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2)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2)
1. 頭上第一行九穴第二
上星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容豆。
囟會在上星後一寸陷中。
前頂在囟會後一寸半骨陷中。
百會在前頂後一寸半頂中心。
後頂在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
強間在後頂後一寸半,腦戶前一寸半。
腦戶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半。不灸。
風府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不灸(一云在喑門上一寸)。
喑門在項後髮際宛宛中,不灸(一云在腦戶下三寸,又名啞門)。
白話文:
上星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從髮際往上量一寸的地方,有一個像豆子大小的凹陷處。
囟會穴在上星穴往後量一寸的凹陷處。
前頂穴在囟會穴往後量一寸半,骨頭凹陷的地方。
百會穴在前頂穴往後量一寸半,頭頂的正中心。
後頂穴在百會穴往後量一寸半,枕骨的上方。
強間穴在後頂穴往後量一寸半,腦戶穴往前量一寸半的地方。
腦戶穴在枕骨上方,強間穴往後量一寸半的地方,這個穴位不適合針灸。
風府穴位於髮際往上一寸,脖子大筋內側的凹陷處,這個穴位不適合針灸(另一說法是位於啞門穴往上一寸的地方)。
喑門穴位於後頸髮際的凹陷處,這個穴位不適合針灸(另一說法是位於腦戶穴往下三寸的地方,也稱為啞門穴)。
2. 頭上第二行六穴第三
五處在頭上,去上星一寸半。
承光在五處後一寸。不灸(一云一寸半)。
通天在承光後一寸半。
絡卻在通天後一寸半。
玉枕在絡卻後七分半,夾腦戶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髮際三寸。
天柱夾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中。
白話文:
頭部第二條線上的六個穴位,第三個穴位是:
五處穴在頭部,距離上星穴一寸半的位置。
承光穴在五處穴後一寸的位置。這個穴位不宜用艾灸(有說法是距離一寸半)。
通天穴在承光穴後一寸半的位置。
絡卻穴在通天穴後一寸半的位置。
玉枕穴在絡卻穴後七分半的位置,位置在後腦,靠近腦戶穴旁一寸三分的地方,在枕骨上方進入髮際三寸的位置,肌肉隆起的地方。
天柱穴在後頸髮際兩側大筋外側邊緣的凹陷處。
3. 頭上第三行六穴第四
臨泣當目上眥直入髮際五分陷中。
目窗在臨泣後一寸。
正營在目窗後一寸。
承錄在正營後一寸。
腦空在承靈後一寸半,夾玉枕骨下陷中。
風池在顳顬後髮際陷中。
白話文:
臨泣穴:在眼睛外眥(眼角)直上方,進入髮際五分(約一點五公分)的地方,有個凹陷處。
目窗穴:在臨泣穴後方一寸(約三公分)的地方。
正營穴:在目窗穴後方一寸(約三公分)的地方。
承靈穴:在正營穴後方一寸(約三公分)的地方。
腦空穴:在承靈穴後方一寸半(約四點五公分),位置在頭部後方,夾著玉枕骨下方凹陷處。
風池穴:在耳朵後方,頭部兩側,髮際邊緣的凹陷處。
4. 伏人耳後六穴第五
顱息在耳後青脈間。
瘛脈在耳本雞足青脈。不灸。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
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
翳風在耳後陷中,按之引耳中。
浮白在耳後入髮際一寸(此穴在翳風前、竅陰後,寫時請為用心看)。
白話文:
顱息穴在耳朵後面的青色血管之間。
瘛脈穴在耳朵的根部,像雞爪一樣的青色血管處,這個穴位不可以灸。
完骨穴在耳朵後面進入髮際四分的地方。
竅陰穴在完骨穴上面,枕骨的下方。
翳風穴在耳朵後面的凹陷處,按壓時會感覺牽引到耳朵裡面。
浮白穴在耳朵後面進入髮際一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在翳風穴前面,竅陰穴後面,記錄時請仔細辨認)。
5. 伏人脊中第一行十一穴第六
大椎在第一椎上陷中。
陶道在大椎下節間。
身柱在第三椎下節間。
神道在第五椎下節間。
至陽在第七節椎下節間。
筋縮在第九椎下節間。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節間。不灸。
懸樞在第十三椎下節間。
命門在第十四椎下節間。
腰俞在第二十一椎下節間。
長強在脊骶端。
白話文:
大椎穴位於第一胸椎上方的凹陷處。
陶道穴位於大椎穴下方,第一、二胸椎之間的間隙。
身柱穴位於第三胸椎下方的間隙。
神道穴位於第五胸椎下方的間隙。
至陽穴位於第七胸椎下方的間隙。
筋縮穴位於第九胸椎下方的間隙。
脊中穴位於第十一胸椎下方的間隙,此穴不適合用灸的方式治療。
懸樞穴位於第十三胸椎下方的間隙。
命門穴位於第十四胸椎下方的間隙。
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椎下方的間隙。
長強穴位於脊椎骨末端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