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七·針灸中 (1)
卷第二十七·針灸中 (1)
1. 肝病第一
五十一法
治眼目法:
攢竹,主目視不明,䀮䀮目中熱痛及瞤,針入一分,留二呼,瀉三吸,徐徐出之。忌灸。宜出血塗鹽。
白話文:
治療眼目方法:
攢竹穴:主治視力模糊、眼睛紅腫疼痛及眼瞼痙攣,針刺深度一分,留針兩呼吸,拔針後做三次吸氣,緩緩出針。忌灸。宜出血後塗抹鹽。
膚翳白膜覆瞳仁,目暗及眯,雀目冷淚,目視不明,胬肉出,皆針睛明,入一分半,留三呼,瀉五吸。冷者先補後瀉,復補之。雀目者,可久留十吸,然後速出。
白話文:
如果眼膜白色覆蓋住瞳仁,導致視力昏暗或眯眼,眼睛像麻雀眼般寒冷多淚,視線模糊,眼裡長出肉瘤等情況,都可以用針灸治療。針刺眼睛的深度是一分半,留針的時間是吸氣五次,呼氣三次。如果眼睛感到寒冷,先補氣後瀉氣,再補氣。如果眼睛像麻雀眼,可以久留針十次呼吸的時間,然後迅速拔出針灸。
視眼喎不正,口喎目瞤,面動葉葉然,眼赤痛,目䀮䀮,冷熱淚,目瞼赤,皆針承泣。在目下七分匡骨中,當瞳子直下陷中,入二分半,得氣即瀉,忌灸。
白話文:
視力不正,導致眼睛斜視; 口齒歪斜,眼睛眨動不止; 面部不斷抽動; 眼睛發紅疼痛; 視物模糊不清; 有冷熱淚; 眼瞼發紅,
都可以針灸「承泣」穴。
「承泣」穴位於下眼眶骨正下方,瞳孔直下、凹陷處, 針灸深度為 2.5 分 得氣後立即出血,禁止灸療。
目暗不明,針中渚,入二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七壯,炷如雀矢大,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眯目、偏風、眼喎、通睛、耳聾,針客主人,一名上關,入一分,久留之,得氣即瀉。亦宜灸,日三七壯至二百壯,炷如細竹筋大,側臥張口取之。眼暗灸大椎下第十節,正當脊中二百壯,唯多佳。可以明目,神良。灸滿千日,不假湯藥。
白話文:
目暗不明
針灸中渚穴,深度二分,留針三口氣時間,拔針五口氣時間。灸七壯,艾炷大小如雀矢,取穴在手部小指和無名指的關節後面,相鄰的凹陷處。
眯目、偏風、眼喎、通睛、耳聾
針灸客主人穴,也叫上關穴,深度一分,長時間留針,針感出現後立刻拔針。也可以灸這個穴位,每天灸三七壯,直到灸到兩百壯,艾炷大小如細竹筋,側臥張口取穴。
眼暗
灸大椎穴下第十節,正對脊椎正中,灸兩百壯,艾炷越多越好。可以明目,效果很好。灸完一千天,不用再吃藥。
肝勞,邪氣眼赤,灸當容一百壯,兩邊各爾。在眼後耳前三陰三陽之會處,以手按之有上下橫脈,是與耳門相對也。
白話文:
肝臟過度勞累,邪氣入侵導致眼睛發紅,應當施灸100壯,兩邊各50壯。在眼睛後方、耳前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交匯處,用手按壓會有上下橫行的脈絡,這個部位與耳門相對。
肝俞,主目不明,灸二百壯,小兒寸數斟酌,灸可一二七壯。
治風翳,灸手中指本節頭骨上五壯,炷如小麥大,逐病左右灸之。
治風癢赤痛,灸人中鼻柱二壯,仰臥灸之。
治目卒生翳,灸大指節橫紋三壯,逐左右灸之。
治眼暗,若一眼暗,灸腕後節前陷中。兩眼暗,兩手俱灸,隨年壯。
治溫病後食五辛即不見物,遂成雀目,灸第九椎,名肝俞,二百壯,永瘥。
治腳轉筋法:
治腳轉筋,針內崑崙穴,在內踝後陷中,入六分,氣至瀉之。
又灸承山,隨年壯,神驗。
第二十一椎主腰背不便,筋轉痹,灸隨年壯。
治筋攣轉筋,十指筋攣急,不得屈伸,灸足外踝骨上七壯。
白話文:
肝俞穴,主治眼睛不明。灸二百壯。小兒灸法根據寸數斟酌,灸可一、二、七壯不等。
治療風翳(角膜白斑),灸中指本節頭骨上五壯,艾柱如小麥大,逐漸向病側灸之。
治療風癢赤痛,灸人中穴、鼻柱二壯,仰臥灸之。
治療眼睛突然生翳,灸大拇指節橫紋處三壯,逐漸向左右灸之。
治療眼睛昏暗,若一眼昏暗,灸腕後節前陷中處。兩眼昏暗,雙手皆灸,根據年齡壯數。
治療溫病後食五辛致使看不見東西,遂成雀目,灸第九椎,穴名為肝俞,二百壯,永久治癒。
治療腳抽筋的方法:
治療腳抽筋,針刺內崑崙穴,位於內踝後陷中,針入六分,氣至瀉之。
