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七·針灸中 (6)
卷第二十七·針灸中 (6)
1. 脾病第五
三十二法
脾俞,主四肢寒熱,腰疼不得俯仰,身黃腹滿,食嘔,舌根直,並灸椎上三穴各七壯。
治老小大便失禁法:
灸兩腳大指去甲一寸三壯。
又,炙大指奇間各三壯。
大小便不通:
灸臍下一寸三壯。
又,灸橫紋百壯。
治大便難法:
灸第七椎兩旁各一寸,七壯。
灸俠玉泉相去二寸半,名腸遺,隨年壯(一云二寸)。
又,灸承筋二穴三壯。
又,灸大都隨年壯。
又,灸大敦四壯。
腹中熱閉,時大小便難,腰痛連胸,灸團岡百壯,在小腸俞下二寸橫三間寸,灸之。
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灸石門百壯。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榮衛四穴各百壯,在背脊四面各一寸。
大小便不利,灸八窌百壯,在腰目下三寸,俠脊相去四寸,兩邊各四穴。
小兒大小便不通,灸魃口兩吻各一壯。
小便不利,大便數泄注,灸屈骨端五十壯。
又,灸天樞百壯,在俠臍相去各二寸。魂魄之舍,不可下針。(一名相去三寸。)
治痢法:
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隨年壯。(恐是中膂肉俞。)
赤白下痢,灸窮骨頭百壯,多多益佳。
食不消化,泄痢,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泄注五痢便膿血,重下腹痛,灸小腸俞百壯。泄痢久下,失氣勞冷,灸下腰百壯,三報之。在八魁正中脊骨上。灸多益佳,三宗骨是。忌針。少腹絞痛泄痢不止,灸丹田百壯三報之。在臍下二寸,針入五分。
不痢不嗜食,食不消,灸長谷五十壯,三報之。在俠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下痢赤白,灸足太陰五十壯三報之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壯。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氣百壯,在脊窮骨上。赤白下,灸窮胸惟多益佳。
久痢,百治不瘥,灸足陽明下一寸高骨之上中,去大指奇間三寸,灸隨年壯。
又,灸關元三百壯,十日灸,並治冷痢腹痛。
又,先屈竹,量正當兩胯脊上點記,下量一寸點兩旁各一寸,復下量一寸當脊上合三處,一灸三十壯,灸百壯以上,一切痢皆瘥。亦主疳濕。脊上當胯點處不灸。
又,灸臍中稍稍至二三百壯。
白話文:
脾病治療的三十兩種方法
脾俞穴:主要治療四肢發冷發熱、腰痛到無法彎腰或後仰、全身發黃、腹部脹滿、想吐、舌根僵硬等症狀,在脊椎上的三個穴位各灸七壯。
治療老人或小孩大小便失禁的方法:
在兩腳大拇指指甲外一寸的地方灸三壯。
另外,在大拇指側邊的奇穴各灸三壯。
治療大小便不通暢的方法:
在肚臍下方一寸的地方灸三壯。
另外,在肚臍下方橫紋處灸一百壯。
治療大便困難的方法:
在第七椎骨兩側各一寸的地方灸七壯。
在脊椎兩側距離兩寸半,稱為腸遺的穴位,按照年紀灸(一說二寸)。
另外,在承筋穴兩處各灸三壯。
另外,在大都穴按照年紀灸。
另外,在大敦穴灸四壯。
治療腹部熱脹、時常大小便困難、腰痛連帶胸痛的方法:
在小腸俞穴下方二寸,左右橫向三寸的地方,灸團岡穴一百壯。
治療大便阻塞、氣結、心胸悶脹的方法:
灸石門穴一百壯。
治療大小便不通暢、即將腹痛的方法:
在背脊四面各一寸的榮衛四穴,各灸一百壯。
治療大小便不通暢的方法:
在腰部下方三寸,距離脊椎兩側各四寸的八窌穴,兩邊各四穴,灸一百壯。
