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2)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2)
1. 王不留行湯
主白禿及頭面久瘡,去蟲止痛方:
王不留行(五兩),桃東南枝(五兩),茱萸根皮(五兩),蛇床子(三升),牡荊(三升),苦竹葉(切,三斗),蒺藜(三升),大麻仁(一升)
上八味,以水二斗,煮取一斗,洗瘡日再,並治疽及月蝕瘡爛。
治白禿方:
三月三日桃花開者陰乾柏子,赤桑根。
上三味,為末,豬脂和,先以灰汁淨洗禿處,拭乾塗之。
又方:
細柳枝(一握),水銀,皂莢(炙)
上三味,以醋煎如餳塗之。
白話文:
王不留行湯
主要治療頭皮白禿以及頭面部久治不癒的瘡瘍,這個配方可以驅蟲、止痛。
藥材:王不留行(五兩)、桃樹東南方向的枝條(五兩)、吳茱萸的根皮(五兩)、蛇床子(三升)、牡荊(三升)、切碎的苦竹葉(三斗)、蒺藜(三升)、大麻仁(一升)。
將以上八種藥材,用水兩斗煎煮,取出一斗藥汁,每天用來清洗瘡口兩次,也可以治療疔瘡和像月亮蝕缺一樣的潰爛瘡瘍。
治療白禿的配方
在農曆三月三日桃花盛開時,採摘陰乾的柏樹籽和紅桑樹根。
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先用草木灰水將禿髮處洗淨,擦乾後塗抹藥膏。
另一個配方
細柳枝(一把)、水銀、炙過的皂莢。
將以上三種藥材用醋煎煮成黏稠的糊狀,塗在患處。
2. 松脂膏
主白禿及癰疽百瘡方:
木蘭闌皮(一兩),礬石,杜蘅,雄黃,附子大黃,石楠,秦艽,真米,苦參,水銀(各二兩),松脂(六兩)
上一十二味,以醋漬一宿,豬膏一斤半煎之,侯附子黃,去滓,乃納礬石、雄黃,水銀。更著火煮三沸,還濕地待凝,以敷瘡,瘥。
又方:
以牛肉作五味脯,炙令香,及熱拓瘡上,不過三四度,即瘥。
治頭瘡腫方:
燒杏仁令黑磨塗,復取束柴葛蔓及乾魚頭燒灰,和薰黃臘月豬脂塗之。
白話文:
松脂膏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白禿(頭癬)以及癰疽等各種瘡瘍:
使用木蘭皮(一兩)、礬石、杜蘅、雄黃、附子、大黃、石楠、秦艽、真米、苦參、水銀(各二兩)、松脂(六兩)這十二種藥材。
先用醋浸泡過夜,然後加入一斤半的豬油一同煎煮,等到附子變成黃色時,撈出藥渣,再放入礬石、雄黃、水銀。接著再用火煮三次,等到藥膏冷卻凝固後,就可以塗在瘡瘍處,瘡就會癒合。
另一個藥方:
把牛肉做成五味肉乾,烤到香味出來,趁熱敷在瘡上,敷個三四次,瘡就好了。
治療頭部腫瘡的藥方:
把杏仁燒到焦黑,磨成粉塗在瘡上,再把束柴葛的藤蔓和曬乾的魚頭燒成灰,和薰黃(黃蠟)以及臘月(農曆十二月)的豬油混合後塗在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