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4)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4)
1. 甘濕第六
熏黃,硃砂,石黛,石鹽,麝香,丁香,礬石(熬),梔子,鐵衣,莨菪子(熬),細辛(熬),土瓜(熬),乾薑(熬),蜀椒(汗),葶藶子(熬),菖蒲(熬),蝦蟆乾者(熬),故靴底(炙),髑髏骨(炙之,枯腐者佳,新者不任用)
上一十九味,等分,搗篩為散,以筒子吹藥杏仁大下部中。
所有患疳瘡,悉敷之,其丁香麝香皆別細研,納藥中合之,一方有芥子,若病大重者,用灌法如下:
丁香,麝香,甘草(各三分),犀角(五分)
上四味,細末如粉,別以鹽三合、蜀椒三合、豉二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諸藥合和,分再灌之,旦一酉一。
月蝕惡瘡息肉方:
硫黃(一云雄黃),䕡茹,斑蝥(去足翅,熬,各一兩)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粉瘡上,乾者以豬膏和塗,日三夜二。
治疳食人諸處凡是赤白痢久不瘥秘之方:
五月五日蝦蟆(一枚半,熬半生,作末),金銀土堝(五分),麝香(一分),人矢灰(五分)銀硃(小豆大)
上五味,細研如粉,敷病上即瘥,三七日慎食甜物,痢者吹下部中。
凡人口中生瘡,久不瘥,下至咽喉、胸中,有三年不瘥者,此亦是疳食病,宜塗角蒿灰於病上,有汁咽之,不過一宿,瘥。
又方:薔薇根濃煮汁含咽三宿,瘥。
又方:
大麻子,胡麻(各一升半,並熬令焦赤)
上二味,以三升瓦瓶,泥裹上厚一寸,待乾納麻子等令滿,以四五枚葦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立瓶灶口中,灶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與地平。聚瓶罐四面以系壘之。日沒放火燒之,至明旦開取脂,適寒溫灌下部中一合。尋覺咽有藥氣為佳,亦不得過多,多則傷人,隔日一灌,重者再三灌止。
旦起灌,至日夕極覺體中之勞,勿怪也。非惟治疳濕,凡百異同瘡疥癬。並洗塗之。無不瘥。一云口含一丸。
疳食下部生瘡,及日月食方:
麝香,乾薑,蠹蟲矢,葵莖灰,礬石(各三分,燒),五月五日蝦蟆(一枚,炙)
上六味,搗篩為粉,以竹管吹下部入納三寸,日再。
又方:
雚蘆(一兩),狼牙(三兩),橘皮,萹蓄,青葙(各半兩)
上五味,准前法用之。
疳濕方:
取干羊矢一升,以暖水三升漬之一宿,絞取矢汁和末石黛一顆,納汁中溫之,灌下部,令藥停腹一食久,病乃瘥。
又急疳,食鼻口,數日盡,欲死方:
藍澱塗所食上令遍,日十度夜四,瘥止。
又方:細末沒石子吹下部,立瘥。
又方:燒文蛤灰,臘月豬脂和塗。
又方:灌白馬尿一升。
治痛瘡方:
細楸枝葉水煮稠可丸,以竹筒納下部中,疳痔漏皆瘥。煎楸葉汁數洗之,良。
疳蟲月蝕濕䘌等方:
臘月兔頭(二枚,燒),五月五日蝦蟆(一枚,燒),青黛(一兩),地黃葉灰(雞子大),虎頭(八分,炙),貝齒(七枚,燒),小薊灰(雞子大)
白話文:
甘濕第六
將熏黃、硃砂、石黛、石鹽、麝香、丁香、熬過的礬石、梔子、鐵衣、熬過的莨菪子、熬過的細辛、熬過的土瓜、熬過的乾薑、用汗法處理過的蜀椒、熬過的葶藶子、熬過的菖蒲、熬過的蝦蟆乾,以及炙烤過的舊靴底和炙烤過的髑髏骨(最好用枯朽的,新的不好用),以上十九味藥材等量磨成粉末,用管子吹藥到杏仁大小的下部(指肛門或陰道等部位)。
