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8)

1. 三陰三陽流注法

肺手太陰,少商,魚際,太泉,列缺,經渠,尺澤,募中府,俞三椎

三腸手陽明,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谿,曲池,募天樞,俞十六椎

心主手厥陰,中衝,勞宮,大陵,內關,間使,曲澤,募巨闕,俞五椎

心手少陽,少衝,少府,神六,通里,靈道,少海

小腸手太陽,少澤,前谷,後谿,腕骨,陽谿,小海,募關元,俞十八椎

脾足太陰,隱白,大都,大白,公孫,商丘,陰陵泉,募章門,俞十一椎

胃足陽明,厲兌,內庭,陷谷,衝陽,解谿,三里,募中管,俞十二椎

肝足厥陰,大敦,行間,太衝,中封,中郄,曲泉,募期門,俞第十九椎

膽足少陽,竅陰,俠谿,臨泣,丘墟,陽輔,陽陵泉,募日月,俞第十椎

腎足少陰,湧泉,然谷,太谿,水泉,復溜,陰谷,募京門,俞十四椎

膀胱足太陽,至陰,通谷,束骨,京骨,崑崙,委中,募中極,俞十九椎

三焦手少陽,關衝,腋門,中渚,陽池,支溝,天井,募石門,俞十三椎

上五臟六腑,三陰三陽十二經脈,臟腑出井流滎,注俞過原,行經入合,募前後法。假令肺手太陰為臟,出於少商為井,流於魚際為滎,注於大泉為俞,過於列缺為原,行於經渠為經,入於尺澤為合,募在中府,俞在第三椎。他皆仿此。

陽井為金,陰井為水;陽滎為水,陰滎為火;陽俞為木,陰俞為火;陽原為火,陰源為金;陽經為火,陰經為金;陽合為土,陰合為水。

白話文:

三陰三陽經脈循行法

肺經是手太陰經,從少商穴開始,接著是魚際穴、太淵穴、列缺穴、經渠穴、尺澤穴。肺經的募穴是中府穴,背俞穴是第三胸椎。

大腸經是手陽明經,從商陽穴開始,接著是二間穴、三間穴、合谷穴、陽谿穴、曲池穴。大腸經的募穴是天樞穴,背俞穴是第十六胸椎。

心包經是手厥陰經,從中衝穴開始,接著是勞宮穴、大陵穴、內關穴、間使穴、曲澤穴。心包經的募穴是巨闕穴,背俞穴是第五胸椎。

心經是手少陰經,從少衝穴開始,接著是少府穴、神門穴、通里穴、靈道穴、少海穴。

小腸經是手太陽經,從少澤穴開始,接著是前谷穴、後谿穴、腕骨穴、陽谷穴、小海穴。小腸經的募穴是關元穴,背俞穴是第十八胸椎。

脾經是足太陰經,從隱白穴開始,接著是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陰陵泉穴。脾經的募穴是章門穴,背俞穴是第十一胸椎。

胃經是足陽明經,從厲兌穴開始,接著是內庭穴、陷谷穴、衝陽穴、解谿穴、足三里穴。胃經的募穴是中脘穴,背俞穴是第十二胸椎。

肝經是足厥陰經,從大敦穴開始,接著是行間穴、太衝穴、中封穴、中都穴、曲泉穴。肝經的募穴是期門穴,背俞穴是第十九胸椎。

膽經是足少陽經,從竅陰穴開始,接著是俠谿穴、臨泣穴、丘墟穴、陽輔穴、陽陵泉穴。膽經的募穴是日月穴,背俞穴是第十胸椎。

腎經是足少陰經,從湧泉穴開始,接著是然谷穴、太谿穴、水泉穴、復溜穴、陰谷穴。腎經的募穴是京門穴,背俞穴是第十四胸椎。

膀胱經是足太陽經,從至陰穴開始,接著是通谷穴、束骨穴、京骨穴、崑崙穴、委中穴。膀胱經的募穴是中極穴,背俞穴是第十九椎。

三焦經是手少陽經,從關衝穴開始,接著是液門穴、中渚穴、陽池穴、支溝穴、天井穴。三焦經的募穴是石門穴,背俞穴是第十三胸椎。

以上五臟六腑,也就是三陰三陽十二條經脈,臟腑的氣血從井穴流向滎穴,再注入俞穴,經過原穴,循行到經穴,最後匯入合穴。各經脈都有其募穴(在胸腹部)和背俞穴(在背部)。以肺經為例,它屬於手太陰臟經,氣血從少商穴(井穴)流出,流經魚際穴(滎穴),注入太淵穴(俞穴),經過列缺穴(原穴),循行至經渠穴(經穴),匯入尺澤穴(合穴)。肺經的募穴在中府穴,背俞穴是第三胸椎。其他經脈的循行方式也一樣。

陽經的井穴屬金,陰經的井穴屬水;陽經的滎穴屬水,陰經的滎穴屬火;陽經的俞穴屬木,陰經的俞穴屬火;陽經的原穴屬火,陰經的原穴屬金;陽經的經穴屬火,陰經的經穴屬金;陽經的合穴屬土,陰經的合穴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