞下,病人必定心煩意亂。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熱卻不得去,益煩,皮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宜服文蛤散。方:

白話文:

如果疾病在陽氣旺盛的部分,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但卻反而用涼水漱口,就像澆灌一樣,這樣反而不能去除體熱,反而會更加煩躁,皮膚上出現雞皮疙瘩,很想喝水,但卻不覺得口渴。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文蛤散。

文蛤散方劑:

文蛤(五兩)

上一味,搗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一方寸匕,若不瘥,與五苓散。

五苓散方:

白話文:

文蛤(250 克)

以上一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 500 毫升沸水沖服,每次一指腹大小的量,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再搭配五苓散服用。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黑皮),白朮(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

白話文:

豬苓(18 克,去除黑皮) 白朮(18 克) 澤瀉(66 克) 茯苓(18 克) 桂枝(30 克)

上五味,各為散,更於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方:

白話文:

如果患有寒氣凝滯在胸中,且沒有發熱現象,可以使用以下「三物小散」方:

取五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粉末,再於研缽中混合均勻,加入白開水調和,一次服用一湯匙,每日服用三次,同時多喝溫水發汗,直到汗出痊癒。

桔梗(十八銖),巴豆(六銖,去皮心,熬赤黑,研如脂),貝母(十八銖)

白話文:

  • 桔梗:18 克
  • 巴豆:6 克(去皮和種子,煎至赤黑色,研成糊狀)
  • 貝母:18 克

上三味,搗為散,納巴豆,更於臼中治之,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上則吐,在下則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不止,進冷粥一杯(一云冷水一杯);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噀之洗之,更益令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即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白話文:

將這三味藥搗成散粉,裝入巴豆中,繼續在研缽中研磨。用白開水和服,強壯的人服用半錢一湯匙,體弱者酌情減少。如果病在上面,會嘔吐;如果病在下,會腹瀉。如果沒有腹瀉,就喝一杯熱粥。如果腹瀉不止,就喝一杯冷粥(也有人說喝一杯冷水);如果身體發熱、皮膚起粟粒狀疹子且沒有消退的跡象,就會想要穿衣服蓋住自己。如果用冷水澆灑或清洗,只會讓熱氣更深,無法散出。原本應該出汗卻不出的,就會煩躁不安;假使已經出汗,腹部就會疼痛。如果以上方法無效,可加入三錢芍藥,依照上述方法服用。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痛,或眩冒,如結胸,心下痞而堅,當刺肺俞、肝俞、大椎第一間,慎不可發汗,發汗即譫語,譫語則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心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半夏瀉心湯主之:

白話文:

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有病時,會出現頭痛,或眩暈,就像胸中好像有東西堵塞一樣,胸口以下痞滿堅硬,這時應該針灸肺俞穴、肝俞穴和大椎穴的第一個夾縫,千萬不能發汗,發汗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胡言亂語的症狀會導致脈象變得緊繃,如果胡言亂語的症狀超過五天,應該針灸期門穴。

腹部雖脹滿,但不疼痛,此為痞氣,可用[半夏瀉心湯]治療。

半夏(半升,洗),黃芩,乾薑,人參,甘草(各三兩,炙),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半夏(半斤,洗淨),黃芩,乾薑,人參,甘草(各三兩,炙烤),黃連(一兩),大棗(十二顆,掰開)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白話文:

以七種藥材,加入一斗水,熬煮至剩六升,去除渣滓,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脈搏浮起而且緊實,這時如果用瀉下法,緊脈反而會深入身體內部,形成痞塊。用手按壓會感覺到濕潤,這只是氣滯造成的痞塊。

太陽中風,吐下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脅下嘔即短氣,此為表解里未和,十棗湯主之。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白話文:

當太陽病的中風證型,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表證消失的現象時,纔可以攻裡。患者會感到渾身冒冷汗,發作時間有時限。同時伴有頭痛、心窩堵塞、疼痛並向兩脅放射,嘔吐之後就會出現氣短。這是表證已解,裡證還沒有調和的狀態,可用十棗湯治療。

十棗湯方劑:

芫花(煮過)、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搗為散,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棗十枚,取八合,去棗,強人納藥,末一錢匕,羸人半錢匕,溫服平旦服,若下少不利者,明旦更服加半錢得快下糜粥自養。

白話文:

這三種藥材搗成粉末,用一升五合的水,先煮十顆大棗,取八合水,去除大棗。體力強的人服用一錢匕的藥粉,體力弱的人服用半錢匕。溫水送服,在早上服用。如果服藥後排便次數少或不順暢,第二天繼續服用,增加半錢匕的藥量。服用後可以吃稀粥調養身體。

太陽病,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胸煩,面色青黃膚瞤,此為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愈。

白話文:

當感冒發燒、出汗後,卻又感到怕冷,再吃發汗藥,就會導致胃部脹氣。這是因為身體表裡虛弱,陰陽氣都耗盡了;沒有陽氣,只有陰氣,又加上發燒,導致胸悶煩躁,面色青黃、皮膚乾燥。這種情況很難治療。現在病人面色稍微偏黃,手腳溫暖,表示病情有好轉。

心下痞,按之自濡,關上脈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方: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去滓,分溫再服。(此方必有黃芩。)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方:

附子一枚,炮,別煮取汁,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白話文:

心下痞塞,按壓後有積液濡濕的感覺,關上的脈象浮動的,用 [大黃黃連瀉心湯] 治療。藥方: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上述兩味藥,用麻沸湯二升浸泡,一會兒後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此方中必定包含黃芩。)

心下痞塞又兼惡寒,出汗的,用 [附子瀉心湯] 治療。藥方:

