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回本書目錄

1. 卷第八·婦人四

2. 崩中第一

方三十六首

治婦人五崩,身體羸瘦,咳逆煩滿少氣,心下痛,面上生瘡,腰大痛不可俯仰,陰中腫如有瘡之狀,毛中癢,時痛,與子臟相通,小便不利,常頭眩,頸項急痛,手足熱,氣逆沖急,心煩不得臥,腹中急痛,食不下,吞酢噫苦,腸鳴漏下赤白黃黑汁大臭如膠汙衣狀,熱即下赤,寒即下白,多飲即下黑,多食即下黃,多藥即下青,喜怒心中常恐,一身不可動搖,大惡風寒。

白話文:

治療婦女五種崩漏症狀,導致身體極度消瘦、咳嗽、氣逆、煩躁胸悶、呼吸短促、心下疼痛、臉上長瘡、腰部劇烈疼痛無法彎腰或後仰、陰道腫脹如同長瘡一般、陰毛處搔癢、時常疼痛,與子宮相通連,小便不順暢、常常頭暈、脖子僵硬疼痛、手腳發熱、氣往上衝很急迫、心煩意亂難以入睡、腹部劇烈疼痛、吃不下東西、吞嚥酸水並打嗝且口中發苦、腸鳴且從陰道流出紅、白、黃、黑等各種顏色且非常腥臭像膠狀的液體,沾染衣物。發熱時會流出紅色液體,受寒時會流出白色液體,喝多水時會流出黑色液體,吃太多食物時會流出黃色液體,吃太多藥時會流出青色液體。患者情緒不穩定,常常感到恐懼,全身虛弱不能動彈,非常怕風怕冷。

3. 鱉甲散方

鱉甲(炙),乾薑(各三分),芎藭,雲母,代赭(各一兩),烏賊魚骨,龍骨,伏龍肝,白堊,蝟皮(炙,各一分),生鯉魚頭,桂心,白朮(各半兩),白殭蠶(半分)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以淳酒納少蜜。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服。久病者十日瘥,新病者五日瘥。若頭風小腹急,加芎藭、桂心各一兩,佳,忌生冷豬雞魚肉。

治婦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無顏色,皮骨相連,月經失度,往來無常,小腹弦急,或苦絞痛,上至於心,兩脅腫脹,令人倚坐,氣息乏少,食不生肌膚,腰背疼痛,痛連兩腳,不能久立,但欲得臥,神驗。

白話文:

鱉甲(烤過)、乾薑(各一份的十分之三),川芎、雲母、代赭石(各一份),烏賊魚骨、龍骨、伏龍肝、白堊、蝟皮(烤過,各一份的十分之一),生鯉魚頭、桂心、白朮(各一份的二分之一),白殭蠶(一份的二十分之一)。

以上十四味藥,搗碎篩成粉末,用純米酒調和少量蜂蜜送服。每次服用一方寸匕的量,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病程久的,十天會好,病程短的,五天會好。如果頭痛、小腹緊迫,可以增加川芎、桂心各一份,效果更好。禁忌生冷的食物,以及豬、雞、魚肉。

這個藥方治療婦女崩漏,流出紅、白、青、黑各種顏色的分泌物,腐臭難聞,使人臉色發黑,沒有光澤,瘦得皮包骨,月經週期紊亂,時來時不來,小腹感到緊繃,或有劇烈絞痛,疼痛向上延伸到心口,兩側肋骨腫脹,讓人只能倚靠坐著,呼吸急促,吃東西不能長肌肉,腰背疼痛,痛到腳,無法久站,只想躺著,效果非常顯著。

4. 大慎火草散方

慎火草,白石脂,鱉甲(炙),黃連,細辛,石斛,芎藭,乾薑,芍藥,當歸,熟艾,牡蠣(熬),禹餘糧(各二兩),桂心(一兩),薔薇根皮,乾地黃(各四兩)

上一十六味,搗篩為散。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增至二匕。若寒多加附子及椒,用椒當汗,去目閉口者;熱多加知母黃芩,加石斛兩倍;白多加乾薑白石脂;赤多(一方云青黑)加桂心、代赭各二兩。

治婦人崩中及痢,一日夜數十起,大命欲死,多取諸根煎丸,得入腹即活。若諸根難悉得者,第一取薔薇根,令多多乃合之。遇有酒以酒服,無酒飲服。其種種根當得二斛為佳。

白話文:

