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五·色脈 (2)
卷第二十五·色脈 (2)
1. 診脈大意第二
問曰: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皆有動脈,而獨取寸口者,何也?扁鵲曰:晝夜漏水下百刻,凡一刻一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下一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合五十度為一周,而復會於手太陰。手太陰者,寸口也,寸口者,五臟六腑氣血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白話文:
有人問: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都有動脈,為什麼單單取用寸口脈呢?扁鵲回答:白天和夜晚漏水器中漏水一百度,每一度有一百三十五次呼吸,十度一千三百五十次呼吸,百度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脈搏運行五十次環繞全身,漏水一百度,榮衛之氣運行陽脈二十五次,運行陰脈二十五次,合起來五十次為一週,最後會合於手太陰經脈。手太陰經脈就是寸口脈,寸口脈是五臟六腑氣血開始和結束的地方,所以取脈用寸口脈。
脈有尺寸者,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寸口位八分,關上位三分,尺中位八分,合三部一寸九分。寸口關上為陽,陽脈常浮而速,尺中為陰,陰脈常沉而遲。
白話文:
脈搏有寸、關、尺三部:
- 寸部:從關脈到尺脈是內陰脈氣所控制。
- 關部:從關脈到魚際是內陽脈氣所控制。
- 尺部:處於中間,長度為八分。
三部合起來總長一寸九分。寸脈在關脈之上,屬陽,陽脈通常浮淺而快速。尺脈在關脈的中間,屬陰,陰脈通常沉穩而緩慢。
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脈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脈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脈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脈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脈也。
白話文:
剛開始把脈時,像三粒豆子那麼重,而且和皮膚表層相應的,是肺脈;像六粒豆子那麼重,而且和血脈相應的,是心脈;像九粒豆子那麼重,而且和肌肉相應的,是脾脈;像十二粒豆子那麼重,而且和筋絡相應的,是肝脈;按壓到骨頭,手指抬起來時彈動得很快的,是腎脈。
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稱其形性則吉,與本性相乘則凶,何則?人大而脈細,人細而脈大,人樂而脈實,人苦而脈虛,性急而脈緩,性緩而脈躁,人壯而脈細,人羸而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反則為順,則為易治。
白話文:
每次診脈時,都要觀察病人的體型、身高、胖瘦和脾氣秉性。如果測出的脈象與病人的體型、秉性相符,就表示健康順利;如果脈象與體型、秉性不相符,就表示有疾病。為什麼呢?比如:
- 身材高大的人脈象細弱;
- 身材瘦小的人脈象洪大;
- 性格開朗的人脈象堅實;
- 性情憂鬱的人脈象空虛;
- 性格急躁的人脈象舒緩;
- 性格溫和的人脈象浮躁;
- 身體強壯的人脈象細弱;
- 身體瘦弱的人脈象洪大。
這些都屬於「逆」,也就是身體狀態與脈象不一致。逆則難以治療。如果脈象與體型、秉性相一致,則是「順」,容易治療。
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也,小兒四五歲者,脈自疾快,呼吸八至也。
凡春脈細弦而長,夏脈洪浮而長,來疾而去遲。
秋脈微浮而散,冬脈沉滑而實,季夏脈洪而遲。
白話文:
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也 所有婦女的脈象通常偏於濡脈,較男子脈象虛弱。
小兒四五歲者,脈自疾快,呼吸八至也 四五歲的小孩,脈象本來就較快,呼吸每分鐘約八次。
凡春脈細弦而長,夏脈洪浮而長,來疾而去遲 春天脈象細長而弦;夏天脈象浮大而長,來勢急促,去勢緩慢。
秋脈微浮而散,冬脈沉滑而實,季夏脈洪而遲 秋天脈象略微浮散;冬天脈象沉穩滑利而有力;仲夏脈象洪大而緩慢。
凡心肺二脈大率俱浮,何以別之,浮而大者心也,浮而短者肺也。凡肝腎二脈俱沉,何以別之,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遲緩而長者脾也。
白話文:
