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2)

1. 腳氣第六

法三首,論一首

初灸風市,次伏兔,次犢鼻,次膝目,次三里,次上廉,次下廉,次絕骨。

凡八穴,風市穴: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兩手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手中指頭,髀大筋上灸百壯,逐輕重灸之,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一穴五六百壯。伏兔穴:令病人累夫端坐,以病人手夫橫掩膝上,夫下旁與曲膝頭齊上旁側,夫際當中央是,灸百壯,亦可五十壯。

犢鼻穴:在膝頭蓋骨上際外角平處,以手按之,得節解是;一法云在膝頭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動腳,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五十壯。膝目穴: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是,灸百壯。三里穴:在膝頭骨節下一夫附脛骨外是;一法云在膝頭骨節下三寸,人有長短大小,當以病人手夫度取。灸百壯。

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脛骨外是,灸百壯。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亦附脛骨外是,灸百壯。絕骨穴:在足外踝上一夫;一云四寸是,灸百壯。凡此諸灸,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三日之中,令盡壯數為佳,凡病一腳灸一腳,病兩腳便灸兩腳也。凡腳弱病多著兩腳。

一方云:覺腳異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兩腳異者合四穴灸之,多少逐病輕重,大要雖病輕,不可減百壯,不瘥,速令以次灸之,多則佳。

腳疼,三陰交三百壯,神良。一云灸絕骨最要。論曰:有人得之不以為事,不覺忽然入腹,腹腫心熱,其氣大上,遂至絕命。當知微覺有異,即須大灸之,乃得應手即瘥。亦依舊支法存灸之梁丘、犢鼻、三里、上廉、下廉、解谿、太中、陽陵泉、絕骨、崑崙、陰陵泉、三陰交、足太陽、復溜、然谷、湧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舊法多灸百會、風府、五臟六腑俞募,頃來灸者悉覺引氣向上,慎不得灸,以上大忌之。

又:灸足十指奇端去奇一分,兩足凡八穴,名曰八沖極下氣。足十指端名曰氣端。日灸三壯,其八沖可日灸七壯,氣下即止,艾炷小作之。

白話文:

腳氣的灸法

方法三則,論述一則

首先灸風市穴,接著灸伏兔穴,再來灸犢鼻穴,然後灸膝目穴,再灸足三里穴,接著灸上廉穴,再來灸下廉穴,最後灸絕骨穴。

總共八個穴位。風市穴的位置:讓病人站立,身體保持挺直,雙手自然下垂,十指張開輕貼在大腿兩側,中指指尖所點到的,大腿外側肌肉隆起處就是風市穴。輕微的腳氣,每個風市穴灸一百壯;嚴重的,每個風市穴灸五六百壯,要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灸的強度。伏兔穴的位置:讓病人彎著腿端坐,用病人自己的手掌橫放在膝蓋上,手掌下緣旁邊,與膝蓋彎曲處齊平,手掌邊緣的中央處就是伏兔穴。每個伏兔穴灸一百壯,也可以灸五十壯。

犢鼻穴的位置:在膝蓋骨上緣外側突起處的下方,用手按壓,可以感覺到一個凹陷處就是犢鼻穴;另一種說法是在膝蓋下方,靠近外側三根骨頭的凹陷處,活動腳踝時,用手按壓,感覺到凹陷處就是犢鼻穴。每個犢鼻穴灸五十壯。膝目穴的位置:在膝蓋骨下方兩側的凹陷處,每個膝目穴灸一百壯。足三里穴的位置:在膝蓋骨下方,小腿脛骨外側旁;另一種說法是在膝蓋下方三寸,每個人的身高體型不同,要用病人的手指測量,每個足三里穴灸一百壯。

上廉穴的位置:在足三里穴下方一寸,也在小腿脛骨外側旁,每個上廉穴灸一百壯。下廉穴的位置:在上廉穴下方一寸,也在小腿脛骨外側旁,每個下廉穴灸一百壯。絕骨穴的位置:在腳踝外側突起上方一寸;也有人說是四寸,每個絕骨穴灸一百壯。所有這些穴位的艾灸,不需要一次灸完所有壯數,可以每天分次灸,三日內灸完所有壯數為佳。如果只有一隻腳有問題,就灸那一隻腳的穴位;如果兩隻腳都有問題,就兩隻腳都灸。腳部虛弱的,通常兩隻腳都要灸。