大慎火草散方

將慎火草、白石脂、炙過的鱉甲、黃連、細辛、石斛、芎藭、乾薑、芍藥、當歸、熟艾、熬過的牡蠣、禹餘糧(各二兩)、桂心(一兩)、薔薇根皮、乾地黃(各四兩)這十六味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

空腹時以酒送服,每次服用一方寸匕,一天三次,可逐漸增加至兩方寸匕。如果寒症嚴重,可以加入附子和花椒,用花椒來發汗,對於眼睛閉合、嘴巴緊閉的情況有效;如果熱症嚴重,可以加入知母和黃芩,石斛的用量加倍;如果白帶過多,可以加入乾薑和白石脂;如果出現赤帶過多(另一種說法是青黑色的帶下),可以加入桂心和代赭各二兩。

此方能治療婦女崩漏和痢疾,一天一夜腹瀉數十次,生命垂危的情況,可以多採取各種根類藥材煎煮做成藥丸,只要藥丸能進入腹中就能活命。如果各種根類藥材難以全部取得,第一要務是多取薔薇根,盡可能地多,然後配合其他藥材。如果有酒就用酒送服,沒有酒就用水送服。各種根類藥材最好能取得兩斛。

5. 薔薇煎方

薔薇根,柿根,菝葜,懸鉤根(各一斛)

上四味,皆銼,合著釜中,以水淹使上餘四五寸,水煮使三分減一,去滓。無大釜,稍煮如初法,都畢會汁煎如飴,可為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薔薇根、柿根、菝葜、懸鉤根各取一斛,全部切碎,放在鍋中,加水淹沒藥材,並且高出藥材約四、五寸。用水煮到水量減少三分之一時,去除藥渣。如果沒有大鍋,就分批煮,方法如同前述。最後將所有藥汁混合,煎煮成濃稠如麥芽糖的狀態,就可以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一天服用三次。

6. 伏龍肝湯

治婦人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伏龍肝湯方:

伏龍肝(如彈丸大,七枚),赤石脂,桂心,艾,甘草(炙,各二兩),生地黃(切,四升)生薑(二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白話文:

治療婦女崩漏,出血顏色呈現紅或白,或像豆汁一樣的病症,使用伏龍肝湯。

伏龍肝(約彈丸大小,七枚),赤石脂,桂心,艾葉,炙甘草(各二兩),生地黃(切塊,四升),生薑(二兩)。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煮至三升。分成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7. 熟艾湯

治婦人崩中,血出不息,逆氣虛煩,熟艾湯方:

熟艾(一升),蟹爪(一升),淡竹茹(一把),伏龍肝(半斤),蒲黃(二兩),當歸(一兩),乾地黃,芍藥,桂心,阿膠,茯苓(各二兩),甘草(五寸,炙)

上一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九升煮艾,取一斗,去滓納藥,煮取四升,納膠令烊盡,一服一升,一日令盡,羸人以意消息之,可減五六合。

白話文:

治療婦女崩漏,血流不止,氣逆虛弱煩躁的病症,使用熟艾湯:

熟艾(一升),蟹爪(一升),淡竹茹(一把),伏龍肝(半斤),蒲黃(二兩),當歸(一兩),乾地黃、芍藥、桂心、阿膠、茯苓(各二兩),甘草(五寸,炙)

以上十二味藥,切碎,用水一斗九升煮熟艾,煮到剩下一斗時,去除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四升時,放入阿膠使其溶化,每次服用一升,一天內服完。身體虛弱的人可以斟酌減少用量,大約減五、六合即可。

8. 地榆湯

治婦人崩中漏血不絕,地榆湯方:

地榆根,柏葉(各八兩),蟹爪,竹茹(各一升),漏蘆(三兩),茯苓(一兩),蒲黃(三合)伏龍肝(半斤),乾薑,芍藥,當歸,桂心,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地榆根,減三升,納諸藥,更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服。

白話文:

此方名為地榆湯,用來治療婦女崩漏不止的病症。

藥方組成:

地榆根、柏葉各八兩,蟹爪、竹茹各一升,漏蘆三兩,茯苓一兩,蒲黃三合,伏龍肝半斤,乾薑、芍藥、當歸、桂心、炙甘草各二兩。

製法: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稍微搗碎,先用水一斗五升煎煮地榆根,煮至剩三升時,再放入其他藥材,繼續煎煮至剩四升。

服用方法:

將煎好的藥湯分成多次服用,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