所有心臟和肺臟的脈搏通常都浮在上層,如何區分它們?浮大的是心脈,浮小的是肺脈。所有肝臟和腎臟的脈搏都沉在下方,如何區分它們?按壓後堅實挺起、放下後又恢復原狀的是肝脈,按壓後濕潤鬆軟、抬起手指後還恢復原狀的是腎脈,緩慢沉穩且持久的則是脾脈。
夫人受氣於谷,谷成於胃乃傳於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皆受氣於胃,其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內,衛行脈外,陰陽相貫,如環之無端。故胃為水穀腑,主稟四方,皆以胃氣為本也。
凡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死不治。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來源於穀物,穀物在胃中消化後,氣血就會輸送至五臟六腑。五臟六腑都依靠胃氣運作,其中清氣化為血,濁氣化為衛氣。血運行於脈絡內部,衛氣運行於脈絡外部,陰陽二氣互相貫通,就像環形沒有起點和終點。因此,胃是消化吸收食物的器官,主導全身氣血的供應,所有氣血的運作都以胃氣為基礎。
凡人身體沒有疾病,但脈象虛弱,稱為內虛。
脈象虛弱的人有疾病,但身體沒有病症,稱為行屍,無法醫治。
夫平和之脈,不緩不急不澀不滑不存不亡不長不短不低不昂不縱不橫,此為平也,無病。尺欲小大,關欲小實,老人脈欲微,陽羸於陰者,平也。
白話文:
平和的脈象,既不緩也不急,既不澀也不滑,既不存也不亡,既不長也不短,既不高也不低,既不縱也不橫。這是平穩的脈象,沒有疾病。尺脈要小而大,關脈要小而實。老年人的脈象要微弱,陽氣弱於陰氣的人,脈象也是平和的。
夫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名曰浮。浮,陽也。
按之去來促急,名曰數。數,陽也。
按之如琴瑟弦,三關通病,梗梗無有屈撓,名曰弦。弦,陽也。(《王函經》為陰。)
按之如動珠子,名曰滑。滑,陽也。
按之實強,其脈有似沉伏,名曰牢。牢,陽也。
按之浮大在指下而滿,名曰洪。洪,陽也。
按之洪大牢強隱指,名曰實。實,陽也。
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搖,名曰動。動,陽也。
上件八條,皆陽脈也。
按之有餘,舉之不足,名曰沉。沉,陰也。
按之無,舉之來,兩旁實而中央空,名曰芤。芤,陰也。
按之遲小,名曰細。細,陰也。
按之短實而數,有似切繩狀,名曰緊。緊,陰也。
按之依依,名曰緩。緩,陰也。
按之大而遲,名曰虛。虛,陰也。
按之短小不至,動搖若有若無,或復浮薄而細急,輕手乃得,重手不得,名曰微。微,陰也。
按之乃得,舉之無有,濡而細,名曰弱。弱,陰也。
按之盡牢,舉之無有,不前不卻,但出不入,如魚之接食動中,名曰遲。遲,陰也。
按之無有,舉之有餘,或如帛衣在水中,輕手與肌肉相得而軟,名曰濡。濡,陰也。
按之促數浮短,如刮竹皮,輕手乃得,重手不離其處,或多入而少出,名曰澀。澀,陰也。
按之來,數時一止,名曰促。促,陰也。
脈來動而中止,按之小數中能還者,舉指則動,名曰結。結,陰也,不死。
脈動而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代,陰也,代者死。
上件一十四條,皆陰脈也。
脈有相薄者,寸口微,而尺中弦,此為相薄也,或但寸口微而弦,亦為相薄也。
沉與伏相類;濡與弱相類;弦與緊相類;
浮與芤相類;牢與實相類;微與澀相類;
遲與緩相類;滑與數相類。
凡脈出為陽,入為陰,來往之間為脾,大陰
凡脈浮滑長皆為陽,沉澀短皆為陰也。
白話文:
夫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名曰浮。浮,陽也。
輕按脈搏時感覺不足,提離手指時感覺脈搏有力,稱為「浮脈」。「浮脈」屬於陽脈。
按之去來促急,名曰數。數,陽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跳動快速而急促,稱為「數脈」。「數脈」屬於陽脈。
按之如琴瑟弦,三關通病,梗梗無有屈撓,名曰弦。弦,陽也。(《王函經》為陰。)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如琴絃一樣繃緊,三部脈象相同,僵硬而不靈活,稱為「弦脈」。「弦脈」屬於陽脈(《王函經》認為是陰脈)。
按之如動珠子,名曰滑。滑,陽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如活動的珠子,圓滑流利,稱為「滑脈」。「滑脈」屬於陽脈。
按之實強,其脈有似沉伏,名曰牢。牢,陽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實而強,似沉伏於皮肉之中,稱為「牢脈」。「牢脈」屬於陽脈。
按之浮大在指下而滿,名曰洪。洪,陽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浮大而飽滿,充滿指下,稱為「洪脈」。「洪脈」屬於陽脈。