另一種說法:如果感覺腳部有異樣,就灸足三里穴和絕骨穴各一處;如果兩隻腳都有異樣,就灸這四個穴位,灸的數量要根據病情輕重調整,但即使病情輕微,每個穴位也不要少於一百壯。如果灸了還沒好,就按照上述順序把所有穴位都灸一遍,灸越多越好。

腳痛的話,灸三陰交穴三百壯,效果很好。還有人說灸絕骨穴最重要。

論述:有些人得了腳氣不當回事,沒有感覺到,腳氣就會突然蔓延到腹部,導致腹部腫脹,心煩發熱,氣往上衝,最終會送命。當感覺到腳部稍有異樣時,就必須大量灸這些穴位,這樣才能快速治癒。也可以按照舊的方法,灸梁丘穴、犢鼻穴、足三里穴、上廉穴、下廉穴、解谿穴、太中穴、陽陵泉穴、絕骨穴、崑崙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足太陽穴(膀胱經)、復溜穴、然谷穴、湧泉穴、承山穴、束骨穴等,總共十八個穴位。以前的方法還會灸百會穴、風府穴、以及五臟六腑的俞穴和募穴,但現在灸這些穴位會感覺氣往上走,千萬不能灸,這些都是大忌。

另外:灸腳十個腳趾尖端,距離指尖一分處,兩腳共八個穴位,稱為八沖穴,可以讓氣往下走。腳趾尖端稱為氣端。每天每個氣端灸三壯,八沖穴每天每個穴位灸七壯,感覺氣往下走就停止,艾炷要弄小一點。

2. 諸風第七

法六十九首,論一首

肺中風者,其人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者,肺風之證也。視眼以下鼻上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速灸肺俞百壯,小心減之。若色黃者,此為肺已傷、化為血矣,不可復治。其人當妄言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尋縫,如此數日,死。若為急風所中,便迷妄恍惚,狂言妄話或少氣惙惙,或不能言,若不速治,宿昔而死。

亦覺,便灸肺俞、膈俞、肝俞數十壯,急服續命湯可救也。若涎唾止者,既灸,當與湯也。

肝中風者,但踞坐不得低頭,繞兩眼連額微有青者,肝風之證也,若唇色青面黃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壯,急服續命湯。若色大青黑者,此為肝已傷,不可復治,數日而死。

心中風者,其人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悶亂冒絕汗出,心風之證也。若唇正赤尚可治,灸心俞百壯,急服續命湯。若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為心已壞為水,不可復治,旬日死(一云五六日死)。

脾中風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滿,視身通黃口吐涎汁尚可治,灸脾俞百壯,急服續命湯。目下青手足青,不可復治。

腎中風者,其人踞坐腰痛,視脅左右,若末有黃色如餅粢大尚可治,灸腎俞百壯,急服續命湯。若齒黃赤,鬢髮直、面土色不可復治。

大腸中風者,臥而腸鳴不止,灸大腸俞百壯,服續命湯。

論曰:凡風病內外沉浮者,內是五臟,外是皮膚,沉是骨髓,浮是血脈。若在腠理,湯藥所及。若在五臟,酒醪所至。若在血脈,針灸所中。深在骨髓,扁鵲自云不能如何。

風痱者,卒不以言,口噤,手不遂而強直。灸法:度病者手小指內岐間至指端為度,以置臍上,直望心下丹注度上端畢,又作兩度,續在註上合其下開上,取其本度,橫置其開上令三合其壯,如倒作厶字形也,男度右手,女度左手,嫌不分明,故以丹注三處起火各百壯。夫眼瞤動口偏喎舌不轉者,灸口吻邊橫紋赤白際逐左右,隨年壯三報之。不瘥更報。

肝風占候口不能言,灸鼻下人中,次大椎,次肝俞,各五十壯。

心風灸心俞各五十壯。

脾風灸脾俞各五十壯。

脾風占候,言聲不出或手上下,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大椎,兩耳門前脈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次兩大指節上下六穴各七壯。

卒中風口喎,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氣,一頭納大豆一顆,並艾燒之令燃,灸七壯,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傳。又灸手交脈三壯,左灸右,右灸左,其炷如鼠失,橫安之,兩頭放火燒之。

凡卒中風,中噤不得開,灸頰車二穴,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灸五壯即得語,又隨年壯,口僻,左右灸之。

治屍厥法:

凡屍厥如死,脈動如故,針百會入二分補之,灸熨兩脅。又針足中指頭去甲如韭葉。又針足大指甲下內側去甲三分。

白話文:

肺風:病人仰臥,胸悶氣短,冒汗,是肺風的症狀。眼睛下方到鼻樑兩側,往下到嘴巴,顏色發白還能治療,趕緊灸肺俞穴一百壯,小心逐漸減少灸的數量。如果顏色發黃,表示肺已經受損,轉化成血了,無法治療,病人會胡言亂語,亂指亂抓,幾天後就會死亡。如果被急風吹中,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或氣虛無力,或不能說話,如果不趕快治療,很快就會死亡。如果感覺到症狀,就灸肺俞、膈俞、肝俞穴數十壯,趕快服用續命湯可以搶救。如果口水停止分泌,灸完後也要服用藥湯。

肝風:病人只能坐著,不能低頭,眼睛周圍和額頭微青,是肝風的症狀。如果嘴唇發青,臉色發黃,還能治療,趕緊灸肝俞穴一百壯,趕快服用續命湯。如果顏色變成深青黑色,表示肝臟已經受損,無法治療,幾天後就會死亡。

心風:病人只能仰臥,不能翻身側臥,胸悶氣亂,冒出很多汗,是心風的症狀。如果嘴唇鮮紅還能治療,灸心俞穴一百壯,趕快服用續命湯。如果嘴唇青、白、黃、黑,表示心臟已經受損,變成水了,無法治療,十天後死亡(也有人說五六天後死亡)。

脾風:病人只能坐著,肚子脹滿,全身發黃,吐口水,還能治療,灸脾俞穴一百壯,趕快服用續命湯。如果眼睛下方和手腳發青,就無法治療。

腎風:病人只能坐著,腰痛,兩脅下出現黃色像餅一樣大的斑塊,還能治療,灸腎俞穴一百壯,趕快服用續命湯。如果牙齒發黃發紅,頭髮豎起,臉色發灰,就無法治療。

大腸風:病人臥床,腸鳴不止,灸大腸俞穴一百壯,服用續命湯。

論述:各種風病,在身體內外、深淺位置不同:內指五臟,外指皮膚,深指骨髓,淺指血脈。如果在皮膚腠理,湯藥可以治療;如果在五臟,酒藥可以治療;如果在血脈,針灸可以治療;如果深入骨髓,扁鵲自己也說無法治療。

風痱:突然說不出話,嘴巴閉緊,手不能動,而且僵直。灸法:量病人的小指內側從指根到指尖的長度,放在肚臍上,筆直地指向心窩下方,再量出同樣的長度,接在第一個長度下方,與第一個長度相接,再取第一個長度的長度,橫放在第一個長度之上,使三個長度相連,形成倒寫的「厶」字形。男性量右手,女性量左手。為了更清楚,在三個點上各灸一百壯。眼睛跳動,嘴歪斜,舌頭不靈活,灸嘴巴旁邊的橫紋,在紅白交界處,左右各灸,根據年齡灸的數量,如果沒有痊癒,再增加灸的數量。

肝風診斷:口不能言,灸鼻下的人中穴、大椎穴、肝俞穴,各五十壯。

心風:灸心俞穴各五十壯。

脾風:灸脾俞穴各五十壯。

脾風診斷:說不出話或手腳不能動,灸十個手指頭,再灸人中穴、大椎穴,耳朵前面耳門穴上下各一寸處,再灸兩個大拇指關節上下六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壯。

中風嘴歪:用五寸長的葦管,一端插入耳孔,四周用泥土封住,不要讓氣體洩漏,另一端放一顆大豆,用艾灸燃燒,灸七壯,就好了。右側中風灸左側,左側中風灸右側,這是珍貴的秘方,不能輕易傳授。再灸手部的交脈三壯,左側中風灸右側,右側中風灸左側,艾炷像老鼠屎一樣大小,橫著放,兩頭點火燃燒。

各種中風,嘴巴閉緊打不開,灸頰車穴兩個穴位,穴位在耳朵下方八分,稍微靠前一點,灸五壯就能說話了,再根據年齡增加灸的數量。嘴巴歪斜,左右都灸。

屍厥治療法:

病人像死了一樣,但是脈搏還在跳動,針刺百會穴二分深,補法,灸熨兩脅。再針刺足中指指甲下的地方,像韭菜葉一樣長短的地方。再針刺足大拇指指甲下內側三分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