將藥粉敷在所有的疳瘡上。丁香和麝香要另外研磨成細粉,加入藥粉中混合。另一個方子裡有芥子。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灌注的方法,如下:
丁香、麝香、甘草(各三分)、犀角(五分),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另外用鹽三合、蜀椒三合、豆豉二升,加水三升煮取一升藥汁,濾掉藥渣後,加入之前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分成兩次灌注,早晚各一次。
月蝕惡瘡息肉的藥方:
硫黃(或說是雄黃)、䕡茹、斑蝥(去掉足翅,熬過,各一兩),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敷在瘡上,乾燥的瘡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每天三次,晚上兩次。
治療疳瘡侵蝕身體各處,以及赤白痢久治不癒的秘方:
用五月五日的蝦蟆(一隻半,一半熬熟一半生用,磨成粉)、金銀土堝(五分)、麝香(一分)、人糞灰(五分)、銀硃(小豆大小),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就會痊癒。二十一天內要忌食甜食。若是痢疾,將藥粉吹入下部。
凡是口中生瘡,久治不癒,蔓延至咽喉、胸腔,甚至三年不好的,也是疳瘡侵蝕的病症,應該將角蒿灰塗在患處,如果有汁液就吞咽下去,不超過一晚就會痊癒。
**另一個方子:**用薔薇根濃煮的汁液含在口中並吞咽,連續三天就會痊癒。
又一個方子:
大麻子、胡麻(各一升半,都熬到焦紅),以上兩味藥材放入三升的瓦罐中,用泥土包裹罐子一寸厚,等泥乾後將麻子等放入罐中裝滿,在罐口插入四五個蘆葦管,用泥密封。挖地做爐灶,將瓦罐立在灶口中,灶底用瓦器接住,將灶孔填平。在罐子四周堆放磚塊壘好,晚上點火燒,到第二天早上取出油脂,等溫度適宜後,灌入下部一合。如果感覺咽喉有藥氣就好,但也不要過多,過多會傷人,隔一天灌一次,病情重的可以灌兩三次。
早上灌藥,到晚上身體會感到疲勞,不要奇怪。這個方子不僅能治療疳濕,還能治療各種瘡疥癬。可以洗也可以塗抹,都會痊癒。還有一種說法是可以含服藥丸。
治療疳瘡侵蝕下部生瘡,以及月蝕症的方子:
麝香、乾薑、蠹蟲糞便、葵莖灰、礬石(各三分,燒過)、五月五日的蝦蟆(一隻,烤過),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竹管吹入下部三寸,每天兩次。
另一個方子:
雚蘆(一兩)、狼牙(三兩)、橘皮、萹蓄、青葙(各半兩),以上五味藥材,用法同上一個方子。
治療疳濕的方子:
取乾羊糞一升,用溫水三升浸泡一晚,絞取汁液,和入一顆磨成粉末的石黛,加溫後灌入下部,讓藥汁停留在腹部一頓飯的時間,病就會痊癒。
另一個治療急性疳瘡,侵蝕口鼻,數日內侵蝕殆盡,危在旦夕的方子:
用藍澱塗在被侵蝕的部位,每天十次,晚上四次,痊癒為止。
**另一個方子:**將沒石子磨成細粉吹入下部,立刻見效。
**另一個方子:**將文蛤燒成灰,用臘月的豬油調和後塗抹。
**另一個方子:**灌入白馬尿一升。
治療痛瘡的方子:
將細楸樹枝葉用水煮成濃稠的湯汁,可以搓成丸狀,用竹筒塞入下部,疳、痔、漏都會痊癒。用煮過的楸樹葉汁清洗患處,效果很好。
治療疳蟲、月蝕、濕疹等疾病的方子:
臘月的兔頭(兩個,燒過)、五月五日的蝦蟆(一個,燒過)、青黛(一兩)、地黃葉灰(雞蛋大小)、虎頭(八分,烤過)、貝齒(七個,燒過)、小薊灰(雞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