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一·小兒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小兒 (2)

1. 養小兒第一

小兒寒熱,亦皆當爾,要當下之,然後乃瘥。

凡乳母乳兒,當先以手極挼散其熱,勿令乳汁奔出。令兒咽輒奪其乳,令得息息已復乳之。如是十反五反,視兒飢飽節度。知一日之中,幾乳而足,以為常。又常捉去宿乳。

兒若臥,乳母當臂枕之,令乳與兒頭平乃乳之。如此,令兒不噎。母欲寐,則奪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飢飽也。

兒生有胎寒,則當腹病。痛者偃啼,時時吐哯,或腹中如雞子黃者,按之如水聲便沒。沒已復出。此無所苦爾。宜早服當歸丸、黃耆散即愈。(當歸丸方見《千金方》中黃耆散方,本闕。)

凡乳兒不欲大飽,飽則令吐。凡候兒吐者,是乳太飽也,當以空乳乳之即消。夏若不去熱乳,令兒嘔逆;冬若不去寒乳,令兒咳痢。母新房,以乳兒,令兒羸瘦,交脛不能行。

母患熱以乳兒,令兒發黃,不能食。

母怒以乳兒,令兒喜驚,發氣疝。又令兒上氣癲狂。母新吐下,以乳兒,令兒虛羸。

母醉以乳兒,令兒身熱腹滿。

凡小兒不能哺乳,當服紫丸下之。

凡浴小兒湯,極須令冷熱調和,冷熱失所,令兒驚,亦致五臟疾。

凡兒冬不可久浴,浴久則傷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則傷熱。

凡兒又不當數浴,背冷則令發癇。若不浴,又令兒毛落。

小兒生輒死。治之法,當候視兒口中懸壅前上齶上有赤胞者,以指摘取,決令潰,以少綿拭去,勿令血入咽。入咽殺兒,急急慎之。

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九十六日三變;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百六十日五變;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變且蒸。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後,六十四日大蒸。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蒸後百二十八日,復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畢。

凡變者上氣,蒸者體熱。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者十日而衰。先變蒸五日。後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爾。

兒生三十二日一變,二十九日先期而熱,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畢爾。恐不解了,故重說之。審計變蒸之日,當其時有熱微驚,不得灸刺也,得服藥及變且蒸之時,不欲驚動。勿令旁多人。兒變蒸時,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兒變蒸時壯熱不欲食,食輒吐哯。若有寒加之,即寒熱交爭,腹腰夭糺啼不止,熨之當愈也。

凡小兒身熱、脈亂、汗出者,蒸之候也。

兒變蒸時,目白者重,赤黑者微,變蒸畢,目精明矣。

兒上唇頭小白疱起,如死魚目珠子者,蒸候也。初變蒸時有熱者,服黑散發汗;熱不止服紫丸。熱瘥便止,勿復與丸。自當有餘熱。變蒸盡,乃除爾。

兒身壯熱而耳冷,髖亦冷者,即是蒸候,慎勿治之。兒身熱髖耳亦熱者,病也,乃須治之。

白話文:

嬰兒生病發燒或發冷,都應該盡快治療,讓他們排泄出來,這樣病才會好。

餵奶時,母親應該先用手搓揉乳房,將熱散開,不要讓奶水一下子噴出來。讓嬰兒吸幾口就拿開,讓他們喘口氣再繼續餵,這樣重複五到十次。要觀察嬰兒的飢飽程度,知道他們一天需要餵幾次奶才足夠,並養成習慣。另外,要常常把母親乳房中剩下的奶水擠掉。

嬰兒睡覺時,母親應該用手臂枕著他們,讓乳頭和嬰兒頭部保持水平,這樣餵奶才不會讓嬰兒嗆到。母親想睡覺時,要把乳頭拿開,以免堵住嬰兒的口鼻,也怕他們不知道飽足。

嬰兒出生時如果帶有胎寒,就容易肚子痛,痛的時候會哭鬧,時常吐奶,有的肚子裡面像雞蛋黃一樣,按下去會有水聲,按下去又會浮起來。這沒什麼大礙,應該及早服用當歸丸或黃耆散就會好。(當歸丸和黃耆散的配方在《千金方》中,這裡省略了。)