按之洪大牢強隱指,名曰實。實,陽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洪大而牢實,手指按壓下去仍有力的搏動,稱為「實脈」。「實脈」屬於陽脈。
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搖,名曰動。動,陽也。
脈象出現在關上,沒有起落,形如豆粒,不停地搖動,稱為「動脈」。「動脈」屬於陽脈。
上件八條,皆陽脈也。
以上八條脈象都是陽脈。
按之有餘,舉之不足,名曰沉。沉,陰也。
輕按脈搏時感覺脈搏有力,提離手指時感覺脈搏不足,稱為「沉脈」。「沉脈」屬於陰脈。
按之無,舉之來,兩旁實而中央空,名曰芤。芤,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若有若無,提離手指時脈搏纔出現,兩側有脈,中央無脈,稱為「芤脈」。「芤脈」屬於陰脈。
按之遲小,名曰細。細,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跳動緩慢而細弱,稱為「細脈」。「細脈」屬於陰脈。
按之短實而數,有似切繩狀,名曰緊。緊,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短而實,跳動次數較多,似切斷的繩子,稱為「緊脈」。「緊脈」屬於陰脈。
按之依依,名曰緩。緩,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跳動緩慢而微弱,若有若無,稱為「緩脈」。「緩脈」屬於陰脈。
按之大而遲,名曰虛。虛,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大而跳動緩慢,稱為「虛脈」。「虛脈」屬於陰脈。
按之短小不至,動搖若有若無,或復浮薄而細急,輕手乃得,重手不得,名曰微。微,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短而小,動搖不顯著,或又浮薄而細急,輕按纔可觸及,重按則消失,稱為「微脈」。「微脈」屬於陰脈。
按之乃得,舉之無有,濡而細,名曰弱。弱,陰也。
按壓脈搏時纔可觸及,提離手指時脈搏消失,濡滑而細小,稱為「弱脈」。「弱脈」屬於陰脈。
按之盡牢,舉之無有,不前不卻,但出不入,如魚之接食動中,名曰遲。遲,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牢實,提離手指時脈搏消失,脈搏不向前進也不後退,只出不入,如魚吞食時動中所出現的脈象,稱為「遲脈」。「遲脈」屬於陰脈。
按之無有,舉之有餘,或如帛衣在水中,輕手與肌肉相得而軟,名曰濡。濡,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若有若無,提離手指時脈搏有力,或如絲綢浸水後柔軟順滑,稱為「濡脈」。「濡脈」屬於陰脈。
按之促數浮短,如刮竹皮,輕手乃得,重手不離其處,或多入而少出,名曰澀。澀,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跳動快速而浮短,如刮竹皮的聲音,輕按纔可觸及,重按則不離開原地,或出脈多而入脈少,稱為「澀脈」。「澀脈」屬於陰脈。
按之來,數時一止,名曰促。促,陰也。
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跳動來得快,每隔一段時間停止一次,稱為「促脈」。「促脈」屬於陰脈。
脈來動而中止,按之小數中能還者,舉指則動,名曰結。結,陰也,不死。
脈搏跳動時突然停止,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跳動細小而次數較少,提離手指時脈搏又出現,稱為「結脈」。「結脈」屬於陰脈,但不死。
脈動而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代,陰也,代者死。
脈搏跳動時突然停止,無法自行恢復,過後又開始跳動,稱為「代脈」。「代脈」屬於陰脈,代脈出現則死亡。
上件一十四條,皆陰脈也。
以上十四條脈象都是陰脈。
脈有相薄者,寸口微,而尺中弦,此為相薄也,或但寸口微而弦,亦為相薄也。
寸口脈微弱而尺中脈弦緊,這種情況稱為「相薄脈」,或僅寸口脈微弱而弦緊,也稱為「相薄脈」。
沉與伏相類;濡與弱相類;弦與緊相類;
浮與芤相類;牢與實相類;微與澀相類;
遲與緩相類;滑與數相類。
沉脈與伏脈相似;濡脈與弱脈相似;弦脈與緊脈相似;
浮脈與芤脈相似;牢脈與實脈相似;微脈與澀脈相似;
遲脈與緩脈相似;滑脈與數脈相似。
凡脈出為陽,入為陰,來往之間為脾,大陰
所有脈象向外跳動為陽脈,向內跳動為陰脈,脈象來來往往之間為脾脈,大陰脈。
凡脈浮滑長皆為陽,沉澀短皆為陰也。
所有浮脈、滑脈、長脈都屬於陽脈;所有沉脈、澀脈、短脈都屬於陰脈。
脈有一陰一陽者,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一陽一陰者,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
