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一·小兒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小兒 (1)

1. 卷第十一·小兒

2. 養小兒第一

合八十九條,方二十首,灸法二首,論一首

凡兒在胎,一月胚,二月胎,三月有血脈,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諸骨具,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谷入胃,十月百神備,則生矣。生後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應和人,百五十日任脈成,能自反覆;百八十日髖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扶伏;三百日髕骨成,能立;三百六十日膝臏成,能行也。若不能依期者,必有不平之處。

兒初生落地,口中有血,即當去之。不去者,兒若吞之,成痞病死。

治兒生落地不作聲法:取暖水一盆灌浴之,須臾即作聲。

小兒始生,即當舉之。舉之遲晚,則令中寒,腹中雷鳴,先浴之,然後乃斷臍。斷臍當令長至足趺,短則中寒,令腹中不調。當下痢,若先斷臍後浴之,則令臍中水,中水則發腹痛。若臍中水及中冷,則腹絞痛,天糺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過。當炙粉絮以熨之,不時治護臍,至腫者,當隨輕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壯。

輕者,臍不大腫,但出汁,時時啼呼者,但搗當歸末粉敷之。炙粉絮日日熨之,至百日乃愈,以啼呼止為候。若兒尿清者,冷也。與臍中水同。

凡初生斷兒臍,當令長六寸。臍長則傷肌,臍短則傷臟,不以時斷臍。若臍汁不盡者,即自生寒,令兒風臍也。

裹臍法:

椎治帛,令柔軟,方四寸。新綿厚半寸,與帛等合之。調其緩急,急則令兒吐哯。兒生二十日,乃解視臍。若十許日,兒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或臍燥,還刺其腹,當解之易衣,更裹臍時,當閉戶下帳,燃火左右,令帳中溫暖,換衣亦然,仍以溫粉粉之,此謂冬之時寒也。若臍不愈,燒絳帛末作灰粉之。

若過一月,臍有汁不愈。燒蝦蟆灰治末粉臍中,日三四度。若臍未愈,乳兒太飽,令兒風臍也。

兒新生,不可令衣過厚熱,令兒傷皮膚肌肉,血脈發雜瘡及黃。

凡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中傷。皆當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綿也。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兒於日中嬉戲,數令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幃帳中,重衣溫暖,譬猶陰地之草,不見風日,軟脆不堪當風寒也。

兒生十日始得哺,如棗核大,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彈丸大,百日如棗大。若乳汁少,不從此法。當用意少少增之。若三十日乃哺者,令兒無疾。兒若早哺之及多者,令兒頭面身體喜生瘡,瘥而復發,亦令兒尪弱難食。

小兒生滿三十日乃當哺之。若早哺之,兒不勝穀氣,令兒病,則多肉耗。三十日後,雖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強與。強與不消,覆成疾病。哺乳不進者,腹中皆有痰澼也。當以四物紫丸微下之。節哺乳數日,便自愈也。

白話文:

養育嬰兒第一

總結: 共有八十九條相關事項,包含二十個藥方,兩種灸法,以及一篇論述。

嬰兒在母親體內時,一個月是胚胎,兩個月成形,三個月有血脈,四個月形體具備,五個月能動,六個月骨骼完整,七個月長出毛髮,八個月內臟發育完成,九個月開始吸收營養,十個月百神俱全,然後出生。出生後六十天瞳孔發育完全,能咳嗽、微笑和回應他人;一百五十天任脈形成,能自行翻身;一百八十天髖骨發育完全,能獨自坐立;兩百一十天掌骨發育完全,能扶著東西趴伏;三百天髕骨發育完成,能站立;三百六十天膝蓋骨發育完成,能行走。如果嬰兒的發育進度沒有按照這些時間點,就表示身體可能有不正常的地方。

嬰兒剛出生時,口中有血要立刻清除。如果不清理,嬰兒可能會吞下,導致痞塊疾病甚至死亡。

如果嬰兒出生後沒有哭聲,可以用溫水洗澡,很快就會發出聲音。

嬰兒剛出生,要立刻抱起來。如果抱起得太晚,會導致受寒、腹中發出雷鳴聲。要先洗澡,再剪斷臍帶。臍帶要留到腳踝處的長度,如果太短會受寒,導致腹部不適,容易腹瀉。如果先剪斷臍帶再洗澡,水可能會進入臍帶,造成腹痛。如果臍帶進水或受寒,會引起腹部絞痛,哭鬧不止,面色青黑。這是因為臍帶進水造成的,要用炒熱的棉絮來熨燙。如果沒有及時護理臍帶,導致腫脹,要根據情況嚴重程度來治療。嚴重者要用艾灸,可以灸到八九十壯。

