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1. 卷第二十八·針灸下
2. 消渴第一
一十二法,論一首
消渴咽喉干,灸胃下俞三穴各百壯,在背第八椎下橫三間寸炙之。
消渴口乾,不可忍,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消渴咳逆,灸手厥陰,隨年壯。
消渴口乾,灸胸堂五十壯。
又,灸足太陽五十壯。
消渴,口乾煩悶,灸足厥陰百壯。
又,灸陽池五十壯。
建氏灸消渴法:
初灸兩手足小指頭及項椎,隨年壯。
又,灸膀胱俞橫三間寸,灸之各三十壯,五日一報之。
又,灸背脾俞下四寸,俠脊梁一寸半二穴,隨年壯。
論曰:灸上諸穴訖,當煮白狗肉作羹汁,飲食不用姜醬豉,可用蔥薤隨意。當煮肉骨汁,作淡羹可食肉,當稍漸進,忌食豬肉,法須二百日乃善。
又,灸腎俞二穴並腰目,在腎俞下三寸俠脊兩旁各一寸半,以指按陷中。
又,關元俠兩旁各二寸一處。
又,陰市二穴在膝上,當伏兔上三寸臨膝取之。
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凡此諸穴,斷小便利大佳,不損陽氣,亦云止遺尿也。太谿、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陽、行間、大敦、隱白、湧泉,凡此諸穴各一百壯,腹背兩腳凡三十七穴,其腎俞、腰目,關元、水道可灸三十壯。五日一報之,各得一百五十壯,佳,湧泉可灸十壯。
大敦、隱白、行間可灸三壯,余者悉七壯,皆五日一報之。滿三灸可山也。若灸諸陰不瘥,可灸諸陽,諸陽在腳表宜審用之,無有不驗,造次則並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壯數如灸陰家法。
灸小便數而少且難,用力輒失精,此方萬驗也。令其人舒兩手合掌並兩大指令齊,急逼之令兩爪甲相近,以一炷灸兩爪甲本肉際,際方後自然有角。令炷當兩角中小侵入爪上,此兩指共當一炷也。亦灸腳大指與手同法,各三炷。經三日又灸之,此法甚驗。
白話文:
消渴的十二種治療方法,並附帶一篇論述
針對消渴導致的咽喉乾燥,在背部第八椎骨下方,左右各三指寬的地方,找到三個胃下俞穴,每個穴位艾灸一百壯。
針對消渴導致的口乾難忍,在腰部,左右各三指寬的小腸俞穴,每個穴位艾灸一百壯。
針對消渴引起的咳嗽和氣逆,艾灸手厥陰經上的穴位,艾灸的次數與年齡相同。
針對消渴導致的口乾,艾灸胸口正中的穴位五十壯。
另外,艾灸足太陽經上的穴位五十壯。
針對消渴導致的口乾和煩悶,艾灸足厥陰經上的穴位一百壯。
另外,艾灸陽池穴五十壯。
建氏治療消渴的艾灸方法:
最初艾灸兩手和兩腳的小指指尖,以及後頸的椎骨,艾灸的次數與年齡相同。
另外,艾灸膀胱俞穴,左右各三指寬的地方,每個穴位艾灸三十壯,每五天治療一次。
另外,艾灸背部脾俞穴下方四寸,距離脊椎左右各一寸半的兩個穴位,艾灸的次數與年齡相同。
論述:在艾灸上述各穴位之後,應該用白狗肉煮湯,飲食時不要加薑、醬油和豆豉,可以隨意使用蔥和韭菜。應該用肉骨頭煮湯,做成清淡的羹湯食用,可以吃肉,要逐漸增加食量,忌食豬肉。按照這個方法需要持續二百天才能好轉。
另外,艾灸兩個腎俞穴,以及腰部和眼睛附近的穴位,在腎俞穴下方三寸,距離脊椎左右各一寸半的地方,用手指按壓有凹陷處。
另外,在關元穴左右各兩寸的地方各取一個穴位。
另外,在陰市穴,位於膝蓋上方,大腿前側肌肉隆起處上方三寸,靠近膝蓋的地方取穴。
還有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等穴位,這些穴位對於治療小便不暢有很好的效果,不會損傷陽氣,也可以止尿失禁。太谿、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陽、行間、大敦、隱白、湧泉等穴位,每個穴位各艾灸一百壯。腹部和背部以及兩腳加起來共有三十七個穴位。腎俞、腰目、關元、水道等穴位可以艾灸三十壯,每五天治療一次,每個穴位總共灸一百五十壯效果最好,湧泉穴可以艾灸十壯。
