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3)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3)
1. 腹第三行十二穴第十七
不容在幽門旁一寸五分,去任脈二寸,直肋端相去四寸。
承滿在不容下一寸。
梁門在承滿下一寸。
關明在梁門下、太一上一寸。(《千金》云梁門下五分。)
太一在關明下一寸。(《千金》、《甲乙經》皆云梁門下一寸。)
滑肉門在太一下一寸。
天樞去肓俞一寸半,夾臍各二寸陷中。
外陵在天樞下、大巨上(《千金》云在天樞下半寸)。
大巨在長溪下二寸(《千金》云在臍下一寸、兩旁各二寸)。
水道在大巨下三寸。
歸來在水道下二寸。
氣衝在歸來下鼠𪖈上一寸。
白話文:
不容穴:位於幽門旁一寸五分處,距任脈二寸,距離肋骨邊緣四寸。
承滿穴:位於不容穴下一寸處。
梁門穴:位於承滿穴下一寸處。
關元穴:位於梁門穴下方、太一穴上方一寸處。(《千金要方》記載為梁門穴下方五分處)
太一穴:位於關元穴下方一寸處。(《千金要方》、《甲乙經》均記載為梁門穴下方一寸處)
滑肉門穴:位於太一穴下方一寸處。
天樞穴:距肓俞穴一寸半,左右各距臍中線二寸。
外陵穴:位於天樞穴下方、大巨穴上方(《千金要方》記載為天樞穴下方半寸)
大巨穴:位於長溪穴下方二寸(《千金要方》記載為距臍下一寸,左右各二寸)
水道穴:位於大巨穴下方三寸。
歸來穴:位於水道穴下方二寸。
氣衝穴:位於歸來穴下方,鼠蹊部上方一寸處。
2. 腹第四行七穴第十八
期門在第二助端,不容旁各一寸半,上直兩乳。
日月在期門下五分。
腹哀在日月下一寸半。
大橫在腹哀下三寸,直臍旁。
腸結在大橫下一寸三分(一云腹結)。
府舍在腸結下三寸。
衝門在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中動脈(一云衝門)。
白話文:
期門穴位於第二肋骨外端,與乳頭同高,左右各離乳頭一寸半。
日月穴位於期門穴下方五分。
腹哀穴位於日月穴下方一寸半。
大橫穴位於腹哀穴下方三寸,直對肚臍旁。
腸結穴位於大橫穴下方一寸三分(另有一說是腹結)。
府舍穴位於腸結穴下方三寸。
衝門穴位於大橫穴外側五寸,在府舍穴下方橫骨兩端的約中動脈處(另有一說是沖門)。
3. 手太陰肺經十穴第十九
少商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內。
太泉在掌後陷中。
經渠在寸口陷中。不灸。
列缺在腕上一寸半。
孔最在腕上七寸。
尺澤在肘中約上動脈。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
天府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不灸。
臑會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
白話文:
少商:位於拇指內側,離指甲根部如韭菜葉寬的位置。
魚際:位於拇指第一節後內側的散脈部位。
太泉:位於手掌後方的凹陷處。
經渠:位於寸口(橈動脈脈搏)旁的凹陷處。禁止灸治。
列缺:位於手腕上一寸半處。
孔最:位於手腕上七寸處。
尺澤:位於肘部中,動脈上面約一寸處。
俠白:位於天府穴下方,離肘部五寸,動脈處。
天府:位於腋窩下三寸,手臂肱三頭肌內側,動脈處。禁止灸治。
臑會:位於手臂前緣內側,離肩頭三寸處。
4.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第二十
商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
三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
合谷在大指歧骨間。
陽谿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一云在合谷上三寸)。
偏歷在腕後三寸。
溫留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下廉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
上廉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
曲池在肘外輔,屈肘曲骨之中(一云在肘上橫紋中)。
肘窌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在肘上行馬里大脈中。不刺(《甲乙經》云在肘上兩寸)。
臂臑在肘上七寸㿉肉端。
肩窌在肩端臑上,斜舉臂取之。
秉風在夾天窌外、肩上髃後,舉臂有空。
肩井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
天窌在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
巨骨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
肩髃在肩端兩骨間。
白話文:
商陽穴:在手大拇指旁小拇指內側,與指甲邊緣齊平,如同韭葉形狀。
二間穴:在手大拇指旁小拇指本節前面的內側凹陷處。
三間穴:在手大拇指旁小拇指本節後面的內側凹陷處。
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
陽谿穴:在手腕上方的兩條肌腱間的凹陷處。(另說法:在合谷穴上方三寸處)
偏歷穴:在手腕後方三寸處。
溫留穴:在手腕後方,小手臂五寸、大手臂六寸處。
下廉穴:在輔骨下方,與上廉穴相距一寸。
上廉穴:在三里穴下方一寸。
三里穴:在曲池穴下方二寸,按壓時會有肉隆起並向外擴散。
曲池穴:在肘外輔骨處,屈肘時骨骼交會處。(另說法:在肘部橫紋中)
肘窌穴:在肘部大骨的外側凹陷處。
五里穴:在肘上行走指路大脈之中。不予針灸。(《甲乙經》記載:在肘上兩寸處)
臂臑穴:在肘上七寸,肌肉隆起的頂端。
肩窌穴:在肩端臑穴上方,斜舉手臂找尋。
秉風穴:在夾天窌穴外側,肩上肩胛骨後方,舉臂時會有一處空隙。
肩井穴:在肩上凹陷處,鎖骨上方的肩胛骨前緣。
天窌穴:在鎖骨中點,肩胛骨緣附近的凹陷處。
巨骨穴:在肩端上方,兩塊叉形骨之間的凹陷處。
肩髃穴:在肩端兩塊骨之間。
5. 手少陰心經八穴第二十一
少衝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少府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
通理在腕後一寸。
靈道在掌後一寸半。
少海在肘內廉節後陷中。
極泉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
白話文:
少衝位於手小指內側邊緣的末端,靠近指甲的角質層,形狀如韭菜葉。
少府位於手小指本節後方凹陷處,與勞宮相通。
神門位於手掌後方兌骨的末端凹陷處。
