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五·色脈 (1)
卷第二十五·色脈 (1)
1. 卷第二十五·色脈
2. 診氣色法第一
夫為醫者雖善於脈候,而不知察於氣色者,終為未盡要妙也。故曰:上醫察色,次醫聽聲,下醫脈候。是知人有盛衰,其色先見於面部,所以善為醫者,必須明於五色,乃可決生死,定狐疑。故立候氣之法冠其篇首焉。
肝受病色青;心受病色赤,脾受病色黃;肺受病色白;腎受病色黑。(皆先視於本色。)
春,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療,至夏愈。
夏,面色赤,目色黃,新病可療,至季夏愈。
季夏,面色黃,目色白,新病可療,至秋愈。
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療,至冬愈。
冬,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療,至春愈。
論曰:此四時王相本色見,故療之必愈。夫五臟應就五行,若有病,則因其時色見於面目,亦猶灼龜於裡,吉凶之兆形於表也。
扁鵲云:病人本色青,欲如青玉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如青藍之色。若面白目青是謂亂常,以飲酒過多當風,邪風入肺絡於膽,膽氣妄泄,故令目青。雖云夭,救不可復生矣。
病人本色赤,欲如雞冠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赤如赭土。若面赤目白,憂恚思慮,心氣內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槨,不過十日死。
病人本色黃,欲如牛黃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黃如灶中黃土。若面青目黃者,五日死。
病人著床,心痛氣短,脾竭內傷,百日復愈,欲起彷徨,因坐於地,其亡倚床。能治此者,是謂神良。
病人本色白,欲如璧玉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白如堊。若面白黑無復生理也。此謂酣飲過度,榮華已去,血脈已盡。雖遇歧伯,無如之何。
病人本色黑,欲如重漆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黑如炭。若面黑目白,八日死,腎氣內傷也。
病人色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
赤如雞冠者生,赤如衃血者死。
黃如蟹腹者生,黃如枳實者死。
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
黑如鳥羽者生,黑如炲煤者死。
凡相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不死。
病人目無精光及齒黑者,不治。
病人面失精光,如土色,不飲食者,四日死。
病人及健人面色忽如馬肝,望之如青,近之如黑,必卒死。
論曰:夫五色者,五臟之華也。故天晴明時,睹萬物,辨白黑,審長短。若五色不分,長短乖錯,此為錯亂。故人亦然。
黃帝問伯高曰:察色知病,何如?伯高曰:白色起於兩眉間,薄澤者,病在皮膚;唇色青黃赤黑者,病在肉;榮氣需然者,病在血脈;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者,病在骨。問曰:病狀如是,取之奈何?伯高曰:皮有部,肉有柱,氣血有輸,筋有結,骨有屬。
經曰:皮部在於四肢;肉柱在於臂胻諸陽分肉之間及少陰分肉之間;氣血之輸在於諸經絡脈,氣血留居則盛而起;筋部無陰陽左右,唯疾之所在;骨之屬骨空之間,所以受津液而溢腦髓。若取之者,必須候病間甚者也,間者,淺之少之,甚者,深之多之。隨變而調之,故曰上工。
白話文:
診氣色法第一
