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七·婦人三 (1)
卷第七·婦人三 (1)
1. 防風湯
主偏風,甄權處治安平公方:
防風,芎藭,白朮,狗脊,萆薢,牛膝,白芷(各一兩),薏苡仁,葛根,杏仁(去皮尖、兩仁),人參,羌活(各二兩),麻黃(四兩,去節),生薑(五兩,切),桂心,石膏(各三兩,碎)
上一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一劑覺好,更服一劑,一劑一度針之,服九劑湯九度針之。針風池一穴、肩髃一穴、曲池一穴、文溝一穴、五樞一穴、陽陵泉一穴、巨虛下廉一穴,合七穴、即瘥。
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針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陽輔,即起行。
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遂,不得跪起,針上髎二穴、環跳二穴、陽陵泉二穴、巨虛下廉二穴,即得跪起。
治猥退風方:
蒼耳子(五升,苗亦得用),羊桃(切),蒴藋(切),赤小豆(各二升半),鹽(二升)
上五味,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五斗,適寒溫,納所患腳漬,深至絕骨,勿過之,一度炊五斗米頃,出之,慎風冷,汗從頭出。
論曰:聖人以風是百病之長,深為可憂,故避風如避矢,是以防禦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隨用一法皆能愈疾。至於火艾,特有奇能,雖曰針湯散皆所不及,灸為其最要。昔者華佗,為魏武帝針頭風,華佗但針即瘥,華佗死後數年,魏武帝頭風再發,佗當時針訖即灸頭風,豈可再發?只由不灸,其本不除。
所以學者不得專恃於針及湯藥等,望病畢瘥,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雖豐藥餌,諸療之要,在火艾為良。初得之時,當急下火,火下即定,比煮湯熟已覺眼明,豈非大要?其灸法:先灸百會,次灸風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間使,各三壯;次灸三里五壯。其炷如蒼耳子大,必須大實作之,其艾又須大熟,從此以後,日別灸之,至隨年壯止。
凡人稍覺心神不快,即須灸此諸穴各三壯,不得輕之。苟度朝夕,以致殞斃。戒之哉,戒之哉!
又論曰:學者凡將欲療病,先須灸前諸穴,莫問風與不風,皆先灸之。此之一法,醫之大術,宜深體之,要中之要,無過此術。是以常預收三月三日艾,擬救急危。其五月五日亦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有卒死之人,及中風不得語者,皆急灸之。夫卒死者是風入五臟,為生平風發,強忍,怕痛不灸,忽然卒死。謂:是何病所以皆必灸之,是大要也。
白話文:
這個名為「防風湯」的藥方,主要治療偏風,這是甄權醫師為了讓百姓平安所開的處方。
藥方內容包含:防風、川芎、白朮、狗脊、萆薢、牛膝、白芷(各一兩)、薏苡仁、葛根、杏仁(去皮尖,用兩個杏仁)、人參、羌活(各二兩)、麻黃(四兩,去節)、生薑(五兩,切片)、桂心、石膏(各三兩,搗碎)。
將以上十六味藥材搗碎,加入一斗二升的水煮,煮到剩下三升,分成三次服用。如果服用一劑後感覺有好轉,就再服用一劑,每服用一劑就針灸一次。連續服用九劑並針灸九次。針灸的穴位包括:風池穴、肩髃穴、曲池穴、人中穴、五樞穴、陽陵泉穴、巨虛下廉穴,共七個穴位,這樣就可以痊癒。
仁壽宮裡的人因為腳痛,奉命針灸環跳穴、陽陵泉穴、巨虛穴、下廉穴、陽輔穴,馬上就能夠起身行走。
大理趙卿患有風疾,導致腰腿不靈活,無法跪下或站起,針灸上髎穴兩處、環跳穴兩處、陽陵泉穴兩處、巨虛下廉穴兩處,就能夠跪下和站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治療腳部萎縮的藥方:
蒼耳子(五升,連苗也可以用)、獼猴桃(切片)、蒴藋(切片)、赤小豆(各二升半)、鹽(二升)。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二石五斗的水煮,煮到剩五斗,調整水溫,將患病的腳浸泡在藥液中,深度要到腳踝最細的地方,但不要超過。浸泡的時間大概是煮五斗米飯的時間,泡完後要小心不要吹到風著涼,以免汗從頭部冒出。
總結來說:古人認為風是百病之首,非常令人擔憂,因此避風如避箭。所以要防禦風邪,可以利用湯藥、針灸、蒸熏等方法,隨便用一種都能夠治好疾病。其中火艾(艾灸)尤其具有奇效,這是針藥所不及的,艾灸最為重要。以前華佗為魏武帝針灸治療頭風,針完就好了,但華佗死後幾年,魏武帝頭風再次發作,這是因為華佗當時針灸完後應該接著艾灸,才能徹底除根,只針不灸,病根無法去除。
因此,學習醫術的人不能只依賴針灸或湯藥就想完全治好疾病,如果不用艾灸,怎麼能去除病根呢?所以,即使藥物再多,各種治療方法中,艾灸才是最好的。在剛開始發病時,就應立即用艾灸,艾灸後病症就會穩定下來,比煮湯藥還快見效,難道這不是最重要的嗎?艾灸的方法是:先灸百會穴,再灸風池穴,接著灸大椎穴、肩井穴、曲池穴、間使穴,每個穴位灸三壯;最後灸足三里穴五壯。艾炷的大小像蒼耳子那麼大,必須要紮實,艾絨也要充足。從此以後,每天都要灸,直到與年齡相同的次數為止。
平常人只要感覺精神不佳,就應該立即灸這些穴位,每個穴位灸三壯,不可輕忽。如果拖延下去,可能會導致死亡,要警戒!要警戒!
此外,學習醫術的人,凡是想要治療疾病,都必須先灸前面說的那些穴位,不用管是否是風邪引起的,都先灸這些穴位。這是醫術中的重要方法,應該深入體會,要點中的要點,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因此,平時要儲備三月三日採集的艾草,用來應急。五月五日採的艾草也不錯,但比不上三月三日採的。另外,對於突然昏死的人,或是中風不能說話的人,都要趕快用艾灸。突然昏死是因為風邪進入五臟,是因為平時有風邪發作卻強忍著,怕痛而不去艾灸,所以突然昏死。這說明,為什麼這些病都必須用艾灸治療,這是很重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