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1)

1. 舌病第五

法二十五首

重舌,灸行間,隨年,穴在足大指歧中,二穴。

小兒重舌,灸左足踝上七壯。

又灸兩足外踝上三壯。

緊唇,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壯。又灸承漿三壯。

牙齒疼,灸兩手中指背第一節前有陷處七壯,下火方愈。

齒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上七壯。

風牙疼逐左右,以繩量手中指頭至掌後第一橫紋。折為四分,以度橫紋後,當臂兩筋間。當度頭灸三壯,隨左右灸之。兩相患,灸兩臂至驗。

耳聾鳴,客主人一名上關,在聽會上一寸動脈宛宛中,針入一分,主耳聾鳴如蟬。

又聤耳膿出,亦宜灸,日三壯至二百壯,側臥張口取之。

又聽會在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一名耳門,針入三分,主耳聾耳中如蟬鳴。通耳灸日五壯至七壯止,十日後還依前灸之,慎生冷、醋、滑、酒、面、羊肉、蒜、魚、熱食。

又合谷在虎口後縱紋頭,立指取之宛宛中,主耳聾颼颼然如蟬鳴,宜針入四分,留三呼五吸。忌灸,慎洗手,凡針手足,皆三日勿洗也。

耳風聾雷鳴,灸陽維五十壯,在耳後引耳令前絃絃筋上是。

耳聾不得眼,針手小指外端近甲外角肉際,入二分半,補之。

又針關沖,入一分半。補之。

又針腋門,在手小指次指奇間,入三分,補之。

牙車失欠蹉跌,灸第五椎,日二七壯,滿三百壯不瘥,灸氣衝二百壯,胸前喉下寅骨中是。

又灸足內踝上三寸宛宛中三百壯,三報之。

聽會,主牙車急及脫臼相離二寸,在上關下一寸,一名耳門。側臥張口乃得之,針入三分留三呼,得氣即瀉,不補宜灸,日五壯至七壯止,十日後還依前灸,慎生冷、醋、滑。

又法:下關在耳門下一寸宛宛中動脈際是也,主牙車脫關,不得嚼食。側臥開口取之,針入四分,與上同法,灸數亦周忌熱食、酒、面。

頰車在耳下二韭葉宛宛中,主牙車不開、口噤不言及牙疼不得食、牙頰腫。側臥張口取之,針入四分,得氣即瀉,不補宜灸,日七壯至七七壯即止。

喉痹,針兩小手指爪紋中出血三大豆許即愈,左刺左,右刺右。

又:手無名指甲後一韭葉名關衝,主喉痹不得下食飲,心熱噏噏,常以繆刺之,患左刺右,患右刺左也,都患刺兩畔。

咽喉酸辛,灸少衝七壯,雀矢大注。

神門、合谷,主喉痹心煩。

白話文:

重舌

  • 用艾灸在腳大拇趾分叉處的「行間穴」,左右腳各灸兩處,灸的次數依照年齡。
  • 小兒重舌,灸左腳踝上方七壯。
  • 也可以灸兩腳外踝上方各三壯。

緊唇

  • 灸虎口,男性灸左手,女性灸右手,各灸七壯。
  • 也可以灸下巴正中的承漿穴三壯。

牙齒痛

  • 灸兩手中指背第一節前方的凹陷處各七壯,能降火氣就會痊癒。
  • 也可以灸外踝上方高骨前方的交脈處七壯。

風牙痛

  • 依照左右邊疼痛的狀況取穴。
  • 用繩子測量中指尖到手掌後方第一條橫紋的長度,再將長度分成四等份,從橫紋往上量取這個四分之一的長度,會在手臂兩條筋之間。
  • 在量取的位置灸三壯,左右邊的牙痛就灸左右邊的穴位。如果兩邊都痛,就灸兩邊的手臂,直到有效。

耳聾、耳鳴

  • 「客主人穴」(又名上關穴),在聽會穴上方一寸,動脈跳動處。針刺一分深,可以治療耳聾和耳鳴,聲音像蟬叫。
  • 如果耳朵流膿,也可以用艾灸治療,每天灸三次,每次灸到兩百壯。側身躺著,張開嘴巴取穴。
  • 「聽會穴」(又名耳門穴),在上關穴下方一寸,動脈跳動處。針刺三分深,可以治療耳聾和耳中像蟬鳴的狀況。
  • 用艾灸打通耳朵,每天灸五到七壯,十天後再繼續灸。治療期間要避免吃生冷、酸醋、滑膩、酒、麵食、羊肉、蒜、魚和熱食。
  • 「合谷穴」在虎口後方,掌紋的盡頭,凹陷處。用拇指立起取穴,可以治療耳聾,耳內嗡嗡作響像蟬叫。適合針刺四分深,留針時間約為三次呼吸到五次呼吸。這個穴位不宜艾灸。針刺後要避免洗手,凡是針刺手腳,都要三天內不要洗手。

耳風聾雷鳴

  • 灸「陽維穴」五十壯,位置在耳朵後方,將耳朵往前拉,在繃緊的筋上。

耳聾、眼睛看不見

  • 針刺手小指外端靠近指甲外角的地方,肌肉邊緣,入針二分半,用補法。
  • 也可以針刺「關沖穴」,入針一分半,用補法。
  • 還可以針刺「腋門穴」,在手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的縫隙,入針三分,用補法。

牙關錯位、下巴脫臼

  • 灸第五椎,每天灸十四壯,如果灸到三百壯還沒好,就灸氣衝穴兩百壯,在胸前喉嚨下方,胸骨中間的凹陷處。
  • 也可以灸腳內踝上方三寸的凹陷處三百壯,連續三次。

聽會穴

  • 能治療牙關緊急、脫臼,位置在上關穴下方一寸,也就是耳門穴,距離牙關錯位的地方約兩寸。
  • 側身躺著,張開嘴取穴,針刺三分深,留針時間為三次呼吸,得氣後用瀉法,不宜補法。
  • 適合艾灸,每天灸五到七壯,十天後再繼續灸。治療期間要避免吃生冷、酸醋、滑膩的食物。

下關穴

  • 在耳門穴下方一寸的動脈跳動處,能治療牙關脫臼,無法咀嚼食物。
  • 側身躺著,張開嘴取穴,針刺四分深,方法和上面一樣。
  • 灸的次數也相同,忌吃熱食、酒、麵食。

頰車穴

  • 在耳朵下方兩片韭菜葉的凹陷處,能治療牙關無法打開、口噤不語,以及牙痛、牙齦腫脹、無法進食。
  • 側身躺著,張開嘴取穴,針刺四分深,得氣後用瀉法,不宜補法。
  • 適合艾灸,每天灸七壯,最多灸到四十九壯。

喉嚨痛(喉痹)

  • 針刺兩隻手的小指指甲根部,在指甲紋路中,出血約三大豆大小就會痊癒。左邊痛刺左手,右邊痛刺右手。
  • 「關沖穴」:在手無名指指甲根部後方一韭葉距離的位置,能治療喉痹,無法吞嚥食物,心熱煩悶。通常用繆刺法,左邊痛刺右手,右邊痛刺左手。如果兩邊都痛,就兩邊都刺。

咽喉酸辣

  • 灸「少衝穴」七壯,艾柱大小像麻雀糞便。

神門穴、合谷穴

  • 能治療喉痹、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