白話文:
一陰一陽脈:脈搏來得沉穩而順暢。
一陰二陽脈 :脈搏來得沉穩順暢且綿長。
一陰三陽脈 :脈搏來得浮動順暢且綿長,偶爾會出現沉穩的脈象。
一陽一陰脈 :脈搏來得浮動而澀滯。
一陽二陰脈 :脈搏來得綿長而沉穩澀滯。
一陽三陰脈 :脈搏來得沉穩澀滯而短促,偶爾會出現浮動的脈象。
脈有伏匿者,謂陰陽更相乘伏也。若脈居陰部,反陽脈見,為陽乘陰也;雖陽脈,時沉澀而短者,此為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反陰脈見,為陰乘陽也;雖陰脈,時浮滑而長者,此為陰中伏陽也。故重陰者癲,重陽者狂。
白話文:
脈象有隱藏匿藏的,這是指陰脈和陽脈互相掩蓋隱藏。如果脈象位於陰部,而陽脈顯現出來,這是陽脈壓制陰脈。雖然是陽脈,但有時顯得沉重遲緩而短促,這是陽脈中隱藏著陰脈。脈象位於陽部,而陰脈顯現出來,這是陰脈壓制陽脈。雖然是陰脈,但有時顯得浮動流利而長,這是陰脈中隱藏著陽脈。所以陰脈過盛的人容易癲狂,陽脈過盛的人容易狂躁。
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謂之太過,減者謂之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關之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謂之太過,減者謂之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是真臟之見也。
得此諸脈,人不病自死。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死不治,欲決死生,當以月節期之。
白話文:
脈象有過盛、不足,有陰陽相互增減,有外露有盈滿,有阻隔有障礙。阻隔之前出現的脈象,是由陽氣活動。脈象應浮現九分,如果超過九分而浮露,叫做「太過」;不足九分則叫做「不及」。脈象上浮於魚際穴,稱為「溢」,表示外關內格,這是陰氣增多的脈象。阻隔之後出現的脈象,是由陰氣活動。脈象應沉潛一寸,如果超過一寸則叫做「太過」,不足一寸則叫做「不及」。脈象沉入尺澤穴,稱為「覆」,表示內關外格,這是陽氣增多的脈象,可以反映臟腑的真實狀況。
若具備此等脈象,人即使不生病也會自己死去。寸脈若下降不到關脈,則為陽氣衰竭;尺脈若上升不到關脈,則為陰氣衰竭。這些都是難以醫治的致命情況。想要判斷生死,應以月令節氣為準。
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以知之。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夫欲知人病將愈,當診其三部之脈,大小遲疾浮沉正等,雖有寒熱不解,然陰陽已平,知當愈也。
白話文:
脈象有相輔相剋的關係,可以分為縱橫、逆順。
- 縱:水脈(腎)相乘火脈(心),金脈(肺)相乘木脈(肝)。
- 橫:火脈(心)相乘水脈(腎),木脈(肝)相乘金脈(肺)。
- 逆:水脈(腎)相乘金脈(肺),火脈(心)相乘木脈(肝)。
- 順:金脈(肺)相乘水脈(腎),木脈(肝)相乘火脈(心)。
如果想要知道病人的病情是否將要好轉,應診斷其三部脈象的強弱、快慢、浮沉、是否規律等等,即使還有寒熱症狀未解,但陰陽已平衡,就可以知道病人將要痊癒了。
夫病者發熱身體疼痛,此為表有病,其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當愈。病卒腹中急痛,此為里有病,其脈當沉細,今脈反浮大,故知當愈。然此二脈,其人不即愈者,必當死,以其病與脈相反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表現是發熱和身體疼痛,說明疾病在表層,這種情況下脈象應該是浮大。但是現在脈象卻相反,變成了沉細,所以知道這種情況會好轉。如果病情突然轉變為腹中急劇疼痛,說明疾病在裡層,這種情況下脈象應該是沉細。但是現在脈象卻相反,變成了浮大,所以知道這種情況會好轉。然而,這兩種脈象出現時,病人如果不立即好轉,肯定會死亡,因為病症和脈象是相反的。
夫脈者,血之腑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短而急者,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弦而沉者,病在內;浮而洪者,病在外。脈實者,病在內,脈虛者,病在外。滑而微浮病在肺,下堅上虛病在脾胃,長而弦者病在肝,脈小血少病在心,大而緊者病在腎。
白話文:
脈象反映的是血的狀態,脈象長就氣血通暢,脈象短就氣血不足。脈搏快就容易心煩,脈搏大就病情加重。脈象在上部旺盛就氣往上衝,脈象在下部旺盛就氣往下墜;脈象間隔長就氣血不足,脈象細小就氣血虛弱。脈象短而急促,說明病在上身;脈象長而緩慢,說明病在下身;脈象弦緊而沉,說明病在內部;脈象浮動而洪大,說明病在外表。脈象實,說明病在內部;脈象虛,說明病在外表。脈象滑動而微浮,說明病在肺部;下部堅硬而上部虛空,說明病在脾胃;脈象長而弦緊,說明病在肝臟;脈象細小,說明氣血不足,病在心臟;脈象大而緊實,說明病在腎臟。