大敦、隱白、行間穴可以艾灸三壯,其餘穴位都艾灸七壯,都是每五天治療一次。連續艾灸三次就可以看到效果。如果艾灸陰經穴位沒有效果,可以艾灸陽經穴位,陽經穴位在腳的表面,要仔細使用,沒有不見效的。如果隨意治療,可以同時艾灸肺俞穴和募穴,按照經絡運行的規律取穴,艾灸的次數和艾灸陰經的方法相同。
對於小便次數多而量少且排尿困難,用力就會遺精的患者,這個方法非常有效。讓患者伸出雙手合掌,將兩手的大拇指並齊,用力擠壓,使兩手的指甲根部肉際靠近,在指甲根部的肉際,自然會形成一個角,讓艾炷對準兩個角的中間略微進入指甲,這兩個指頭共用一個艾炷。腳的大拇指也用相同的方法艾灸,每個指頭各灸三炷。隔三天再灸一次,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3. 淋病第二
二十三法
著鹽臍中,灸三壯。
五淋不得尿,灸懸泉二七壯,在內踝前一寸,斜行小脈間是,中封之別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壯。
氣淋,灸關元五十壯。
又,俠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壯。
勞淋,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
石淋,臍下三十六種疾不得小便,灸關元三十壯(一云百壯)。
血淋,灸丹田,隨年壯。
血淋,灸腹溜五十壯。
卒淋,灸外踝尖七壯。
失禁,尿不自覺知,針陰陵泉入五分,灸隨年壯。
莖中痛,灸行間三十壯。
屈骨端,主腹中滿,小便數,灸二七壯。小兒以意量之。
不得尿,灸太衝五十壯。
失尿不禁法:
灸大敦七壯。
又,灸行間七壯。
小兒遺尿,灸臍下一寸半,隨年壯。又大敦一壯。
尿床灸法:
垂兩手髀上,盡指頭上陷處,灸七壯。
又,臍下橫紋七壯。
遺尿,針遺道入二寸補之,在俠玉泉五寸,灸隨年壯。
又,灸陰陵泉隨年壯。
又,灸陽明隨年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淋病第二
用鹽敷在肚臍上,然後用艾灸灸三壯。
如果患有五淋導致小便困難,可以灸懸泉穴,灸十四壯,這個穴位在內踝前一寸,在斜著走向的小脈絡之間,也是中封穴的別名。
患有五淋,灸大敦穴三十壯。
患有氣淋,灸關元穴五十壯。
另外,在玉泉穴兩旁各一寸半的地方,灸三十壯。
患有勞淋,灸足太陰經的穴位,灸一百壯,這個穴位在內踝上三寸,大約報三寸的位置。
患有石淋,或者肚臍下三十六種疾病導致小便困難,可以灸關元穴三十壯(有的說要灸一百壯)。
患有血淋,灸丹田穴,艾灸的次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患有血淋,灸腹溜穴五十壯。
突然發生的淋病,灸外踝尖七壯。
小便失禁,尿液不受控制,自己沒有知覺,可以針刺陰陵泉穴五分深,艾灸的次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陰莖內部疼痛,灸行間穴三十壯。
恥骨前端,可以治療腹脹、小便次數多,灸十四壯,小兒灸的次數可以自己衡量。
小便不出來,灸太衝穴五十壯。
治療小便失禁的方法:
灸大敦穴七壯。
另外,灸行間穴七壯。
小兒尿床,灸肚臍下一寸半的位置,艾灸的次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另外,灸大敦穴一壯。
治療尿床的艾灸方法:
雙手自然下垂,放在大腿上,指尖所指的上方凹陷處,灸七壯。
另外,灸肚臍下橫紋處七壯。
尿床,可以針刺遺道穴二寸深,用補法,這個穴位在玉泉穴旁五寸的位置,灸的次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另外,灸陰陵泉穴,艾灸的次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另外,灸陽明經的穴位,艾灸的次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針刺三分深。