又灸承山穴,根據年齡壯數,療效顯著。
第二十一椎主治腰背不適,筋骨轉動不靈,灸法根據年齡壯數。
治療筋攣轉筋,十指筋攣急,不能屈伸,灸足外踝骨上七壯。
治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又下滿,灸五十壯,兩腳一百壯,此二穴亦主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悉主之。老人加之,五十以下及小兒並隨年壯。
白話文:
治療遺精、肌肉痙攣、陰部縮入腹中引起疼痛,灸中封穴50壯。又治療腹脹,灸中封穴50壯,兩腳灸100壯。這兩個穴位也是治療喉嚨腫痛、呼吸困難、五臟疾病導致的脹痛。老年人酌情增加灸壯數,50歲以下及兒童則根據年齡適當加減。
治轉筋,脛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橫筋上三壯。
腹脹轉筋,灸臍是一寸二七壯。
治癥瘕法:
小腹堅大如盤盂,胸腹中脹滿,飲食不消,婦人症聚瘦瘠,灸三焦俞百壯,三報之。
灸內踝後宛宛中,隨年壯。
灸氣海百壯。
久冷及婦人症癖,腸鳴泄痢,繞臍絞痛,灸天樞百壯,三報之。勿針臍兩旁各二寸。
積聚堅滿痛,灸脾募百壯,章門是也。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轉筋,脛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橫筋上三壯。
腹脹轉筋,灸臍是一寸二七壯。
治癥瘕法:
小腹堅大如盤盂,胸腹中脹滿,飲食不消,婦人症聚瘦瘠,灸三焦俞百壯,三報之。
灸內踝後宛宛中,隨年壯。
灸氣海百壯。
久冷及婦人症癖,腸鳴泄痢,繞臍絞痛,灸天樞百壯,三報之。勿針臍兩旁各二寸。
積聚堅滿痛,灸脾募百壯,章門是也。
治療轉筋,脛骨痛得很厲害
針灸膝蓋以下小腿外側橫向筋脈上方,三針。
腹脹腹痛
針灸肚臍上方一寸二到七針。
治療癥瘕的方法
小腹像盤子一樣大,胸腹脹滿,吃不下東西,女性有癥瘕,身體虛弱,針灸三焦俞穴一百針,反覆灸三次。
針灸腳踝內側後方,每次灸的針數根據年齡而定。
針灸氣海穴一百針。
久寒症及女性癥瘕,腸鳴腹瀉,繞臍絞痛
針灸天樞穴一百針,反覆灸三次。不要在距離肚臍左右兩側二寸的地方針灸。
積聚脹滿疼痛
針灸脾募穴一百針,就是章門穴。
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即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處。初日灸三,次日五,後七,周而復始,至十止。惟忌大蒜,余不忌。
又灸關元五十壯。
又灸臍上四指五十壯。
膏肓俞兩穴主無病不療方:
白話文:
治療腹部硬塊,疼痛在左邊就灸左邊,疼痛在右邊就灸右邊。第一個灸點在第一根肋骨下靠近第二根肋骨的地方,第二個灸點在第二根肋骨下靠近第三根肋骨的地方,靠近肋骨上方的脂肪。第一天灸三壯,第二天灸五壯,第三天灸七壯,如此循環,灸到第十天停止。只有大蒜不能吃,其他食物不忌口。
再灸肚臍上方四指處五十壯。
膏肓俞兩個穴位主治各種疾病,沒有治不好的方法:
先令病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動也。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胛骨之裡,去胛骨容側指許,摩𦛗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肩中。灸兩胛內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數百壯當氣下,磐磐然如流水當有所下,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此灸無所不治,主諸羸弱瘦損虛勞,夢中失精,上氣咳逆。
白話文:
首先讓病人端正地坐著,彎曲脊椎,雙手伸直,手臂放在膝蓋前,保持正直,拇指與膝蓋齊平,用東西支撐肘部,不要讓手臂晃動。從肩胛骨上端開始,向下摸索到肩胛骨底部,中間應該有四根肋骨,三個間隙,在肩胛骨內側沿中間依次艾灸,距離肩胛骨約一根手指寬,按摩推拿肋骨間的空隙處,按壓時會感到牽扯到肩部。左右兩側肩胛骨內側各灸一處,灸量達到六百壯,最多可達一千壯,灸到一定量時,氣會下降,出現像流水一樣的溫熱感,預示著某些疾病將要被排出,如果有痰或宿疾也會隨氣排出。這種艾灸方法幾乎能治療所有疾病,特別對體質虛弱、瘦弱、虛勞、夢中遺精、氣逆咳嗽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及狂惑妄誤,皆有大驗。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前索孔穴灸之,求穴大較,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及以前法灸。若不能久正坐伸兩臂者,亦可伏衣幞上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遠。不爾甲胛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幞當令大小有常,不爾則前卻失其穴也。
白話文:
狂亂、迷惑、錯誤的療法,也都有顯著的效果。如果病人已經十分虛弱,無法端正坐著,應讓其側臥,挽起上臂,在「前索孔」穴位上施灸。求取穴位的大概方法是:用右手從左肩上比量,手指指尖所達不到的地方就是穴位。左手也同樣。然後按照前面的方法施灸。
如果病人長時間坐不直、伸不開兩臂,也可以俯臥在衣服或頭巾上,伸開兩臂,請人從旁挽住兩塊肩胛骨,使它們盡量分開。如果不這樣做,肩胛骨會覆蓋住穴位,無法施灸。所俯臥的衣服或頭巾大小應有一定的標準,否則前後移動會偏離穴位。
此穴灸訖後,令人陽氣盛,當消息自養,令得平復。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求索。
治頭重臂肘重法:
頭重風勞,灸腦戶五壯,針入三分補之。
頭重不能勝,灸腦戶下一寸半。
身體重,四肢不能自持,灸脾俞,隨年壯,針入五分補之。
身重,嗜眠不自覺,灸天府五十壯,針入三分補之。
身重,灸水分百壯,針入一寸補之。
體重,四肢不舉,灸天樞五十壯。忌針。
身重腫,坐不欲起,風勞腳疼,灸三里五十壯,針入五分補之。又,灸足太陽五十壯,針入三分補之。
臂重不舉,灸肩井,隨年壯,可至百壯,針入五分補之。
又,灸足澤三十壯,針入三分補之。
第一椎名大杼,無所不主,俠左右一寸半或一寸二分,主頭項痛不得顧。胸中煩急,灸隨年壯。
諸煩熱,時氣溫病,灸大椎百壯,針入三分瀉之,橫三間寸灸之。
心煩上氣,灸肺俞,針入五分。
心煩短氣,灸小腸俞。
又,灸巨闕、期門各一百壯,針入五分。
又,灸心俞百壯,針入五分。
頭身熱,灸胃管百壯,勿針。
煩悶憂思,灸大倉百壯。
煩熱頭痛,針虎口入三分。
煩躁恍惚,灸間使三十壯,針入三分。
骨熱煩,胸滿氣悶,針三里入五分。
身體煩熱,針中府。又,灸絕骨五十壯。
白話文:
此穴灸治後,會使人陽氣旺盛,應注意調養,使身體恢復平衡。此穴靠近第五椎,請根據這個特徵尋找。
治療頭重臂肘重的方法:
- **頭重風勞:**灸腦戶五次,針入三分補足元氣。
- **頭重難以承受:**灸腦戶下一寸半。
- **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灸脾俞,根據年齡增減灸壯數,針入五分補足元氣。
- **身體沉重,嗜睡不醒:**灸天府穴五十次,針入三分補足元氣。
- **身體沉重:**灸水分穴一百次,針入一寸補足元氣。
- **身體沉重,四肢無法舉起:**灸天樞穴五十次。忌針灸。
- **身體沉重浮腫,坐著不想起身,風勞腳痛:**灸三里穴五十次,針入五分補足元氣。另外,灸足太陽穴五十次,針入三分補足元氣。
- **手臂沉重無法舉起:**灸肩井穴,根據年齡增減灸壯數,可增至一百壯,針入五分補足元氣。
- **手臂沉重:**灸足澤穴三十次,針入三分補足元氣。
大椎穴:
- 第一椎稱作大杼,可治療各種疾病,其旁開一寸半或一寸二分處,可治療頭項疼痛無法回顧。若胸中煩躁,可根據年齡增減灸壯數。