治療小孩大小便不通暢的方法:
在嘴角兩側的魃口穴各灸一壯。
治療小便不順暢、大便頻繁腹瀉的方法:
在屈骨末端灸五十壯。
另外,在距離肚臍兩側各兩寸的天樞穴灸一百壯,此為魂魄居住之所,不可針刺(一說三寸)。
治療痢疾的方法:
大便出血,在第二十椎骨處按照年紀灸。(可能指中膂肉俞穴。)
赤白痢疾,在尾椎骨處灸一百壯,多多益善。
治療食物不消化、腹瀉、肌肉消瘦的方法:
在脾俞穴按照年紀灸。
腹瀉,有膿血,下腹疼痛,在小腸俞穴灸一百壯。
腹瀉久病,因體虛受寒,在下腰部灸一百壯,並重複三次。此穴在八魁穴正中間脊椎上,多灸效果更好,此處為三宗骨所在,忌針刺。
下腹部絞痛、腹瀉不止,在丹田穴灸一百壯,重複三次。此穴在肚臍下方兩寸處,可針刺五分深。
治療不腹瀉、但沒有食慾、食物不消化的方法:
在距離肚臍兩側各五寸的長谷穴,灸五十壯,重複三次。此穴又名循際。
治療赤白痢疾的方法:
在足太陰穴灸五十壯,重複三次。
治療久病寒冷、五痔便血的方法:
在脊椎中間灸一百壯。
治療五痔便血、無法控制大便的方法:
在尾椎骨上的回氣穴灸一百壯。
治療赤白痢疾的方法:
在尾椎骨處多多施灸效果更好。
治療久病痢疾,百治不癒的方法:
在足陽明經下側一寸,高骨上的中間,距離大拇指側邊三寸的穴位,按照年紀灸。
另外,在關元穴灸三百壯,每十天灸一次,可同時治療寒痢和腹痛。
另外,先彎曲竹子,量取兩側髖骨脊椎上的點,往下量一寸在兩旁各點一寸,再往下量一寸在脊椎上合為三處,每一處灸三十壯,灸至一百壯以上,各種痢疾皆可痊癒,也可治療濕疹。脊椎上對應髖骨的點不可施灸。
另外,在肚臍中心稍微灸至兩三百壯。
2. 胃病第六
三十四法
治胃補胃,灸胃俞百壯,主胃中寒,不能食,食多身羸瘦,腸鳴腹滿,胃脹。
灸三焦俞,主五臟六腑積聚,心腹滿,腰背痛,飲食不消,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隨年壯。
又,灸心下二寸,名胃管,百壯至千壯,佳。
小腸俞主三焦寒熱,灸隨年壯。
治胃中熱病,膝下三寸名三里,灸三十壯。
反胃,食即吐出,上氣,灸兩乳下各一寸,以瘥為限。
又,灸臍上一寸二十壯。
又,灸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壯。(《外臺秘要》云一指。)
灸胸脅脹滿法:
臚脹脅腹滿,灸膈俞百壯,三報之。
脹滿水腫,灸脾俞隨年壯,三報之。
脹滿雷鳴,灸犬腸俞百壯,三報之。
脹滿氣聚,寒冷,灸胃管,在心鳩尾下三寸,百壯,三報之。
脹滿繞臍,結痛堅,不能食,灸中守百壯,在臍上一寸,一名水分。
脹滿瘕聚滯下疼,灸氣海百壯,在臍下一寸,忌針。
脹滿氣如水腫狀,少腹堅如石,灸膀胱募百壯,在中極臍下四寸。
脹滿腎冷,瘕聚泄痢,灸天樞百壯。
胸滿,心腹積聚痞疼痛,灸肝俞百壯。
灸乾嘔法:
乾嘔不止,所食即吐不停,灸間使三十壯。若四厥,脈沉絕不至者。灸之便通,此法起死人。
又,灸心主尺澤,亦佳。
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壯。
凡噦,令人惋恨,灸承漿,炷如麥七壯。
又,灸臍下四指七壯。
治卒噦,灸膻中、中府、胃管各數十壯,灸尺澤、巨闕各七壯。
灸吐法:
吐逆不得食,灸心俞百壯。
吐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灸膈俞百壯。
卒吐逆,灸乳下一寸七壯。
吐變不下食,灸胸膛百壯。
又,灸巨闕五十壯。
又,灸胃管百壯三報之。
又,灸脾募百壯,一名章門,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三報之。