4. 尿血第三
七法
第七椎兩邊各五寸,主尿血。
又,灸大敦,各隨年壯。
虛勞、尿血、白濁,灸脾俞百壯。
又,灸三焦俞百壯。
又,灸腎俞百壯。
又,灸章門百壯。
尿黃,灸石門五十壯。
白話文:
在第七節椎骨兩側各五寸的地方,可以治療尿血。
另外,艾灸大敦穴,左右兩邊都根據年齡大小來決定艾灸的壯數。
因為虛勞導致的尿血和白濁,艾灸脾俞穴一百壯。
另外,艾灸三焦俞穴一百壯。
另外,艾灸腎俞穴一百壯。
另外,艾灸章門穴一百壯。
如果小便顏色黃,艾灸石門穴五十壯。
5. 水病第四
一十五法
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隨年壯。
又,兩手大指縫頭各灸七壯。
虛勞、浮腫,灸太衝百壯。
灸腎俞百壯,主百病水腫。
灸胃倉,隨年壯。
水腫,灸陷谷隨年壯。
水腫,氣上下,灸陰交百壯。
水腫脹,灸曲骨百壯。
大腹,灸陰市隨年壯。
人中滿,唇腫及水腫,大水,灸臍中、石門各百壯。
風水,灸上廉隨年壯。
水腫不得臥,灸陰陵泉百壯。
石水,灸然谷、氣衝、四滿、章門。
水分,主水腫脹滿不能食,堅硬,灸,日七壯,至四百即止,忌針,針水出盡即死。水病灸至瘥止,在下管下一寸。
鼓脹,灸中封二百壯。
白話文:
水病第十四:
治療方法:
- 在腳的第二根腳趾上方一寸處,依照年紀灸治(每歲灸一壯)。
- 在兩手大拇指的指縫盡頭各灸七壯。
- 對於因虛勞導致的浮腫,灸太衝穴一百壯。
- 灸腎俞穴一百壯,主治各種水腫疾病。
- 灸胃倉穴,依照年紀灸治(每歲灸一壯)。
- 治療水腫,灸陷谷穴,依照年紀灸治(每歲灸一壯)。
- 水腫導致氣不順暢,上竄下行時,灸陰交穴一百壯。
- 水腫腹脹時,灸曲骨穴一百壯。
- 肚子腫大,灸陰市穴,依照年紀灸治(每歲灸一壯)。
- 人中部位腫脹,嘴唇腫脹或全身水腫,嚴重時,灸肚臍和石門穴各一百壯。
- 因風邪導致的水腫,灸上廉穴,依照年紀灸治(每歲灸一壯)。
- 水腫到無法躺臥時,灸陰陵泉穴一百壯。
- 腹中如石般堅硬的水腫,灸然谷、氣衝、四滿、章門等穴。
- 水分穴,主治水腫腹脹、無法進食、腹部堅硬,灸治此穴,每日灸七壯,灸到四百壯就停止,不能針刺,針刺導致水液流盡就會死亡。治療水病,灸到痊癒為止。此穴位於下管穴下方一寸。
- 腹部膨脹如鼓,灸中封穴二百壯。
6. 癰疽第五
七法,論一首
卒疽著五指,急不得屈伸,灸踝尖上數壯,亦可至百壯。
凡卒患腰腫,附骨腫,癰疽癤腫風,遊毒熱腫,此等諸疾,但初覺有異,即急灸之,立愈。遇之腫成,不須灸,從手掌後第一橫紋後兩筋間當度頭,灸五壯立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當心胸中者灸兩手,俱下之。
疔腫在左,灸左臂曲肘紋前,取病人三指外手於臂上處中灸之。兩筋間從不痛至痛,腫在右從右炙,不過三四日,瘥。
又,灸掌後橫紋從五指,男左女右,七壯即驗,已用得效。
論曰:疔腫灸法稍多,然此一法亦甚效驗,出於意表也。癮疹,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神良。
頭痛、癮疹,灸天窗七壯。
白癜、白駮、浸淫、瀝瘍著頭及胸前,灸兩乳間,隨年壯,立瘥。
白話文:
癰疽第五
七種治療方法,論述一篇
突然在手指上長瘡,導致手指無法彎曲伸直,可以灸腳踝尖上方數個穴位,甚至可以灸到一百壯。
凡是突然腰部腫痛、靠近骨頭的腫痛、癰疽、癤子腫痛、風毒引起的遊走性腫痛、熱毒引起的腫痛等各種疾病,只要剛開始感覺到異常,就立刻用艾灸治療,馬上就會好。如果腫脹已經形成,就不用艾灸,從手掌後面的第一條橫紋後面的兩條筋之間,對應頭部的位置,灸五壯就會馬上好。如果患處在左邊就灸右邊,患處在右邊就灸左邊,如果患處在胸部正中,就灸兩手,讓病氣同時往下散。