- 感染風寒、溫熱疾病,灸大椎穴一百次,針入三分瀉熱,橫隔三寸處也可灸治。
- 心煩氣逆,灸肺俞穴,針入五分。
- 心煩氣短,灸小腸俞穴。
- 另外,灸巨闕穴、期門穴各一百次,針入五分。
- 又,灸心俞穴一百次,針入五分。
- 頭身發熱,灸胃管穴一百次,勿針灸。
- 煩悶憂思,灸大倉穴一百次。
- 煩熱頭痛,針虎口穴入三分。
- 煩躁恍惚,灸間使穴三十次,針入三分。
- 骨熱煩躁,胸悶氣塞,針三里穴入五分。
- 身體煩熱,針中府穴。又,灸絕骨穴五十次。
2. 膽病第二
一十二法
白話文:
一十二法
脈法 氣口脈浮,此人心肺血虛,宜用四物湯補之。 沉脈滑數,風熱病也,宜用麻黃湯發汗解之。 遲脈微小,中風虛寒之證,宜用附子理中湯溫之。 弦脈濡緩,濕熱病也,宜用茵陳蒿湯清之。
問法 口渴心煩,此陽明胃熱之候,宜用白虎湯清之。 腹痛泄瀉,此脾虛寒之候,宜用理中湯補之。 目赤鼻塞,此肺經風邪之候,宜用桑菊飲散之。 咳嗽多痰,此痰飲鬱肺之候,宜用二陳湯化之。
望法 面色蒼白,此氣血兩虛之候,宜用四物湯補之。 舌苔黃厚,此濕熱內蘊之候,宜用清熱解毒之劑。 小便短赤,此陰虛火旺之候,宜用滋陰降火之劑。 大便溏薄,此脾虛濕重之候,宜用健脾利濕之劑。
切法 胸中滿悶,按之則痛,此氣鬱不暢之候,宜用理氣疏肝之劑。 小腹脹滿,按之則軟,此氣滯血瘀之候,宜用活血化瘀之劑。 四肢浮腫,按之有凹陷,此脾虛水濕之候,宜用利水滲濕之劑。 遍身疼痛,按之則減,此風寒濕痹之候,宜用疏風除濕之劑。
左手關上陽絕者,無膽脈也。苦口中無味(一云苦眯目),恐畏如見鬼,多驚少力,刺足厥陰治,陰在足大指間,或刺三毛中。
白話文:
左手關閉,陽氣絕止,說明沒有膽經的脈絡。口中苦澀沒有味道(另一種說法是苦得睜不開眼睛),恐懼害怕就像見鬼一樣,容易驚嚇,力氣很小,治療方法是針刺足厥陰經,陰經在腳大拇指之間,或者針刺三毛穴。
左手關上陽實者,膽實也。苦腹中不安,身軀習習,刺足少陽治。陽在足第二指本節後一寸。
俠膽俞旁行相去五寸,名濁浴。主胸中膽病,隨年壯。
膽虛,灸足內踝上一夫,名三陰交,二十壯。
治吐血法:
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及多睡百病。
凡口鼻出血者,名曰腦衄,灸上星五十壯。
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壯,忌針。
吐血,腹痛雷鳴,灸天樞百壯。
吐血唾血,上氣咳逆,灸肺俞,隨年壯。
吐血酸削,灸肝俞百壯。
吐血嘔逆,灸手心主五十壯,大陵是。
吐血,頸項上二七壯。
白話文:
左手關上陽實者,膽實也。
左手關脈上陽氣實大,表示膽氣實盛。
苦腹中不安,身軀習習,刺足少陽治。
腹脹疼痛不安,身體發熱,針刺足少陽經。陽氣實盛在足部第二趾第一節後一寸處。
俠膽俞旁行相去五寸,名濁浴。主胸中膽病,隨年壯。
俠膽俞穴旁行五寸,名為濁浴穴。主治胸中膽部疾病,灸灼壯數隨年歲而定。
膽虛,灸足內踝上一夫,名三陰交,二十壯。
膽氣虛弱,灸灼足內踝上一寸,名為三陰交穴,灸灼二十壯。
治吐血法:
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及多睡百病。
虛勞導致吐血,灸灼胃管穴三百壯。也主治嘔逆吐血、食量少、飽腹感大及多睡而生的各種疾病。
凡口鼻出血者,名曰腦衄,灸上星五十壯。
凡是口鼻出血,稱為腦衄,灸灼上星穴五十壯。
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壯,忌針。
吐血、唾血,灸灼胸堂穴一百壯。忌用針刺。
吐血,腹痛雷鳴,灸天樞百壯。
吐血,腹痛雷鳴,灸灼天樞穴一百壯。
吐血唾血,上氣咳逆,灸肺俞,隨年壯。
吐血唾血,上氣咳逆,灸灼肺俞穴,灸灼壯數隨年歲而定。
吐血酸削,灸肝俞百壯。
吐血酸敗,灸灼肝俞穴一百壯。
吐血嘔逆,灸手心主五十壯,大陵是。
吐血伴有嘔逆,灸灼手心主穴五十壯,即大陵穴。
吐血,頸項上二七壯。
吐血,頸項上部灸灼二十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