輕微者,臍帶腫脹不明顯,只是滲出汁液,時常哭鬧,只要把當歸末搗成粉末敷在臍帶上,用炒熱的棉絮每天熨燙,大約一百天就會痊癒,以停止哭鬧為判斷標準。如果嬰兒尿液清澈,表示身體受寒,和臍帶進水的情況類似。

剪斷新生兒的臍帶時,要留大約六寸長度。臍帶太長會傷到肌肉,太短會傷到內臟。沒有及時剪斷臍帶,如果臍帶的汁液沒有排乾淨,會產生寒氣,讓嬰兒的肚臍受風。

包裹臍帶的方法:

用柔軟的絲綢裁成四寸正方形,再用厚度約半寸的新棉花和絲綢疊合。要調整鬆緊度,如果太緊會讓嬰兒吐奶。嬰兒出生二十天後,才能打開看看臍帶狀況。如果十幾天時,嬰兒哭鬧得很厲害,像衣服裡有刺一樣,可能是臍帶乾燥,刺激到腹部,這時要解開衣服,更換包裹臍帶的材料。更換時,要關閉門窗,放下床帳,點火保持帳內溫暖,換好衣服後,也要用溫熱的粉末塗抹。這是冬天防止受寒的方法。如果臍帶沒有癒合,可以燒絳紅色絲綢,將灰燼研成粉末敷在臍帶上。

如果超過一個月,臍帶還有汁液不癒合,就將蝦蟆燒成灰,研成粉末敷在臍帶上,每天三四次。如果臍帶還是沒有癒合,可能是因為嬰兒吃得太飽,導致肚臍受風。

嬰兒剛出生,不要穿太厚太熱的衣服,會傷害皮膚肌肉,導致血脈混亂,長出雜瘡和黃疸。

嬰兒剛出生,肌膚還沒有發育完全,不宜穿太暖的衣服。穿太暖的衣服會讓筋骨變得虛弱,應該適時曬太陽。如果不曬太陽,皮膚會變得脆弱,容易受傷。要穿舊棉絮做的衣服,不要穿新棉花做的。天氣溫和無風的時候,母親可以抱著嬰兒在陽光下玩耍,經常曬太陽,能使血液凝固,氣血剛強,肌肉結實,能抵禦風寒,不會生病。如果常年將嬰兒藏在床帳裡,穿著厚厚的衣服,就像陰暗處的草,不見陽光,軟弱無力,無法抵禦風寒。

嬰兒出生十天後才可以開始餵食,餵食量像棗核般大小,二十天時加倍,五十天時像彈丸大小,一百天時像棗子般大小。如果乳汁不足,就不能按照這個方法,要慢慢增加餵食量。如果三十天才開始餵食,嬰兒就不會生病。如果太早餵食或餵食過多,嬰兒頭面身體容易長瘡,痊癒後又復發,也容易讓嬰兒虛弱難以進食。

嬰兒出生滿三十天才能開始餵食。如果太早餵食,嬰兒無法承受穀物的氣,容易生病,導致肌肉耗損。三十天後,即使餵食也不能太多。如果嬰兒不想吃,不要勉強。強迫餵食會導致消化不良,反而生病。餵奶不順利,可能是腹中有痰液。可以用四物紫丸稍微瀉下。節制餵奶幾天,就會自然痊癒。

嬰兒發冷發熱,也應該這樣處理,必要時應該瀉下,病才會痊癒。

母親餵奶時,要先用手充分揉散乳房的熱氣,不要讓乳汁噴射而出。讓嬰兒吸吮一下,就將乳頭拿開,讓嬰兒休息一下再繼續餵奶。這樣重複五到十次,觀察嬰兒的飢飽程度,了解一天中需要餵幾次奶。還要經常清除殘留在乳房中的奶水。

嬰兒睡覺時,母親要用手臂枕著,讓乳頭與嬰兒頭部平行再餵奶,這樣嬰兒就不會嗆到。母親想睡覺時,要將乳頭拿開,以免堵住嬰兒口鼻,也無法知道嬰兒是否吃飽。

嬰兒出生時可能帶有胎寒,會導致腹痛,哭鬧時身體會向後仰,時常吐奶,或腹中有像雞蛋黃一樣的東西,按下去會像水聲一樣消失,鬆開又會浮出來。這種情況沒有關係,及早服用當歸丸、黃耆散就會痊癒。(當歸丸的藥方在《千金方》中,黃耆散的藥方在此處缺失。)