醫生即使精通脈診,卻不懂察看氣色,終究未能掌握醫術的精髓。所以說:最好的醫生觀察顏色,中等醫生聽聲音,最差的醫生只靠脈診。人體盛衰,都會先表現在臉色上,因此精明的醫生,必須明瞭五色,才能判斷生死,解決疑難雜症。所以,把觀察氣色的方法放在篇首。
肝臟生病,臉色發青;心臟生病,臉色發紅;脾臟生病,臉色發黃;肺臟生病,臉色發白;腎臟生病,臉色發黑。(都應先觀察其本來的顏色。)
春天,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以治癒,到夏天就會痊癒。
夏天,面色赤,目色黃,新病可以治癒,到季夏就會痊癒。
季夏,面色黃,目色白,新病可以治癒,到秋天就會痊癒。
秋天,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以治癒,到冬天就會痊癒。
冬天,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以治癒,到春天就會痊癒。
論述說:這是四季主氣的本色顯現,所以治療一定會痊癒。五臟的運作與五行相應,如果生病了,就會在那個季節,其顏色顯現於面部,這就像龜甲灼燒後,吉凶的徵兆表現在龜甲的表面一樣。
扁鵲說:病人本來的顏色是青色,最好像青玉一樣光澤潤潤的,面色不宜像青藍色。如果面色發白而目色發青,這是反常的現象,是因為飲酒過度,又吹風,邪風侵入肺部,影響到膽,膽氣妄泄,所以眼睛發青。即使能救治,也很難痊癒了。
病人本來的顏色是紅色,最好像雞冠一樣光澤潤潤的,面色不宜紅得像赭石一樣。如果面色發紅而目色發白,是因為憂慮煩惱,思慮過多,心氣內耗,面色雖然看似紅潤,卻很快就要準備棺材了,十天之內必死無疑。
病人本來的顏色是黃色,最好像牛黃一樣光澤潤潤的,面色不宜黃得像灶膛裡的黃土一樣。如果面色發青而目色發黃,五天內就會死亡。
病人臥床不起,心痛氣短,脾臟衰竭內傷,百日後病情好轉,想要起床卻又走不動,於是坐在地上,結果死在床邊。能治好這種病的,才是真正的神醫。
病人本來的顏色是白色,最好像美玉一樣光澤潤潤的,面色不宜白得像堊土一樣。如果面色發白而目色發黑,就沒有生命跡象了。這是因為飲酒過度,身體元氣耗盡,血脈衰竭的緣故。即使遇到神醫扁鵲,也無能為力。
病人本來的顏色是黑色,最好像上好的漆一樣光澤潤潤的,面色不宜黑得像炭一樣。如果面色發黑而目色發白,八天內就會死亡,這是腎氣內傷造成的。
病人面色青得像翠鳥羽毛一樣則能活,青得像草一樣則會死。
紅得像雞冠一樣則能活,紅得像凝固的血液一樣則會死。
黃得像螃蟹肚子一樣則能活,黃得像枳實一樣則會死。
白得像豬油一樣則能活,白得像枯骨一樣則會死。
黑得像鳥的羽毛一樣則能活,黑得像燒焦的煤一樣則會死。
總之,觀察五色,面色發黃而目色發青、面色發黃而目色發紅、面色發黃而目色發白、面色發黃而目色發黑,都不會死。
病人眼睛沒有神采,牙齒發黑,則不予治療。
病人面色失去光澤,像泥土一樣,不吃不喝的,四天內就會死亡。
病人或健康人,面色突然像馬肝一樣,遠看是青色,近看是黑色,一定會突然死亡。
論述說:五色是五臟的精華外現。所以晴朗的天氣,能看清萬物,辨別黑白,審察長短。如果五色不分明,長短錯亂,這就是混亂的狀態。人也是一樣的。
黃帝問伯高說:通過觀察顏色診斷疾病,怎麼樣?伯高說:白色從兩眉之間出現,顏色薄而濕潤的,病在皮膚;嘴唇顏色青、黃、赤、黑,病在肌肉;氣色充盈的,病在血脈;眼睛顏色青、黃、赤、白、黑,病在筋;耳朵乾枯焦黑,沾滿污垢,病在骨頭。黃帝問:如果病情如此,該怎麼治療呢?伯高說:皮膚有它所在的部位,肌肉有它聚集的地方,氣血有它流注的經絡,筋有它的連接點,骨頭有它所在的部位。
經書上說:皮膚的部位在四肢;肌肉聚集在手臂、大腿,陽經分佈的肌肉之間,以及少陰分佈的肌肉之間;氣血流注在經絡脈管之中,氣血滯留就會充盈而隆起;筋的部位沒有陰陽左右之分,只有生病的部位;骨頭的部位在骨骼之間,因此接受津液,並充滿腦髓。如果要治療,必須根據病情輕重來判斷,輕者淺少,重者深多。隨機應變,調整治療方法,這就是上等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