餵奶時,不要讓嬰兒吃太飽,吃太飽容易吐奶。如果嬰兒吐奶,表示餵太多了,應該讓他們吸空奶,就會消化。夏天如果沒有把熱奶擠掉,會讓嬰兒嘔吐;冬天如果沒有擠掉冷奶,會讓嬰兒咳嗽拉肚子。如果母親剛生產完就餵奶,會讓嬰兒瘦弱,腿無力而無法行走。

如果母親發燒時餵奶,會讓嬰兒皮膚發黃,沒有食慾。

如果母親生氣時餵奶,會讓嬰兒容易驚嚇,引起疝氣,還會讓嬰兒呼吸急促或癲狂。如果母親剛吐過或拉肚子就餵奶,會讓嬰兒虛弱。

如果母親喝醉酒餵奶,會讓嬰兒身體發熱、肚子脹滿。

如果嬰兒不能好好吸奶,應該服用紫丸來幫助排泄。

洗澡水一定要調整好溫度,不能太冷或太熱,溫度不對會讓嬰兒受到驚嚇,甚至引起五臟疾病。

冬天不要讓嬰兒洗澡太久,洗太久會受寒;夏天也不要讓嬰兒洗太久,洗太久會中暑。

另外,嬰兒不應該太常洗澡,如果背部受涼會引起癲癇。如果不洗澡,又會讓嬰兒的毛髮脫落。

有些嬰兒出生後就死了。治療方法是觀察嬰兒的口腔,如果上顎懸雍垂前面有紅色的小泡,就用手指把它刺破,讓血流出來,再用棉布擦拭乾淨,不要讓血流到喉嚨。如果血流到喉嚨,會讓嬰兒死亡,一定要小心。

嬰兒出生後每隔三十二天就會有一次變化,六十四天會有第二次變化,這時候會發熱。九十六天會有第三次變化,一百二十八天會有第四次變化,這時候也會發熱。一百六十天會有第五次變化,一百九十二天會有第六次變化,這時候也會發熱。二百二十四天會有第七次變化,二百五十六天會有第八次變化,這時候也會發熱。二百八十八天會有第九次變化,三百二十天會有第十次變化,這時候也會發熱。累積三百二十天,小的發熱就結束了,之後隔六十四天會出現大的發熱。大的發熱結束後,再隔六十四天又會出現大的發熱。大的發熱結束後,再隔一百二十八天又會出現大的發熱。累積五百七十六天,所有的發熱才會完全結束。

發生的變化會讓嬰兒呼吸急促,發熱會讓身體發熱。發熱如果情況穩定,大約五天就會消退,如果比較嚴重,大約十天才會消退。發熱前五天會先有變化,之後的五天會發熱,這十天過後,熱就會消退。

嬰兒出生後三十二天會有一次變化,如果提早二十九天就開始發熱,就應該按照上述方法治療。發熱大約會在三十六七天結束。怕大家不了解,所以重複說明。仔細計算嬰兒變化和發熱的日子,當出現變化和發熱時,會有輕微的驚嚇,這時候不要針灸,可以吃藥。變化和發熱的時候,不要驚動嬰兒,也不要讓太多人在旁邊。嬰兒變化和發熱的時間可能提早或延後,如果沒有按照規律,通常嬰兒發熱會比較嚴重,沒有食慾,吃東西容易吐。如果同時受寒,就會寒熱交錯,腹部和腰部會彎曲,哭鬧不止,這時候用熱敷就會好。

嬰兒發熱時,身體發熱、脈搏混亂、流汗,就是發熱的徵兆。

嬰兒發熱時,眼白變重表示情況嚴重,眼白變紅黑色表示情況輕微。發熱結束後,眼睛就會變得明亮。

如果嬰兒上唇出現像死魚眼睛一樣的小白泡,也是發熱的徵兆。剛開始發熱時,如果身體發熱,就服用黑散來發汗;如果熱還不退,就服用紫丸。熱退了就停止吃藥,不用再吃丸藥,身體自然會有一些餘熱。等到發熱完全結束,餘熱就會消失。

如果嬰兒身體發熱,耳朵和髖部卻是冷的,這是發熱的徵兆,不要治療。如果嬰兒身體發熱,耳朵和髖部也是熱的,這是生病了,就需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