餵奶時不要讓嬰兒吃太飽,太飽會吐奶。如果嬰兒吐奶,表示餵得太飽,可以給予空乳(不含奶水的乳頭)吸吮,有助於消化。夏天不去除乳汁的熱氣,會讓嬰兒嘔吐;冬天不去除乳汁的寒氣,會讓嬰兒咳嗽腹瀉。母親剛生完孩子,就餵奶,會讓嬰兒虛弱消瘦,腿腳無力。

如果母親發燒時餵奶,會讓嬰兒發黃疸,沒有食慾。

如果母親生氣時餵奶,會讓嬰兒容易受驚,出現疝氣,還會讓嬰兒上氣、癲狂。母親剛嘔吐或腹瀉完,就餵奶,會讓嬰兒虛弱。

如果母親喝醉酒後餵奶,會讓嬰兒身體發熱,腹部脹滿。

如果嬰兒不喝奶,可以服用紫丸瀉下。

給嬰兒洗澡的水,必須調和好冷熱,如果冷熱失調,會讓嬰兒受到驚嚇,也可能導致五臟疾病。

冬天不要讓嬰兒洗澡太久,洗太久容易受寒;夏天不要洗太久,洗太久容易受熱。

嬰兒也不要經常洗澡,如果背部著涼會導致癲癇。如果不洗澡,又會讓嬰兒掉毛。

有些嬰兒出生後很快就死亡。治療方法是,觀察嬰兒口腔上顎懸壅垂前面是否有紅色泡狀物,用手指將其戳破,用少許棉絮擦去,不要讓血進入咽喉。如果血進入咽喉會導致嬰兒死亡,一定要小心。

嬰兒出生三十二天會經歷一次變化;六十四天會經歷第二次變化,並且會發熱;九十六天會經歷第三次變化;一百二十八天會經歷第四次變化,並且會發熱;一百六十天會經歷第五次變化;一百九十二天會經歷第六次變化,並且會發熱;兩百二十四天會經歷第七次變化;兩百五十六天會經歷第八次變化,並且會發熱;兩百八十八天會經歷第九次變化;三百二十天會經歷第十次變化,並且會發熱。累積三百二十天後小變化結束,六十四天後會經歷大變化,變化後六十四天再次經歷大變化,變化後一百二十八天再次經歷大變化。累積五百七十六天後,所有大小變化結束。

變化時嬰兒會出現喘氣的現象,發熱時身體會發熱。一般來說,發熱的現象大約五天會減弱,嚴重的話,大約十天會減弱。先出現變化現象五天,之後的五天發熱,總共十天,熱度才會退去。

嬰兒出生三十二天會有一次變化,如果提前二十九天出現發熱現象,就要按照規定的方法治療。大約到三十六、七天,發熱的現象才會結束。為了讓大家理解,再次說明。仔細計算嬰兒變化和發熱的日子,在這個時候會有輕微的發熱和驚嚇,不要進行艾灸或針刺,可以服用藥物,在變化和發熱的時候,不要驚動嬰兒,不要讓太多人在旁邊。嬰兒變化和發熱的時間,有時會提早或延後,如果不是按照規律,多數會出現發熱不退、沒有食慾、吃東西就吐奶的現象。如果有受寒的現象,會出現寒熱交替、腹部腰部絞痛哭鬧不止,熨燙可以緩解。

嬰兒身體發熱、脈搏混亂、出汗,是發熱的徵兆。

嬰兒在變化和發熱時,眼睛的白色部分如果變得很明顯,表示情況嚴重;如果變紅變黑,情況就比較輕微。變化和發熱結束後,眼睛會變得明亮。

嬰兒上嘴唇出現小白泡,像死魚的眼睛一樣,是發熱的徵兆。剛開始變化和發熱時,如果有發熱現象,可以服用黑散發汗;如果發熱沒有停止,就服用紫丸。發熱退去就停止服藥,不用擔心還有餘熱,等所有變化和發熱結束後,餘熱自然會消除。

嬰兒身體發熱,耳朵卻很冰冷,髖部也很冰冷,這是發熱的徵兆,不要治療。如果嬰兒身體發熱,耳朵和髖部也很熱,這是生病了,需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