如果疔瘡長在左邊,就灸左手臂彎曲處橫紋前方,取病人的三根手指寬度,在手臂上這個位置的中間灸。灸兩條筋之間,從不痛灸到痛,如果疔瘡長在右邊,就灸右邊,大概三四天就會痊癒。
另外,灸手掌後面的橫紋,從五指開始,男性灸左手,女性灸右手,灸七壯就會見效,已經有人用過覺得有效。
總結來說:雖然治療疔瘡的灸法很多,但這種方法也很有效,效果超出預期。蕁麻疹,灸曲池穴兩個穴位,隨著年齡增長增加艾灸的次數,效果非常好。
頭痛、蕁麻疹,灸天窗穴七壯。
白癜風、白斑、滲出性皮膚病、潰瘍長在頭部和胸前,灸兩乳之間,隨著年齡增長增加艾灸的次數,馬上就會好。
7. 痔漏第六
十八法
針漏法:
少海,在臂曲側肘內橫紋頭,屈手向頭取之。主腋下瘰癧漏臂疼,屈伸不得,風痹瘙漏,針入三分,留七呼,瀉五吸。
針癧瘰,先拄針皮上三十六息,推針入內之,追核大少,勿出核,三上三下,乃拔出針。
灸漏法:
頸漏,灸天池百壯,穴在乳後一寸,腋下著脅直腋屈肋間。
又,灸兩耳後髮際直脈七壯。
又,灸背後兩邊腋下後紋頭,隨年壯。
又,灸心鳩尾下宛宛中七十壯。
又,兩胯內有患癧處宛宛中百壯。
又,灸章門、臨泣、支溝、陽輔各百壯。
又,以艾炷繞四畔周匝,灸七壯即止。
又,灸肩井,隨年壯(一去二百壯)。
諸惡漏、中冷、息肉出,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者六壯。
針痔法:
長強在窮脊骨下宛宛中,主下漏、五痔、疳蟲食下部,針入三寸,伏地取之,以大痛為度。灸亦良,不及針。灸,日三十壯,至七日止,特忌房室。
針足太陰穴,在內踝上一夫,一名二陰交,亦主大便不利,針入三分。
飛揚、商丘、復溜、勞宮、會陰、承筋、扶承、委陽、委中,並主之。
灸腸癰法:
屈兩肘正尖頭骨,各灸百壯,則下膿血者愈。
灸乳癰妬乳法:
灸兩手魚際各二七壯,斷癰脈也。
又,以繩橫度口,以度從乳上行,灸度頭二七壯。
指忽掣痛不可忍,灸指端七壯。
白話文:
痔漏的十八種療法
針刺治療漏管的方法:
少海穴:在手肘彎曲處內側橫紋的盡頭,彎曲手向上方取穴。主要治療腋下淋巴結腫大、漏管、手臂疼痛、無法彎曲伸直、風濕麻痺搔癢、漏膿等症狀。針刺入三分深,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瀉法為五吸。
治療淋巴結腫大,先將針拄在皮膚上三十六個呼吸的時間,然後再推針進入體內。針對腫塊的大小,進針時不要碰到腫塊,做三次向上提插,三次向下提插,然後拔出針。
艾灸治療漏管的方法:
頸部漏管,艾灸天池穴一百壯。天池穴在乳房後一寸,腋下靠著脅骨,在腋下彎曲肋骨之間。
又,艾灸兩耳後髮際直脈處七壯。
又,艾灸背部兩邊腋下後方紋路的盡頭,次數隨年紀增加。
又,艾灸心鳩尾下方凹陷處七十壯。
又,兩腿內側患有淋巴結腫大,在凹陷處艾灸一百壯。
又,艾灸章門穴、臨泣穴、支溝穴、陽輔穴各一百壯。
又,用艾炷環繞病灶四周,艾灸七壯即可停止。
又,艾灸肩井穴,次數隨年紀增加(一歲灸一百壯,二歲兩百壯)。
各種惡性漏管、體內虛寒、息肉突出,艾灸足內踝上方各三壯,患病兩年則灸六壯。
針刺治療痔瘡的方法:
長強穴:在尾椎骨下方凹陷處,主要治療下漏、五痔、肛門有蟲啃食等疾病。針刺入三寸深,趴在地上取穴,以感到劇痛為度。艾灸效果也不錯,但不如針刺。艾灸每天三十壯,灸到七天停止,特別禁忌性生活。
針刺足太陰經的穴位,在內踝上方一寸,又名二陰交,也主治大便不通。針刺入三分深。
飛揚穴、商丘穴、復溜穴、勞宮穴、會陰穴、承筋穴、扶承穴、委陽穴、委中穴,都可治療痔瘡。
艾灸治療腸癰的方法:
彎曲兩手肘,在正尖頭的骨頭處,各艾灸一百壯,就能治癒流膿血的腸癰。
艾灸治療乳癰、乳房腫脹的方法:
艾灸兩手魚際處各十四壯,可以阻斷癰瘡的脈絡。
又,用繩子橫量口寬,再將繩子從乳房向上量,在量到的頭部位置艾灸十四壯。
手指突然劇痛難忍,艾灸指尖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