陰郄位於手掌後方脈絡中,距手腕半寸。
通理位於手腕後方一寸。
靈道位於手掌後方一寸半。
少海位於肘內側邊緣節後凹陷處。
極泉位於腋下筋膜間的動脈上,通往胸腔。
6. 手太陽小腸經九穴第二十二
少澤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中。
養老在手踝骨上,一空在後一寸陷中。
支正在腕後五寸。
小海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
肩貞在肩曲甲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
白話文:
少澤:在手的小指指尖,離指甲緣一分的凹陷處。
前谷:在手的小指外側,手腕關節前方凹陷處。
後谿:在手的小指外側,手腕關節後方凹陷處。
腕骨:在手的外側,手腕前部凸起,骨頭下方的凹陷處。
陽谷:在手的外側,手腕中間的凹陷處,在尺骨小頭下方。
養老:在手背,腕骨上方的凹陷處,向後一寸處。
支正:在腕後的五寸處。
小海:在肘關節內側的大骨(尺骨)外側,距離肘尖五分的凹陷處。
肩貞:在肩部的肩窩,甲骨下方的兩塊骨頭之間,肩髃(肩胛骨上角)後方的凹陷處。
7. 手厥陰心主經八穴第二十三
中衝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
勞宮在掌中央動脈。
內關在掌後,去腕二寸。
大陵在掌後兩筋間陷中。
間使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
郄門去腕五寸。
曲澤在肘後內廉下陷中,屈肘得之。
天泉在曲腋下,去臂二寸,舉腋取之。
白話文:
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央的動脈處。
內關穴:位於手掌後方,距離手腕兩寸處。
大陵穴:位於手掌後方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
間使穴:位於手掌後方三寸,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
郄門穴:距離手腕五寸處。
曲澤穴:位於肘部內側下方的凹陷處,屈肘後可找到。
天泉穴:位於腋下,距離手臂兩寸,舉起腋部可找到。
8. 手少陽三焦經十七穴第二十四
關衝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腋門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
中渚在手小指次指後,本節後間陷中。
陽池在手表腕上陷中。
外關在腕後二寸陷中。
支溝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一云在陽池上一寸)。
會宗腕後三寸空中。
三陽絡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不刺。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在肘外大骨後一寸、兩筋間陷中,屈肘得之。
清冷泉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
消濼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行。
天宗在秉風后大骨下陷中。
臑俞夾肩窌後大骨下甲上廉陷中。
肩外俞在肩甲上廉,去脊三寸陷中。
肩中俞在肩甲內廉,去脊二寸陷中。
曲垣在肩中央曲甲陷中,按之應手痛。
白話文:
內容: **關衝:**在手上的小指與無名指的指尖,去掉指甲角,像韭葉一樣。
**腋門:**在手上的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凹陷處。
**中渚:**在手上的小指與無名指後,本節後凹陷處。
**陽池:**在手上的手腕穴位,凹陷處。
**外關:**在手腕後的二寸,凹陷處。
**支溝:**在手腕後的三寸,兩骨之間的凹陷處(另一種說法在陽池穴上方一寸)。
**會宗:**在手腕後的空中三寸。
**三陽絡:**在手臂上大交脈,支溝上方一寸。不刺。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側,凹陷處。
**天井:**在肘外大骨後一寸,兩筋之間的凹陷處,屈肘時可以找到。
**清冷泉:**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時可以找到。
**消濼:**在肩下手臂處,從外側開腋斜肘分下行。
**天宗:**在秉風穴後的大骨下凹陷處。
**臑俞:**緊接肩窌後的大骨下,甲上方外側的凹陷處。
**肩外俞:**在肩甲外側,距離脊椎三寸的凹陷處。
**肩中俞:**在肩甲內側,距離脊椎二寸的凹陷處。
**曲垣:**在肩胛骨中央曲甲的凹陷處,按壓有疼痛感。
9. 足太陰脾經十二穴第二十五
隱白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大都在足大指本節後陷中。
太白在足內側核骨下陷中。
公孫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
商丘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
三陰交在足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漏谷在足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地機在膝下五寸。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得之。
血海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
箕門在魚腹上越筋間,動應手陰市內。(一云在陰股內起脈間。)
氣衝在陰股內動脈。(此穴已見上腹第三行中。)
白話文:
**隱白:**位於足部大拇指末節內側,去指甲角如韭菜葉。
**大都:**位於足部大拇指本節後部的凹陷中。
**太白:**位於足部內側,內踝骨後方的凹陷中。
**公孫:**位於足部大拇指本節後一寸。
**商丘:**位於足部內踝下前方稍凹陷中。
**三陰交:**位於足部內踝上三寸,骨頭後方的凹陷中。
**漏谷:**位於足部內踝上六寸,骨頭後方的凹陷中。
**地機:**位於膝蓋下方五寸。
**陰陵泉:**位於膝蓋下方內側,腓骨後方的凹陷中,伸展足部時可找到。
**血海:**位於膝蓋骨上內側,白色肌肉邊緣二寸。
**箕門:**位於小腿肚上,橫紋與肌腱之間,按壓時手指應感覺到一股衝動。
**氣衝:**位於股內動脈處。(此穴已在上腹第三行中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