嘔吐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膽募,百壯,三報之。(《甲乙經》云:日月,膽募也,在期門下五分。)
嘔吐咳逆霍亂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壯。
噫噦膈中氣閉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神良。
噫噦嘔逆,灸石關百壯。
白話文:
胃病治療三十四法
調理胃氣、補養胃的療法:
艾灸胃俞穴一百壯,主要治療胃部虛寒、食慾不振、吃多卻身體消瘦、腸鳴腹脹、胃脹等症狀。
艾灸三焦俞穴,主要治療五臟六腑的積聚病症、心腹脹滿、腰背疼痛、消化不良、嘔吐、寒熱交替、小便不順暢、身體消瘦氣虛等症狀,並隨著年紀增長而加強效果。
另外,艾灸心口下二寸(稱為胃管)的地方,艾灸一百壯至一千壯,效果很好。
艾灸小腸俞穴,主要治療三焦寒熱的疾病,艾灸的次數可以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
治療胃中熱病的療法:
艾灸膝蓋下三寸(稱為足三里)的地方,艾灸三十壯,可以治療胃中熱病。
治療反胃(吃下就吐)的療法:
反胃、吃下就吐、氣往上衝,可以艾灸兩乳下各一寸的地方,以痊癒為限。
另外,可以艾灸肚臍上一寸的地方,艾灸二十壯。
另外,可以艾灸內踝骨下方三指寬稍斜向前的位置,艾灸三壯。(《外臺秘要》記載為一指寬)
治療胸脅脹滿的艾灸療法:
腹部脹氣、脅肋腹部脹滿,可以艾灸膈俞穴一百壯,重複三次。
脹滿水腫,可以艾灸脾俞穴,艾灸次數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重複三次。
脹滿且腹中雷鳴,可以艾灸犬腸俞穴一百壯,重複三次。
脹滿、氣聚集、感到寒冷,可以艾灸胃管穴(在心鳩尾穴下三寸),艾灸一百壯,重複三次。
脹滿、肚臍周圍疼痛、結塊堅硬、無法進食,可以艾灸中脘穴一百壯(在肚臍上一寸,也稱為水分穴)。
脹滿、腹部有硬塊、腹瀉疼痛,可以艾灸氣海穴一百壯(在肚臍下一寸),這個穴位不可針刺。
脹滿、氣聚像水腫一般、小腹堅硬如石,可以艾灸膀胱募穴一百壯(在肚臍下四寸的中極穴)。
脹滿、腎臟虛冷、腹中結塊、腹瀉,可以艾灸天樞穴一百壯。
胸部脹滿、心腹有積聚、隱隱作痛,可以艾灸肝俞穴一百壯。
治療乾嘔的艾灸療法:
乾嘔不止、吃下就吐個不停,可以艾灸間使穴三十壯。如果出現四肢冰冷、脈搏微弱甚至摸不到的情況,艾灸這個穴位可以使氣血暢通,這個方法能起死回生。
另外,艾灸心包經的尺澤穴,也很有效果。
另外,可以艾灸乳房下一寸的地方,艾灸三十壯。
凡是打嗝,讓人感到煩惱,可以艾灸承漿穴,用麥粒大小的艾炷艾灸七壯。
另外,可以艾灸肚臍下四指寬的地方,艾灸七壯。
治療突然打嗝,可以艾灸膻中穴、中府穴、胃管穴各數十壯,艾灸尺澤穴、巨闕穴各七壯。
治療嘔吐的艾灸療法:
嘔吐無法進食,可以艾灸心俞穴一百壯。
嘔吐無法進食,今天吃明天吐,可以艾灸膈俞穴一百壯。
突然嘔吐,可以艾灸乳房下一寸的地方,艾灸七壯。
嘔吐導致無法進食,可以艾灸胸膛一百壯。
另外,可以艾灸巨闕穴五十壯。
另外,可以艾灸胃管穴一百壯,重複三次。
另外,可以艾灸脾募穴一百壯(也稱為章門穴,在大橫穴外側,與肚臍平行的季肋骨末端),重複三次。
嘔吐宿食、反酸,可以艾灸神光穴(也稱為膽募穴),艾灸一百壯,重複三次。(《甲乙經》記載:日月穴,是膽的募穴,在期門穴下五分的地方)
嘔吐、咳嗽、氣逆、霍亂、吐血,可以艾灸手心包穴五十壯。
打嗝、氣塞在膈中,可以艾灸腋下毛髮下附肋骨凹陷處,艾灸五十壯,效果很好。
打嗝、嘔吐、氣逆,可以艾灸石關穴一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