附子 一枚,炮製,另煮取汁,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

上四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之瀉心,其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言,忍之一日乃愈(用上方。)

白話文:

把上述四種藥材用兩升麻沸湯浸泡片刻,濾去藥渣,加入附子汁,分兩次溫熱服用。因為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所以會引起心下痞悶不適,這時可以用瀉心湯來治療痞悶,但如果痞悶仍然不緩解,患者感到口渴煩躁,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來治療。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忍耐一天,痞悶自會痊癒(使用上述方劑)。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生薑瀉心湯主之。方:

白話文:

風寒感冒出汗後,病邪緩解,但胃部不適,心窩發緊,乾嘔口臭,肋下有水氣,腹部有雷鳴聲且腹瀉,可用生薑瀉心湯治療。

方劑:

生薑(四兩,切),半夏(半升,洗),乾薑(一兩),黃連(一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生薑(120 克,切片),半夏(半升,洗淨),乾薑(30 克),黃連(30 克),人參,黃芩,甘草(各 90 克,烤炙),大棗(12 顆,掰開)

以八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沸後取六升藥液,去除渣滓,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為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方:

白話文:

有人得了傷寒中風,醫生卻用瀉下之法治療。結果,他每天腹瀉十多次,食物無法消化,腹中雷鳴,胸腹之下感到沉重而脹滿,乾嘔煩躁,無法安寧。醫生看到他的胸腹之下仍然沉重脹滿,以為是病情沒有完全解除,於是又重複使用瀉下之法。結果,他的沉重脹滿情況更加嚴重。這不是因為熱結,而是胃中虛弱,外來的氣向上逆行,因此導致沉重脹滿。可以使用甘草瀉心湯來治療。

方劑:

甘草(四兩,炙),黃芩,乾薑(各三兩),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一方有人參(三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甘草(四兩,烘烤過),黃芩,乾薑(各三兩),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清洗過),大棗(十二枚,剖開),另有一方含有西洋參(三兩)。

將以上六種中藥材,放入一斗水中煮沸,煮至六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而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方:

白話文:

傷寒病人服用了湯藥,腹瀉不止,胸口感到脹滿堅硬。服用了瀉心湯後,又用其他藥物幫助通便,但腹瀉還是沒有停止。醫生用理中湯給他治療,效果很好。理中湯治療的是中焦,而病人的腹瀉位於下焦,所以應該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

處方:

赤石脂(一斤,碎),太一禹餘糧(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若不止,當利小便。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脅下痛,氣上衝喉咽,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傷寒發汗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方:

白話文:

赤石脂(一斤,搗碎),太一烏餘糧(一斤,搗碎)

將上述兩種藥材放入水中煎煮,六碗水煎成兩碗,去掉藥渣,溫熱分三次服下,如果仍腹瀉不止,則應利尿通便。

如果傷寒患者出現嘔吐便溏、發汗過度、神志恍惚、脈搏極其微弱的症狀,八九天後感到心下痞滿而堅硬、脅肋下疼痛、氣息上衝咽喉、頭暈目眩、經脈跳動不安,久而久之會變成癱瘓。

傷寒患者經發汗、嘔吐、瀉下等治療後,心下痞滿堅硬、噯氣不止,此方適用。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薑(五兩,切),代赭(一兩,碎),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旋覆花:150克 人參:100克 生薑:250克(切片) 代赭石:50克(研碎) 甘草:150克(炙烤過) 半夏:250克(洗淨) 大棗:12枚(剖開)

用七種藥材,加入一斗水煮沸,熬煮至六升,過濾渣滓,溫熱後服用一升,一日三次。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裡不解,桂枝人參湯主之方:

白話文:

在治療太陽病(傷寒引起的外感熱病)時,如果外感症狀還沒有消除,就多次灌腸通利大便,就會導致熱邪夾雜在利水中,導致腹瀉不止,而且胸腹脹滿堅硬,外感、裡熱兩方面都得不到解除。針對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人參湯。

桂枝(四兩,別切),甘草(四兩,炙),白朮,人參,乾薑(各二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去滓,納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白話文:

桂枝(四兩,先切細),甘草(四兩,烤過),白朮,人參,乾薑(各二兩)

以上五味藥材,加入九升水,先煮四種藥材,取五升湯汁,濾去藥渣,放入桂枝再煮,取三升湯汁,濾去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兩次,一次於白天,一次於晚上。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其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上方。)

白話文:

在嚴重傷寒發病後,病症再次發作,出汗、胸口痞悶、畏寒,這是因為病邪未完全解除,不可直接治療痞悶。應先用解表藥治療,病邪解除後再處理痞悶,可以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此藥方同上記)。

病如桂枝證,頭項不強痛,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為胸有寒,當吐之,宜瓜蒂散。方:

瓜蒂(熬),赤小豆(各一分)

白話文:

如果疾病的症狀與葛根湯的證候相似,但頭痛不劇烈,脈象微浮而無力,胸部感到鬱悶不適,氣息上衝到喉嚨,難以平息,這表示胸中有寒氣,應該採取催吐的方式治療,建議使用瓜蒂散。

方劑:

瓜蒂(熬)、赤小豆(各一份)

上二味,搗為散,取半錢匕,豉一合,湯七合漬之,須臾去滓,納散湯中和,頓服之,若不吐,稍加之,得快吐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取半錢的量,加上一合豉,七合湯浸泡一下,然後過濾藥渣,將藥粉加入藥湯中攪和均勻,一次喝完。如果沒有嘔吐,可以稍微增加藥量,直到達到快速嘔吐為止。但是,對於體質虛弱、有血虛症狀的人,不能服用瓜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