凡脈,腑為陽,主熱,臟為陰,主寒。陽微自汗,陰浮自下。陽數即口瘡,陰數即惡寒。陽數出血,陰澀下血。脈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
白話文:
關於脈象,腑屬陽,主要表現為熱;臟屬陰,主要表現為寒。陽氣不足會自發出汗,陰氣浮越會從下焦排出。陽氣過多會出現口腔潰瘍,陰氣過多會畏寒。陽氣過多會出血,陰氣不足會出現大便乾燥、出血。脈象與肌肉狀態相互影響,長久堅持按壓到位的脈象,可以通過瀉法來治療。
夫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氣血,任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傚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下乖錯,或存或亡,病輒改易。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願為具陳,令得分明。
白話文:
人體有三個脈部:上部、中部和下部。陰陽氣血相互配合,運送血液和精力,遍佈全身。呼吸時,氣血出入上下,隨著呼吸流動,津液暢通無阻。身體根據需要隨時活動,脈象變化也反映著身體狀況。春天脈弦,秋天脈浮,冬天脈沉,夏天脈洪。觀察面色和脈象,大小各異,時有時無,變化無常。尺寸脈不協調,或短或長,或上或下,或有或無,疾病會隨時改變。脈象忽上忽下、忽低忽高,讓人迷惑不解,失去正常的規律。我願意詳細說明,讓大家清楚理解。
師曰: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畜,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即熱煩,設有不應,知有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
白話文:
醫生說:你所詢問的,是中醫的基本原理。脈象分為三部,寸、尺、關。榮氣和衛氣流動,不失調和。腎脈沉穩,心脈洪大。肺脈浮動,肝脈弦緊。這是正常的脈象,不會偏離分毫。
脈象的出入升降,像漏刻一樣規律。水氣下降一百次,脈象就循環一週,這時候再切寸口脈,虛實就能顯現出來。脈象的變化相互影響,陰陽相互制約。
風邪入侵,脈象會變得浮虛。寒邪入侵,脈象會變得牢固堅緊。脈象沉潛,提示體內有水氣。脈象支飲,伴有急弦,意味著疼痛。脈象數快,說明有熱邪。
如果脈象異常,就要找出原因。三部脈象不同,說明病情各異。
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終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珍看,料度臟腑,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賢人。
白話文:
過度異常的體徵值得懷疑,體徵不足也一樣,沒有邪氣就會無故出現異常,必定有隱藏的病因。仔細檢查身體內外,將三焦分開考察。瞭解病邪寄存在哪裡,審慎觀察各種徵兆,推測臟腑的狀況,獨到見解宛如神明。為你條列說明,傳授給賢明的人士。
凡療病,當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療之。形氣相得,色澤以浮,脈順四時,此為易治,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脈實堅甚,脈逆四時,此為難療。
白話文:
凡是診療疾病,都必須觀察病人的形體、氣色、脈象的盛衰,以及疾病的虛實新舊,纔能夠進行治療。形體和氣色相符,容光煥發,脈象隨著四季變化,說明病情容易治療。反之,形體和氣色不相符,面色憔悴無光,脈象過於實、過於堅硬,脈象違反四季規律,說明病情難以治療。
夫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氣多者,死。形氣相得者,生,三五不調者,病。
夫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出陰入,以關為界,陽數則吐,陰數則下,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白話文:
人體健康時,身形壯盛,脈搏細微,呼吸不足以維持生命,這是危險的徵兆。身形瘦弱,脈搏粗大,胸中氣息過多,這是死亡的徵兆。身形與氣息相調和,則有生機;身形、氣息三者不協調,則會生病。
人體脈關之前為陽脈,脈關之後為陰脈。陽脈之氣從內向外發散,陰脈之氣從外向內收斂。脈關是陽脈與陰脈的界限。陽脈之氣過於旺盛,就會導致嘔吐;陰脈之氣過於旺盛,就會導致腹瀉。陽脈緊張會導致頭痛,陰脈緊張會導致腹痛。