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本草上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本草上 (19)

1. 白菟藿

味苦,平,無毒。主蛇虺蜂蠆、猘狗、菜肉、蠱毒、鬼疰、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著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飲之即解。一名白葛,生交州山谷。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蛇、虺、蜂、蠍等毒蟲咬傷,以及瘋狗咬傷,誤食有毒的菜或肉,中了蠱毒,鬼怪引起的疾病,風邪引起的疾病等各種嚴重到不能入口的毒,都能消除。還能去除瘀血,可以磨成粉末敷在疼痛的地方,馬上就能止痛;毒物進入腹中,煮水喝下就能解毒。又名白葛,生長在交州的山谷中。

2. 鬼督郵

味辛苦,平,無毒。主鬼疰,卒忤中惡,心腹邪氣,百精毒,溫瘧,疫疾。強腰腳,益膂力。一名獨搖草。

白話文:

味道辛苦,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鬼疰病(類似現代精神疾病),突然遭遇邪氣侵擾、心腹不適的病症,以及各種毒素引起的疾病,還有溫瘧、瘟疫等疾病。能強健腰腿,增強體力。別名又叫獨搖草。

3. 白花藤

味苦,寒,無毒。主解諸藥、菜、肉中毒。酒漬服之,主虛勞風熱。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解除各種藥物、蔬菜、肉類中毒。用酒浸泡後服用,可以治療虛勞引起的風熱症狀。這種植物生長在嶺南、交州、廣州等地的平坦濕地。

4. 草部中品之上

三十七味

白話文:

這裡列出三十七種藥草,它們在中藥分類中屬於中品之上等級。

5. 當歸

味甘辛,溫,大溫,無毒。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一名干歸,生隴西川穀,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味道甘甜辛辣,性溫,溫熱作用很強,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溫瘧(瘧疾的一種)、寒熱交替的感覺在皮膚裡遊走、婦女漏血不止導致不孕,以及各種惡性瘡瘍、外傷出血等,可以煮水飲用。能溫和地緩解腹痛,消除體內瘀血阻塞,治療中風引起的抽搐、不出汗、濕痹(關節疼痛)、中邪等症狀,也能治療虛寒引起的疾病,並能補養五臟,促進肌肉生長。又名干歸,生長在隴西一帶的山谷中,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放在陰涼處晾乾。

6. 秦膠

味苦辛,平,微溫,無毒。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療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生飛烏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味道苦、辛,性平,稍微溫熱,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邪氣,寒濕引起的風痹,肢體關節疼痛,可以排除體內的水分,使小便順暢。能夠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不論是久病還是新病,全身肌肉痙攣、僵硬都可以治療。這種藥材生長在飛烏山的山谷中,在農曆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曬乾後使用。

7. 黃芩

味苦,平,大寒,無毒。主熱,黃疸,腸澼瀉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穀,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一名腐腸,一名空腸,一名內虛,一名黃文,一名經芩,一名妒婦。其子主腸澼膿血。生秭歸川穀及冤句,三月三日採根,陰乾。

白話文:

黃芩,味道苦,性平,但藥性偏寒冷,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身體發熱、黃疸、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使經血暢通,治療瘡瘍腫毒、潰爛、火熱引起的瘡瘍。還可以治療痰熱、胃熱、小腹絞痛,促進消化,幫助小腸排泄,對女性經閉、淋漓不盡的出血、以及小兒腹痛也有療效。別名又叫腐腸、空腸、內虛、黃文、經芩、妒婦。它的果實可以治療腸道濕熱引起的膿血痢疾。黃芩生長在秭歸山谷和冤句一帶,在農曆三月初三採收根部,陰乾後使用。

8. 芍藥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一名白朮,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倉,一名鋌。生中嶽川穀及丘陵,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味道苦澀酸味,性質平和,稍微偏寒,帶有輕微毒性。主要治療因邪氣引起的腹痛,可以消除血脈不通的病症,破除身體內堅硬的積塊,也能改善寒熱交替的疝氣病,有止痛效果,並可促進小便暢通,增強體力,使血脈循環順暢。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消除體內瘀血、外傷造成的惡血,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促進膀胱、大腸和小腸的運作,消除癰瘡腫痛,還能治療時疫引起的寒熱症狀、中邪、腹痛、腰痛等問題。芍藥又名白朮、余容、犁食、解倉、鋌。生長在嵩山一帶的河谷和丘陵地帶,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後使用。

9. 乾薑

味辛,溫,大熱,無毒。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生者尤良。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溫熱,屬於大熱的藥材,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胸部脹滿、咳嗽氣逆上衝的症狀;能溫暖中焦以止血;可以發汗;能驅逐風濕所引起的痺痛;治療腸道疾病導致的痢疾腹瀉;能緩解寒冷引起的腹痛;可以治療中惡(昏厥)、霍亂引起的脹滿;能驅散風邪引起的各種毒邪;還能治療皮膚之間結塊的氣滯;可以止吐血。新鮮的乾薑效果更好。

10. 生薑

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生犍為川穀及荊州、揚州,九月採。

白話文:

生薑的味道辛辣,性微溫。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以及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去除身上的異味,使精神清爽。生薑主要產於犍為、四川地區和荊州、揚州一帶,通常在農曆九月採收。

11. 藁本

味辛苦,溫,微溫,微寒,無毒。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長肌膚,悅顏色,闢霧露潤澤。療風邪嚲曳,金瘡。可作沐藥面脂。實:主風流四肢。一名鬼卿,一名地新,一名微莖。生崇山山谷,正月二月採干,曝乾,三十日成。

白話文:

味辛辣、苦澀,性溫,有的說微溫,有的說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婦女的疝氣、腹部腫塊,以及陰部寒冷腫痛、腹部絞痛,能去除風邪引起的頭痛,使皮膚生長,容貌姣好,還可以驅散霧露使皮膚滋潤。能治療風邪引起的身體虛弱、步履蹣跚,以及刀劍外傷。可以作為沐浴的藥材或做成面部潤膚的油脂。果實:主要治療風邪導致的四肢麻木。別名又叫鬼卿、地新、微莖。生長在崇山峻嶺的山谷中,正月、二月採摘,曬乾,大約三十天完成。

12. 麻黃

味苦,溫,微溫,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傷寒頭疼,解肌,瀉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一名卑相,一名龍沙,一名卑鹽。生晉地及河東,立秋採莖,陰乾令青。

白話文:

味道苦,性溫,略帶溫性,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傷寒引起的頭痛、溫瘧(一種發熱的瘧疾),能幫助發散使身體出汗,去除體內的邪熱之氣,止咳逆上氣(氣喘咳嗽),消除寒熱症狀,破除體內堅硬的腫塊積聚,驅散五臟的邪氣,緩解急性的風症,治療脅痛,產後疾病,停止口中不斷分泌唾液,通暢皮膚的毛孔,疏散傷寒引起的頭痛,解除肌肉的緊張,排泄體內的邪惡之氣,消除紅色或黑色的斑點毒素。但不可過量服用,會使人虛弱。它又名卑相、龍沙、卑鹽。生長在山西地區和河東一帶,在立秋時採收莖部,陰乾後使其保持青色。

13. 葛根

味甘,平,無毒。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大寒,療消渴,傷寒壯熱;葛谷:主下痢,十歲以上;白葛:燒以粉瘡,止痛斷血;葉:主金瘡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雞齊根,一名鹿藿,一名黃斤。生汶山川穀,五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口渴,身體發熱,嘔吐,各種肢體麻木疼痛,能使身體產生陰氣,解除各種毒素。能治療傷寒、中風引起的頭痛,可以發汗解表,使皮膚毛孔打開。能治療刀劍外傷,止痛,治療脅肋部位的疼痛。新鮮葛根榨出的汁液:藥性大寒,可以治療口渴、傷寒引起的高熱;葛根的種子:主要治療腹瀉,適用於十歲以上的兒童;白色的葛根:燒成灰可以敷在瘡口上,止痛並止血;葛葉:主要治療刀劍外傷並止血;葛花:主要解酒。葛根又名雞齊根、鹿藿、黃斤。生長在汶山的山谷中,五月採挖根部,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